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1 01: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植物检验检疫处害虫鉴定技能竞赛的复习资料及补充说明

1、桃小食心虫

中文名称: 桃小食心虫

别名: 桃蛀果蛾、桃蛀虫、桃小食蛾、桃姬食心虫、桃小 学名: 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C. niponensis Walsingham)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蛀果蛾科

寄主:

苹果、梨、海棠、花红、槟子、榅桲、木瓜和枣、桃、李、杏、山楂以及酸枣等。

幼虫形态描述:老熟幼虫长13~16mm,桃红色,腹部色淡,头黄褐色,前胸盾黄褐至深褐色,臀板黄褐或粉红。前胸K毛群只2根刚毛。腹足趾钩单序环10~24个,臀足趾钩9~14个,无臀栉。 腹足单序环图如下:

无臀栉:

2.梨小食心虫

中文名称: 梨小食心虫

别名: 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桃折心虫,简称“梨小”。 学名: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Cidia molesta Busck) 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卷蛾科

寄主: 苹果、山楂、梨、刺梨、桃、李、杏、樱桃、柿、杨梅、枇杷、猕猴桃等。

“梨小”老熟幼虫长10~13毫米;非骨化组织淡黄色或粉红色(背面色深,腹面色浅);头部黄褐色,颅侧区有深色云状斑纹。前胸盾板浅黄色或黄褐色。臀板浅黄褐色或粉红色,上有深褐色斑点。臀栉深褐色,多为4齿。腹足趾钩排成单序全环,趾钩数30-35个,臀足趾钩单序缺环,趾钩数18~21个。

前胸气门前有4, 5, 6三根刚毛。腹部1 ~ 6节的3毛和3a毛着生在同一毛片上;第8腹节的3毛着生于气门之前,7毛两根在同一毛片上。第9腹节1, 3毛在同一毛片上,4、5, 6毛在同一毛片上。

前胸气门前有4, 5, 6三根刚毛

示臀栉

腹足单序环

3、苹果蠹蛾

名 称: 苹果蠹蛾( 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e.)) 异 名: Cydia pomonella Linne.

Carpocapsa pomonella(Linne.) Grapholitha pomonella (Linne.) Laspeyresia pomonella(Linne.)

分类地位: 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科Olethreutinae 寄 主: 苹果、花红、沙梨、香梨、杏、巴旦杏、桃、野山楂、板栗属、无

花果属、花楸属等植物。

幼虫:初龄幼虫体多为淡黄白色,成熟幼虫体长14~18mm。多为淡红色,背面色深,腹面色浅。头部黄褐色。前胸盾片淡黄色,并有较规则的褐色斑点,臀板较前胸盾片色浅,上有淡褐色斑点,头部额区上端几乎与颅顶三角相接,颅中沟极短。上唇前缘为弧形缺切,内面无短刺。后群P1和P2两毛的连接线与头部纵轴相交,成尖锐的锐角。头侧单眼区深褐色,各有单眼6个,第一、第五单眼较大,椭圆形,第三、第四单眼较小,眼群O1毛与第二、第三单眼等距,与第一单眼远离。眼群O2毛与第一单眼的距离约为前群A3毛与第一单眼距离的1/3。O2与A3两毛的连接线,最多仅擦过第一单眼的边缘。上颚具5齿,第一至第三齿较发达,第四齿末端较钝,第五齿平直。气门近圆形,缘片隆起,呈褐色。腹足4对,末端臀足1对,趾钩为单行缺环,两端趾钩较短。趾钩数为14~30个,臀足趾钩13~19个,前胸K群(气门群)具3根毛,位于同一毛片上,毛片略呈长椭圆形;第一腹节II群(足群)的3根刚毛位于同一毛片上,第八腹节II群有2根刚毛;第九腹节II群仅有1根刚毛。第九腹节的α毛、ρ毛位于同一毛片上,

与β毛排列成三角形。幼虫肛间处无臀栉。

苹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白小卷蛾和梨小食心虫的幼虫肛门处有臀栉,成熟幼虫体长在13mm以下可以与之相区别;桃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蛀螟的幼虫虽无臀栉,但幼虫的前胸K群为2根刚毛,也可以区别。

4、桃蛀螟

学名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鳞翅目,螟蛾科。又名桃斑螟,俗称桃蛀心虫、桃蛀野螟。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南缘,东接前苏联东境、朝鲜北境,西面自山西、陕西西斜至宁夏、甘肃后,折入四川、云南、西藏。

寄主 高粱、玉米、粟、向日葵、蓖麻、姜、棉花、桃、柿、核桃、板栗、无花果、松树等。近年在一些省区为害高粱、杂交油用葵花、玉米较重,应引起重视。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mm,翅展22—25mm,黄至橙黄色,体、翅表面具许多黑斑点

似豹纹:胸背有7个;腹背第l和3—6节各有3个横列,第7节有时只有1个,第2、8节无黑点,前翅25—28个,后翅15—16个,雄第9节末端黑色,雌不明显。卵椭圆形,长0.6mm,宽0.4mm,表面粗糙布细微圆点,初乳白渐变桔黄、红褐色。

幼虫体长22mm,体色多变,有淡褐、浅灰、浅灰兰、暗红等色,腹面多为淡绿色。头暗褐,前胸盾片褐色,臀板灰褐,各体节毛片明显,灰褐至黑褐色,背面的毛片较大,第l一8腹节气门以上各具6个,成2横列,前4后2。气门椭圆形,围气门片黑褐色突起。腹足趾钩不规则的3序环。蛹长

13mm,初淡黄绿后变褐色,臀棘细长,末端有曲刺6根。茧长椭圆形,灰白色。

5、落叶松八齿小蠹

学 名 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 英文名 Larch engraver beetle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

形态描述 体长4.4~6.0mm。黑褐色,有光泽。眼肾形,前缘中部有缺刻,眼在缺刻上部圆阔,下部狭长。额面平而微隆,刻点突起成粒,圆小稠密,遍及额面的上下和两侧;额心没有大颗瘤;额毛金黄色,细弱稠密,在额面下短上长,齐向额顶弯曲。前胸背板长大于宽,长宽比为1.2;瘤区与刻点区各占背板长度的一半;瘤区的颗瘤圆小细碎,分布稠密,从前缘直达背顶;瘤区中的茸毛细长挺立,在背中部分布于前半部,在背板两侧从前缘直分布到背板基缘;刻点区的刻点圆小浅弱,背板两侧较密,中部疏少;没有无点的背中线;刻点区光秃无毛。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4倍。为两翅合宽的1.7倍。刻点沟轻微凹陷,沟中刻点圆大清晰,紧密相接;沟间部宽阔,靠近翅缝的沟间部中刻点细小稀少,零落不成行列;靠近翅侧和翅尾的沟间部中刻点深大,散乱分布;鞘翅的茸毛细长稠密,除鞘翅尾端和边缘外,在鞘翅前部的沟间部中也同样存在,只是略较稀疏。翅盘开始于翅长后部的1/3处,盘面较圆小,翅缝突起,纵贯其中,翅盘底面光亮;刻点浅大稠密,点心生细弱茸毛,尤以盘面两侧更多;翅盘两侧边缘上各有4齿,4齿各自独立,没有共同的基部,第一齿尖小如锥,第二齿基宽顶尖,形如扁阔的三角,第三齿挺直竖立,最为高大,形如镖枪端头,第四齿圆钝,在这4齿中以第一齿最小,以第二、三齿间的距离最大。

雌雄的主要区别是:雌虫斜面的第二齿呈规则圆锥体,齿基表面有小突,而雄虫斜

面第二齿则呈不规则圆锥体,靠近第三齿的一侧基部有隆起,隆起上部有印迹但无任何突起物,显得光滑;第三齿雌虫较粗矮,雄虫细长。

6.云杉八齿小蠹

学 名:Ips typographus Linnaeus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 英文名:Pene engraver,Eastern pine engraver 异 名:Bostrichus pini Say.

Ips oregonis (Eichhoff)

分 布:国内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前苏联、欧洲等地。

寄 主:云杉(Picea asperata),红松(Pinus koraiensis)。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该早主要危害兴安落叶松、云杉。

成虫 体长4.2~5.5mm,黑褐色,有光泽,被褐色绒毛。额面具有粗糙颗粒,额下部中央口器上方有1瘤状大突起。前胸背板前半部中央有粗糙皱褶,后半部为稀疏刻点。前翅具刻点沟,沟间平滑,无刻点。鞘翅后半部呈斜面形,斜面两侧缘各具4个齿状突

起,第3个呈钮扣状,其余3个为圆锥形,4个齿单独分开。斜面凹窝

上有分散的小刻点,斜面无光泽,似覆盖肥皂膜一层。其坑道为复纵坑,由交配室开始

向上、下伸出一条母坑道,成一直线形,长约6-7cm,亦有14cm的。交配室于中间的韧皮层内,由母坑道两侧伸出的子坑道一般长4~5cm,只在交配室附近与母坑道垂直横向伸出,在母坑道两端的子坑道多少有些向母坑道的先端倾斜,补充营养坑道呈不规则形深陷在边材上。

7、松十二齿小蠹

学名 Ips sexdentatus Boerner 鞘翅目,小蠹虫科。 别名 十二齿小蠹。

分布 主要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等,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内乡、淅川、桐柏等县均有分布。

寄主与危害 油松、华山松、云杉、马尾松等。该虫主要生活在树干基部和主干的厚皮部分,侵害健康或半健康的活立木,树势被削弱后,为其它小蠹的寄生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树木的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5.7-7.4mm,是我国齿小属中最大的1种,老熟幼虫黑褐色,体圆筒形,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体周缘腹面及鞘翅端部被黄色绒毛,额中部有横堤,中隆绒或凹陷。前胸背板前半部被鱼鳞状小齿,后半部疏布圆形刻点。鞘翅长为前胸背板长的1。5倍。翅盘开始于翅长后部1/3处,盘底深陷光亮。鞘翅端部斜面两侧各有6个齿,其中以第4齿最大,尖端呈钮扣状。卵 乳白色,椭圆形,长1.2mm,宽0.8mm。幼虫 体长6.7mm,圆柱形,体肥大,多皱褶,向腹面弯曲,呈马蹄形。蛹 乳白色,长7mm。

中文名 玉米象 别名: 米牛、铁嘴

学名: 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

寄主:玉米、豆类、养麦、干果。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受害重。

成虫体长3。5—5mm,宽1-l.7mm,圆筒形,体红褐色或黑褐色,有强光泽。头部额区向前延伸形成喙,触角膝状8节,第3节较4节长,末端节膨大。前胸背板前狭后宽,具圆形刻点,沿中线刻点数多于20个。鞘翅的基部、端部各具l橙黄或黑褐色椭圆形斑纹,后翅膜质,财节5节。外生殖器阳具细长略扁,背面中央具l纵脊,两侧有两条纵沟,阳茎基片长三角形。

中文名: 米象

学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e 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

寄主:玉米、稻米、小麦、高粱、面粉、各种谷物。

成虫:体长2.4—2.9mm,宽0.9—1.5mm,体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背无光泽或略具光泽。头部刻点较明显,额前端扁平。喙基部较粗。触角着生于基部1/3—1/4处,顶端圆形。前胸长宽约相等,基部宽,向前缩窄,背面密布圆形刻点。小盾片心形,有宽纵沟。鞘翅肩明显,两侧平行;行纹略宽于行间,行纹刻点上各具1根直立鳞毛;每鞘翅基部和翅坡各有1椭圆形黄褐至红褐色斑。腿节棒状:胫节刻点与毛排列成纵列,端部有钩。雄虫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本种与玉米象很相似,不同的是米象体瘦小,后翅骨片完全呈三角形,雄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丫”,形骨片两臂钝圆。而玉米象体较胖大,后翅骨化片呈菱角形,个别为长靴形,雄阳茎背面有2

条纵沟,雌虫“丫”形骨片的两臂端部尖锐。

本属有3种是世界各地共通的种类,其中玉米象(S. zeamais)和米象体色为褐色或黑褐色;翅鞘前後共有4块不明显的橙色斑,区分鉴定困难。

9、中名:绿豆象

分类地位:鞘翅目、豆象科Lariide

学 名 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innaeus)

寄 主 菜豆、豇豆、扁豆、豌豆、蚕豆、绿豆、赤豆。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5mm,宽1.3—2mm,卵圆形,深褐色;头密布刻点,额部具一条纵脊,雄虫触角栉齿状,雌虫锯齿状;前胸背板后端宽,两侧向前部倾斜,前端窄,着生刻点和黄褐、灰白色毛,后缘中叶有1对被白色毛的瘤状突起,中部两侧各有一个灰白色毛斑。小盾片被有灰白色毛。鞘翅基部宽于前胸背板,小刻点密,灰白色毛与黄褐色毛组成斑纹,中部前后有向外倾斜的2条纹。臀板被灰白色毛,近中部与端部两侧有4个褐色斑。后足腿节端部内缘有一个长而直的齿,外端有一个端齿,后足胫节腹面端部有尖的内、外齿各一个。

10天牛幼虫

【英文名】longhornedbeetles 【拉丁文学名】Cerambycidae

【异名】蠰、啮桑,啮发,天水牛,八角儿,牛角虫 【分类】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着生在额的突起(称触角基瘤)上,具有使触角自由转动和向后覆盖于虫体背上的功能。爪通常呈单齿式,少数呈附齿式。

除锯天牛类外,中胸背板常具发音器。幼虫体粗肥,呈长圆形,略扁,少数体细长。头横阔或长椭圆形,常缩入前胸背板很深。

竞赛规则和纪律

1、竞赛方式采取开卷方式,允许带参考资料等。 2、形态识别鉴定时间每人为20分钟。

3、竞赛人员随机抽取5个编号,每个编号对应1种昆虫。 4、竞赛人员不许互相研究,保持安静。 5、竞赛人员按事先抽取顺序号依次进行比赛。

6、本次害虫识别鉴定选择果蔬害虫4种、林木害虫3—5种 粮害虫1-3种

7、竞赛组对参赛人员所鉴定的结果给出相应的分数。 8、所有选手竞赛结束后,公布竞赛分数。 二、评分原则:

1、本次比赛采取百分制原则。

2、每种害虫被准确鉴定到种的得20分。 3、每种害虫被准确鉴定到科的得10分 4、每种害虫被准确鉴定到目的得5分。

5、每种害虫写出一种常用的中文名称或学名,写出二种或 二种以上名称的不得分(具体的常用中文名称或学名按网上 提供的复习资料为准)。

6、不能准确写出每种害虫常用中文名称或学名的不得 分。

7、加分项目:准确写出每种害虫的拉丁学名加5分。准确写出检验检疫地位的加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md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