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doc 2

更新时间:2023-10-19 17: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火之后的侗寨何去何从

——对通道独坡“2.13”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调查及建议

摘要:2012年2月13日下午3时许,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新丰村、骆团村连续发生火灾,烧毁房屋70余栋,直接受灾群众5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一场大火让侗寨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灾难无情人有情,灾后农村如何更好的实现重建更是重中之重。大火过后,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为更好的了解灾后重建情况,从2012年7月4日起,我们深入新丰、骆团村,通过现场采访、个别交谈、走访村民等方式进行为期十天的实地调研。本文将针对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一个归纳,并且为了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我们在对灾后恢复重建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及重建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灾后重建 灾区稳定 原址重建 民族文化 房屋规划 为全面了解灾后重建情况,积极为抗灾减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服务,按照院团委下发的2012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会议安排,中文系团总支组成调研组于7月4日就独坡乡新丰、骆团村灾后重建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受灾基本情况

火灾的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及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有关数据统计:两个村有71栋房子都化为灰烬,拆除

1

房屋22栋,直接受灾群众500余人,间接受灾群众120余人,经济损失400余万元,一人失踪。这是独坡乡以来受灾面积最广、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灾害。 二、抗火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据调查所知,灾情发生后,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四大组织在家领导,带领县委办、政府办、民政、交通等部门的负责人深入到灾区第一线,与乡镇、村干部一起,详细调查了解灾情,指导群众开展自救,稳定群众情绪。并采取多项措施,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救灾力量

2月15日晚,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由县委书记杨先容任政委,县长钦代寿任组长的“2〃13”独坡新丰骆团灾后安臵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张海浪任指挥长的现场指挥部,下设灾民安臵组、交通畅安组、灾后重建组、群众工作组、宣传报道组、综合材料组、社会捐助后勤保障组和卫生防疫组等8个工作组。并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为抗灾救灾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强化部门合作,落实救灾措施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长沙出差的县委书记杨先容当即指示全力展开灾后救援工作,县四大家领导亲自靠前指挥,有序组织各部门及时救灾,迅速安臵,将火灾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三)做好灾民慰问,稳定灾民情绪

2

据有关报道,怀化市委书记李亿龙、市长李晖高度重视,亲自询问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并指导救灾安臵、重建工作。另外,4月21日,住建局义工队一行17人前往新丰骆团村,协助规划部门对灾区旧址进行规划放线。对灾区3万平方米内的路网和各项基础设施进行了定桩放线。

(四)转移安臵,保障群众生活

灾后发生的10小时内,受灾地区政府机构安排救援人员抢救、搜寻遇险群众,采取搭建简易棚、投亲靠友等形式将受灾群众迅速转移安臵,并及时做好灾民急需的食品、饮用水、衣物、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走进村民吴全秋家中,我们看到,堂屋里摆满被褥、衣服、还有用麻袋装好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受灾群众的。在吴全秋家里,暂住的有5户受灾群众,而且这些刚失去家园的群众,有的一无所有。吴全秋,为受灾的乡亲提供食宿,她说:“他们受灾了,我只能为他们做这些小事”。 (五)伤病救治,防止疫情发生

事发后,县卫生部门和药监部门调集医疗救助力量组成工作组,在指定时间内进入灾区进行疫情检查、监测饮用水源和食品卫生,以防疫情发生。并对有病伤的群众进行救治。

目前,各项救灾措施已基本落实到位,救灾工作也取得阶段性胜利,灾区群众情绪稳定,生产生活基本趋于正常,灾后重建工作也正在有序开展中。

三、灾后重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3

面临严峻的灾害,全名上下沉着应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得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抗灾自救、灾后重建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如何确保道路畅通?大火之后的侗寨何去何从?被烧毁的侗寨会不会在原地重建?重建后是什么模样?那些不可复制的侗族文化遗产,命运又将如何?下面就从主观、客观等方面的因素来分析问题的存在: (一)村民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主观条件上看,主要表现为当地村民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村民有安土重迁的思想。一是在调查中,我们听到灾区居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最关键的是修房子,有了房子一切都好办。”安居乐业是中国百姓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而居所未安,谈何乐业呢?虽然政府及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来为灾区居民搭建帐篷设安臵点,但这里却有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些现象。首先,我们所调查的灾民无论现居何地,无论条件如何,他们都更愿意回到自己原来的居址中去重建新房。其次,调查过程中,大部分灾民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并能主动地反映问题,也能较为客观地分析他们当下面临的困难。而少数灾民在访谈中却充满了许多抱怨和无奈。二是由于当地居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对国家的一些政策方针和政府的规划管理理解不倒位,经常与村干部闹情绪,为灾后重建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重建工作困难重重

1、从客观条件上看,恢复重建期限较短而且任务重。从当地指挥部的工作资料中,我们得知,2月16日至17日,怀化市委副书记、市

4

人民政府市长李晖受市委书记李亿龙的委托,带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通道县委书记杨先容、县长钦代寿的陪同下,深入灾区看望慰问灾民和奋战在灾后重建工作一线的干部群众,指导灾后安臵重建工作,要求力争上半年完成主体工程,确保10月1日前全部灾民入住新居;并按照“自力更生、政府支持、社会捐助、和谐重建”的要求,力争在8个月内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然而,我们从当地实际分析来看,由于灾后重建工程项目与农村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重建工作中,各种建材物价一度居高,资金不足;由于交通不便等外部条件的限制,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重建任务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2、农户重建出资困难。虽然社会各界都捐款助建,通道县也采取“灾民自筹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但助款有限,灾民更应自力更生。可对于年均收入仅有1000元的灾民来说,要出4万元的资费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再加上本次受灾范围广、受灾程度严重,灾后重建难度大;而且农民所有的家用、钱财、粮食、电器都放在房里,如今大火一来把所有的存蓄都化为乌有。在调查中,当问及寄住在亲戚家的灾民吴建亮时,只见他泪流满面,他说他家是去年初贷款建起的新房,春节过后就外出打工了,以前建房的贷款尚未还清,而如今又发生这样的事,要在短时间内拿出4万经费更是难上加难!据初步统计,重建农户有80%需要贷款,但一部分农户由于上次贷款未还清、信誉度不高等原因,再次贷款有一定困难;还有的农户全家主要劳动力在外打工,缺乏劳动力,所以不愿出资。

5

3、重建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灾后重建工程项目与当地农民的需要有一定的差距,在宣传工作上存在一些不足;二重建过程中各项工程的建设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三土地争端现象严重,由于大火过后将原有的界限覆盖,先前各农户的土地面积大小不一。而目前又找不到一个合理分配土地的方案,继而导致争端不断。四领导干部行政效率低,资金分配大合理。不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且该区又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在行政方面缺乏一定的监督和管理;加之一些村干部都是由当地村民所任,在处理灾后重建的工作上缺乏一定的经验。 (三)房屋规划与民族文化问题

灾后重建速度固然重要,但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不可忽略。为了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为更好的传承当地的侗族文化,灾后房屋规划与民族文化问题更值得关注。骆团、新丰是少数民族文化比较浓厚的地区,这里保留着侗家独特的建筑——吊脚楼、鼓楼、风雨桥。如今一场大火将原有的两个侗寨化为了灰烬,大火烧毁的不仅仅是房屋,更是浓厚的民族文化。对于那些不可复制的侗族文化遗产,命运又将如何?是保留世代相传的吊脚楼还是建设防火性能较强的现代砖瓦房,这个矛盾如何解决?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如何规划,是旧址重建还是统规统建?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四)灾区社会稳定问题

受灾害的影响,广大农民从物质和精神上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

6

害,少数群众有怨愤情绪,加之受灾农户核实不够细,群众认为政策不公,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任务较为繁重。而且大火过后灾区百事待举、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那么重建的各项工作就难以顺利完成。

四、对灾后重建的建议及对策

在了解了一系列的问题之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为灾后重建工作建言献策,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我们知道,在帮助灾区居民重建家园时,我们更应该多带些人文关怀和对地方文化的理解,不仅帮他们重建一个遮风避雨的居所,更需要去重建一个承载文化意义的家园。针对灾后重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浅见:

(一)加强村民的思想工作,稳定村民情绪

确保灾区居民情绪稳定,要加强群众的思想工作。首先,各级党政领导以及干部要利用各种接触群众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广大灾民了解重建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相信党和政府会尽最大努力解决灾民遇到的实践困难;其次,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假日的时间深入灾区,为灾区群众宣传正确思想和政策方针,定期为群众播放关于各地灾后重建美好景象的影片,让群众看到重建美好家园的希望。也可以通过组织节目表演来稳定灾民情绪。

(二)化压力为动力,多渠道筹集资金

7

1、面对重建工作期限短任务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要清理道路改善交通,确保出行顺畅;二要加大重建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及设备;三要抓紧做好规划,及时掌握进度,把工作做细做实。

2、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灾后重建工作顺利。灾后重建所需资金需求量较大,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极力向上争取资金,可以采取“投(自我投入为主)、借(向亲朋好友借)、贷(小额信贷)、补(国家适当补助)的办法筹集建房资金; 同时,把积极引导灾民生产自救和县级部门对口支援相结合,主动帮助灾民与金融部门衔接,为重建的灾民解决小额贷款;县财政要及时下拨灾后重建的工作经费,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正常运行;而作为主要力量的广大灾民,要想办法筹集资金,提高自身的信誉度,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在资金分配的问题上,对于中低收入者修建普通住房,政府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给予全额补贴帮助重建;而对于部分家庭收入较高者,如果他们想重建更好的房子,那么政府可以给予部分补贴。

3、加强组织监督,务实工作责任。在财务和信息管理上,要加强跟踪监督,公平分配财物。用好社会捐助物资、公平公开分配财物。账目要明晰公开,接受审计。要积极对接媒体,确保信息公开。把火灾情况和党委、政府积极救灾的举措向媒体公开,将信息如实公开;在工程建设上,要严格三防:一要防“面子工程”。灾后重建不仅要科学规划好,而且要精心组织好,既要好看,更要适用。二防“豆腐渣工程”。在这次重建中,既要科学规划和设计,又要充分考虑一切不利因素,增强房屋设施的防火防灾能力。三防“腐败工程”。在公共

8

设施的建设中,要加强重建资金的统一管理,使用审计监督。必须保证公平合理地使用每一寸土地和每一分钱,杜绝擅用公款。 (三)科学规划,传统民族与现代相结合

1、在房屋规划布局上,确保科学合理。认真做好重建方案论证并加强技术指导,在尊重受灾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尽可能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做好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规划,保持侗寨建筑风格与消防安全防范统筹兼顾,在建房时可以保持侗寨吊脚楼的本质外观不变,在内部结构和装饰上下功夫,如内层使用红砖等,这样就能较好的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在消防设施上,可以建立防火隔离带、每隔几户建立大水池;另外在电力设施、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方面也要合理规划。

2、在规划设计上,与文化相结合。首先,要理解侗族文化,这是基础。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中尽量尊重当地的民族文化生活传统和生活习惯。例如,鼓楼是当地古老文化集结的场所,当地的青年老少都在这里休憩、畅谈古老文化。所以在规划重建的时候需要尊重当地居民的特殊需求,除了建设鼓楼外,还应增设风雨桥、古庙等侗族建筑。第三,在建设的同时,要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除传统的文化活动外,村干部还要积极引导侗族人民参与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当地政府的倡导和组织下,侗族人民集体歌舞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方式,但是缺乏相应的固定场所,这就需要在规划中考虑设臵适宜的公共场所以便侗族人民在休闲时参加集体歌舞活动。这样既完善了规划,又传承了民族文

9

化。

(四)加强灾民核实和宣传工作,确保灾区稳定。

确保灾区社会稳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从民众实际出发,通过各种会议、专栏、印发资料等形式,把重建的意义目的、政策措施、补助原则及标准、具体要求等向农户讲清楚、道明白;严格按“农户申请、入户调查、群众评议、村社公示、乡上审核”等操作程序进行评选的同时,农户还可以向乡政府递交《重建承诺书》,将建修面积、计划投资、已有资金、能借贷多少、何时开工、何时完工等写清楚。另外在发放救灾物资和补助政策上,要做到不缺不漏、公平公正、群众公认,确保补助政策和物资落实到位。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确保灾区稳定。其次,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进一步加大灾区矛盾纠纷处理力度,加强对救灾物资的安全保护,严厉打击侵害灾区群众切身利益、危害灾区稳定的犯罪活动,安定人心。

五、调查后的思考与结论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会遭受一些灾难,承受某种考验。而这场灾难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实际上,重建家园不仅仅是简单地回复受灾前原有的一切。而是一种基于对当地现实情况的了解,并能站在一定高度上为灾区人民建设一个既符合他们社会现实与生活习惯,又能实现未来更好发展的“家园”。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而漫长的工作,不管怎样,我都相信,在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灾后重建工作一定会取得胜利,一定能够重建美好家园。同时也感谢

10

学校给我提供的这个难得的机会。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投身改革、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通过此次暑假社会实践调查,让我学到了如何在实践中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培养了我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在10多天的实践中,我们了解到了“2.13”火灾对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的深远影响。在工作中我认真仔细,力求全面,与团队合作有佳,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是,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如:实践经验不足、问题处理不及时等。希望下次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李平.灾害带给我们的启示[M].防火博览,2005. [2] 西屏.灾后重建的“心理救灾”[M].科学24小时,2007. [3] 灾后重建彰显伟大力量.光明日报. [4] 围绕跨越发展,推进灾后重建.经济日报.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jw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