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更新时间:2023-07-22 05: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无穷的渴望和热情,促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探究氛围中,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为此,我尝试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无穷的渴望和热情,促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探究氛围中,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为此,我尝试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日常生活事件闯入课堂已成为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例如在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后,课本想想做做中展示出一幅小小玩具店的场景,在台上摆了许多玩具,并标了相应的价钱,图中有三个小朋友分别要买两件不同的玩具,每人各应付多少钱?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玩具店了,利用这个场景,我借机问小朋友:“如果你去了这个商店,你想买哪两样玩具?买这两件玩具要付多少钱呢?一提到让他们自己选择心爱的玩具,小朋友们顿时精神十足,马上选好玩具并算出了价钱。这时,再出示书上小兰、小青、小玉的问题,小朋友们都能快速解答,再次巩固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因此,课堂引入学生熟悉的场景,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产生教与学的共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无穷的渴望和热情,促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探究氛围中,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为此,我尝试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路子。现在的新教材上设计了很多故事化的情境图,我们要善于利用。我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再配上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几个桃?这样由故事导入,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知不觉地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

三、创设操作情境。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对物体操作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印象就深刻了。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在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乐此不疲,思维能力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如在教学时9加几时,让学生理解“凑十法”是重点也是难点。利用学具盒(有10个格子),先让学生在小方格里放上9个圆片,方格外面摆上4个圆片,求共有多少个圆片列成的算式是9+4。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得出9+4等于多少。学生通过数数得出是13个。那么怎样使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有多少个圆片呢?学生通过思考想出:将外面4个圆片中的1 个放入小方格中,和原来的9个凑成10个。格子里面的10个加上格子外面的3个一共是13个。这样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认识到计算9+4时,先将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等于13。这样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无穷的渴望和热情,促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探究氛围中,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为此,我尝试着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把操作、表述、思维有机地结合,使操作成为启迪思维的手段,语言成为表述思维的工具,学生在手、脑、语言表达方面均得到训练,并从中理解“凑十法”算理。学生真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四、创设游戏情境。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爱动这个特点,创设适当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知热情。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式各样,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在情境中突出低年级的数学“玩中学,乐中教”的特点,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如在学“9+几”的加法时,将算式9+8,9+7,9+6 与它们的得数17,16,15 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由算式找到它的“朋友”——正确的得数。这样,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情境,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而且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年级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猫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要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探究数学知识,教师应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游戏,猜谜语、多媒体、实际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创设情境等等。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创设情境,教师都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之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学习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k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