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项链》(教案)定稿

更新时间:2024-06-04 08: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项 链

莫泊桑

多伦县职业教育中心 杨丽敏

教学目标:

1.通过 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2.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3.结合现实生活,从玛蒂尔德的悲剧中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 对比掌握玛蒂尔德性格的三个层面。

2.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由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导入 二、理清思路

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前一矛盾的解决预示着新的冲突,直至最后发展到高潮。其中,“丢项链”是全文的转折点,故事情节发展到这里,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前面写玛蒂尔德对奢华的追求并获得短暂的成功,之后写她为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三、玛蒂尔德的形象分析

1.阅读课文序幕、还债务和识项链这三部分,对比丢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人生有什么不同?完成下表。

对比 玛蒂尔德的人生 外貌 生活状况 心理状况 丢项链前 年轻貌美 不富裕 痛苦、哭 丢项链后 显老 艰难 坦然、笑 诚实守信、坦然宁静、找到自我 原因(性格) 爱慕虚荣 2.归纳玛蒂尔德的形象特点。

明确:爱慕虚荣(性格第一层面), 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坚强(性格第二层面),坦然面对生活、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与安宁、纯洁高尚(性格第三

1

层面)

四、探究主旨

1.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狂欢,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项链是假的。那么,谁造成了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极细小的一件事”——强烈的虚荣心——错误的人生观——崇尚金钱、贪慕富贵的社会环境

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 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

强烈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

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2. 我们从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中得到哪些启示?

明确: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她有梦想,这固然很好,但是她却没有脚踏实地实现梦想,而是想借助美貌、华丽的衣服、华贵的装饰,让有钱有地位的人认识她,这就造成了她的人生悲剧。但是,她遇到了天大的挫折,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勇于承担。当我们遭遇不幸时,一定要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承担起责任。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认清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课堂小结:

《项链》这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它通过塑造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讽刺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恶劣的社会风气。今天,经典的魅力还在于,它超越了时空,也告诉今天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是一定要立足于现实,用合理的方式实现梦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女子爱美,

2

求之有度,同时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时,恪守心灵的一片净土洁身自好,敢于向诱惑和虚荣说不。我的人生我做主!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七、布置作业:

《项链》构思巧妙,尤其是其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展开想象,续写小说结局。

续写结局:“可是我那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板书设计:

玛蒂尔德: 以小 见大

个人 社会 爱慕虚荣

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坚强

坦然面对生活、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与安宁、纯洁高尚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km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