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专题(工大附中-张浩)

更新时间:2024-04-18 16: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朝阳区第十三届中考双研会—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工大附中 张浩)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积累阶段(略)

? 第二阶段:物质成分(定性)探究

【例1——单一成分】目标110页第2题 实验盒中有7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

鉴别这些溶液。 (1)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7种溶液是:KMnO4、Na2CO3、CuSO4、NaCl、Ca(OH)2、NaOH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是 溶液。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从5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4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这样的组合共有 组。

(2)提出假设:同学们从5种无色溶液中取出4种,贴上A、B、C、D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NaCl、Ca(OH)2和稀盐酸。 (3)实验探究: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D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稀盐酸,实验现象记

录如下:

溶液 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A 无明显变化 B 无明显变化 C 有气泡产生 D 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C是 溶液。

第二步:依据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D溶液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A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第三步:依据右图装置进行2个实验。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再取少量D溶液倒入另一蒸发皿,加热,有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加热。实验结论:B是稀盐酸,D是NaCl溶液。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第5种无色溶液是NaOH溶液。

(4)实验反思: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了全面反思。

①老师指出:实验结论仍有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是 溶液;其鉴别方法是

②老师提出: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溶液。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1

朝阳区第十三届中考双研会—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工大附中 张浩) 【例2——混合成分】目标105页第2题 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食盐、水垢、纯碱、淀粉和洗衣粉5种物质。老师从中取出3种固体,研磨混合均匀(如右图所示),让小组同学检验其成分。他们在查阅资料后,用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作参照,探究未知粉末的成分。

(1)小组同学用5种已知物做性质实验。

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5种已知物的实验记录:

实验过程 实验1:加水溶解 取样,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 实验2:加酚酞溶液 向实验1所得液体中分别滴入 2滴无色酚酞溶液 实验3:加稀盐酸 另取样品,分别加入2 mL稀盐酸 食盐、淀粉:均无气体产生 实验4:加碘水 另取样品,分别滴入2 滴碘水 淀粉:变蓝 其余物质: 均不变蓝 洗衣粉: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水垢:有大量气体逸出 洗衣粉、纯碱:液体呈红色 其余物质:均无明显变化 部分实验现象 淀粉、水垢:均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洗衣粉:溶解,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

①该洗衣粉溶液pH_____7 (填“>” 、“<”或“=”);

②写出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组同学用未知粉末重复上述实验进行成分探究。

未知粉末的实验记录:

未知粉末 实验现象 实验1 加水溶解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有洗涤剂泡沫浮于液面 液体呈红色 有大量气体逸出 变蓝 实验2 加酚酞溶液 实验3 加稀盐酸 实验4 加碘水 参照5种已知物的性质实验,分析未知粉末的成分:

一定含有的两种物质是 和 ,还含有的第三种物质是 或 ,请你设计检验这种物质的实验方案 。

【巩固练习—目标100页7-8题或目标124页36题】化学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2

朝阳区第十三届中考双研会—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工大附中 张浩)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工业上通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CO3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

I.全部是氧化钙 Ⅱ. Ⅲ.全部是碳酸钙 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上述猜想是否成立。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

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 。

②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

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 ③丙同学利用水、无色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质是 。

A.气体肥料 B.制干冰 C.制纯碱 D. 制碳酸饮料

【例3——提信息、排干扰】目标106页第3题 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

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和Na2CO3。 【查阅资料】

① 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 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 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 向氯化钯(PdCl2) 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Ⅱ成立 高温

CaO+CO2↑。

【反思拓展】工业制生石灰的过程中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下列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

(1)实验记录

序号 ① 实验操作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主要实验现象 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3

实验结论及解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朝阳区第十三届中考双研会—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工大附中 张浩) ②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 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 和 反应产物还有 ③ (2)实验反思

① 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 ② 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

③ 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

【练习巩固】夏天到了,衣服上常会留下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污渍爆炸盐”,宣称“含天然活性氧,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小强同学对这种“污渍爆炸盐”的化学成分非常感兴趣,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探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2)【查阅相关资料】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

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主要洗涤助剂之一。 (3)【猜想】“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是过碳酸钠。 (4)【设计与实验】

小强同学设计的主要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请你运用初中所学知识,帮助小强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序号 主要操作步骤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 (黑色固体);在分① 液漏斗a中加入新配制的“污渍爆炸盐”的饱和水溶液;在分液漏斗b中加入 。 打开分液漏斗a的活塞,放出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 ② 然后 。 生成大量无色气体。 主要实验现象 操作目的 分液漏斗b 分液漏斗a 导管

黑色固体

。 验证生成气体的成分。 第②步操作得到的结论: 。 待②步反应停止后,打开分液漏斗b的活塞,放出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 ③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 生成大量无色气体。 。 验证生成气体的成分。 第③步操作得到的结论: 。 (5)实验的初步结论 小强认为:“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

4

朝阳区第十三届中考双研会—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工大附中 张浩)

? 第三阶段:异常现象、物质成分(定量)探究

【例4——异常现象】目标115第8题37.(6分)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 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 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 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 1 实验操作 向盛有2 mL 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5滴0.5%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实验现象 1号试管 0.1 min红色褪去 2 2号试管 5 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 30 min 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 120 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水,…… 酚酞溶液浓度/ % 5 2 0.5 【解释与结论】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Ⅰ (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 。

(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水, 。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

为 %。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 。

【巩固练习——异常现象】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5

浑浊程度 大量浑浊物 少量浑浊物 无浑浊物

朝阳区第十三届中考双研会—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工大附中 张浩)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0.1%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2:取直径0.20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3:取直径0.20mm、含碳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溅落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 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易被氧化) ② 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进行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 实验4: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溶液 实验5:取2.8g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收集溅落的黑色固体,干燥并称其质量 黑色固体质黑色固体的组成及质量为 量为3.44g 现象及数据 解释与结论 现象 零星的火星四射 解释与结论 ① 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0.20mm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_____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现象是 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固体中含有铁 【实验拓展】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360 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 mL。

【例5——成分定量】目标111页第3题 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反应原理为:2Na2S4+O2+2H2O 8S↓+4NaOH。 【查阅资料】

① Na2S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②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 取0.5 g 碳酸钠、0.2 g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12S+X △ 2Na2S4+2Na2S2O3+4CO2,X的化学式为 ,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

6

朝阳区第十三届中考双研会—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工大附中 张浩)

② 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 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 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

③ 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 ,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2∶h1= 。 ④ 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11.0 8.7 第2次 11.4 9.1 第3次 11.6 9.2 h1/cm h2/cm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

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 。

【练习巩固——定量】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化学课外小组应用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查阅资料:(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其水溶液呈弱酸性,能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7.5mg/100mL)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③橙 汁,④果味 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橙汁滴入碘水15滴前后的颜色变化是 ,测得它的维生素C的含量为 。 (2)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每次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3)反思与评价:①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 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的作用是 。

7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① 1 ② 8 ③ 15 ④ 5 朝阳区第十三届中考双研会—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工大附中 张浩)

参考答案 例1:(1)① KMnO4和CuSO4 ③ 5 (3) Na2CO3 CO2 + Ca(OH)2= CaCO3↓+ H2O

(4)① NaCl和NaOH 取1支试管,加入少量的D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D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第5种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D为氯化钠溶液,第5种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等,答案合理给分)

实验步骤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的C溶液。 实验现象 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A是氢氧化钙溶液,B溶液中有无色气体逸出,B是稀盐酸。 例2:(1)① >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洗衣粉 淀粉(可互换位置) 水垢 纯碱(可互换位置)

取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若无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 .........

(或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若有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水垢;若无大量气体逸出,则第................三种物质是纯碱。)(2分)(空答、错答、漏答均为0分;答案正确为2分) ...

【练习巩固答案】【猜想与假设】Ⅱ.氧化钙和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出现白色不溶物

②即使有碳酸钙,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先消耗氢氧化钙,也不会出现气泡 ③(合理给分) (4)A、C、D

实验步骤 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过滤 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取滤渣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 例3:(1)① CO2 + Ca(OH)2 = CaCO3↓ + H2O ② C CO ③ Na2CO3

(2)①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② 水 ....

③ 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溶液使沉淀完全,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2.......CaCl..............

则产物中有O;若溶液不变色,则产物中没有Na2O 2....Na....例4:(1)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不成立(3)NaOH溶液浓度较大

(4)再各滴加5滴浓度为5%、2%、0.5%的酚酞溶液 (5)0.5 (6)没有考虑NaOH的影响

【练习巩固答案】实验3:明显的火星四射 ① 3Fe+2O2 点燃 Fe3O4 ②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实验4: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实验5:Fe 1.12 g Fe3O4 2.32 g 【实验反思】270

例5:【13中考】33.【实验过程】① O2 吸收逸出的有毒气体

③ 试管内液面上升至液面高度不再改变 79∶100(或4∶5)

【解释与结论】20.9

【反思与评价】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因为试管内会有CO2残留,残留的CO2会被吸收,导致h2数值偏小

【练习巩固答案】35.(5分)(1)黄色变为蓝色;14.1 mg/100mL (2)AD

(3)①证明维生素C是否存在。②是维生素C含量的参照标准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nd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