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王安石

更新时间:2024-02-19 09:0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就“阅读与鉴赏”提出:发展独立阅读

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

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注

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二、教学设想

作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准确地把握诗歌

之美、诗人之情,是我主要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决定摒弃教师设

计问题,主导学生思维走向及课堂走向的传统教学方式,淡化了对

诗歌诗句的逐步串讲,采用深入诵读,让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对诗

歌的鉴赏感悟能力。

最后,这首词能够在众多怀古词中脱颖而出,主要在于在立意和

识见上,高瞻远瞩,寄意深远。所以,我想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能引

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现对学生人格精神的熏陶,帮助学

生形成大视野、大境界。为此,我设计了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的比较阅读,体会对自我价值的关照和对国家命运的不同思

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②通过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深入把握诗境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之美,品味诗人之情。

教学难点:

自我设计问题,合作探究问题。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有这样一座古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号称“六朝古都”“十朝

都会”。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

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于此。它就是金陵(现在的南京)。岁月

沧桑,它见证了太多的风云变幻。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文人,才气纵横,诗、词、文俱佳,身居“唐

宋八大家”之列,名传千古;他也是政治家,怀揣强国之梦,书写

了北宋历史上变法图强的亮丽风景。他就是王安石。仕途沉浮,他

经历了太多的人世变迁。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当金陵遇到王安石,当王安石遇到金陵,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次伟大的相遇吧。

(二)诵读体味

1.共同聆听诵读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读音与节奏。

2.学生诵读,把握好读音和节奏。然后同位之间互相朗读一遍,

把美好的感觉带给朋友。

(三)品读鉴赏

1.一次相遇流传千古,让后人心醉神迷,感慨万千。我们该如

何去把握、去理解这次相遇呢?如果由咱们同学们来讲这一课,你

会设计什么问题帮助大家理解呢?请设计2~3个问题,并说说你的

理由。

2.学生诵读思考,提出问题,准备交流。

3.分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就各人提出的问题汇总、分析,讨论

解决问题。把有新意、有异议、有难度的问题整理好,准备提请全

班同学解决。

4.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师生讨论。

5.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词作。

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问题,以备学生思考不周时加以讨论,引导

学生思路。如:

①金陵古城,面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拿出了什么来招待呢?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斜晖、酒旗斜矗、彩舟

云淡、星河鹭起、寒烟衰草)

②同学们欣赏了美景,也感觉到了在壮阔秀美之中隐隐透出些许

清冷、萧瑟之味。为什么会这样呢?面对眼前美景,诗人想到了什

么?

(诗人想到了陈后主荒淫亡国的悲剧,想到了六朝旧事,沧桑巨

变;想到了文人墨客登高感怀,空发慨叹;更想到了今天的歌舞升

平、奢侈繁华。)

6.金陵给诗人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几位同学则为大家点燃了

思想的火花。我看到了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话

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已经对这首词有了

较全面的理解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自由鉴赏一下,把你最欣赏

的地方推荐给大家。

(鉴赏要求:可以抓住景物特点或思想感情进行充分阐发、丰富

联想,也可以抓住一个词或一句话,赏析其遣词造句、写景状物的

精妙之处。)

7.学生交流鉴赏心得。

8.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都有不少

茅塞顿开的感觉呢。在这一刻,“相看两不厌,唯有金陵城”了。

在这一刻,名胜、名家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共同谱写了不朽的华

章。

(四)比较阅读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几千年的文明进程,留给我们了许

多怀古的不朽篇章。学完了《桂枝香·金陵怀古》,我们再回想一

下以前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者都是怀古名作,都是借

眼前景,想前朝事,抒心中情,但从写作目的、人生体验上看,二

人有没有差别?你有何感悟呢?同学们自由交流一下。

明确:《念奴娇·赤壁怀古》悲叹的是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

是对自我人生遭际的慨叹。而《桂枝香·金陵怀古》却更多是对国

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照。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把目光投向社

会、国家,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而要做敢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做时代的弄潮儿。胸怀四海,

心忧天下,不负此生!

篇二:《桂枝香》教学设计

《桂枝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

2.了解“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情感。

教学重点

目标2和3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旧课

略。

二、导入新课

由“金陵怀古,主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一句引出王安石,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

1.师生共同回忆王安石相关常识。

提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相关背景

这首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3.学生欣赏动画朗诵。

4.学生诵读诗词,初步感知诗词内容。

5.师生互动,了解诗词大意。

提示:

此词上片写景,展现古都金陵晚秋时的风貌;下片怀古,感叹六朝“繁华竞逐”,相继覆亡,最后则借历史警戒当朝。

四、探究鉴赏

1.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

提示:

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白鹭。

2.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提示: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秀丽的山河图。

3.“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一句,可用王勃的哪句诗来形容? 提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一句,化用了谁的什么诗句?写出了什么?

提示:

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 词人复加运用,感叹之意,千古弥永。商女何知?高位者醉生梦死耳!

5.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提示:

借古讽今。

6.怀古词的特点。

提示:

⑴怀古实为伤今。

⑵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⑶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⑷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⑸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五、课后作业

1.背诵《桂枝香》。

2.比较阅读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篇三:王安石勤俭阅读答案

篇一:王安石勤俭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 觉饥甚而不敢去。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 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 方命坐, 果蔬③皆不具, 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 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 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分) (2 (1)公约之饭 (2)又久之,方命坐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4)其人愧甚而退 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 其 人 已 心 怪 之 (2 分) 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 ,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 分) 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 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0、 (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12、胡饼的四傍。即胡饼的四 边,没有肉馅的部分。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

篇三:王安石勤俭阅读答案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选自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卷二》)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 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 颇 。 颇 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 很 、 甚 ,也可指 稍微 、 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 萧氏子颇骄纵 中的 颇 要作 很 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 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 ,其中 颇 要作 略微 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 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 ,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 ②意为公必盛馔( ) ③又久之,方命坐( ) ④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 2、翻译句子 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 人取自食之 ,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4、这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1、①第二天 ②食物 ③才 ④ 吃 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3、胡饼

的四傍。 4、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5.解释: (1)谒 (2)意 (3)具 (4)怪 (1)拜见 (2)料想 (3)准备 (4)以 为怪【启示】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巨人中考网:小编整理了《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学习和练习,希望对于大家学习《王安石待客》原文有素帮助和裨益,同时希望大家的阅读水平更上一层楼,关于《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大家一起来分享和交流吧!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

(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

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

3、理解:上文末了说 公取自食之 ,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4、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参考答案:

1、(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12、胡饼的四傍。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ka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