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研发中心2012任务书

更新时间:2023-08-12 16:47: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9级《建筑设计5》课程设计题目(一)

高科技研发中心

教学主题:建筑与技术——生态建筑技术

建筑设计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方式之一,建筑物本身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因而建筑设计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建筑师遵循的设计原则。

本次教学主题的目标不仅仅是探讨高科技建筑的功能和形态,更要求学生学习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建筑设计,认识设计对地方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认识设计在影响资源的生产、利用、消耗和再生产全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策略,并完成设计表达。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从全球生态平衡的角度,审视城市和建筑环境及其发展过程,学习以可持续性 观念对待建筑设计;

2、了解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生态问题;

3、学习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例如节能建筑,被动和主动式太阳能方法和设备等;

4、发挥建筑结构、生态技术和建筑材料的美学潜力;

5、探讨高科技办公场所的空间模式;

6、本课程设计强调设计过程,而非实施性方案。这个过程包括由调查、分析、研讨、评 议、设计和公众参与等一系列活动组成,要求学生个人设计与小组设计充分结合,并最 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教学主题考察重点

1、场地与景观设计

成果基本要求:采用图解方式表达场地与景观设计中拭待解决的生态问题;

2、生态技术设计

成果基本要求:采用图解方式表达建筑中生态技术的运用原理;

3、建筑形态设计 成果基本要求:采用建筑模型表达生态技术和建筑材料的美学潜力;

4、建筑空间设计 成果基本要求:采用图解方式表达科技研发中心的空间模式;

5、特殊建筑构造

成果基本要求:采用三维建模表达特殊建筑构造的设计。

三、项目背景

某高校为实现 “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决定整合学校相关学科优势,成立高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力量进行软件、通讯、航测、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与相关产品的开发,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此,拟在校园滨湖地段兴建一座集科研办公、会展、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建筑。

四、设计任务

1.建筑规模:

总建筑面积:6000㎡;

2. 设计要求:

(1)方案设计要求充分体现可持续性建筑的设计理念;

(2)大报告厅要求声学设计和视线设计;

(3)规划要求须满足“武汉市关于加强中心城区湖边、山边、江边建筑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附件1)

3. 功能组成:

(1)入口空间:门厅、值班室、接待室等;

(2)研发空间:40-50间研发工作室,50㎡/间,6-10间创业孵化办公室,80㎡/间,研

发工作室和孵化器办公室可成组设计或相对独立分区域设计,每个区域

内设若干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利用活动墙隔断,使工作室的大小可以

机动调整;设计中应考虑卫生间、休息处、饮水处等;

(3)展示空间:科技成果展示大厅1个(设固定的成果展示橱窗以及活动的成果展示台

和展示架,用于固定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定期召开成果发布会),陈列

室若干,其他如文化沙龙、Meeting room(用于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

休闲咖啡吧等第三场所;

(4)会议空间:大报告厅500㎡,1个;

中会议室90㎡/个,2个;

小会议室30㎡/个,2个。

(5)附属空间:管理、配电、储藏等;

(6)停车空间:设置20个地面标准停车位。

五、成果内容

1. 前期研究报告一份,第四次课前交,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概念和应用策

略、地域性的气候资料、地方植被资料、基地及周边环境现状及其分析,通过消化相关资料,形成和归纳设计所针对的问题,提出清晰有力的设计理念;

2、设计说明:总平面设计对总图布局的道路、广场、人流、车流、周围环境以及建筑设 计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系统叙述。平、立、剖面设计:简述建筑设计构思及功能关系;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停车位、容积率、绿地率;

4、总平面:1:500

各层平面:1:100 — 1:300, 一层平面中须对建筑物外的场地进行设计;

5、剖面图:1 — 2个,1:100 — 1:300

6、立面图:2个,1:100 — 1:300

7、分析图:总平面流线分析图、场地景观图解分析、生态技术图解分析、建筑空间构成

分析、大报告厅声学分析图和视线分析图,比例自定;

8、成果模型:比例1:100—1:300;

9、透视图:外立面彩色透视表现图,表现手法不限;

10、室内透视图:不少于1个,表现手法不限;

11、其它设计者认为需要表达的内容;

12、图纸规格和效果:2 — 4张,图幅均为800mm×550mm,全部彩色图。

图纸绘制严格按照建筑系《建筑设计课程设计作图规范》要求。

六、参考书目

1、《生态设计手册:建筑、景观、室内设计和规划的可持续设计策略》,斯迪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自然、建筑和外表生态建筑设计》,海鲁尔/阿尔诺建筑事务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办公建筑/国外建筑设计方法与实践丛书》,(美)A·尤金·科恩,保尔·卡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设计资料集》相关内容

5、《世界建筑》、《建筑学报》等报刊杂志相关内容

七、主要法规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八、成绩评定标准

九、附件

1、附件1

关于加强中心城区湖边、山边、江边建筑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

(武规〔2003〕1号)

市郊各区规划局,各分局,东湖、武汉开发区规划管理分局,局机关有关处室:

为保护我市独特的自然山水风貌、塑造独具个性的城市景观,现就加强和规范我市中心城区湖泊、山体、长江及汉江周边地区(以下简称“三边”地区)建筑规划管理作出以下规定:

一、要进一步加强“三边”地区建筑规划管理的意识,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利用、依法管理、规范审批的原则,突出“三边”地区公共性即向公众提供开放的观赏、游憩场所的要求,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本规定要求进行“三边”地区的建筑规划管理。

二、“三边”地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规定性要求即建筑高度、空间开敞等规定,有利于形成有序的天际轮廓线,达到显山露水效果,以及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城市规划管理的建议性要求。

三、在“三边”地区进行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专项规划要求,并经市规划局业务例会审查定点后,方可按建筑规划审批有关程序办理手续。“三边”地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确需调整已批准的规划方案,其建筑规划审批应实行批前听证,然后按照有关程序上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审批,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山填湖、破坏自然山水形态进行建设。

四、沿湖周边地区建筑规划管理审批必须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1、临湖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临湖面外缘垂直投影线后退湖泊外围绿线不少于7米,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该建筑临湖面外缘垂直投影线距湖泊绿线距离1倍。湖泊蓝线与绿线之间宽度不足10米的,临湖建筑后退蓝线距离必须不少于10米,其用地用于绿化带建设。 2、临湖建设应按照“三边”规划控制望湖视线通廊。沿30米以上(含30米)城市干道一侧通过建筑规划管理控制逐步实施开敞通透,开敞面原则上不得少于湖泊沿路长度的50%。其它地段沿湖建筑面宽原则上不得超过项目地块沿湖总长的60%。沿湖应建设对公众开放的环湖路,任何单位不得修建封闭围墙。

五、沿山体周边地区建筑规划管理必须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1、临山体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物临山面外缘垂直投影线后退山体保护绿线原则上不少于20米。

2、临山体建设应按照“三边”规划控制望山视线通廊,保持山体的开敞、通透,一山一景规划控制山体开敞面原则上不得少于山体占地总周长的60%,规划管理按规划严格执行。山体周边建设控制区内建筑原则上不得高于15米。

六、长江及汉江堤外滩地确需建设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等项目的,其建筑规划审批应实行批前听证,然后按照有关程序批准。

七、东湖风景名胜区内“三边”地区的建筑规划管理必须遵照《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要求严格执行。其它重要地段内“三边”地区的建筑规划管理应符合相关规划要求。

八、本规定发文之日起实施。发文前我局已受理的“三边”地区报建项目进行到前期定点阶段的,遵照本规定有关条款核发设计条件;进行到方案审查阶段的,由有关处室清理,集中会审,按会审意见办理;已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由执法处、各分局加强监督,确保按审批的规划方案实施。

九、市郊各区规划管理局应参照本规定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加强对本辖区范围内“三边”地区的建筑规划管理。

2、附件2:地块现状图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系 2012年09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kj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