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讨论

更新时间:2024-06-17 21: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白血病讨论

包头市第三医院

董承贵 退休

电话:13081531153

白血病是个大题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宣传,白血病越来越深入人心。它不仅是医院内一个病种的问题,而它在社会的各方面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反应。因为白血病不同于其它癌症,假若一个人患了肝癌,肾癌或是晚期肺癌,病人及家属都清楚,已经失去了生存的机会,大多数也就不再做那些无希望的争取。这类病人的结果是人亡而家不破。而白血病就大不一样了,白血病经适当化疗,输血,可表现出一度好转,像在渺茫中看到一丝亮光,光亮就是希望。血液科大夫用语言把它扩大,但是这点希望的价值是昂贵的。家属为了这点希望,一次一次花大价钱购买,直到家中的所有都用完为止。无力再买这点希望时,病人的生命就结束了。白血病的结果是人亡家破。

有关白血病的社会问题,笔者不再这里提及,因为它会引发社会不同的声音。下面只就笔者多年治疗白血病的经验对白血病提出一些看法,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白血病是否为肿瘤性疾病

众所周知,肿瘤的生长是一个慢性过程,绝大多数肿瘤是单病灶发展而来,是由一个突变细胞经过很长时间的对数分裂才能发展成危害机体的大病灶。而白血病的发病经过却是突然的,有的病例发病前有7---15天的潜伏期,在这期内表现出类似感冒的全身症状,有的则是突然发作,查血常规,

白球可升至数万以上,或是白血球少至接近无有。若体内找不到癌细胞,说是一种肿瘤,就无法说清楚了。所以白血病是肿瘤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再者,肿瘤病人大多数有一定程度的贫血,但这个贫血过程是一个慢性过程,而白血病的贫血过程却是短暂的。可能在1---2天内Hb降到2---3g%,它的贫血过程极像是过敏性溶血,而不像是肿瘤病人因为营养不良和肿瘤毒素刺激造成。再者,肿瘤病人死亡多是在后期因长期营养不良或肿瘤将体内重要藏器侵害到一定程度而死亡。所以肿瘤病人的死亡过程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而白血病人的死亡却是非常快的,有的病人上午精神尚好,而下午突然死亡。具有明显的变态反应性质。笔者认为把白血病定为肿瘤是不恰当的。尤其在我们中国,中国有伟大的中医药能治愈西医不能治愈的疾病。而把白血病当肿瘤在媒体上大力宣传。让广大民众都知道白血病是血癌。把绝大数中医都吓住了,使他们不敢也不愿涉足白血病的治疗。而白血病患者认为自己患的是癌症,也不愿让中医治疗,这样双方结合使很多白血病人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二)白血病是种什么病

前面述及白血病有很多表现不像肿瘤的特点,白血病多发生严重的急性贫血,发生急性贫血的原因有两种,一种为大出血,一种为急性体内溶血。白血病无外伤出血史,少数病例有肠道出血。但大多数为皮下出血点或皮下瘀血斑。不会

造成严重的急性贫血,所以白血病的急性贫血只能用体内溶血来解释,多数病例无药物过敏史以及引起继发溶血的原发病史。只能用自身免疫性溶血来解释。所以治疗白血病应找出引起自身免的启动因子是致关重要的。

白血病是一种全身损害性疾病,任何一种肿瘤都不会在发病初期出现全身损害的现象。只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分轻重,一开始即为全身性损害,笔者认为白血病是一种由某种致病因子引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应该属于哪个类型的变态反应,而在白血病上面是很难说清的,几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在白血病都可能存在,造成了白血病病情的复杂性。 (三)白血病的白细胞是否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是一种转化了的细胞,在体内可无限制的分裂增殖,在体外适当的培养基上可复制出同样的肿瘤细胞。而白血病细胞在体内虽然失去了正常功能,但给白血病细胞换一下环境,它就能表现出正常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把骨髓系白血病的原始细胞在体外用CSF或有关物质培养时,可分化为巨噬细胞。(内科讲座第6分册15页,造血干细胞与血液病

李培基)

*幼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Jcml)的

CFU-GM生长异常,其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亢进,且不需加外源性细胞生长因子,但当培养前先以单抗去除贴壁细胞层,则Jcml细胞的自发生长即被消除。有人发现Jcml血细胞的CFU- GM对GM-CSF特别敏感,如其培养基内加入白介素3

(IL3)或G-CSF也可使CFU-GM生长正常(宋平 血液肿瘤诊断治疗学1997年 北京医科大学

现代

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从以上记述可知白血病的干细胞不是转化了的细胞,它在病理环境内产生不正常的白细胞,而在正常环境内即分化出正常白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的贴壁层可能就是致病因子的一部分。*鉴于白细胞的来源困难,可自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内分离出大量白细胞,转输给感染并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有效率达49%且无一例引起白血病移植或排斥现象(彭孝敬 座

第1分册

输血及输血反应 内科讲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年版)这里说明白

血病的白细胞若在正常的环境内,它能发挥正常白细胞的功能,并且不能用它复制出白血病,说明白血病的血细胞不具备肿瘤的性质。一种组织的细胞不具备肿瘤特性,把这种组织称其为肿瘤,显然是不恰当的,这种不恰当的定性给临床医学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算的。

(四)关于白血病细胞的核型改变

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总数明显超过正常值即可诊断。对一部分白细胞低于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病例,很难作出明确诊断。近20年来,生命医学的快速发展,为白血病的诊断提供了检测手段。白血病细胞多有核型的改变。近年来把白血病的研究集中到核型的研究上,企图用核型的改变

对白血病进行分类,并且决定它的恶性程度以及对它的预后做出预测。并认为白血病有染色体改变的细胞是发生了突变的细胞,也即是白血病的根源,所以治疗白血病必须把这类细胞彻底消除,不彻底消除,白血病就会复发。进而产生了微小残留病变的概念,只要血有液中检测到有核型改变的细胞就证明体内存在微小残留病变,由于多次的化疗,血细胞严重减少,检测有核型改变的细胞变的困难。又产生了检测融合基因转录蛋白的方法,确定是否有微小残留病变,对白血病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但是,根据近年来报导的病例资料看,所有的染色体无一不被干扰,每个病例的染色体的改变并非一致,所以用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化分白血病的类型恐难以成立。根据笔者治疗白血病的经验题出如下看法,白血病细胞核型的改变是随机的,是无一定规侓的。核型的改变是因为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一种致病因子,这种致病因子对干细胞以下各介段的分化过程都进行干扰,使各个介段的细胞都会产生出一些异常细胞,这些异常细胞随着白血病的治愈以及它们寿命的长短都会逐渐消失。对白血病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治愈上。

(五)关于白血病的分类

现代医学将白血病根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染色体结构等把白血病划分为很多型,认为这些型别与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有关。但是到目前为止,未见有哪一型专用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n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