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2

更新时间:2024-01-06 02: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糖类

8.有五个碳原子的糖是(de)(多选题)

A.D-果糖 B.二羧基丙酮 C.赤癣糖 D.2-脱氧核糖 E.D-木糖 F.甘露糖 9.下列哪个糖不是还原糖?(d)

A.D-果糖 B.D-半乳糖 C.乳糖 D.蔗糖 10.组成淀粉的单糖通过(a)糖苷键连接。

A.α-1,4 B. β-1,4 C. α-1,6 D. β-1,6 11.下列关于糖原结构的陈述何者是不对的? d

A.α-1,4糖苷键 B、α-1,6糖苷键 C.由葡萄糖组成 D.无分支

12.生物分子由碳骨架和与之相连的化学官能团组成。糖类分子含有的官能团包括( 醛基或酮基 ),( 羟基 )。

13.单糖与强酸共热脱水而成( 糠醛 )类化合物,后者与α-萘酚可生成紫色物,此为糖类的共同显色反应称为( a-萘酚 )反应。

14.淀粉与碘反应呈紫蓝色,而糖原遇碘呈( 棕红色 )颜色。

15.乳糖由一个( D-半乳糖 )分子和一个( D-葡萄糖 )分子以β-1,4糖苷链连接而成;蔗糖分子是一个果糖以(β,2-1)糖苷键连接到葡萄糖上形成;麦芽糖由两个葡萄糖分子以( α,1-4 )糖苷键连接而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构成单位均为葡萄糖,但前者连接方式为α-1,4糖苷键,后者为( β,1-4 )糖苷键。在支链淀粉和糖原中,分支是以( α,1-6 )糖苷键结合到主链上的。

16.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很容易与醇及酚的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缩醛式衍生物,通称( 糖苷 )。这类衍生物中非糖部分叫( 配基 )。作为一个特例,脱氧核糖与嘌呤或嘧啶碱形成的衍生物又称为( 脱氧核苷 )。

17.(判断题)葡萄糖和甘露糖是差向异象体。(错)

第二章

1. 脑苷脂是一种(c)类型的物质。

脂类和生物膜

A、磷脂 B.甘油酯 C.鞘糖脂 D.鞘磷脂 2. 脂肪的碱水解可给出下列哪一项专有名词?(c )

A、酯化作用 B.还原作用 C.皂化作用 D.水解作用

3. 能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使之形成饱和状态而不产生酸败现象的有(cd)。(多选题) A、加水 B.加氧 C.加氢 D.加碘 E.加NaOH F.加KOH 11.下列物质中,( d )不是类脂。

A.卵磷脂 B.胆固醇 C.糖脂 D.甘油二脂 E.鞘脂 12.线粒体ATP/ADP交换载体在细胞类的作用是( c )。

A.需能传送 B. 促进传送 C.ATP,ADP通道 D.ATP水解酶

13.磷脂是分子含磷酸的复合脂,若甘油磷酸分子上氨基醇为( 胆碱 )时为卵磷脂;若甘油磷酸分子上氨基醇为( 乙醇胺或胆胺 )时则为脑磷脂。 14.哺乳动物的必需脂肪酸主要是指( 亚油酸 )和( 亚麻酸 )。

15.(判断题)根据脂肪酸的简写法,油酸写为18:1△9,表明油酸具有18个碳原

子,在8~9碳原子之间有一个不饱和双键。(错) 16.(判断题)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来自食物和肝脏里面合成,可以转化为激素和维生素等重要生理物质。 (对)

17.生物膜的结构目前人们广泛接受的模型是(“流体镶嵌”模型)。组成生物膜的重要脂类是( 磷脂 )。

18.写出甘油酯的结构通式,并标出:(1)非极性部分与极性部分;(2)被磷脂酶A2的水解的化学

键。

19.请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型及生物学意义。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

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蛋白质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脂双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生物学意义: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质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质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能够说明质膜的通透性以及各种摸结构的特殊性。

第三章 蛋白质

15.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是根据各种蛋白质量( b )。

A.在一定PH条件下净电荷的不同 B.分子大小不同 C.分子极性不同 D.溶解度不同

16.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分别为4.6;5.0;5.3;6.7;7.0. 电泳

欲使其中四种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该是( e ).

A.5.0 B.4.0 C.6.0 D.7.0 E.8.0 17.形成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驱动力是( b )。

A.离子键 B.疏水作用力 C.二硫键 D.氢键

18.用下列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 d )

A.凯氏定氮法 B.紫外吸收法 C.茚三酮反应 D.双缩脲反应 19.下列氨基酸中,哪种是天然氨基酸?( c )

A.Orn B.Cit C.Pro D.HyPro E.脱氨酸 20.在一个肽平面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d )。

A.3 B.4 C.5 D.6 21.下列哪组反应是错误的?( e )

A.Arg-坂口反应 B.多肽一双缩醛反应 C.氨基酸茚三酮反应 D.Trp-乙醛酸反应 E.Phe-偶氮反应 22.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含氮量最高?( a )

A.Arg B.His C.Gln D.Lys E.Pro

23.下列关于维持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化学键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b )

A.疏水作用是非极性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避开水,相互积聚在一起的现象 B.在蛋白质分子中只有把=C=O与H-N=之间形成氢键

C.带负电的羧基与氨基,胍基,咪唑基等集团之间可形成盐键 D.在羧基与羟基之间也可以形成脂键

E.-CH2OH与-CH2OH之间范德瓦尔斯作用力

24.哪一组中的氨基酸均为人体必需氨基酸?( b )

A.异亮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 B.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 C.苏氨酸,结氨酸,酪氨酸 D.赖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 E.异亮氨酸,丙氨酸,丝氨酸

25.下列哪一种说法对蛋白质结构的是错误的?( d )

A.都有一级结构 B.都有二级结构 C.都有三级结构 D.都有四级结构 E.二级及三级以上的结构统称空间结构

26.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

A.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时的pH是它的等电点 B.通常蛋白质的溶解度在等电点时最大

C.大多数蛋白质在饱和硫酸铵中溶解度增大

D.由于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大,所以一般沉淀蛋白质是应远离等电点

E.以上各项全不正确

27.今有A,B,C,D四种蛋白质,其分子体积有大到小的顺序是A>B>C>D,在凝胶过滤柱层析过程中,最先洗脱出来的蛋白质一般应该是( a ) A.A B.B C.C D.D 28.尿素是一种蛋白质的变形剂,其主要作用是( 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

29.具有紫外光吸收能力的氨基酸是Phe,Tyr,和Trp,其中( Trp )Phe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

30.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只要存在;( 脯氨酸 )α-螺旋结构就会被中断。 31.维持蛋白质系水胶体稳定的因素是( 水化膜 )和( 电荷 ).

32.蛋白质之所以出现各种内容丰富的构象是( Cα—C )和( Cα—N )键能有不同的程度的转动。

33.氢键有两个主要特征( 方向性 )和( 饱和性 )。 34.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 两性 )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 阴 ) 离子形式存在,在pH

36.试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功能各不相同,如眉原和酶;?一般结构近似的蛋白质,功能也相似。同源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且亲缘关系越接近者,差异越小。如胰岛素、细胞色素C等;?来源于同种生物体的蛋白质,如其一级结构有微细差异,往往是分子病的基础。如HbA和HbS的比较;④蛋白质变性作用表明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⑤变构蛋白和变构酶也证明,构象改变时,功能也会发生改变。

37.测定氨基酸的氨基态氮 ,使用NaOH标准溶液氨基酸的羧基,再直接求出氨基态氮的量。试问在NaOH滴定前为什么要加甲醛?

先加入过量的甲醛,用标准氢氧化钠滴定时,由于甲醛与氨基酸的—NH2作用形式—NH·CH2OH,—N(CH2OH)2等羟甲基衍生物,而降低了氨基的碱性,相对地增强了—N+3的酸性解离,使pk12 减少2-3个pH单位。使滴定终止由pH12左右移至9附近,亦即达到酚酞指示剂的变色区域。

40.根据AA通式的R基团的极性性质,20种常见的AA可分成哪四类?

非极性R基:丙氨酸、颉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 带正电荷的R基: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不带电荷的极性R基: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 带负电荷的R基:天冬氨酸、谷氨酸。

41.根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详细阐述蛋白质的分离提纯的主要方法?

分离纯化的方法:1.分子大小;2.溶解度;3.电荷;4.吸附性质;5.对配体分子的生物亲和力等。 1. 透析: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使蛋白质和其它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盐、单糖等分开。 2. 密度梯度离心: 蛋白质颗粒的沉降系数不仅决定于它的大小,而且也取决于它的密度。

3. 凝胶过滤:利用蛋白质分子大小,因为凝胶过滤所用的介质是凝胶珠,其内部是多孔的网状结构。当不同的分子大小的蛋白质分子流过凝胶层析柱时,比凝胶珠孔径大的分子进入珠内的网状结构,而被排阻在凝胶珠之外随溶剂在凝胶珠之间的空隙向下移动并最先流出柱外,比网孔小的分子能不同程度底自由出入凝胶珠的内外,由于不同大小的分子所经路径不同而得到分离。大分子先被洗脱下来。小分子后被洗脱

利用溶解度差别的纯化方法

1.等电点沉淀和PH的控制: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零,由于相邻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静电斥力而聚集沉淀。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它的溶解度达到最底点,利用等电点分离蛋白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42.简述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

条件:

第四章 酶 1、关于酶的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酶的抑制剂中一部分是酶的变性剂 B、酶的抑制剂只与活性中心上的基团结合 C、酶的抑制剂均能使反应速度下降 D、酶的抑制剂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E、酶的抑制剂都能竞争性地使酶的活性降低

2、酶催化底物反应时,将产生下列哪一种能量效应?( b )

A、提高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降低反应的能量水平 D、提高产物的能量水平 3、关于米氏常数Km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d )

A、饱和底物浓度时的速度 B、在一定酶浓度下,最大速度的一半

C、饱和底物浓度的一半 D、速度达最大速度半数时的底物浓度 E、降低一半速度时的抑制剂浓度

4、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是属于( d )。

A、产物反馈抑制 B、产物阻遏抑制 C、非竞争性抑制 D、竞争性抑制 E、不可逆抑制

5、对于一个符合米氏方程的酶来说,当〔S〕=Km , 〔I〕=KI 时,I为竞争抑制剂,则V为( b )。

A、 Vmax×2/3 B、Vmax×1/3 C、Vmax×1/2 D、Vmax×1/4 E、Vmax×1/6 6、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bd )

A、是由一条多肽链中若干相邻的氨基酸残基以线状排列而成 B、对于整个酶分子来说,只是酶的一小部分

C、仅通过共价键与作用物结合 D、多具三维结构 7、关于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e )。 A、底物浓度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B、底物浓度过量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C、底物浓度与酶浓度相等时,反应达最大速度

D、底物浓度为米氏常数一半时,底物浓度等于米氏常数 E、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底物浓度等于米氏常数

F、底物浓度极大时,反应速度等于米氏常数 8、在酶促反应的双倒数作图法中,横切距为( d ),纵切距为( b )。 A、〔S〕-1 B、Vmax-1 C、km-1 D、—km-1

三、填空题:

1、用y=ax+b的形式来表达米氏方程时,其表达式为(

1v?kvm*1maxc?s1v )。当在

max反应体系中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a值将(增大);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a值将(增大)。

2、酶促可以服从反应动力学以下方程:v=(Kcat〔E〕〔S〕)/(Km+〔S〕)该方程为( 米

氏 )方程。其中,〔E〕是( 酶浓度 ),〔S〕是( 底物浓度 ),酶浓度一定,反应的最大速率=( Kcat[E] ),米氏常数Km越大,反应酶和底物的亲和力越( 低 )。〔S〕=( Km )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

3、测定酶活力时,初速度对底物浓度应是( 零 )级反应,而对酶浓度应是( 一 )级反应。 四、判断题:

1、酶原激活作用是不可逆的。( 对 )

2、酶的激活与酶原的激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 对 ) 3、核酶是指细胞核中的酶的简称。( 错 )

五、简述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因素。

①邻近和定向效应;②分子张力和扭曲;③酸碱催化;④共价催化;⑤低价电环境 第五章 核酸

1、DNA合成仪合成DNA片段时用的原料是( a )。 A、4种dNTP B、4种NTP

C、4种dNDP D、4种脱氧核苷的衍生物 2、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 c )中。

A、染色体DNA B、rRNA C、tRNA D、mRNA 3、绝大多数mRNA的5′端有( b )。

A、polyA B、帽子结构 C、起始密码子 D、终止密码子 4、某双链DNA样品含15%的A,该样品含C为( a )。

A、35% B、15% C、30% D、20%

5、DNA一条链部分碱基顺序为5′-A-T-C-T-3′能与其互补的链是( a )。

A、5′-A-G-A-T-3′ B、5′-A-T-C-T-3′

C、5′-U-C-U-A-3′ D、5′-G-C-G-A-3′ 6、核酸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 a )。

A、260nm B.270nm C.280nm D.250nm 7、snRNA的功能是( e )。

A、作为mRNA的前身物 B、促进DNA合成 C、催化RNA合成

D、使RNA的碱基甲基化 E、促进mRNA的成熟

三、填空题:

1、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它是由碱基、( 核糖 )和( 磷酸 )三部分组成,

其中碱基又包括嘌呤碱和( 嘧啶 )碱两种。ATP是一种多磷酸核苷酸,它由( 腺

嘌呤 )(碱基名称)、( 脱氧核糖 )和三个磷酸残基组成。ATP之所以在细胞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其中含有两个( 高能磷酸键 )键。

2、核酸变性时,紫外吸收值增高,叫( 增色 )效应。

3、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有三种:一是互补碱基对之间的( 氢键 ),二是( 碱基堆积

力 ),三是磷酸残基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 离子键 )。

4、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都为右手螺旋。

②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与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jp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