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风险控制制度

更新时间:2023-05-29 16: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旨在企业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1.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

3.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

4.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5.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二、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三、按照企业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1.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2.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

3.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 )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4.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四、按风险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机会,风险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

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五、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一般风险和重要风险。

六、企业各职能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纪检监察、内部审计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矿行政办公会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

七、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1.职能管理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对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确定风险反应方案。

2.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应方案,按照企业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包括:建立控制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工具描述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

3.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应向部门分管领导汇报情况。

4.配合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八、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收集

1.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

2.在战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战略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并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

3.在财务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收集与企业获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4.在经营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企业产品结构、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进行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5.在法律风险方面,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收集与企业法律环境、员工道德、重大协议合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等方面的信息。

6. 各有关职能部门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九、企业风险评估程序:本企业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应等五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1.确立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本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公司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企业共有的信念和态度。本企业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于高风险投资项目采取谨慎介入的态度。

2.风险接受程度是企业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本企业将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低”。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本企业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本企业的风险接受程度与风险管理理念一致。

3.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企业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四个方面,目标确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计划。

4.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实现企业目标、阻碍公司创造价值或侵蚀现有价值的因素。本企业采取以下几种办法进行识别风险: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访谈法等。

5.本企业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角度来分析。对风险进行分析时,应确认哪些风险应当引起重视、哪些风险予以一般关注,对于需要重视的风险,再进一步划分,分别确认为“重要风险”与“一般风险”,从而为风险对策奠定基础。风险的重要程度的判断主要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

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1)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属于“极小可能发生”的,该风险可不被关注。

(2)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于或等于“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小,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一般风险。

(3)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于或高于“风险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重要风险。

6.风险对策。风险分析后,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结合风险发生的原因选择风险应对方案: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或分担风险。

1.规避风险:退出产生风险的各种活动。

2.减少风险:采取行动减少风险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影响程度或两者同时降低。

3.分担风险:通过将风险转移或者分担部分风险来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采用的分担风险办法为:购买保险产品、或者将某一活动外包。

4.接受风险:不采取任何行动去影响风险的可能性或影响。

十、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1.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

2.根据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十一、各职能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十二、风险管理的监督。

1.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各部门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为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

2.各职能部门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检验报告应及时报送部门分管理领导。

为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3. 纪检监察、内部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有关部门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

二○一○年三月十六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mg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