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笔记(景跃进 张小劲 主编)
更新时间:2024-06-25 03: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政治学原理》景跃进 张小劲 主编
第1编 政治的性质与政治研究
作为导论,本编试图回答初学者可能遇到的两个元始问题:“如何理解政治”以及 “如何研究政治”。
第1章 政治的性质与核心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
●理解政治的三个维度及其发展趋势 ●权力三面性的不同侧重点
●公域/私域二分法的古典形式和修正形式 ●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和制度设计
1.1.1 政治的分析单位
1. 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该政治观的典范:
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
第一, 个人在价值维度上是崇高的。
第二, 个人在分析维度上是理性和能动的。 (2)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观主要内容
第一,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 第二,个人与社会本位观。 第三,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第四,消极政治观。 第五,对权力的制约。 第六,公域与私域的区分。 2. 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代表理论:
古典多元主义
(1)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与多元主义理论比较
表1-1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与多元主义理论比较 .
(2)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
简言之,多元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政治结构,它将全体社会成员置于一个强大的体制化网络(established network)之中,这一体制化网络由联结公民和精英的社会组织编织而成,并使有效的政治民主成为可能。
参见Marvin E. Olsen and Marvin N. Marger eds., Power in Modern Society, Boulder,Westview Press, pp84-95,pp149-150。 3. 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代表理论: 马克思阶级理论
(1)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 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
第一,国体与政体的区分可以说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特定产物。
第二,强调斗争与暴力。
(2)影响选择政治学研究分析单位的因素
第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
第二,问题意识的产生又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 1.1.2 政治的范围 1. 政府政治观
所谓“政府政治观”是一种狭义的政治观,它主张政治只与国家有关(what concerns the state),是政府管理的一种艺术。研究政治也就是研究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或者更广泛地说,是研究政府权威的行使。 2.非政府政治观
非政府政治学(nongovernmental politics) 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 3. 广义政治观
政治居于所有社会集体活动—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公共的与私人的—的中心,它存在于所有的人类集团、机构和社会中。
Adrian Leftwich ed., What is Politics? The Activity and Its Study, Oxford and New York,Blackwell, 1984, p64转引自Andrew Heywood, Politics, second edition, Palgrave, 2002, p10。 4.公域与私域区分的两种不同形式
表1-2 公域与私域二分法的古典形式
Andrew Heywood, Politics, second edition, Palgrave, 2002, p8. 4.公域与私域区分的两种不同形式(续上) 表1— 3公域与私域二分法的修正形式
Andrew Heywood, Politics, second edition, Palgrave, 2002, p8.
1.1.3 政治与行政的分化 第一阶段:“政党分肥制”(spoils system)
1829年杰克逊(Andrew Jackson)就任美国总统,鼓吹“胜利品属于胜利者”。在官职领域推行“民主”的做法,由在选举中取胜的政党从自己的支持者中遴选官员。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理念
美国国会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在联邦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新的人事制度将公务人员区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前者随政党选举结果的进退而进退,后者按照文官制度的有关法律进行管理。作为政治方面的保障,文官被要求在政治上采取中立的态度。
第二阶段: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在《行政的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这篇经典性的文章中,威尔逊(Woodrow Wilson)借用一位德国学者的嘴道出了自己的主张:“政治是所涉事情重大而普遍的国家活动;行政相反,它是关于个人和细琐事情方面的国家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活动家的特殊领域,行政则是技术官员的领域。虽然政策若无行政的帮助便一无所是,但是行政并不因此就是政治。”
参见Woodrow Wilson,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收于竺乾威、马国泉编:《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英文版),19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2 政治的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
1.2.1 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
通常而言,政治学中的power(权力)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 权力的三面性:
权力的第一面 ——着眼于决策的权力。
权力的第二面 —— “议题设置” 或“不决策”。
权力的第三面 ——“思想控制”或“偏好型塑”。 1.2.2 政治的核心问题
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与权力的制约结构最为重要,因为前者涉及民主的基本原则,后者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它们一起构成了政治或政治学的核心问题。
1.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卢梭:“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修订2版,9~10页、1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萨托利:“权力属于人民建立了一条有关权力来源和权力合法性的原则。它意味着只有真正自下而上授予的权力,只有表达人民意志的权力,只有以某种得以表达的基本共识为基础的权力,才是正当的权力。” [美]萨托利:《民主新论》,38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
2.权力的制约
奠定现代分权制度基础的是洛克和孟德斯鸠的近代分权学说.
宪政对权力的制约既包括对少数人行使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对多数人行使权力的制约。一句话,对权力都要进行制约,无论是谁的权力,或什么样的权力。 如何在制度结构层面制约权力?
第一,政府机构之间的分权应如何进行?
第二,分立的权力部门如何才能实现制约?
第三,这种制约如何才能实现平衡,而不是导致僵局或失衡?
在权力制约问题上,我们有必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一是权力制约;第二是权力制约的具体制度安排。前者是对人类政治共同体普遍有效的基本原则,后者则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寻找合适的制约方式,不能把某种特定的权力制约方式与权力制约本身简单地等同起来。
关 键 术 语
分析单位 区位谬误 政党分肥制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国家与市民社会 政务官与文官 权力 决策能力和影响力 议程设置 偏好型塑 复 习 思 考 题
1.如何看待政治概念界定中的纷争与歧义? 2.你赞成哪种权力观?为什么?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第2章 政治学: 研究方法与学科特点 本章重点问题
●政治学发展各阶段的强调重点
●主要研究范式转化对政治学研究的突破 ●政治学研究的动态性、多元性和开放性 ●政治学研究中规范与经验的可转移性 2.1 如何研究政治:历史的维度
到目前为止,政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制度研究
对非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 行为主义革命 后行为主义
2.1.1 制度研究
19世纪下半叶,也就是政治学发轫之初,出现了一大批对政治制度进行描述的形式—法律研究,我们今天称之为老制度主义或传统制度主义。
主要观点:
第一,传统的或古典的制度方法是形式—法律和历史—比较的。
第二,尽管不存在明确的理论建构目标,传统的制度取向也有自身的理论关照。 第三,政治制度的安排与选择带有强烈的价值因素,这表现为赞成自由民主制度的政治价值。
2.1.2 对非正式制度的经验描述
第三,评价:国家主权理论反映了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对统一市场和民族发展的需求,虽然它为绝对君主制中王权的加强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也为王权向人民主权过渡奠定了基础。此后,主权在民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 (3)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西欧可以看成是民族国家的发源地,十七八世纪,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都先后建立了现代民族国家。此后,经过北美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和两次世界大战,民族国家这种政治共同体形式逐渐扩散到美洲、东欧、亚洲、非洲。 3.1.2 国家形成的理论探源
1.暴力说--国家的产生是由于原始部落发生冲突,较强的部落用暴力征服较弱部落的结果。
代表人物:考茨基 、杜林和、巩普洛维奇
2.神权说-- 神权说认为,神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创造者和最高主宰者,一切权力均来自于神。
代表人物:阿奎那 、董仲舒
3.1.2 国家形成的理论探源(续上)
3.契约说--契约论者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互相缔结契约的结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代表人物:格老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卢梭等。
4.功利说--功利主义出现于19世纪的英国,为国家产生的正当性提出了不同于契约论的解释。功利主义把趋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作为评价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
代表人物:边沁、詹姆斯?密尔、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3.1.2 国家形成的理论探源(续上) 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对国家的起源、演变、本质和职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3.1.2 国家形成的理论探源(续上)
6. 当代国家理论的发展
当代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社会历史学家从各自关注的问题出发,对现代国家的起源和形成做出了新的解释。
(1)道格拉斯?诺思的国家起源理论
关于国家起源的“暴力潜能”分配理论:
国家具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国家;若这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便产生了掠夺性(或剥削性)国家,由此出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政府悖论”
从历史上看,“在使统治者 (和他的集团)的租金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这种基本矛盾是使社会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源。”
[美]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25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罗尔斯 的“假设契约”理论
即想象把人们置于“无知 之幕”下,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才能以及在社 会中所占的位置,但他们知道拥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是有益的,如自由、机会和权力、收入、财富,还有赖以确立自尊的条件。这种假设的人将参与原初契约的制定。
在这种条件下,人们会选择一种正义原 则,即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 “假设契约”理论的两个原则
自由原则--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平等权利,他们可以拥有与别人类似的自由所相容的、最广泛的自由。
差别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来 解决:
第一,使条件最不利者也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第二,职位和公职在机会完全平等的条件下对 所有人开放。
在两者的关系上,罗尔斯认为,自由原则优先 于差别原则。
对罗尔斯 “假设契约”理论的评价
尽管罗尔斯的著作有时被认为是政治思想中的“社会契约论”传统的一种复活,但事实上,他的兴趣和论证方法和该传统的主流有很大差异,他并不直接关心使政治权威合
理化,他关心的是建立社会正义的原则。罗尔斯以一种更新西方古典社会契约论和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理论方式,力图为现代社会重建“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因而开启了对现代社会基本结构、合理性基础、宪政构成、社会组织与运作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 (3)当代社会历史学家关于民族国家的起源问题的研究
他们认为,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于12—18世纪的西欧,这是一个多种政治经济力量在意识形态和实力方面相互对峙的漫长的过程,可以从管理、军事和经济三个角度来认识其形成过程。
当代社会历史学家关于民族国家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之一:管理角度
管理角度认为,西欧各国在从封建制向绝对君主制发展的过程中,领土不断扩大,人口增加,专制君主面临如何控制疆域扩大后的国家和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压力,西欧国家创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便捷有效的行政官僚体制。
代表人物:斯特雷耶、伯尔曼
当代社会历史学家关于民族国家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之二:军事角度
军事角度采用韦伯对国家的定义,即现代国家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合法使用暴力权力的垄断,强调军事在现代国家形成过程当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埃里亚斯、蒂利
当代社会历史学家关于民族国家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之三:经济角度
经济角度继承了马克思传统,将现代国家看成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无产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
代表人物:安德森、巴林顿?摩尔 3.2 国家的形式 3.2.1 国家政体形式 1. 君主制
君主制是指最高权力掌握在国家元首手中的政体。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元首拥有的权力从绝对到虚位象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君主制分为专制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是西方国家进入宪政国家时期的一种政体形式,君主是国家元首,其权力受到宪法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实行妥协的结果。
立宪君主制又分为二元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两种。
(1)二元立宪君主制。二元立宪君主制是君主制和议会制并存的政体。
(2)议会君主制。议会君主制是指政府对议会负责、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约束、君主为虚位元首的国家。
2. 共和制
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曾出现过民主共和制和贵族共和制。在资本主义共和制国家,根据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的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共和制。另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共和制。
当代共和制的类型
(1)议会共和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的一种政体。
(2)总统共和制--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直接对议会负责的政体。
(3)委员会共和制--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
(4)社会主义国家共和制--有巴黎公社、苏维埃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等形式。 3.2.2 国家结构形式
一般而言,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作为整体的国家与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也即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基本模式。国家结构形式从制度上规定了权力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和运用。单一制、联邦制和邦联制是现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 1. 单一制
单一制是指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国家有单一的宪法,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具有统一国籍; 第二,地方政府隶属于中央,其设置与权限均由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文件予以规定或改变,地方权力没有宪法保障;
第三,在对外关系上,单一制国家是一个国际法主体,地方政府对外不具有国家的外部标志。 2. 联邦制
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联邦制的共同点就是联邦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主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由宪法明确划
定,两级政府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其中任何一方不能随意干预另一方的权力。
3. 邦联制
邦联制是若干各自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盟。邦联成员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只是根据相互签订的协约,明确表示让与或委托邦联机构某些权力。邦联成员国各自仍有对内对外主权,保留本国政府机关的一切职能,并有权自由退出邦联。邦联没有统一的宪法,没有凌驾于各成员国之上的中央政府,没有统一的军队、预算、国籍等,因此,邦联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邦联所设置的统一机构是一个协商性的“邦联议会”或成员国的“首脑会议”,它的决定只有经过成员国政府的认可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4. 不同国家结构的趋中和融合
国家结构用宪法的形式划分了不同层次国家部分之间的权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权力主体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结构也出现了趋中和融合的趋势。 如:
自1789年美国制宪会议确立了联邦制以来,美国经历了“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到“新联邦主义”的发展。
法国1982年以来的地方分权改革。 中国实行的“一国两制” 。
3.3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国家从社会中产生,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国家与社会是什么关系?国家权力有边界吗?限度在哪里?
在西方国家,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作为与国家相对而存在的社会领域被认为是限制国家权力和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公民社会理论展开的。
3.3.1 公民社会的历史演变
1古希腊:国家与社会的重合
2中世纪:国家与社会关系萌芽
3近代公民社会的形成
3.3.2 公民社会理论的演变 表3-1 公民社会理论的发展
3.3.3 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
根据国家与社会权力边界的不同,即国家对社会事务干预程度的差异,可以将当代国家分为以下几种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 1.最小国家 2.福利国家 3.发展型国家 4.全能国家 5.极权国家
1. 最小国家(minimal state)
最小国家是古典自由主义者主张的
国家模式。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国家权力的范围越小越好,或者说国家管的事越少越好,主张“最小限度国家”。 2. 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
福利国家是指国家以社会总体利益的代表的身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矫正社会自身所固有的不平等与不公正的趋向,并以此作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手段的结果。
3. 发展型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
约翰逊?查默斯(Johnson Chalmers)和其他学者曾把日本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所倡导的、后来由其他东亚经济体所仿效的政府体系称为发展型国家。如果说福利国家模式中国家干预社会主要在于社会公平,那么发展型国家模式中国家力量渗入社会则更多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4. 全能国家(total state)
如果说发展型国家是为了控制经济
的话,全能国家就试图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控制,将国家权力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5. 极权国家(totalitarianism state)
极权国家指的是政治权力对非政治生活的无孔不入的政治统治,国家和社会的界限被取消,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的社会、文化、宗教生活的一切领域,社会秩序完全由政治权力来达成,个人不再有任何私人空间或自由。
3.4 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方面影响了民族国家的生存环境,对民族国家的主权形成了挑战,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国际秩序。这表现为国际相互依赖加深,世界体系从以国家为单一主体的国际体系向多主体的网络化全球权力结构转变,国家间政治向全球政治转变,传统的国际秩序变成世界秩序。
3.4.1 转变中的国际体系
国际体系就是国际政治的各行为主体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相应结构、功能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 国际体系的形成
2. 全球国际关系体系形成 3. 二战后的国际体系
3.4.2 当代国际政治趋势之一 ——全球化
简而言之,全球化是指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要素超越国界和地域限制而互相影响并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4.3 当代国际政治趋势之二 ——区域化崛起
所谓区域化是指在区域内国家之间形成共同的协调与对话机制,甚至制定共同的管理政策和制度规范,实现区域内的超越国家的协调和管理。
区域化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两种发展趋势,两者既有和谐也有矛盾之处。
3.4.4 民族国家与全球化挑战
(1)国家主权受到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来自超国家或“准”超国家行为体,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它们制定的规则对各主权国家经济政策起着重大作用;联合国做出的各种决议、协议和裁定也规范着主权国家的行为。
其次,来自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的运作对国家和世界政治的影响。 再次,主权国家面临内部民族、宗教、种族等次国家行为体的侵蚀。
(2)国家权威的衰落
国家权威的衰落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是防务,即确保社会免于暴力;
第二是金融,即维持货币的存在,使之成为可靠的交换手段、结算单位和保值工具;
第三是提供福利,即确保大量财富的某些收益能转到老弱病者的手中。
此外,国家进行现代战争和经营现代经济的两大传统功能相对衰减,极大地削弱了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地位。
全球治理
“从地方到全球的多层面中公共权威与私人机构间一种逐渐演进的(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合作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全球的和跨国的规范、原则、计划和政策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解决共同的问题。”
([英]托尼?麦克格鲁:《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36页。)
关 键 术 语
民族国家 君主立宪 共和制 联邦制 公民社会 极权主义 主权 国际秩序 全球治理
复 习 思 考 题
1现代民族国家有哪些特征?
2结合中国现实,谈谈你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看法。 3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有哪些影响?
第4章 现代政府的设置(一): 代议机关
本章重要问题 :
●现代议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等几种政府体制 的主要特征 ●两院制与一院制
●议会委员会的类型及其主要作用
●现代议会的主要职权
4.1议会与现代民主制度
所谓“代议民主”,是指由基于广泛选举产生的、具有一定任期的代表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间接民主形式。这是民主制度在近代国家条件下的新发展,作为“民意代表机构”的议会则是这种代议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
4.1.1 现代议会制度的发展
现代议会的直接渊源,一般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等级会议。英国最早从等级会议制度中确立了近代的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议会的“黄金时代”,议会一般处在优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政治地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这种状况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而有所改变,此时议会地位趋于衰落,政府行政权日益膨胀。尽管如此,在现代标榜“主权在民”的国家中,议会制度仍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1.2 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
解散 请求解散议会
选举、倒阁
选举 领导
图4-1 议会制政体模型
4.1.2 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
违宪审查
同意 任命
人事、财政、弹劾
选举 选择
违 否决 宪审查 选举 图4-2 总统制政体模型
4.1.2 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
负责
选举
图4-3
4.2 议会的结构和内部组织
4.2.1 两院制与一院制
选举 半总统制政体模型 任命
现代主张两院制的观点认为,这种结构有利于扩大议会对不同社会利益的调节能力。另外,两院制议会有利于防止立法的草率与武断,并能防止议会(多数党)专横腐化。
主张一院制的观点认为,代议制的立法机关是人民的代表机关,它的立法意见是人民的意见。
4.2.2 指导机构
指导机构--负责主持议会会议活动的机
主要职能--尽可能公正地组织辩论,
努力使议事规则获得遵守, 维持会议的秩序。 4.2.3 议会委员会
在现代国家的议会中,普遍设置各种类型的委员会,作为议会的辅助性机构,协助议会从事立法和监督工作。 1. 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
议会的立法、监督职能基本上是授权特定的委员会来完成的,其中,委员会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议案的初审淘汰。
第二,对议案的修改、定型。 2.委员会的设置和类型
(1) 各国议会委员会设置的原则主要有两个:
一是与政府部门对口设置。
二是按专业领域设置。
从实践上看,这两大规则大多是同时并用,互有交叉。 (2) 议会委员会的种类
议会委员会的种类一般有以下几种: (1)常设委员会
(2)特别委员会 (3)两院联合委员会 (4)两院协商委员会 (5)全院委员会 3.委员会的组成
(1)议会委员会由一定数量的议员组成。
(2) 议会委员会的产生方式: 选举或任命
(3) 委员会主席是委员会的负责人 4.2.4 议会党团
议会中同一政党的议员或政治倾向相近的政党的议员通常组成一个团体,统称为议会党团,作为党在议会内的基本组织。在当代,议会党团已经成为议会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结构。
议会党团是各政党在议会内的“总指挥部”,其核心由党的领袖、党的督导员以及若干工作机构组成。 4.2.5 辅助性办事机构
各国议会辅助性机构按服务的内容大致分为:
(1)辅助立法事务机构;
(2)为议会活动提供服务保证的行政机构;
(3)为议会委员会(或议员个人)提供服务的专门工作人员; (4)图书馆(提供资讯信息、咨询、研究服务)。 4.3 议会的职权
立法权 财政权 行政监督权 其他权力 4.3.1 立法权
1,立法权,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是议会的首要权力。
2,议会立法权范围
3,委托立法(delegated legislation) 4.3.2 财政权
1. 税收、举债的批准权
2. 对政府预决算案的审议批准权 4.3.3 行政监督权
1.质询
2.不信任投票
3.调查 4.3.4 其他权力
1. 准行政权
2. 准司法权
3. 选举权 关 键 术 语
代议制 议会制 总统制 半总统制 一院制 两院制 议会委员会 议会立法权 议会财政监督权 议会行政监督权 复习思考题
1. 比较分析议会制和总统制的不同特点。
2. 分析当代国家议会委员会在立法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3. 试分析当代国家议会的主要职权。 第5章 现代政府的设置(二): 行政部门
本章重要问题
●行政权的意义及其基本构成 ●现代国家行政体制的类型
●现代国家中国家元首的功能及其职权 ●现代国家政府组成的一般性原则 ●官僚制及其特征
5.1 行政权与现代国家行政体制的类型 5.1.1 行政权及其构成
在现代国家制度中,行政机关基本上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是行政领导机构-- “政务官”
二是行政管理机构-- “事务官”
5.1.2 现代国家行政体制的类型
1, 总统制的行政体制
总统一人同时兼任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是一种单头制(monocracy)或一元行政体制。
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行政权完全独立于立法权之外 (2)实行行政首长个人负责制
2. 议会制的行政体制
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分立,是一种双头制(dualism)或二元行政体制。
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元首“虚位” (2)议会主权 (3)责任内阁 3. 半总统制的行政体制
这种政体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总统由议会制政体中的“虚位”元首变成了一个大权在握、凌驾于其他国家权力机构之上的“仲裁者”。
(2)与议会制政体相比较,议会的权力被大大削弱。 (3)政府不从议会中产生,但须向议会负责。
5.2 行政领导机关
行政领导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中枢”,负责决策、组织、领导和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其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政府(内阁) 辅助机构 5.2.1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head of state),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首脑,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1. 国家元首的形式 2. 国家元首的产生
3.元首的任期和缺位代理 4.国家元首的功能和职权
国家元首在现代国家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国家元首在现代国家中的功能
第一,象征功能 第二,代表功能 第三,纽带功能
5.2.2 政府首脑
所谓政府首脑是政府的行政长官,在不同国家的称谓不同,如“总理”、“首相”等。
1. 政府首脑的产生 2. 政府首脑的职权
1. 政府首脑的产生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国家元首在法律上有权决定政府首脑的人选,但实际上只能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 (2)国家元首有权任命政府首脑,但须考虑到议会的党派力量格局。 (3)元首在选择政府首脑时有一定的自主权。 (4)政府首脑由直选产生。 2. 政府首脑的职权
(1)人事任免权或人事任免的建议权。 (2)主持内阁会议。 (3)领导政府的工作。 (4)宣布紧急状态权。
(5)代表政府并对政府的一切行为负责。 5.2.3 政府与内阁
一般而言,“政府”这一概念可作几个不同层次的理解:
广义上的政府概念(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在内的所有国家权力机构的总称)。
中间层次上的政府概念(指国家的行政机关)
在一些国家中,政府的概念有时指代“内阁”。 行政首脑在任命部长时,需要遵循的主要规则
(1) 政治原则 (2) 代表性原则 (3) 任人唯能原则 (4) 身份的兼容性原则 (5) 政治利益平衡原则
5.3 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是代表政府行使某一方面职权的工作机构,是政府机构的主体,具体承担行政决策的执行职能。
现代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从其人员构成上看基本是由非政治性任命产生的职业文官队伍组成的;
从其组织上看,按照严格的权力等级构筑起来的组织体系,也被称为官僚机构。
5.3.1 官僚制及其特征
官僚制(bureaucracy,又译为科层制)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指一种有效执行公共政策的理性体系或组织结构。
(2)指由职业文官(专业人员),而非由选举的官员担任行政职务的政府管理体制。
2.官僚制的特征
韦伯对官僚制的特征作出了概括,主要有: (1)以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权力范围 (2)牢固而有秩序的上下级制度 (3)非人格性 (4)延续性 (5)专业化
3.对官僚制的批评
人们对于官僚制的批评一方面集中在它的僵化、保守和惰性上。
对于官僚制的另一指责来自于其对民主原则造成的伤害。
5.3.2 当代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类型
各国中央行政管理系统的组成比较复杂,其机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政府职能部门
独立管制委员会 专门行政管理机构 政府公司
其他独立机构
关 键 术 语
行政权 行政体制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政府 内阁 官僚制 政府各部 专门行政管理组织
复 习 思 考 题
1.分析总统制、议会制、半总统制在行政体制上的特点。 2.现代国家元首承担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分析官僚制在现代国家政府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6章 现代政府的设置(三): 司法机关
本章重要问题
●司法权的意义和特点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特点 ●法院的种类和法院的审级结构 ●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 ●陪审制度的主要类型 ●违宪审查制度的主要类型
6.1 司法权的意义和特点 6.1.1 司法权的意义
司法,就其本义而言就是居中而断,即由中立的第三方对发生纠纷的双方进行公正的裁决。
在社会生活中,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有赖于一定的冲突控制机制。
6.1.2 司法权的特点
第一,普遍性
第二,独立性
第三,被动性
第四,多方参与性
6.2 法律体系
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具有共同的渊源和一般性特征,便被归类为一种法律体系,也称“法系”。对于法系该如何划分,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从法律制度的承受渊源上看,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当代世界主要存在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6.2.1 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是指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在继承奴隶制罗马法的原则和形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法律体系。该法系因为法律承受关系和法律形式上的特点,有时也被称为“罗马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法典法系”或“民法法系”。
6.2.2 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是英国在历史上通过法院办
案“遵循先例”和立法等形式,广泛吸收日耳曼习惯法、地方习惯,以及罗马法、教廷法的思想和原则,逐步形成起来的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它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形成的法律的总称,故通常称为普通法法系;因其以判例法为法的主要表现形式,也称为判例法法系。
6.2.3 两大法系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 法律的渊源 2. 法律的分类 3. 法律的形式 4. 法院的组织体系 5. 诉讼程序方面
6.3 司法机关的设置
6.3.1 法院和法官
1. 法院的种类 (1)普通法院 (2)行政法院 (3)专门法院
(4)宪法法院和特别中央司法机构
2. 法院的审级结构
现代国家的法院体系一般都设有四个主要层次的法院:
(1)初级法院
(2)普通的判案法院 (3)中级上诉法院 (4)最高法院
3. 法官
法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法律能否正确实施。同时,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法官的独立判案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关键。
在当代国家中,法官的选任方式大体有四种:任命制、选举制、选举与任命混合制及职业募选制。
为保证法官廉洁公正和独立执法,当代国家普遍建立了法官保障制度。
6.3.2 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
各国检察机关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刑事案件中参与侦查、起诉和出庭支持控诉的职能。 第二,法律监督的职能。
第三,干预民事和行政诉讼的职能。
司法行政机关的类型:
根据机构设置和职权范围的不同,各国的司法行政机关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1.检司分署式,采用这一模式的主要是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
2.检司合署式,其代表是美国和加拿大。
6.3.3 陪审团
1. 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度
采取两种形式: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
2. 大陆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度
“参审制”或“混合法庭制度”
6.4 违宪审查
6.4.1 违宪审查的意义
违宪审查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国家的立法或有关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团体的行为是否合宪所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和裁决。
6.4.2 违宪审查制度的类型
目前比较流行的违宪审查制度
1. 由普通法院进行的违宪审查制度
2. 由专门机关进行违宪审查的制度
关 键 术 语
司法权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法院的审级结构 法官保障制度 检察机关 司法行政机关 陪审制度 违宪审查制度
复 习 思 考 题
1. 司法权在政治制度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2.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在法院设置上有什么区别? 3. 试述当代国家违宪审查制度的主要类型。
第7章 武装力量
本章重要问题
●武装力量的组织特征 ●文武关系的类型与特点
●武装力量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与功能 ●政治变迁中的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7.1 武装力量及其特征
7.1.1 何谓“武装力量”?
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组成,并由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最高领导人统率。
相关的重要概念
暴力 军队 革命 军事 战争
7.1.2 武装力量的起源、发展与特征
1.武装力量的起源与发展
2.武装力量的官僚制组织特征
7.2 武装力量在国家政治设置中的地位
7.2.1 不同政治制度设计中的武装力量
一国武装力量体制的设置,与整个政治体制的结构密切相关。
1. 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武装力量 2. 美国政治体制中的武装力量 3. 英国政治体制中的武装力量 4. 法国政治体制中的武装力量
7.2.2 武装力量的控制——文武关系
文武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在广义上是指所有武装力量(主要是军队、军人)与其他非军事组织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属于军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狭义上指军队(主要是军官阶层)与文官政府之间的关系。
文武关系的主题
在现代政治学理论中,文武关系的主题是如何实现文官政府对武装力量的控制,以防止武装力量(军队、军人集团或其他准军事组织)干涉正常的社会政治生活。
正常的文武关系的基本类型
1. 贵族封建型,也称传统型
2. 宪政型
3. 渗透型
7.3 武装力量在主权国家内的政治功能
7.3.1 作为国家主权象征和潜在威慑力量 7.3.2 以暴力维护政权 7.3.3 促进国家整合
7.3.4 政治变迁的重要变量
7.4 武装力量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7.4.1 武装力量是主权国家谋取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
7.4.2 战争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7.4.3 武装力量自身变革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关 键 术 语
武装力量 暴力 革命
军事 战争 文武关系
军人干政
复 习 思 考 题
1. 武装力量组织与一般的科层组织相比有什么异同? 2. 试述武装力量在政治变迁中的作用。
3. 谈谈你对武装力量在国内与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的看法。
第3编 政治系统的软件
价值与文化政治系统除了硬件装置,还有须臾不可缺的软件。作为人类价值理念的系统表达,意识形态是政治制度的灵魂。政治制度的安排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体现了一定的价值理念。是故,意识形态是政治系统软件的内核。为此,本编以两章的篇幅讨论意识形态的性质及其在当代的主要类型。
第8章 意识形态:性质与功能 本章重要问题
●意识形态的起源
●意识形态与真理和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在意识形态理论史上的地位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8.1 意识形态:起源与背景
在政治领域,几个世纪以来众多思想家和政治家解决现代社会的政治问题的各种方案汇聚起来就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内核,而这些理论参与的实践则构成了各种意识形态现象。
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
思想家们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构成了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
第一阶段从培根到马克思
第二阶段从马克思到20世纪60年代 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迄今
8.2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理论变迁
8.2.1 什么是“意识形态”
本书是在下述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一词的: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
(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 (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 (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
Andrew Heywood,Political Ideologies: An Introduction, 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 2003,p.12.
马克思: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
第一,它是一种迷障(恩格斯后来进而认为是虚假意识),它使得一种虚假和错误的世界观固定化、永久化。
第二,它和阶级体系相联系。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对真相的扭曲根源于意识形态只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观点。
第三,意识形态和权力相联系。
第四,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只是和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暂时现象,当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消灭了剥削和压迫,意识形态就会消失,因为无产阶级并不需要意识形态来掩饰什么,他们是唯一不需要幻象来自欺欺人的阶级。
8.2.2 意识形态理论的演变
在意识形态理论史上,马克思是分水岭,后来者或多或少要么反对马克思,要么赞成马克思,要么调和马克思和他的反对者。在西方左翼思想家的阵营中,列宁、葛兰西、卢卡奇、阿尔都塞、法兰克福学派以及齐泽克对于意识形态现象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
列宁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葛兰西 -- “意识形态霸权” 阿尔都塞 --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齐泽克 -- “意识形态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
知识社会学路径:曼海姆悖论
曼海姆在两种意识形态之间做出区分: 一种是具体意识形态,一种是整体意识形态。
曼海姆悖论: 一个人(比如他本人)可以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地分析意识形态吗?这个问题被其批评者称为曼海姆悖论。
社会心理学或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路径
弗洛伊德 -- 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来自个体与 团体无意识的“自欺”
威廉?赖希 -- 分析精神压抑、意识形态、社 会现实三者相互关系
弗洛姆 -- 意识形态是“纯粹的幻想”
图8-1 吉尔茨:意识形态理论两种主要的研究路径
参见[美]吉尔茨:《文化的解释》,22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现在英美社会科学中的主流看法
意识形态是对一些本质上互相冲突的概念(信仰的内核)的竞争性的不同解释。
“意识形态不再被看作是理解的偏差,相反,人们用实证的经验主义来研究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有组织的、系统表述的、有意识地拥有的政治观念体系,这体系中包括信仰、态度和观点,潜在的信仰也包括其中”(米歇尔?弗里登)
Michael Freeden, Ideologies and Political Theory: A Conceptual Approach, Oxford, Clarendon, 1996, p15.
“意识形态词法” (morphology )
弗里登所说的“意识形态词法”是比较各种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并运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概念,找出这些结构中的各种子概念,确定其在各自结构中的地位、作用,从而达到对意识形态的细致了解的研究方法。
8.3 意识形态与真理、科学
8.3.1 意识形态与真理
一个人提出某一政治观点和理论,宣示某种信念,仅仅是出于自利的动机或掩饰对自己不利的观点,从而毫无真假可言,还是他的观点和他的利益无关,本身可判别真假?这是意识形态理论中一个核心的问题,也是政治的公共讨论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8.3.2 意识形态与科学
对于意识形态和科学的关系之认识,可以归纳出两派: 一派将科学和意识形态对立起来,认为意识形态不是科学,因为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意识形态则掩盖真理,所以科学研究要排除意识形态的影响。这是在贬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持这种观点的既有左翼思想家如马克思、早期的阿尔都塞、曼海姆,也有右翼思想家如波普尔和熊彼特,当然也包括各学科的实证主义者和结构功能学派。
8.3.2 意识形态与科学
另一派则并不认为科学和意识形态是对立关系,这一派之中又可分为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包括知识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当代科学哲学中的激进派以及阐释学哲学家)认为科学研究无法避免意识形态的影响,甚至有些学者宣称科学知识和
正在阅读:
基层反映节后再现“用工荒”亟待重视02-28
2018年上半年团内推优理论考核新增题库(附带答案)10-16
2011年公务员考试试题答案详解03-01
敌百虫生产工艺改进03-18
学做寿司作文500字07-11
落叶知秋作文300字07-07
关于安全教育班会主持稿04-20
报告表(空白)03-22
诙谐的英语老师作文600字07-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跃进
- 政治学
- 主编
- 原理
- 笔记
- 张小劲
- 基于单片机的人脸识别系统 - 图文
- 《鹤群翔空》导学案
- 剩男剩女扎堆 80后结婚成本是60后263倍
-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 兰大《政策科学原理》16春平时作业3
-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4听力原文和答案
- 2功能操作手册 - - 采购业务 - 图文
- 2007年各地中考压轴题汇编(1)
- 三人篮球赛活动策划书
- 2015教育部审定201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非表格)
- 基于Android平台的24点游戏设计与实现需求分析
- 山东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重点项目立项协议书
- 操作系统命令接口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 会计基础第三章练习答案(1)
- 2016-2021年泛酸钙片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目录)
- 《红楼梦》按回目简答题汇编
- 35KV电缆头击穿的原因分析
- 英语教学法开题报告 - 图文
- 澳洲留学语言考试要求
- 雨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