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金元史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4-04-22 08: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辽宋金元史思考题

1. 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主要措施与特点有哪些?试结合史实评价其政策得失。

2. 宋代租佃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社会政治、经济有哪些影响? 3. 王安石变法与范仲淹改革有何异同?试就其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4. 农民的均平思想在宋代有何发展,为什么会得到发展?如何评价其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5. 南宋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得以完成,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南移得以完成的原因何在? 6.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7. 简述以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制为代表的辽、金各项政治制度的主要内涵及其演变过程。 8. 岳飞之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事件反映了宋代政治的哪些弊端?

9. 简述札鲁忽赤、达鲁花赤、怯薛、科差等元朝各项制度的主要内涵及其作用。

科差:元朝赋税名目之一。包括三项﹕丝料、包银、俸钞。负担科差的主要是民户﹐还有医户﹑猎户等﹐军﹑站﹑僧﹑道﹑儒等户均免征。元代的科差以户为本(税粮仍以人丁为本)﹐而且收丝不收布﹐反映了北方家庭养蚕业的发达。

达鲁花赤是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

10. 何谓“四等级制”?试分析其实质和影响。

11. 元朝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地位?试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关于元朝统一中国的进步性,我们还可以从它统一以后所实行的行省制度以及民族融合的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元朝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元政府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与管理,建立了行省制度。 1.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在中央所在的大都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直接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包括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内蒙地区。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在图上指出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及其管辖范围,以突出元朝疆域辽阔。同时应提一下唐朝的中书省,注意它与元朝中书省的区别。)元政府还在福建行省(有时并入江浙省)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引导学生回忆三国时期大陆与台湾密切联系的史实)元政府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到今天。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2. 民族融合 元代民族融合表现为四个方面: ①许多汉人到边疆,开发边疆地区;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迁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④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我国一些地区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长期

杂民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促进了相互学习,也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元朝的建立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以下贡献: 1、汉族迁居边疆、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入居中原与江南民,加强了民族融合。 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在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 3、新的民族回族开始形成。 4、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5、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

12. 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元代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相互关系? 13. 如何正确评价下列历史人物?

朱温 柴荣 耶律德光 赵匡胤 元昊 完颜阿骨打 完颜亮 成吉思汗 忽必烈 耶律楚材 赛典赤·瞻思丁 沈括 郭守敬 陈亮

14. 理学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如何看待理学的思想价值? 15. 简析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16. 元杂剧兴起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作家与作品?

明清史思考题

1.简述明太祖对国家机构的改革及影响。

2.概述明初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及明初的赋役改革。

3.何谓开中法,它的实施对明代边疆开发产生了什么影响? 4.概述明代内阁制度的产生及影响。

5.目前学术界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几种观点,你同意那一种,通过史料说明具体原因。 6.何谓“大礼仪”之争,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7.概述嘉靖年间明世宗的改革。

8、概述明末张居正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9.概述八旗制度。

10.皇太极改革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11.概述满清入关后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12.简述清初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及影响。 13.简述康熙皇帝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14.分析康乾盛世出现的经济原因。

15.通过史实,分析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与清朝的关系及其悲剧命运。 16.分析清代“改土归流”对西南民族发展的影响。

17.乾嘉学派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那些成就,对今天的学术研究有什么意义。 18.概述清朝的兵制。

19.清朝文字狱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具体情况如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0.评价下列历史人物:

明太祖、明成祖、于谦、海瑞、袁崇焕、张居正 皇太极、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黄宗羲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 卷) 《中国通史》(二) 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任选6 个,每个5 分,共30 分) 1、支移折变2、南北面官3、猛安谋克4、世侯 5、经世大典6、胡惟庸案7、开中法8、三藩之乱 二、简答题:(任选三题,每题10 分,共30 分)

1、简述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背景、实施意义。 2、简述元代科举制度。

3、简述张居正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及影响。 4、简述八旗制度。 三、论述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元)

1、宋明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方针、措施有哪些异同之处?试结合 具体史实进行比较,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加以简要分析。

2、元朝蒙古贵族和清朝满族贵族在入主中原以后,都有汉化的情况,根据 史实说明二者在汉化方面的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武汉大学2003-200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B 卷) 中国古代史(下) 2004.7

一、名词解释(任选8 个,每个6 分,共48 分) 圩田枢密院猛安谋克制差役法诳取官币案 忽必烈土木之变空印案三藩之乱乾嘉考据学

二、简答题(任选2,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试述澶渊之盟和绍兴和约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史实,对这两个条约签订的影 响、意义进行简要比较和评述。

2、元末丞相脱脱“更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简述明世宗的改革。

4、试述清代军机处的形成和发展。 三、论述题(任选1 题,32 分)

1、给下面这段文字加上标点,并结合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效果,对文中的看法作出你自己的简要评述。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宗之有雄心也帝自命大有为之才尝欲克复燕云恢张先烈而环顾朝臣皆习故守常莫有能任其事者安石一出别思创建非常突过前代帝遂适如所愿不觉如鱼得水如胶投漆而倾心纳之欲用兵必先聚财于是青苗免役之法行欲聚财必先用人于是吕惠卿章惇之徒进虽举朝争之甚至内而慈圣光献太后外而韩琦富弼诸老臣俱以安石为不可用而帝持之愈力护之愈坚故当时有谓帝与介甫如出一人者史臣亦谓神宗以好大喜功之资王安石出而与之遇宜其流毒而不能止然则非安石之误帝实帝一念急功名之心自误也赵翼二十二史剳记卷二十六

2、论元朝蒙古统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从元、明二朝中央政治制度的异同,分析其统治的不同特点。 4、论述“康乾盛世”形成的经济原因。

武汉大学2003-200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A 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8 个,每个6 分,共48 分) 燕云十六州元昊猛安谋克制庆历新政怯薛 诳取官币案土木之变东林党三藩之乱皇太极

二、简答题(任选2,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差役法和募役法各是何主要内容?从差役法到募役法,宋代役法发生了什么样的重要变化?变化的意义何在?

2、简述元末脱脱“更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简述明政府在嘉靖到万历年间对国家经济制度的规范和调整。 4、简述八旗制度。

三、论述题(任选1 题,32 分) 1、宋初中央集权之强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方针、措施如何?有哪些主要特点?并请结合史实,评价其政策得失。

2、从元、明两朝的军事指挥及管理系统的差异,分析元明兵制的不同特点。 3、论述明清两朝在赋税制度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2004-2005 第二学期 《中国古代史(下)》期末考试试题(B 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6 题,每小题5 分,共30 分) 圩田募役法澶渊之盟怯薛制 明太祖土木之变开中法皇太极 二、简答题:(任选3 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1、简述宋代主户与客户的涵义及其与唐代的差异。 2、简述女真猛安谋克制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

4、简述清朝统一之初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三、论述题:(任选2 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1、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其方针、措施如何?有哪些主要特点?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2、丞相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重要的辅政体制,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后,明朝逐步形成一种内阁辅政体制,试述明朝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及运行特点。

3、元朝与清朝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试根据史实分析元朝蒙古统治与清朝统治的异同。

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 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任选6 个,每个5 分,共30 分)

1、支移折变:⑴定义:宋朝赋税征收办法,实为加税名目;⑵具体内容:何谓“支 移”,何谓“折变”;⑶影响:加重百姓负担。

2、南北面官:⑴定义:辽朝官制;⑵具体内容:何谓“北面官”,何谓“南面官”; ⑶意义:适应分治需要。

3、猛安谋克:⑴定义:金朝制度;⑵具体内容:“猛安”与“谋克”的由来及其双 重含义.

4、世侯:⑴定义:大蒙古国时期的汉人地方武装首领;⑵具体内容:世侯的由来、

对中原的统治、世侯制度的终结以及世侯对金元过渡时期历史发展的影响。

5、经世大典:⑴定义:元文宗时编订的一部政书;⑵具体内容:大典的内容及史 料价值。

6、胡惟庸案:⑴定义:朱元璋为了屠杀大臣罗织的一起大案;⑵具体内容:案件 的由来、经过及影响。

7、开中法:⑴定义:明代鼓励商人边疆屯田的措施之一;⑵具体内容:产生背景、 内容、影响。

8、三藩之乱:⑴定义:清康熙初年三个汉族藩王发动的反对清朝的叛乱;⑵具体 内容:产生原因、平定经过、影响。 二、简答题:(任选三个,每题10 分,共30 分)

1、简述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背景、实施意义。

答案要点:⑴“青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借贷时间、还贷办法等;⑵“青苗法”的 实施背景。应能结合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来看;⑶实施意义。 2、简述元代科举制度。

答案要点:⑴元代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元仁宗的汉化改革);⑵科举制度的内 容,包括乡试与会试、考试内容、名额分配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 3、简述张居正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及影响。

答案要点:⑴历史背景;⑵内容,包括经济和赋税方面;⑶影响。 4、简述八旗制度。

答案要点:⑴八旗与女真习俗的关系;⑵八旗制度的内容;⑶影响。 三、论述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1、宋朝初年与明朝初年都极大地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其主要方针、措施各 有侧重,试运用具体史实就其方针、措施的异同之处进行比较,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 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⑴对异同之处的比较,重点在对于差异的把握,如宋重在夺兵权,明重在 削相权;宋重“软”的一手,明重“硬”的一手,等;⑵能结合两朝建立之背景来分 析差异产生的原因;⑶总体上,应对宋初与明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方针、 措施有清晰的了解;能运用具体史实说明问题,避免空发议论;行文简洁、明晰,要 言不繁。

2、元朝蒙古贵族和清朝满族贵族在入主中国以后,都有汉化的情况,根据史实说明二者在汉化方面的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答案要点:⑴关于异同之比较,元代蒙古贵族确有汉化现象,但汉化程度有限,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满族贵族在皇太极时代就开始汉化,入关以后,迅速接受汉文化,完成比较彻底的汉化。论述要求全面,并有史实作为辅助。⑵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个民族所处的不同的社会情况决定的。如早期与汉文化的接触、对汉文化的理解、统治方式、以及蒙古四大汗国的存在等。要求论述条理清楚,先分别论述,再总结二者的不同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mw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