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更新时间:2024-04-20 13: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这些都是我自己总结的,没根据章节而是根据一个个概念集合而成。倪的书的许多单个概念分散其他各个章节,因此我就把他们集中了到了一起,希望有助于各位的复习。

这个笔记我没总结建构主义的内容,还有一些国关理论我也没总结,因为那些没总结的理论在我个人看来有很多都表述不清。希望同学们再自己总结或者找其他人的笔记。 本笔记特献给国关论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宣传本论坛. 最后祝各位考研顺利,梦想成真!

————IRer

1. P4理论的功能:

戴维 辛格(David Singer)认为,理论是一个内部相互联系的、实证概括的分析整体,它拥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功能。

罗伯特 利柏(Robert Lieber):第一,描述。理论必须确切地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件。 第二,解释。理论应对说明这些事件发生的因果,说明“行为规律”和进行“评估分析”。在一个特定的体系里,理论解释事物的“连续性、反复性和规律性”。第三,预测。一般来说,是预测“事物发展和结果发生的模式或总趋势,是事物的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具体事件的发生”

2. P6理论与历史:

雷蒙 阿隆:历史是过去的政治,理论的实质是历史。

约瑟夫 奈:国际关系史不是国关理论,但国际关系史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来意提炼升华为理论的原始材料和现实基础。

要处理好理论与历史的关系,必须把握住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 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理论的基础。 第二, 理论是一种思维的科学,其本质是历史。 第三, 检验理论的标准是实践。 3. 国际关系理论及国际关系的定义:

P7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P8汉斯 摩根索:国际关系是“处于权力斗争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权力政治”。 P8昆西 赖特:国际关系意指民族、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则是全面叙述、解释、评价、预测世界上不同政治社会关系的研究项目或学科。

P8欧奈斯特 莱弗沃:国际关系是关于主权国家之间权力对权力、利益对利益、目标对目标的长期斗争。

P9斯坦利 霍夫曼:IR实质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IRT是关于影响世界基本单位的对外政策和权力地位的因素和活动的学科。

P9弗里德里克 邓:国际关系是指世界体系内各个政治集体或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核心是权力问题。IRT则是“关于那些跨国的关系的只是总和”。

P9查尔斯 麦克兰德:IRT是关于“世界上有组织社会实体互动关系的研究”,包括对这些互动关系的有感环境的研究。

P9卡尔 多伊奇:IRT应研究民族国家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依存和民族国家缺少控制能力的问题。

P10海沃德 奥尔克:IR是关于人类的活动和各个国家人民的相互交往;IR是关于世界上基本单位之间冲突和合作的相互关系。

P10特莱弗 泰勒:IRT是解释跨越过境的各国政治活动的学科。

P10尼古拉 斯巴克曼:IR是关于属于不同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P10多尔蒂和小法尔兹格拉夫:IRT定义为研究一国或其他国际行为者是如何用某种方式影响别国或别的国际行为者的。

P10约翰 伯顿:IRT应该“说明和预测国家间关系和世界大体系的运作及其过程”。 P10罗伯特 利柏:IRT……是“关于有组织的大群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与政治学相比,IRT重点涉及到三大要素(无政府状态、秩序和限制)和三大关系(无政府和秩序、冲突和合作、限制和发展)。

P11 IR:(美国学者)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体、国家、MNC、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IRT则是描述、解释、研究、评估和预测这些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

4. 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P9 对外政策表现为单向式的一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而国际关系则表现为双向式的国家或实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5. 国际关系的任务:P11(汉斯 摩根索《政治学的困境》)“国际政治学的任务是把政治学的一般原则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中,并根据国际政治的独特性质对这些原则重新加以表述、修正和规定。”

6. 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P11国家和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 7. 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或内容:

P12昆西 赖特《国际关系研究》提出的IRT4大类16个核心内容 抽 象 科学: 心理学 社会学 伦理学 理论 哲学: 政治 殖民政治 组织 法律 经济 通讯 教育 技艺: 战争艺术 外交艺术 对外关系行为 应用 具 体 历史: 地缘学 人口学 技术学 卡尔 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国家与世界,跨国过程与国际相互依存,战争与和平,力量与弱点,国际政治与国际社会,世界人口与粮食、资源以及环境,繁荣与贫困,自由与压迫,感觉与错觉,活力与淡漠,革命与稳定,同一性和变革性。(1968年版本中只列举了10个问题,上述的“跨国过程与国际相互依存”和“世界人口与粮食、资源以及环境”两个问题是1978年版本所增加的)。

概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军事战略、外交政策、国际伦理、国际教育、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心理学。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前者是国关中最核心的因素,后者是最活跃的因素,而其余的则从属于或派生于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8. IR的三个传统:

P17怀特: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新主义三个传统,又称“3R”……怀特提出的这三个IRT传统与马基雅维利、格劳秀斯和康德分别代表的政治理论并无二致.

P106 怀特的理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关于“三个传统的论战”,即“三R之争”:(1)现实主义,意指“马基雅维利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权力政治、国际冲突,崇尚的是一些推行铁血政策、不讲道德的人(the blood-and-iron and immorality men);(2)理性主义(rationalism),意指“格劳秀斯主义”,强调理性原则、国际对话,重视均势和国际法的作用,认为国际关系中不仅有冲突,而且还有合作,目标是要造就能“坚持法律和秩序、言行一致的人”(the law-dand-order and keeps-your-word men);(3)革新主义(revolutionism),意指“康德主义”,反对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冲突与合作的看法,注重人的关系,国际社会和“国际大家庭”的作用,希望有一代从事“变革、解放和说教的人”(the subversion and liberation and missionary men) 9. 现实主义学派基本观点:

P22现实主义最早的三个基本观点:(1)权力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因素;(2)道德、民主和正义是相对的,是权力的产物;(3)政治不能脱离权力,政治活动是权力和道德的结合。——卡尔《20年危机》

P33核心观点:(1)国家是国际政治的最重要的行为者;(2)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突出特点;(3)国家最大限度地追求其权力或安全;(4)国家通常采取理性的政策;(5)国家有时也会依靠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来实现其目标;(6)国际体制诸方面,特别是国家间的权力分配,是形成国际政治和对外政策基本模式的最重要原因。

P37 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

(1)人性本恶。作为人的集合体,国家同样会反应这些特点,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的特征。 (2)国家是国际关系体系主要的行为体。以权力界定利益是研究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4)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而国家道德和国际法是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标准的。

(5)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道德是受到国家利益限制的。 (6)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P32 现实主义学派……认为IRT同样受到人的本性和“自然状态”法则的支配。从这一根本点出发,提出现实主义的四个基本思路:第一,人的私欲和生存意志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的权力便是这种人的权力意志的扩大;第二,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主权国家毫无例外地都追求权力,国家间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国际政治即是权力之争;第三,冲突和斗争是IR的最基本特征;第四,权力和利益是影响对外政策的核心因素。

P174 现实主义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析法,着重研究国家权力和权力均势。要点是: (1)国家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国际关系角色;(2)国家本质上是一个理性角色;(3)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概念;(4)国家安全是国际关系诸角色的核心问题。

P24 汉斯 摩根索在50年代提出的权力与利益理论为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 10. 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P52 (卡尔)第一,“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成分”、“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权力政治”;第二,“道义只能是相对的,不是普遍的。”“道义是权力的产物”。 11.理想主义观点:

P33 以威尔逊学派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性可以改造。一派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不确定的,……而根本的问题是人所处的环境;另一派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恶的,但是,人性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人类在教育和正确思想的驱动下,在好的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作用下有能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

足,最终走向文明。

(2)战争可以避免。理性主义者认为战争的出现与人类的本性无关,而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他们认为战争主要是由于不完善的国内和国际政治体制的缺陷,由于对人类进行教育和开化的困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不足所引起的……一旦人类的教育程度提高了……战争最终可以消除。

理想主义者又提出了他们另外两个相应的观点:第一,人类可以逃脱权力的欲望,可以逃脱因安全而必须要增加权力的安全困境,可以逃脱战争的危害;第二,世界各国虽然有矛盾和冲突,但是,冲突和矛盾不是不可以避免的,因为它们不是来自于人类的本性,因此,国家之间的利益可以和谐,而这种利益和谐的最显著表现就是避免战争和寻求和平。

(3)利益可以调和。人类社会和国家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 (4)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

(5)国家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 (6)公众舆论也可确保世界和平。 12.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歧:

P33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人的本性、战争根源、人的理性、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和道德之间关系以及维持和平的方法等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P39 具体分歧:

(1)人性:理想主义认为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国际关系:理想主义主张在“道义”和“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家关系;而现实主义则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和“利益”为轴心。

(3)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理想主义……识之为维护国际关系秩序唯一有效的工具,认为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秩序代表了全人类的真正利益;现实主义认为,法律同政治相比并不更“道德”些,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体系也常常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客观世界抱盲目乐观态度;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现实主义则认为……未来的目标无论如何美好,由于受到利己主义的局限,只能部分地得到实现。

13.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

P37 第一,批判理想主义不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现状怎样,而是看国际关系应当怎样,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完全凭主观意志,把自己的理想当成是国际关系中的事实,而不愿意对复杂的国际关系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

第二,批判理想主义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化。 第四, 批判理想主义在研究国际问题时忽视权力。 14. 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

(1)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

(2)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它使国际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区别与经济学、伦理学等等

(3)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核心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客观存在的。……这是现实主义区别与其他流派的根本点。

(4)“必须依据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而不能用抽象和普遍的公式把普遍的道德原则应

用于国家的行为。”

(5)政治现实主义拒绝把特定国家的道义愿望与普遍适用的道义法则等同起来。 (6)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政治学的独立性。政治行为必须用政治标准来判断。经济学家的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或部分人的福利?”,法学家的问题是:“这项政策符合法的标准吗?”而现实主义理论家的问题是:“这项政策对国家权力有何影响?” 15.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思想:

P80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思想有三个突出特点:重视大国外交、国际因素优于国内因素、政治家对外交伦理困境负有个人责任。 16. 权力:

P53 (卡尔)权力在国际政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权力可以是手段,也可以是目的;经济和军事权力都是权力的组成部分。

P81 (基辛格)实力的增长、支配地位的获得完全可以通过一国内部发展来实现。 P146 鲍德温特别赞赏哈特关于权力的三概念:权力是对资源的控制、对行为者的控制和对事件及其结果的控制。

P261 马克斯 韦伯从社会学的角度认为,“权力是把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的行为之上的能力”

P263 摩根索:权力意指人们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施与影响和控制的能力,在国际关系领域,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影响国际事件的综合能力。

P263 尼古拉 斯巴克曼:在国际政治中权力就是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控制。

P264 阿诺德 沃尔弗斯:权力是一个人驱使或指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的能力。

P264 戴维 鲍德温:权力是改变人们行为结果分配的能力的表现。

P264 杰弗雷 哈特:权力是对资源、对行为者、对事件及其结果的控制能力。 P264 卡尔 多伊奇:权力是知识、技术和武器的集合体。 17. 权力存在的四个条件:

P266 第一,在权力的影响者和被影响者之间存在着价值和利益的冲突。否则,即使是一方的权力大于另一方,他们之间也不会出现权力的关系。

第二,在权力的关系中,一方最终一定会对另一方的要求有所屈服。这种权力的显示不是主动发挥权力的一方,就是被动接受权力的一方。

第三,在权力显示的过程中,权力一方对另一方的服从所花的代价比不服从所花的代价要小。

第四,在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被行使者之间的差别越大,双方之间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18.权力与道德:

P52 (卡尔)道义是权力的产物

P60 (尼布尔)权力要受到限制,只有正义和道德才能够有效 19.均势的概念:

P64 (沃尔弗斯) “对手之间分配的均衡状态” P108(克劳德)(1)均势是“一种形势”,意指处于均衡的格局,国家或国家集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对等和均衡状态;(2)均势是“一种政策”,意指“建立和维护均衡状态的政策”,均势应是一种“谨慎的政策”;(3)均势是“一种制度”,意指能抑制任何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稳定的制度;(4)均势是“一种标志”,它是战争可以防止的标志,是人们实现愿望的一种体现。(P279 克劳德 状态指实力均等还是不均等的状况;政策指对状态所作出的反映;体系指权力分配的机制、工具和规则)

P278 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权力状态转变的各种结果。

P279 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把均势限定在四种不同意义之中:(1)针对一定事态的一种政策;(2)一种实际存在的事态;(3)大体均等的实力分配;(4)泛指任何实力分配。

P279 厄内斯特 哈斯认为均势最少有八种解释:(1)民族国家间实力均等分布导致的均衡;(2)民族国家间实力不均等分布导致的平衡;(3)一个民族国家占支配地位所导致的均衡;(4)一种维持相对稳定与和平的体系;(5)一种具有不稳定和战争特征的体系;(6)权力政治的另一种表述;(7)历史普遍规律;(8)政策制定者的指南。

P279 (1)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衡。艾 波拉德:“通过变换联盟以及其他手段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力量的均衡”。(2)均势是国际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乔治 施瓦雷伯格:均势不仅是一种力量的均衡,而且是国际上某种程度的稳定状态。汉斯 摩根索:均势是一种特殊的状态,是由于权势大体上平均地在一些国家之间分配所造成的。(3)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诺曼 帕尔默和霍华特 伯金斯“均势是利用和使用国家权力的一种特殊手段”斯坦利 霍夫曼:“均势是一种关于权势的艺术……均势强调用非暴力以保持紧张的国际关系,所以它是显示武力的艺术,而不是运用武力的艺术”。(4)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爱德华 莫尔斯:均势是维持国家之间权力平衡的一种对外政策,旨在防止一国控制并危害别国的安全,但是,均势是“一种保守的对外政策”,它以维持现状,不改变国际均衡体系和格局为目标。

P285 均势的目的:防止霸权的产生,维护稳定和共同安全,防止战争等等。

P285 运用均势时采用的手段:结盟对抗强权,战后领土赔偿,设立缓冲国,建立势力范围,外交干涉和外交谈判,削弱军备和扩大军备等。 20.均势理论:

P285 均势理论是一种研究权力均势转变之特点、规律、原则、手段和形式的分析理论。 P64 (沃尔弗斯)四种均势理论(1)视均势为“理想的权力分配”,有利于世界和平;(2)均势是“多种国家体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固有规律”;(3)强盗均势的自保性质,追求的只是“权力之间的平衡”;(4)认为均势概念已经过时,没有任何组织能使国家间权力保持平衡,因此,美国应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支配地位。

P141 (华尔兹)均势理论是结构现实主义重要组层部分;国家不谋求权力最大化,而是寻求权力的平衡分配;均势理论的实质是主要大国间实力平衡的分配;两极之间的均势最稳定。华尔兹对传统均势理论作出的修正,是新现实主义的理论核心之一。 21.均势的模式:

P280 摩根索:(1)对抗型均势:当甲国对乙国实行帝国主义政策时就产生了对抗,乙国为了不受别人的奴役和控制,要么实行维持现状政策,要么采取帝国主义政策对付甲国。在对抗型的均势中,一国实力的增长必然引起另一国相应地增强自己的实力,直到一方取得或认为取得对另一方的决定性优势,这样对抗越发激烈,不是弱方屈服于强者,就是最后通过战争解决双方力量对比的差异。(2)竞争型均势:当甲国对丙国行帝国主义政策,丙国要么抗拒要么默认,而乙国可能反对甲国对丙国的控制,如果甲、乙两国为了争夺对丙国的控制权导致两国之间的竞争,就形成了竞争性均势。 22.均势的条件:

P282 (1)无政府结构;(2)最少有两个行为体;(3)各行为体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的生存安全。

23.均势的不足或缺陷:

P289 摩根索:(1)不确定性,体现在对实力的估量、评判以及比较时没有一个十分可信的方法。对于一国综合实力,对于国民士气和政府素质,对于联盟的实力,分清盟友和敌

人;(2)不现实性,每个国家都有最大限度地增强自己实力的欲望……在均势竞争中,各国都不是以力量均衡而是以实力优势为目标,这就使均势具有不现实性;(3)不充足性,意指均势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现代国际体系的稳定和信心并非来自均势,而是来自一些思想和道德性质的要素。 23.对外政策的目标:

P63 (沃尔弗斯)一国对外政策基本目标是自延(self-extension)、自保(self-preservation)自制(self-abnegation)。自延意指要求改变现状,以获取更大的权利和更多的价值利益;自保则指维持和维护现有的价值利益分配,即保持现状,特别是民族独立、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自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接受国际法、国际和平、集体安全利益的制约。

P71(摩根索)(1)根据已拥有的潜在的实力确定国家的目标;(2)评估别国的目标及其为实现这些目标已拥有的和潜在的实力;(3)确定双方的目标在何种程度可以相容;(4)觉得和实施适合于实现国家目标的手段。摩根索强调,这四项任务是一国对外政策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应具有的基本内容。 24.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

P117 (1)科学主义注重国际关系的数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参数和变量的总和,认为国际关系研究正趋于计量化;传统主义则注重国际关系的质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看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反对计量化。(2)在具体方法上,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着重于行为经验的实证研究;传统主义学派则强调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互内在联系的研究,称之为“事例分析”,着重于历史与现实的规范研究,认为法律、哲学、历史、伦理学仍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

P116 两者之间主要是研究方法和途径的差异。 25.传统主义的基本观点:

P91 传统主义学派指出,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仍然是有用的、重要的,哲学、历史学、法学仍然应该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细致、精确且富逻辑性。他们批评科学行为主义过分强调实证而忽视了哲学、历史、伦理的因素。

P113 (霍夫曼)系统阐述了传统主义的基本观点:(1)世界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是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2)国际关系……寻求克服世界无政府状态的有效途径,而迄今为止能找到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世界秩序理论”(3)主张用“历史”和“现实”的方法分析均势;(4)强调伦理道义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霍夫曼上述基本观点的核心是三个问题:均势、秩序和伦理。

P117 传统主义对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批评:(1)科学行为主义过于局限实证范围,未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2)科学行为主义将理论研究降格为臆造的“模式”,致使所提出的“分析理论”无法最终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理论;(3)科学行为主义过分地强调计量化,往往忽视国际关系不同现象之间的本质。 27.科学行为主义:

P91. 科学行为主义发对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历史、哲学的规范研究方法,提倡实证的或实验的研究方法——整体研究(范畴分析和模式分析)、策略研究(博弈分析和决策分析)以及计量研究(统计分析、数学分析和电脑分析)。

P91 对现实主义的批评(1)现实主义过分强调权力的作用,……忽视了伦理、道德、法律等重要因素;(2)现实主义在界定像权力、国家利益、均势等概念时缺乏精确性。

P116 科学行为主义……主张在研究中不仅应用政治和历史的传统方法,而且运用应用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理念上是科学取向,以“数据、计量、实证、精确”为特征,……使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沟通论、控制论、博弈论、决策论、层次分析、体系分析等)应运

而生。

28.卡普兰6模式:

P97 国际体系的6个模式:(1)均势体系,指的是20世纪的均势格局。特点是:为了增强实力,可以与对手进行谈判,反对任何企图在体系内取得优势地位的结盟国或霸权国;对在体系内形成威胁的国家行为者进行限制;允许被打败的国家行为体重新加入体系。(2)松散的两极体系,指二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特点是:运作机制是调解性质的,而不是对抗型的;跨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体系的运作;核武器的出现带来“核恐怖平衡”。(3)紧张的两极体系,指50年代到60年代的冷战格局,是松散的两极体系的继续和强化,趋势是“不稳定”,出现高度紧张的态势。(4)环球体系,指6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的多极趋势,相对稳定是其根本特点。(5)等级体系,指一种民主型或极霸型的体系,特点是稳定性强。(6)单位否决体系,基本特点是:UN的作用将得到加强;在这种体系内,战争可能发生,但是不会使用核武器,战争的地域和手段将受到限制;大国外交出现孤立主义的倾向,结盟的作用弱化。

29.新现实主义理论特征:

P121 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的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以更多的主义。在研究方法上,该学派强调综合性分析,认为权力政治与体系模式、结构分析与反馈博弈、宏观与微观分析应兼收并蓄,互为补充。 30.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

P123 霍夫曼(1)现实主义着眼于国家,强调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着眼于体系,认为世界包含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2)现实主义着重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新现实主义则着重研究全球国家间的权力分配。主张结果分析。(3)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冲突,淡化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忽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使用;新现实主义则主张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的结合,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重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作用。

P125 (华尔兹)(1)新现实主义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即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这是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2)在国际关系的因果上,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于一个方向,即从互动的国家到由他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产生的“结果”。新现实主义强调,“原因”并不只在一个方向上发生,而是在两个方向上,即国际政治的单位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结构影响单位。(3)关于对权力的解释,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植根于人性,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的,而新现实主义则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有用手段,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而不是权力。华尔兹指出:“这是对现实主义的重要修正”。此外,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意指军事实力,而新现实主义则认为权力应是国家的综合实力。(4)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征性结构,(新现实主义对无政府状态未知)。(5)研究方法,传统现实主义着重归纳综合方法,而新现实主义则偏重推断演绎方法。

31.华尔兹的“结构分析模式”/结构分析“三要素”:

P24 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取决于构成体系的原则,就国际政治而言,亦即无政府状态;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取决于国际社会不同单位的功能;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取决于单位之间实力的分配。

32.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P163 第三次论战把重点从前次论战的“方法论”转到“认知论”,……第三次论战也涉及方法论的分歧,但重点已转为关于世界的认知概念的分歧,特别是“国家为中心”还是“全球为中心”的争论。

P167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并不在于认为世界是什么和认为世界应是什么之间的区别,而是两派学者在如何描述客观世界上存在不同。

P129 (1)新现实主义主张“以国家为中心”的观点;新自由主义则主张“以全球相互依存为中心”观点。(2)国际系统应主要包含结构和过程两部分,新现实主义所强调的是系统“结构层次”的分析,而新自由主义则注重系统“过程层次”的分析。(3)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仍视权力为目的或手段,仅是形式和重点有所改变;新自由主义则认为,权力不再是国家行为的唯一目标,武力不再是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手段,指出全球相互依存、经济技术合作正逐渐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P130 内容与上文类似。 P131 主要问题 当前国际体系概念 主要角色 主要动机 体系变革的可能性 理论、观点、证实的来源和手段 (新)现实主义 战争根源、和平条件 结构无政府状态 单位(民族国家等) 国家利益、安全的权力 低 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 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 全球社会、复合相互依存 国家以及非国家角色 人列的需求 高 广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 P131 (鲍德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当前的论战》)(1)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后果。新现实主义过分强调无政府状态而忽视相互依存,新自由主义并没有把无政府状态的程度和后果看得太严重。新现实主义比新自由主义更强调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对国家行为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2)关于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了,也很难维持,因为合作大都依赖于国家权力。新自由主义者都支持国际合作,认为,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合作是正常的,也是经常发生和存在的现象。(3)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获得相对利益,而新自由主义则认为国家的目的是获取绝对利益。(4)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新现实主义强调安全目标,而新自由主义则强调经济福利。(5)关于意图和实力。新现实主义更为注重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意图,更为注重国际体系中力量的分配;而新自由主义则强调国家的意图。(6)关于制度和机制。两者都承认国际制度与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但新现实主义坚持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制度及机制无法有效地起作用。对于新自由主义者来说,国际机制是解决国际无政府状态的有效手段,国际规则及制度等能实现国家间合作这一目标。

P135 (英国学者肯尼斯 布思和斯蒂夫 史密斯《当今的国关理论》)类似的概括。 P164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认识世界观,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其基本观点可以从人、国家和国家间关系三个层面反映出来。(1)关于人。新现实主义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人性恶的基本观点。新自由主义抛弃传统自由主义人性善的观点,承认人的本质是不完美的,有脆弱和非理性的一面,但也具有潜在的能力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在合理的环境下使自己变得有理性。(2)关于国家。(3)关于国家间关系。

P183 (米尔斯海默)自由制度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主要区别:一是现实主义强调制度不会对国际稳定的前景产生影响,而制度主义强调会产生影响;二是新现实主义认为,制度机构的安排只是对世界实力分配的反映,不构成导致和平的原因,而制度主义则认为,制度能改变国家取向和行为,有能力让国家远离战争。 33.战争根源:

P110 (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战争根源的三个概念:人的本性和行为;国家内部结构问题;国家无政府状态的存在。 34.世界秩序:

P114 (霍夫吗《支配地位,还是世界秩序》)世界秩序的三个不可分割的定义要素:(1)世界秩序是国家间关系处于和睦状态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式;(2)世界秩序是国家间友好共处的重要条件和有规章的程序,它能提供制止暴力、防止动乱的有效手段;(3)世界秩序是指合理解决争端和冲突、开展国际合作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有序的状态。 35.安全困境:

P150 为了克服无政府状态下的不安全感,国家不得不武装自己,加强防务,但这样做,又未必能增强自身的安全感,因为其邻国和对手也同样存有戒心,同样加紧备战,结果是所有国家都感到更不安全。 36.新自由制度主义:

P156 (罗伯特 基欧汉)内容:(1)加强政府实施自身承诺和监督别国遵守协定的能力;(2)增加谈判各方之间信息和机会的交流;(3)维护国际协议的一致性。 37.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

P132 当国家之间进行合作以获取某些得益时,它们关注的是得益如何分配。在这个问题上,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获取相对利益,也就是说计算自己所得是否多于别人所获,而新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国家的目的是获取绝对利益,只考虑在合作中自己是否有所得益,不顾自己的收益比别人多还是少。

(基欧汉)将二者清楚地区分开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谋求相对收益的国家与谋求绝对收益的国家的行为特别相似。

P326 (米尔斯海默)国家间合作是为了实现绝对收益,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也追求相对收益。

38. 相互依存理论:

P336 (基欧汉与奈)相互依存意指“敏感性”和“脆弱性”。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这种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可以是对称或不对称的,其程度取决于角色对外部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大小。

P337 (霍夫曼) 意指“社会的相互渗透”,“世界经济中不同国家政策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既是“一种条件”,也是“一种过程”,它不是目标。

P337 (格哈特 马利) 相互依存分为四大类:安全相互依存、生态相互依存、经济相互依存和政治相互依存,前两大类关系叫人类的生存,后两大类的重点是国家的福利和政治互动。

P154 (基欧汉与奈《权力与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理论”是以国家间和超国家关系为研究对象。

P155 (基欧汉与奈)复合相互依存的三个基本特征:(1)存在着多渠道的社会联系;(2)越来越多的问题进入国家间关系的议事日程,国内和国际问题的区别日益变小;(3)军事力量的多元作用日益明显。

P342 (基欧汉与奈)提出的复合相互依存强调三个基本概念:(1)多渠道的社会联系日益发展。(2)军事安全问题不再始终居于国际关系议事日程的首位。(3)军事力量的作用大为减弱。以上三个基本概念,是在“敏感性”和“脆弱性”两大特点基础上对相互依存理论所作的重要补充,也标志着相互依存理论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所取得的新的进展。 39.现实主义与复合相互依存: 现实主义 复合相互依存 国家的目标随问题领域的不同而

行为者目标 军事安全是占支配地位的目标 尽管经济及其他方面手段也可以使用,但军事力量是最有效的 潜在的均势转换及安全威胁列入高级政治议事日程并强烈地影响其他议事日程 不同。跨政府政治使得给目标下定义显得困难;跨国行为者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 针对具体问题领域的权力是最适用的。操作相互依存、国际组织以及跨国行为者乃是主要的手段 议事日程受问题领域中权力手段分配变化的影响。国际体制的地位、跨国行为者重要性的变化以及导致敏感性相互依存的一些问题与政治化的联系也影响议事日程的制定 由于武力并行之有效,对强国来说,确定问题的联系更为困难;对弱国来说,通过国际组织,问题的联系逐步减弱,问题前后排列次序更不明确 国际组织制定议事日程,建立联合制定议事日程并可作为弱小国家采取政治行动的舞台。国际组织的重要政治手段在于它选择问题论坛及动员投票表决的能力 国家政策工具 议事日程制定 问题的联系 联系减少了问题领域间结果的差别,从而加强了国际问题的前后排列次序 国际组织作用 作用微弱且受到国家权力及军事力量重要性的限制 40.集体安全:

P183 (米尔斯海默)集体安全新含义:它强调国家应放弃用武力来改变现状;它反对大国根据狭隘的自我利益行事,主张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广泛一致;它赞成国家之间应相互信任。

P184 (查尔斯 库柏查和克里夫特 库柏查)指出,米尔斯海默关于集体安全的定义是“狭隘的”,分析是“肤浅的”。集体安全的作用:(1)有利于形成反对侵略者的有效的集体防御力量;(2)有利于促进信任与和平;(3)有利于缓解各国的安全困境;(4)有利于国家从推动国际稳定的要求重新界定国家利益。

P376 集体安全是国际社会设想的以集体力量威慑或制止其内部可能出现的侵略者和侵略行为的办法来保护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P382 (1)集体安全表现为一种国际安全体系,……成员国之间建立的“相互保险制度”成为国家间安全关系的“游戏规则”。(2)集体安全表现为一种安全保障机制。(3)集体安全表现为一种保护国家安全的手段。 41. 集体安全体系的特点:

P108 (克劳德)(1)通过建立压倒优势的力量提供对付可能的侵略者的安全体系;(2)能够帮助小国和弱国摆脱处于均势体系中的不利地位;(3)均势体系从本质上讲是无政府的机制,而集体安全是一种有组织的机制;(4)均势体系视冲突为常见,合作为少见,集体安全则视冲突为少见,合作为常见。 42. 集体安全三要素/条件:

P376(1)成员来源的普遍性;(2)建立一套合法有效的防止侵略的安全机制,这是集体安全是否成功的关键;(3)目的是为了防止内部成员国发生的侵略行为。

没有第一个条件,集体安全可能成为个别国家谋取私利的工具;没有第二个条件,集

体安全就会成为大国均势的牺牲品和大国外交的“玩偶”;没有第三个条件,集体安全无异于权力均势。

P379 一个成功有效的集体安全的条件:(1)主观条件,指的是成员国对集体安全的一般接受能力,……集体安全要求所有国家自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集体安全,要绝对信任集体安全。(2)(克劳德)客观条件,全球形式应适合集体安全的运作,如……任何一个国家的力量都不会超过集体的力量。 43. 集体安全的困境:

P384(1)集体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矛盾。一方面,国家安全的相对性和集体安全所要求的绝对性之间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国家安全的竞争性与集体安全所要求的合作性之间也存在矛盾。(2)国家主权与集体安全的矛盾。集体安全要各国将主权交出一部分由集体安全组织分享,这必然与国家主权的本性发生冲突。(3)国家安全与大国一致性原则之间的内在矛盾。

44.权力均势与集体安全: 目的 形成 形成原因 性质 对象 表现形式 权力均势 保护国家安全或成员国安全 自发的、自动的 不信任他国的力量,采取平衡力量的政策 竞争性、对抗性 防御外来威胁(假想敌),是外向型的国家间联盟 国家或国家集团对抗另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国家间结盟的现象很普遍 军事威慑甚至使用武力 小国、弱国受制于大国、强国,国家安全关系是不平等的 对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无能为力 集体安全 保护成员国安全 人为的、有组织的 不信任他国的政策和意图,要改变他国的政策 合作性、协调性 防止内部发生战争或冲突,属内向型的国家间联盟(无假想敌) 全球性联盟对付个别国家,以整体的安全确保成员国的国家安全,反对国家间结盟 军事威慑甚至使用武力 小国、大国、弱国、强国是平等的,尤其是安全关系 试图改变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 手段 国家地位 背景 45.国家利益:

P252 国家利益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国家利益是原则?)

P259 (亨廷顿《美国国家利益的消衰》)国家利益源于国家认同,而认同又包括文化和信仰两个组成部分,这里“文化”意指“价值和机构”;“信仰”则指“普遍的意会和原则”

P254 1996年美国《美国国家利益》四个层次:

(1)根本利益是指美国国家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它关系到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价值观的存在,以及美国人所理解的幸福条件。

(2)极端重要利益是指如果美国在所面对的威胁面前妥协的话,美国所认为的在世界维护自由、安全和幸福的目的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重要利益是指美国如果妥协,将会对美国政府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的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4)次要利益是指如果这些利益受到危害了,它们对美国的根本利益不会产生重要影响。

46.霸权:

P292 (基欧汉)霸权指一国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并能够自爱很大程度上影响其

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并操作国际体系的运作。

P292 (吉尔平)霸权就是“一个单一强国控制和支配着国际体系内的弱国家”,但这种控制只是相对的。

P295 霸权的实力来源:一是有形资源,如GDP,石油进口依赖性的大小,国际货币的存储以及世界贸易所占份额的大小;二是无形的资源,人一国对于自己国力和货币的自信程度以及相对于其他国家所享有的政治地位等。 47.霸权稳定论:

P293 霸权稳定是指在“国际社会中某个霸权国的存在,对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发展国际公益是必要的”。

P293 霸权稳定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一个分支。70年代后期,莫德尔斯基、吉尔平讲该理论扩展到军事、安全等领域,强调霸权国的存在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

重点研究权力的分配与国际经济行为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mt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