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保

更新时间:2024-02-15 08:2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温家保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简评

温家保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简评 昨天新闻联播上说求是杂志上一篇温家保的文章。今天读书间隙看了下。

温家宝:《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2011年16期。

温家保的这篇文章的总体精神恰好表现了我们国家的总体政策水平和困惑。

一句话总结,所有的问题主观上看都是运用主流经济学的结果,而所有的解决办法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是一种奇怪的结合。

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讲问题,讲原因,都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中的东西,但是后面的解决办法却是用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来指导,而且用的办法都是反主流经济学的。

这是因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在实践社会主义的时候,对于经济规律还在摸索之中,因为对于以前的计划经济的全盘否定,以至于对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就采取了全盘接受的态度。我可以由此推断,我们国家从上到下,对于马克思经济学的规律了解得都有偏差,实际上也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实际的指导作用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但是我们看我们采取的解决办法,几乎每一条都是反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的。这是由于我们党的性质使然。

列宁的话:矛盾着但却是事实。

对于主流经济学的推崇,源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现状,那时的情况正如主流经济学所说的那些情况,而且,那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几乎没有,我们的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各种各样的生产方式,因此,通过市场,从而通过资本的作用来逐渐的消灭这些小生产的、小商业的,小分工的地方性的行业就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因此,那时资本的进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但是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通过政策鼓励等等,在中国大地上快速全面成长起来,于是这个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也就逐渐一年比一年更加严重的表现出来。这种固有的矛盾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是不能取消的,但是主流经济学的目的却是通过一些所谓的臆想出来的工具来取消这些矛盾,所以,他们所进行的尝试无一不使矛盾要么推进到下一个周期,要么产生更多的矛盾。

我们国家的政策就是在这种形而上学的主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的实践,但是一旦在这些政策出台从而造成一些问题时,解

决的办法就会从理论转到实际,这时我们看到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大部分却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所指出的那些东西。

比如对于当前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不过是前些年实行量化宽松的结果,温家保在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一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其实对于这个舶来的经济学概念的理解,我们都理解得太简单,因为任何资本投资都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投资,仅固定,那是死的东西,如果没有可变资本相应投资,那就是死的没有用的东西,而且根本不是资本)就是其中的一项。但是这种量化宽松的结果,其实是已经大大破坏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所指出的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之间的比例的平衡。一般的结果是,量化宽松得来的货币资本,大部分投资到第一部类去了,而第二部类所得到投资并不多(因为在这类上,大部分都是小企业,银行贷款本来就不多也不容易),尤其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土地政策,使得农业生产力的投资增加得更慢也更加浪费,而农业生产力水平却增加得很慢。因此,由于这类投资同时是不变和可变资本的投资,所以,导致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也增加,这一部分增加的是如此之快,以致于第二部类的生产尤其是粮食等关于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远远跟不上第一部类的需要。而且这个投资的周期是如此的长,所以导致的是第一部类的经常的消费需求得不到第二部类的相应的生产的满足,物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都是些关乎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蔬菜等等,而这类商品不能通过象工业投资那样可以快速生产出大量商品来解决,这就是政策原因所导致

的暂时的消费需要旺盛和生产不足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同时也破坏了两者之间的比例,因此经济危机的风险其实也是相当的。

但是我们看解决办法,大部分是如何增加生产,遏制投机的。比如要求毫不放松加强粮食生产等等。但是温家保总理文章中解决办法的第一条其实是主流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的现实解决办法的一些综合。

但是也不能太悲观。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这个指导大部分体现在哲学方面,中间又有毛泽东主席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对于实际问题的实用的哲学指导下的方法论。而且,我们党和国家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发点不仅有哲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也有现实的阶级本质所产生的深刻的阶级本能,所以,我们的党和国家在经济发展和解决问题上远比资本义国家积极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那些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经济学理论都是为保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万古长存进行辩护的和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而我们虽然受到主流经济学的影响,但是由于上面的思想上的和阶级本质的要求,我们的解决办法总是会突破那些理论的限制,能够使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正确的措施。

因此对于上面温家保总理所讲的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就要树立这样的思想:

解决矛盾的办法在当前就是发展分工、发展资本、从而推进国际分工发展;分工导致协作,有什么样的分工也就有什么样的协作,因此最终的结果是:只有发展分工才能消灭分工。由此,对于当前的根本的经济现象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比如农民工问题,城镇化进程问题,户籍问题等等,这些解决之道,只能用发展的眼光,用不断扩大的分工和协作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单纯的阶级区别,才能使这种矛盾对立达到尖锐从而为矛盾的扬弃创造条件。因此,我们的党和国家要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是有十分必要的)。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用不是象主流经济学那样站在资本主义永恒存在的基础上创造一些没有根据的工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迷惑被剥削阶级的视听,而是在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尊重这些矛盾的客观必然性,对于这种矛盾的运动发展创造出一种运动机制(当然不是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那种单向式的只从研究促进资本生产的角度来研究)。

这种理论方法应该是建立在矛盾的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既然有分工,而且是资本主义的分工,那么,我们也就不能唯心的采取什么工具来拼命的想消灭由于这种分工所带来的各种矛盾表现,只能采取承认矛盾并在深刻的实践和正确的理论基础上的反作用于这些矛盾,从而使必不可少的社会波动少一些,平缓一些。

由此,可以顺便的评论一下我们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和上面的观点的对应的理论的发展。毛泽东采取的是苏联的那种计划

篇二:温家保在英国剑桥发表的演讲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

2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深情演讲,在向学生学者简要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同时,敦促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新华网英国剑桥2月2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具有500年历史的“瑞德讲坛”发表了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全文如下: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在剑桥大学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尊敬的理查德校长,

女士们,先生们:

来到向往已久的剑桥大学,非常高兴。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

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英国。中英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向长期致力于中英友好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

说她古老,她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说她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

明古国焕发了青春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人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在汶川地震灾区的亲身经历。去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学被夷为平地,孩子伤亡惨重。可是,时隔10天,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时,乡亲们已在废墟上搭起了板房教室,校园里又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时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下了“多难兴邦”几个字。地震发生以来,我7次到汶川灾区,碰到这样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这种愈挫愈奋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

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这种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仅为英国的1/16左右。到过中国旅游的朋友,你们所看到的城市是现代的,而我们的农村还比较落后。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15世纪,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几个国家。他带去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还帮助沿途有的国家剿灭海盗,真正做到了播仁爱于友邦。

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今天的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有100多万青年人在国外留学。我们的电视、广播、出版等新闻传媒,天天都在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她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

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封闭落后的旧中国,也不是30年前贫穷僵化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多彩和现代的中国。我希望朋友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今天的中国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这样,有助于你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也有助于你们了解中国是如何应对当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和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都受到严重冲击。现在危机尚未见底,由此可能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还难以预料。合作应对、共渡难关,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认为,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有多大程度的相互信任,就可能有多大程度的合作。中国政府主张:第一,要首先办好各国自己的事情,不把麻烦推给别人;第二,要精诚合作,不搞以邻为壑;第三,要标本兼治,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在达沃斯会议上已重申,应该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这里我想谈一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局面。面对危机,我们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内需。中国政府推出了以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我们还大幅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措施。

二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我们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十个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采取经济和技术的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和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是克服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经济的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核心电子器件、核能开发利用、高档数控机床等16个重大专项,突破

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四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开辟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我们采取这些措施,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将给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留给世人的思考是沉重的。它警示人们,对现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理论,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既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和社会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也才能使资源配置合理、协调、平衡、可持续。

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告诉人们,不受监管的市场经济是多么可怕。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体疏于监管,一些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利用数十倍的金融杠杆进行超额融资,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把巨大的风险留给整个世界。这充分说明,不受管理的市场经济是注定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经济学说应该代表公正和诚信,平等地促进所有人,包括最弱势人群的福祉。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篇三:温家宝记招会201..

2010年3月14日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温家宝]:记者朋友们,大家好。过去的两年我们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走过来的。

[温家宝]:人民是用坚实的步伐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这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印迹。

[温家宝]: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温家宝]:但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

[温家宝]: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温家宝]:现在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您好。我想问一个有关中国货币政策的问题。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中国经济迅速实现企稳回升,中国的通货膨胀也在上涨,几乎已经达到了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定下的今年通胀保持在3%左右的水平目标。不管外界给中国什么样的压力或者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作出什么评论,我想问,让人民币升值难道不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一件事吗?

[温家宝]:第一,我认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去年我们统计了37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其中有16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是增长的。就是先生所在的欧盟地区,出口总体下降20.3%,但是对中国的出口只下降15.3%。

[温家宝]:如果我举一个德国的例子,那就是去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多达760亿欧元,创历史最高。美国去年出口下降17%,但是对中国的出口仅下降0.22%。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的出口市场,也成为欧美的出口市场。

[温家宝]:第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是从2005年7月份开始的,到现在人民币的币值对美元升值2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

[温家宝]:我这里特别强调指出,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也就是世界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人民币并没有贬值,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4.5%。

[温家宝]:在这个期间,2009年,我们的外贸出口下降了16%,但是进口只降低了11%,顺差减少了1020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起了促进作用。

[温家宝]:第三,一国的汇率是由一国的经济决定的,汇率的变动也是由经济的综合情况来决定的。我们主张自由贸易,因为自由贸易不仅使经济像活水一样流动,而且给人们带来和谐与和平。

[温家宝]:我们反对各国之间相互指责,甚至用强制的办法来迫使一国的汇率升值,因为这样做反而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改革。

[温家宝]:在贸易问题上,我们主张协商,通过平等协商总会找到互赢或者多赢的渠道。

[温家宝]:第四,人民币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温家宝]:谢谢。

[新华社记者]:总理您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对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都作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测,但是不少经济学家却认为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甚至认为这种风险不可避免。您在刚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用“极为复杂”四个字形容今年我们面对的形势,请问总理,您怎么看舆论的这种担心?中国经济将如何避免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经济的形势极为复杂,复杂在哪里?谢谢。

[温家宝]:经济复杂,复杂在不确定因素多。我认为,虽然世界经济出现整体复苏的形势,但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完全消除。

[温家宝]:一些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暴露,金融和财政还存在风险,大宗商品和主要货币的汇率不稳定,由于通胀的预期而使一些国家在政策的选择上产生困难,这些都有可能使经济复苏的形势出现反复,甚至二次探底。

[温家宝]:中国的经济离不开世界,我们虽然出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但是我们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它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

[温家宝]: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我们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而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要作艰苦的努力。

[温家宝]:我们必须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温家宝]:中国经济今年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而在这三者之间,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二次探底。

[温家宝]:谢谢你。

[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您好。有美国官员、分析家以及媒体认为,在去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傲慢,温家宝总理您本人甚至拒绝参加一个包括美国总

统奥巴马在内的若干国家元首或首脑参加的重要会议,这令与会各方感到失望和吃惊。您对此作何回应?您如何看待哥本哈根进程?

[温家宝]: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但毕竟你还给了我一个澄清真相的机会,因此,我首先应该感谢你。去年12月17号,也就是在哥本哈根领导人大会前一天晚上,丹麦女王为各国领导人举行宴会,就在那次宴会上,我从一位欧洲领导人那里知道那天晚上有一个少数国家参加的会议,他给我拿出了一个单子,上面赫然有中国的名字。但我感到震惊,我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温家宝]:就在这时,一位新兴大国的领导人主动约见我,说有紧急的事情要和我谈。他告诉我,他从一位欧洲领导人那里得到通知,说今天晚上有一个会议。我对他讲,我没有得到通知。回到驻地,我紧急召集中方人员进行查询,确实我们代表团没有接到通知。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第一,向大会秘书处咨询。第二,请杨外长给美国国务卿克林顿打电话告诉真相。第三,即使没有接到通知,我们也仍然派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与会。

[温家宝]:我想在这里说明,那时奥巴马总统还没有抵达哥本哈根。何亚非副部长到达会议,首先代表中国政府代表团表示抗议,并且说“我是不请而来的”。

[温家宝]:为什么不通知中国?至今没有人向我们做任何解释,至今在我的脑子里还是一个谜团。

[温家宝]:你知道,在哥本哈根60个小时,我几乎没有休息。我会见了德、英、日等国的领导人,会见了印度、巴西等国的领导人,会见了77国集团、非盟以及小岛国的代表。我两次会见奥巴马总统,而且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我还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和东道主丹麦首相。中国政府代表团所做的大量工作是有目共睹的。

[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会议遇到困难,许多国家领导人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我坚持同各方斡旋,与各国共同努力,最终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这个成果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在涉及各国重大利益问题上可能取得的最好成果。

[温家宝]: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以后,1月份我就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和丹麦首相,坚定地表示,中国高度评价和支持哥本哈根会议决议的立场。就在最近,我们又致函联合国,表示我们全面支持哥本哈根会议决议的立场,并且申明中国列入支持《哥本哈根协议》的名单国。

[温家宝]:为什么总拿中国做文章?我至今不明白。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也关系各国的利益,关系世界的公平和正义。我们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将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谢谢你。

[台湾联合报记者]:总理你好。想请教您有关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问题,您两会之前和网民交流的时候提到说在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时候,考虑到两岸经济规模的差异,还有台湾中小企业以及农民的利益,大陆这边可以让利,那能不能请您向我们透露一下大陆让利的实质内涵是什么?您认为今年6月两岸可以签署ECFA吗?去年您在这里有

一段温馨的谈话,您说想到台湾去看一看,如果两岸签了ECFA后对您到台湾走走看看会不会创造更好的条件?

[温家宝]:两岸正在商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两岸特色的协议。商签这个协议应该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平等协商;第二,互利双赢;第三,彼此照顾对方的关切。

[温家宝]:我确实讲过,在商签协议时要充分考虑两岸经济规模和市场条件的不同,关心台湾中小企业和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台湾农民的利益。

[温家宝]:我也确实讲过,要让利给台湾。这种让利,比如通过减免关税,通过早期收获实现。另外,也要做出让台湾农民放心的事情。但是,我看到台湾的报纸,很大的篇幅报道温总理关于让利的论述。可是我在在线访谈时讲了两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因为我们是兄弟”,这句话就鲜有报道。

[温家宝]: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温家宝]: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温家宝]:谢谢你,向台湾同胞问好。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总理您好。我的问题是,刚才总理在回答问题时提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实行自由贸易,我们也知道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我们也留意到,近期一段时间以来,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明显增多,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渐增多起来。有评论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复苏产生了较大影响。请问总理,中国政府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谢谢。

[温家宝]:我是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我方才已经讲了,自由贸易不仅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促进世界的和谐,还能改变和提高人们的生活。

[温家宝]:我对有些国家要提高出口的比重予以理解,但是我所不解的是,为了提高本国的出口而贬低本国的币值,反过来又企图用施压的办法来强迫别国的货币升值。我以为这种做法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

[温家宝]: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这应该引起全世界各国的警觉。我们将采取措施,扩大进口,去年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向欧美派出多批采购团。

[温家宝]:我们还要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我相信,自由贸易会给应对危机、经济复苏带来有力的推动力量。

[温家宝]: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推进多哈回合的谈判,使多哈回合能够在公正、平衡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合理的贸易秩序。

[温家宝]:我真诚希望美欧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且放开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这有利于贸易的平衡。

[温家宝]:在这里我愿意给记者们介绍一个你们不甚熟悉的情况,那就是中国的贸易总量虽然很大,但50%是加工贸易,60%是外企或与外企合作企业的出口贸易。如果说对中国采取限制措施,也无异于打击了你们本国的企业。谢谢你。

[德新社记者]:温总理你好。大国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现在正在崛起,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应对全球挑战以及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的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我们了解,在中国政府内部也在就该问题进行着积极的讨论。我想了解,中国是否有这个能力以及意愿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温家宝]:你的问题问得还是比较平和的。实际上现在在舆论上,已经出现了“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必胜论”的观点。

[温家宝]:你给我一个机会阐述一下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温家宝]:第一,中国这些年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再加上人口多、底子薄,我们确实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温家宝]:前不久,就是为了征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我到离北京只有150公里的滦平县。我看到那里的群众虽然这些年来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变,但依然与北京有很大的差距。

[温家宝]:这个村子我已经去了三次了,分别是2000年、2005年和2010年。

[温家宝]:我经常劝记者多到中国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看看,你到那里看就知道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我们要实现小康目标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要建成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至少要到本世纪中期;要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的时间以至更长。

[温家宝]:第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温家宝]:中国的发展不会影响任何国家,中国不发达的时候不称霸,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永远不称霸!

[温家宝]:第三,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即使是中国很穷的时候,我们也是铮铮铁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nf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