大学生情商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06 00: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的情商培养

万学教育职业能力事业部结合成功的3Q论,结合了当今最先进的管理模型,开发出ACT课程。我们现在来探讨关于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对于情感智商的概念,丹尼尔·戈尔曼并没有提出一个精确的概念。但是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一书的字里行间,人们还是可以看出情感智商概念的端倪。“情感智商包含了自制、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丹尼尔·戈尔曼接受了萨洛维(P.Salovery)的观点,认为情感智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 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

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 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仔细审视情感智商概念和理念,可以看到情感智商概念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一)强调社会智力,重视智力的实践性和智力运用的现实情景性,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智力的制约作用在强调社会智力时,情感智商理念承接了加德纳(H.Gardner?)多元智商的观点。加德纳对以比奈(A.Binet)为代表的、?以统计和测量为基础的、特质论的传统智力提出强烈批评。他对传统的智力理论只重静态的因素分割,忽视智力的发展,不能较好地预测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表示强烈的不满。认为智力不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智力是多元的、全方位的。丹尼尔在发展情商概念时禀承了这一观点,并对加德纳提出的人际关系能力做了拓展。把加德纳关于“能洞察、辨析他人的情绪、气质、动机以及欲望等,并能对此作了适当反应”、“了解自我内在的情绪,有能力辨析这些感受,并以此引导自己的行为”是人际关系智能的核心这一观点加以转化,并认为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

(二)情感智商概念具有斯腾伯格(R.J.Stermberg?)社会智力概念的浓厚影子。斯腾伯格是社会智力的一个积极倡导者。他认为传统智力理论的固有缺限和局限性是其只顾及心理的内部世界,而没能把构成智力本质的社会智力涵括在内。传统智力理论的学业成就色彩太重,太重智力的产物而忽视分析智力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斯腾伯格提出一种智力的三重结构理论。三重结构理论分别从主体生存的外部世界、主体对信息进行心理表征和操作的内部世界、连接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经验世界去刻画和描述智力的特征。主体的内部世界的描述,构成智力成分亚理论;主体外部世界的描述,构成智力经验亚理论;经验世界的描述,构成智力情境亚理论。三个亚理论反映了智力的三个基本特性。智力成分亚理论,说明智力有其不变性和普遍性;经验亚理论表明智力有其相对性;智力情境亚理论,说明智力从本质上说有其特殊性,因人而异。

(三)在智力三重结构理论中,智力成分亚理论处于最底层。它是智力三重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成分亚理论,描述智力活动的内部结构和活动;经验亚理论,则提出了如何保证智力测验是真正的智力活动的问题。智力测验只有保持在基本相同的经验水平上,才能有效和公正。认为处理新事物的能力和自动加工的能力是智力的最基本特质之一;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对主体生存环境的适应、选择和改造行为。在某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智力有特定的范围。它从本质上揭示了智力的社会文化内涵。 丹尼尔·戈尔曼在发展情商概念时,接受了斯腾伯格智力理论,尤其是接受了斯腾伯格智力情境亚理论的思想,“力图按智力对人生成功的功能,重新定义智力”,重视智力是对主体生存环境(主要是人际环境)的适应、选择和改造这一基本特质。丹尼尔·戈尔曼在以成功定义智力时,看到社会生活、人与人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人们的情绪生活更易受到破坏。而情绪对于协调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也看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加需要人们的合作,需要集体智力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情商至关重要。

(四)重视超情感的作用

情商理论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超认知是智力核心的思想基础上,引申出超情感概念,与现代的智力理论发展的方向基本合拍。自比奈·西蒙(T.?Simon)提出第一个智力理论之后,心理学中相继出现过多种相对抗的智力理论。首先出现是基于统计和测量研究的定量智力理论。它们常被称为传统的智力理论。定量智力理论队伍集合了诸如比奈·西蒙、斯皮尔曼(C.?Spearman)、瑟斯顿(L.L.Thurstone)、吉尔福特(J.?P.?Guilford)、卡特尔(J.?M.?Cattel)、弗南(P.?E.?Vernon)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所提出的智力理论,在智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都作出巨大贡献。

然而,随心理学的发展,传统的智力理论和测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日益明显。传统智力理论内部,并没有就什么是智力取得一致意见,不能保证智力测验测出东西,就是某一智力理论定义的智力,不能很好地说明智力的文化背景、种族差异、性别差异、智商的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传统智力理论,只对智力做出某种静态的分割,只注意分析智力的产物,忽视了智力活动的过程。智力测验的情境与智力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境不同,对动机、个性等因素对智力的影响的说明,苍白无力。

在行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由于传统智力理论与行为主义思想倾向合拍,加之它与统计学的发展紧密结合,并深受心理物理学的影响。虽然在传统智力理论的发展初期,就有研究者对此理论提出过非议,但非议并没有对传统的智力理论产生太大的冲击。然而,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逐步被认知心理学取代,一些研究者对传统智力理论日益不满。部分研究者开始以认知过程分析为基础,提出多种“超越”、“重新建构”传统智力理论的认知智力理论。

以认知过程分析为基础的智力理论,是针对传统智力理论的缺陷和不足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针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没有产生一种令人信服的智力理论和智力理论与智力测验没有直接关系发展起来的。智力的认知理论,力图通过对智力的内部心理过程的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更进一步揭示智力的本质。

有代表性的以认知过程分析为基础的智力理论,有卡茨(R.?Case)的新皮亚杰主义理论、西格勒(R.?S.?Siegler?)的变异与选择理论、斯腾伯格的三重结构理论、戴斯(P.?P.?Das)的SPSS模型。以认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认知的智力理论,代表了智力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虽然它们在表述智力本质时有大的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高度重视元认知的作用,认为智力的核心是对认知过程的调节、监控、计划能力。

丹尼尔·戈尔曼在发展情感智商概念时,充分借鉴以认知过程分析为基础的现代智力理论强调元认知,强调对认知过程的计划、调节、监控,认为元认知是智力核心的思想。提出超情感概念。认为情绪情感过程的计划、调节、监控是情感智商的核心。超情感,即对情绪情感过程的计划、调节、监控构成情感智商概念的主要方面。它在情感智商概念的五个方面中占了三个方面。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均属超情感的范围。

(五)溶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于情感智商之中

情感智商是加德纳关于智能可以划分为七类,其中一类是人际关系能力观点的进一步演化。在演化过程中,情感智商在阐述人际关系时,大量采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移情、识别他人的情绪意,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充分感受他人的需求与欲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潜能的发挥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点。在丹尼尔·戈尔曼关于情感智商的理论里,对于移情、人际关系、精神与治疗情感教育的论述,相当部分都直接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有关。对于这一点,丹尼尔·戈尔曼并不忌讳。“最后两种则是加德纳称为?个人智能?的同体两面:一面是人际关系技能,如心理治疗大师卡尔·罗杰或世界级领袖人物马丁·路德·金展示的;另一方面则是所谓的?内心的?自我审视能力。” 局限性

情感智商概念和理论的提出有其积极的作用。应该看到,智力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情感智商概念从情绪情感过程分析智力的本质,为人们最终发现或接近智力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和分析途径。它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智力理论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在分析情感智力时,突出了对情绪的监控、管理和调节活动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在阐述人际关系时溶入大量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有利于儿童的情感发展和情感教育。它开始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对智力的影响,超出了传统智力理论的范畴,也超出

了以认知过程分析的智力理论的范畴,极大地丰富了智力的内涵。然而,我们在接受这一新观点时,有必要清楚地看到它的局限性,对情感智商的概念和理念应有一个正确的看法。

(一)情感智商概念并不精确。情感智商不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从以上对情商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到,它从多元智商出发,从认知心理学的超认知概念,引出超情绪概念,并把它作为情商的核心;在阐述人际关系能力时,溶入大量的人本主义思想;重视从智力发挥作用的社会生活环境出发,定义情感智力。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认为情商概念是综合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但是另一方面它更多地表现出的是现代心理学不同研究、不同理论的组合,是由不同的心理学研究和理论拼凑而成。这样认为,主要是在情商概念所提到的有关认知心理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情绪心理学研究在许多方面是互相矛盾和冲突的。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存在巨大困难。

(二)情商理论并没有解决智力理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情商理论在考虑智力运用的实际环境,对情绪情感在人生成功道路上的作用做经验分析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情绪情感确实对学业、事业、婚姻的成功有重要的影响。丹尼尔·戈尔曼也列出情绪情感在预测学业成就方面优于IQ的事例。但是有关的论述更多的是经验的总结,而不是科学研究的结果。对“自我知觉”是情感智商的核心,也只是一种理论设想,并不是情感智商本身。“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可称为?情感智商量表?的纸笔测试,也许永远也不会有。”反映丹尼尔·戈尔曼自己意识到情商是个模糊的概念,要了解它的本质是困难的,人们在这方面也难于达成一致。如果情商概念本身不精确,它对事业、学业等的预测性肯定不高。

(三)情感智商的理论的基石并不扎实

从表面看,情商概念好象理论与实际依据都非常充分,但实则不然。首先,从构成情商核心的“超情绪”看,自70年代中期弗来维尔(Flaver)提出超认知概念后,人们逐步重视智能活动中对认知过程本身的认知及自我意识的研究,以求揭示影响认知效率的高级控制因素的作用。这一概念,迅速在心理学的众多方面得到反映。超感觉、超记忆等先后出现。戈尔曼则把超认知的思想引入情绪表面看,“超”概念的引入,似乎朝解决一些心理学,包括智力问题方向迈进了一步。但是仔细分析,不难看到,问题依然存在,并且使问题埋得更深。如果“超”计划、调节、控制是智力、情感智商的核心,那么又是谁在计划、调节、控制它们呢?目前,心理学无法解决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和循环论证。情商概念也不例外。

其次,从阐述人际关系的人本主义思想倾向看,号称心理学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并没有象它期望的那样取得骄人的成绩。虽然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对于反对行为主义,重视在人际关系下人的潜能的发挥、重视人的目的、意向的作用、强调自我理解、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为理解人的主观行为提供了途径和经验方法,有其积极的作用。它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较灵活、开放的理论框架。然而,我们在看到它的优点时,不能不注意到它的不足。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更多谈的是一种人们普遍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科学。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思想基础,使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太含糊、太不明确。要从理性的角度证明人本主义的概念是困难的,其情感色彩太厚。人本主义,基本上是一门常识性的学科。在心理学中,人本主义逐步失去地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商概念,要摆脱人本主义心理学固有的弱点是困难的。目前,情商概念是经验东西多,实证的内容少。

再次,虽然丹尼尔·戈尔曼在阐述情商时,引用了大量的现代情绪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些神经心理学成果,来说明情绪在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但是有关阐述与情商概念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丹尼尔对认知与情感关系的表述是模糊的。实际上他也看到这一点。“如果读者对神经结构细节不感兴趣,可跳过第一站(本文注:即神经结构部分),直接从本站开始旅程”这种状况与之相联的情绪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极为有关。情绪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学问题。情绪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情绪是体验、表现和情绪生理所构成的一种复杂状态,它与环境、认知、行为相联系。情绪是生理和心理多水平的整合。情绪的心理学研究由于出发点、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的差异,导致情绪理论研究结果和结论都存在很大差异。目前,情绪心理并没有达到一致的共同范畴和共同的语言,其研究也经常自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试图以情绪的研究来完全支持情商概念存在相当困难。

第四,情商概念更多地注意了情绪的作用,而忽视了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紧密相联的高级的

道德情感、道德情操的作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情感,由低到高分为情绪、情感、情操。情商虽称为情感智商,但概念主要涉及的是与生理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情绪,而没有涉及与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情感、情操。脱离与人生观等相联系的情感、情操,谈情绪、人际关系的调节,其作用是有限的。情绪调节的作用更多地限于一时一地。而情感、情操的影响才是弥漫性的、持久的、普遍的。

总之,本文认为,情感智商概念的提出有其积极的方面,但也具有其固有的缺点。我们在运用这个概念,尤其是运用此概念进行情感教育时,应该扬其长而避其短。盲目地一概接受是有害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np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