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艺调试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15: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1 设备问题(见下表) (1) 机电设备类

设备类型 故障现象 1.无法启动 可能原因 无电源或接线脱落 处理措施 检查电源及线路 检查负载情况 检查轴承或负载端 2.运行中电流过小或过大 负载端故障 3.温升过大 1 电机 4.噪音明显 5.转向错误 6.运行中电压升高 1.桨叶与槽体发生卡阻 2 叠螺脱泥2.传动过程有抖动 机机 3.渣料外溢 3 搅拌器 1.桨叶松脱 2.整体抖动 轴承或负载过大 加固固定装置;检基础不牢固;轴承问题;负载查轴承;检查负载端故障 端 电源三相调乱 电源故障,负载端故障 传动杆偏移 基座不牢固 接口未能对上 未能上紧 基座不牢固 置 重新紧固 紧固基座 调整刮板 重新紧固;调整撇猹板位置 检查传动电机 调整相序 检查电源或负载端 调整桨叶位置 紧固基座 调整接口位1.刮泥板有卡位、突跳现池底坡度不合理;刮板有象 松脱 4 吸泥机 2.撇渣板有卡位、突跳现象 3.行车传动故障 1.压力过高或过低 5 鼓风机 2.机壳过热 3.风机振动 未紧固;位置偏移 传动电机故障 进出风口调节不当;叶轮有磨调节进出风口;更损 换叶片、叶轮 在调节阀关闭情况下长时间运停机冷却或打开转 调节阀降温 基础不牢固;连轴器故障;叶加固基座;调整连轮故障 轴器;修理叶轮 (2) 泵类: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1.吸水管路不严密,有空气漏入 启动后水泵不输水 处理措施 检查吸水管路 2.泵内未灌满水,有空气存在 重新灌水,开启放气门 3.水封水管堵塞,有空气漏入 检查和清洗水封水管 4.安装高度太高 提高吸水池水位或降低水泵和水井水面间的距离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5.电动机转速不够 6.电动机旋转方向相反 7.叶轮及出水口堵塞 1.转速降低 2.安装高度增加 3.空气漏入吸水管或经机械密封进入泵内 处理措施 检查电源电压和周波是否降低 调整相序 检查和清洗叶轮及出水口 检查原动机及电源 检查吸水管路,吸水面 检查管路及机械密封 检查管路及管路中可能堵塞之外或管路过小 检查和清洗叶轮 运行中电流减少 4.吸水管和压水管路阻力增加 5.叶轮堵塞 6.叶轮的损坏和密封环的磨损 清洗过滤网 7.进口滤网堵塞 8.吸水管插入吸水池深度不够,带空气入泵 1.转速降低 运行中压头降低 2.水中含有空气 3.压力管损坏 4.叶轮损坏和密封磨损 1.转速高于额定转速 2.水泵流量大于许可流量 原动机过热 4.水泵装配不良,转动部件与静止部件发生摩擦或卡住 5.三相电动机有一相保险丝烧断或电动机三相电流不平衡 1.装置不当 2.叶轮局部堵塞 3.个别零件机械损伤 水泵机组发生振动和噪声 4.吸水管和压水管的固定装置松动 5.安装高度太高,发生气蚀现象 6.地脚螺栓松动或基础不牢固 降低吸水管端的位置 检查原动机及电源 检查吸水管和机械密封 关小压力管阀门,并检查压力水管 拆开修理,必要时更换 检查原动机及电源 关小压水管上阀门 停泵,用手转动,找出摩擦和卡住的部件,然后加以修理或调整 更换保险丝或检修电动机 检查机组连轴器和中心以及叶轮 检查和清洗叶轮 更换零件 拧紧固定装置 停用水泵,采取措施以减少安装高度 拧紧地脚螺栓,如果基础不牢固,可加固或修理 3.原动机或水泵发生机械磨损 检查原动机和水泵 1.轴瓦接触不良或接触不适当 进行检修校核 2.轴承磨损或松动 轴承发热 3.油环转动不灵活,油量太少或供油中断 4.转子中心不正,轴弯曲. 仔细检查,进行修理和调整 检查或更新油环,使润滑系统畅通 进行校正或更换油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5.油质不良或油内混有杂物 6.轴承尺寸不够 处理措施 更换油质,或将油滤过处理,清洗轴承和油室 改造轴承 放出空气,清除积聚空气的原因 管路发生水击 水泵或管路中有空气 (3) 阀门类: 故障现象 渗漏量过大 不能顺畅地起闭 限位失灵

可能原因 密封不良 重合度不适当 行程开关故障 处理措施 调整阀门和阀板的密封 调整启闭机与闸门的重合度 检查、调整行程开关 (4) 管道类: 故障现象 连接处渗漏 管体泄漏 管件堵塞 来 可能原因 连接时未能良好密封 管件有本质性问题 管线内有杂物未清理出处理措施 重新套接 更换管件 清理管线内杂物 1.2 空载试车

(1)严格按照其设备说明及运行手册进行;

(2)检查水泵机组各处螺栓连接的完好程度,轴承中润滑油是否充足、干净,检查出水阀、压力表及真空表上的阀门是否处于合适位置,供配电设备是否完好;

(3)鼓风机空载试车严格按其运行手册进行,完毕后再与系统串联进行:打开曝气系统空气管路上的所有闸、阀门,首先逐台开启鼓风机,开启时先点动,后正式启动,记录各鼓风机运行参数,并检查空气管路各闸、阀门气密性。鼓风机进行并网试验,记录各鼓风机运行参数;

(4)过滤器检查气动阀门气源管连接是否完好,无泄漏,电磁阀箱电源是否正常,电磁阀是否能正常开启;

(5)沉淀池刮泥机进行空载试车,在无水情况下逐台启动刮泥机,检查刮泥机安装情况,主要检验刮板与池底有无阻卡部位,配合是否严密,刮泥机导轮行走是否平稳;

负载试车

(1)气提废水提升泵:将废水收集池注满水,检查闸、阀门开启是否灵活,启动进水泵,检查进水泵、止回阀(单向阀)是否运转正常,观察压力表显示是否正常,驱动电机的电流、电压以及轴温是否正常,出水口水量是否正常;

(2)废水处理池:注水至设计水位,然后开启折浆搅拌机和框式搅拌机,观察搅拌效果是否正常,电机和减速机运转是否正常,驱动电机的电流、电压以及轴温是否正常;

(3)初沉池:向池内注水达到设计水位,开启刮泥机,观察设备在轨道上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大的晃动,观察限位开关是否正常,观察拖缆是否滑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记录电机运转情况,并检查时间继电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4)水解酸化池:向池内注水达到设计水位,开启潜水搅拌机,观察设备是否有大的晃动,通过水流观察电机是否运转正常;

(3) 生化池:向池中注水至淹没曝气头高度并打开供气干管供气阀门,先少量打开处理池布气管路调节阀门。此时,开一台鼓风机,向综合池供气,根据曝气情况,逐个调整曝气量,然后继续向综合池注水,并逐渐开大空气管路调节阀,在综合处理池不同液位下,检查曝气情况是否均匀。直至进水达到设计水位,开启污泥回流泵,检查各台回流泵工作状况,检查生化池各闸、阀门是否严密不漏水;

(4) 二级沉淀池:向池中注水至设计水位,并开启刮泥机,检查刮泥机在清水中运行情况,启动排泥系统的各种阀门,测试管道是否畅通并检查沉淀池相关管路各闸门安装情况;

(5)臭氧发生间:由厂家指导试车,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试车;

(6)脱泥间:检查污泥提升泵运转是否正常,检查加药装置是否正常,确定正常后,开启脱泥设备,检查脱泥机搅拌器是否运转正常,观察污泥繁花效果,开启压滤电机,观察电机运转情况,污泥脱水效果,通过变频装置调节压滤效率,通过加药装置调整污泥沉降效果;

2 生物污泥培养驯化

污泥培养驯化的方法有自然培养及接种培养,为节省时间,所段调试周期,根据现场运行条件,本系统调试采用一期剩余污泥进行接种培养; 2.1 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接种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2 接种培养

接种培养是利用已经驯化过的活性污泥进行细菌培养,利用驯化好的优势菌种能够在污水中迅速繁殖,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缩短调试周期。

(1)接种:将系统内注满清水,达到设计水位,闭水试验完成后,开启曝气系统,将一期剩余污泥投放到水解酸化池和好氧池;接种量根据实际情况,保证一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投加菌种;

(2)驯化繁殖:按照设计进水量的30%进水,并开启污泥回流泵,将末端污泥回流到水解池和好氧池前端。保证系统的污泥浓度;并每半天检测各个池子内污水COD值;

(3)提升系统处理负荷:按照30%设计进水量,驯化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水解和好氧填料上污泥附着量,通过COD监测数据,逐步提高系统负荷,直到达到设计值;

(4)由于调试之前池内注水为合格水,因此本系统调试期间,产水能够满足排放标准,可以正常排放,不会造成不合格水无法外排; 2.3 污泥培菌的注意事项:

(1)活性污泥培菌过程中,应经常测定进水的pH、COD、氨氮和曝气池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就要进行生物相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对污泥培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控培菌过程。

(2)培菌过程中,特别是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这不仅增加了培菌时间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无法按期投入运行。要避免污泥自身氧化,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是关键,要经常测定池内的溶解氧含量,要及时进水以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若进水浓度太低,则要投加大粪等以补充营养,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间歇曝气。

(3)活性污泥培菌后期,适当排出一些老化污泥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

(3)提升系统处理负荷:按照30%设计进水量,驯化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水解和好氧填料上污泥附着量,通过COD监测数据,逐步提高系统负荷,直到达到设计值;

(4)由于调试之前池内注水为合格水,因此本系统调试期间,产水能够满足排放标准,可以正常排放,不会造成不合格水无法外排; 2.3 污泥培菌的注意事项:

(1)活性污泥培菌过程中,应经常测定进水的pH、COD、氨氮和曝气池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就要进行生物相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对污泥培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控培菌过程。

(2)培菌过程中,特别是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这不仅增加了培菌时间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无法按期投入运行。要避免污泥自身氧化,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是关键,要经常测定池内的溶解氧含量,要及时进水以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若进水浓度太低,则要投加大粪等以补充营养,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间歇曝气。

(3)活性污泥培菌后期,适当排出一些老化污泥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kl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