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的世界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更新时间:2023-08-28 19: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进入21世纪的世界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作 者】李琮

世界已在大转变中进入21世纪。世界的大转变,呈现多种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这两大趋势,与世界各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热烈讨论。本文对这两大趋势提出一些看法。

一、经济全球化将不断加强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涵义,中外学者发表了各种不同的看法,这里不拟展开讨论。但应指出,经济全球化应看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世界经济从250年以前,即18世纪中叶、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开始形成以来,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只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到这时,促使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阶段的种种必要条件才臻于成熟:

首先,80年代中期,高科技迅猛发展,其中对经济影响最大的首推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大普及。目前,包括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电脑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已在生产和流通等各领域广泛应用,因特网已扩及世界各地,用户已达两亿多,并正在迅速增加。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空前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至可以说世界经济实现了信息化。

其次,经济市场化。二战后很长时期内,由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立和冷战,世界市场处于被人为分割状态。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行自我封闭的内向型发展战略,与世界市场联系不多。到8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先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胜利推进,到90年代,决定建立市场经济,并逐步与世界市场接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也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并实行面向国外市场的政策。这种几乎遍及全球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世界市场真正统一起来,在市场基础上,各国经济日益融合,成为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整体。

最后,经济自由化。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自由化方向发展。各国间的贸易壁垒逐步减少,金融管制逐步放宽以至消除。这大大有利于各国经济联系的扩大和加强。在这个过程中,原关贸总协定(现世界贸易组织)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虽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仍然存在,但世界经济自由化的趋势是历史的主流。

上述经济信息化、市场化和自由化都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今后仍将不断加强,不可逆转,因此,经济全球化也将不断加强,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各国间的依赖关系空前密切,以至互相融合,成为全球经济的整体,各国经济都成为全球经济整体的组成部分。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各个国家。

各国经济关系的空前密切,具体表现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空前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上述国际贸易、金融和直接投资,以及科研活动和信息交流等等,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都是跨国公司进行的。近20年来,跨国公司有了长足发展,据联合国统计,1980年世界跨国公司共1.5万家,它们在国外建立的分支机构约3.5万家;到1998年,跨国公司已增加到5.4万家, 海外分支公司更增加到近50万家。跨国公司以其在全球的经营活动,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又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创造有利条件。今后,跨国公司还将继续繁荣昌盛,它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它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所决定的,它反过来,又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有力地促进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有进步意义的历史过程。

现在人们热烈讨论的所谓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指的是经济全球化对各不同国家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确实是一个重大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它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至为深远。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来说,显然十分有利。这是因为当代世界经济是由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它们有可能利用全球化的有利条件,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譬如,它们有可能大力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从而通过不等价交换,获取更大利益;它们有可能充分发挥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开辟资本积累的源泉,从而大大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它们还可能通过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扩张,特别是大肆进行金融投机活动,不惜牺牲他国利益,从中渔利;它们还力图把持和操纵国际经济组织,制订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经济规则,不仅从中获取额外利益,而且企图使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固定化、合法化。发达国家为在全球化条件下获取更大利益而互相展开激烈竞争,到目前为止,美国这个最发达、力量最强大的超级大国,无疑占据了最有利的地位,获得了最大利益。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形势比欧、日等国好得多,这与美国能更充分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是分不开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也有弊。有利之处在于,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通过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促进自己经济增长;有可能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自己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可能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还有可能广泛参加全球经济合作,并有可能争取到一些规则上的优惠待遇等等。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国际经济地位低下,迎接挑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差。这些挑战和风险有:首先,世界商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波动,如果世界经济或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不景气,需求缩减,发展中国家经济就要滑坡;其次,对外开放和投资、贸易自由化固然可使发展中国家得到更多的商机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但也可能使本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冲击,加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扩大和剧烈波动,更可能使发展中国家陷入金融风暴的漩涡,从而遭到惨重的损失;最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总是企图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如近些年来,美国不断以人权、民主等一套它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动辄对它选中的对象进行制裁。美国还提出在国际贸易中实行劳工标准、环保标准,这实际上是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限制和阻遏。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至深且巨,但它毕竟只是外部条件。无论它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挑战和风险多么大,都只是一种可能性。发展中国家的得失,关键还在于各国本身是否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防范风险以加快本国的发展的能力。从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有很大差别,从而它们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80年代末至今,南北经济水平的差距之所以不再扩大,是因为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在这方面,中国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其他国家,凡是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采取正确政策方针的,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加快了自己的发展。19941997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为5.5%, 高于发达国家一倍。

但是, 南北差距的变化, 并不是直线式的, 而是有波动的。 如1997年东亚发生金融风暴,使这个一向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遭到严重挫折。1998年,危机继续深化和扩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大大降低。1999年,东亚地区摆脱了危机,重新走上快速发展之路。据预测,进入21世纪,第三世界经济增长率仍将保持56%的较高水平,即仍将比发达国家高一倍,南北差距仍可望不再扩大,甚至可能逐渐缩小。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但是,如上所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慢大不相同。在平均数和总的趋势背后,掩盖着不同国家间的巨大差异。有的发展中国家将持续快速前进,缩小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相当数量的国家,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停滞不前,它们不可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有被全球化大潮抛向后面,更加边缘化的危险。

此外,还应看到,当前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继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更高级的经济形态。它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大的效益。今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大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将更加增强,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尚处在工业化阶段,在经济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如何在加快进行工业化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知识经济,提高经济质量,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世界向多极化格局过渡

冷战时期,世界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冷战基本结束,美国成了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世界从此应该是由它主宰的单极格局。当时,美国的一些代表人物曾强烈地表达了这种愿望。从那时以后的几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遥遥领先于欧、日,其国力进一步增强,它构筑单极世界的野心更加膨胀。1999年春夏之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科索沃战争。美国企图通过这次战争控制巴尔干地区,进而推动北约东扩,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这次战争成了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重大步骤。

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意味着它要世界各国都听从它的指挥,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经济体制,都遵守美国的民主、人权标准,一句话,美国要按照它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

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理所当然地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反对,特别是世界其他一些大国的强烈反对。俄罗斯和中国领导人都多次申明反对单极世界,并决心为建立多极世界而努力。欧盟国家也表示要促进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问题主要并不在于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而在于多极化乃是当今世界前进的客观趋势,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意愿和要求。

从世界前进的客观趋势看,世界必将走向多极化,而不是单极化。

首先,经过战后至今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目前世界上除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外,已有其他一些世界力量,如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此外,还有一些正在崛起的大国,如印度、巴西,还有一些重要的地区组织,如东盟。今后,它们还将不断发展,变得更为强大,成为制约美国的重大因素。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各国间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并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任何国家都有机会脱颖而出,繁荣强盛。同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他国,更不用说牺牲他国、压制他国独自获得发展。

最后,美国的综合国力固然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之相匹敌,今后一定时期内,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巨大优势地位仍将保持下去。但是,它如果企图独自主宰世界,则会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如果它一定要到处伸手,干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事务,它的力量必将在分散中日益消耗,从而日益削弱。

再从世界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看,多极化世界格局也是他们最大的利益所在。

首先,多极化世界格局,有利于世界多种力量之间的互相制约,形成相对平衡的局面,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其次,多极化世界格局,有利于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经济、科技、文化关系,从而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的发展。

再次,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下,世界的事情由世界各国来管,而不是哪个国家说了算,这就有利于各国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世界和地区的各种问题,从而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最后,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下,各国各民族可以平等地、自由地交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又保持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一个多样化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总之,建立多极化世界格局,有利于破除不合理、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建立新秩序,因而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既然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又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就一定能实现。

事实上,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在逐步向多极化转变,有一系列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例如,俄罗斯早已抛弃对西方曾抱有的某种幻想,力图维护自己的大国地位和国家利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国力日盛,在国际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挥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欧盟致力于加强区域一体化合作,获得新的成功,单一货币欧元的启动,形成在经济货币领域与美国相抗衡的局面;欧盟与拉美、亚洲积极加强经济合作,在这两大地区与美国展开争夺;今后欧盟将朝着建立政治联盟的方向前进,欧盟正计划建立自己的自主防务,为此,已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减少和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在日本,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日本应加强自己的力量,以便在战略上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当然,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实现,还有待各国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是因为,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力量,将竭力推动世界向单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单极化两种力量的斗争将反复进行下去。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局,必将是多极化世界格局的最后实现。

关于世界多极化格局问题,还有几点应加以说明:

一个问题是,有人认为今后世界再也不会有哪一个国家能像美国这样强大,因而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不可动摇,多极化世界难以实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在今天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情况下,后进国家完全有可能迅速赶上先进国家。何况,今天世界的力量中心,除了大国之外,还有国家集团。而且,多极化世界的形成,并不一定要每个构成极的大国,力量都一样强。只要它们能发挥相当强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作用,防止任何大国搞霸权主义、在国际事务中独断专行,就可以说是多极化格局了。我们固然应充分估计美国的强大实力和今后发展的潜力,但也不能认为美国的力量不可逾越、不能制约,从而对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前景产生怀疑。

另一个问题是,世界格局中的极,并不能与自然界中的极作简单的类比,认为各极之间必定是互相对立的关系。我们所说的多极化,并不意味着多个力量中心互相对立,更不是互相争霸,而是多个世界力量互相联系、互相协调、互相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有朝一日更加强大了,也只能会在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方面起更大的作用,而绝不会去称霸。其他世界大国如果谁要妄图称霸,它也必将遭受到更大的制约和反对,是行不通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世界格局中的极,当然是指能够成为世界力量中心的实体,它们或者是世界大国,或者是地区性一体化组织。这样说,绝不等于忽视小国的存在。只是由于国家大小强弱不同,对世界的影响自然也不同。大国强国的影响也必然较强,从而形成世界性的力量中心,但在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大国在发挥它们的影响力时,绝不能忽视其他国家的利益,不能任意侵犯他国主权。在多极化格局下,小国特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应享有平等的权利,有充分的发言权,他们的权益应受到充分尊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kd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