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高考5月冲刺实验专题巩固

更新时间:2023-12-31 01: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生物专题复习

姓名:

班型:

2016年1月

第 1 页 共 39 页

目 录

一.考试说明: ........................................................................................................................................................3

1.学科命题指导思想 .........................................................................................................................................3 2.考试的能力要求 .............................................................................................................................................3 3.知识内容与要求 .............................................................................................................................................4 4.后期实验板块复习策略: .............................................................................................................................4 二.高考热点实验梳理: ........................................................................................................................................6

(一)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6

实验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考热点) .........................................................................................6 实验二 菊花的组织培养(结合必修)...................................................................................................9 实验三 选修其他常见易错点归纳(查漏补缺) ............................................................................... 11 (二)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13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实验) ...................................................13 实验二 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提取分离类) .................................................................................15 实验三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对照组) .........................................................................................16 (三)必修三 植物激素调节 ......................................................................................................................18

实验一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梯度设置类) .............................................18 必修部分其他实验易错归纳 ..................................................................................................................19 (四)课本经典实验归纳: ..........................................................................................................................22 三 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23

(一)、分析说明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24 (二)、改正完善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25 (三)、设计方案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26 (四)实验设计类题目答题小细节: ..........................................................................................................28 附:教材实验的方法汇总 ......................................................................................................................................28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实验专题 ...........................................................30 2016高考热点题目训练 ....................................................................35

第 2 页 共 39 页

一.考试说明: 1.学科命题指导思想

生物学科命题要充分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重视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命题坚持能力立意,重视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重视对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应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考试的能力要求

高考生物学科所要考查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理解能力

①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②运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描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内容。 ③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获取信息的能力

①能从所给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②关注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有重大意义或影响的生物学新进展,或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

(3).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知识内容与要求”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②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搜集处理数据,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③具有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调查、实验、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④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与探究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修订和简单延伸。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第 3 页 共 39 页

3.知识内容与要求 主题 知识内容 (1)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1分子与细胞 (5)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的分解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0)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4-2遗传与进化 (2)模拟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3)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 (5)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3稳态与环境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 Ⅲ、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要求说明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3)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4-4生物(4)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技术实践 (5)胡萝卜素的提取 (6)菊花的组织培养 (7)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4.后期实验板块复习策略:

(1)主抓选修:

考试说明里明确说明“选修模块内容约占生物部分分值的10~20%”,参考“知识内容与要求表”可知,选修部分主要考察7个生物实验,并且该类型题目一般考察基础,故而相对容易得分,因此,本次实验专题首先对选修实验进行整理归纳。

结合选修部分7类实验知识特点以及最近高考、前一阶段各市区诊断性考试题目特点,本次又专门针对其中的“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菊花的组织培养”两大实验进行重点讲解,对“果酒及果醋的制作”、“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进行易错点归纳及点拨,以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标。

(2)必修部分关注热点、“重现”经典:

生物部分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等题型,共4个大题,共48分。由于选修主要考察实验,

第 4 页 共 39 页

故而必修板块的实验在选择题里出现的几率较大,此外,结合相关课本知识点及科学史,光合与呼吸类实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内因如叶展开面积、叶龄;外因如光照强度、CO2 浓度、温度等)】、基因杂交类实验【运用自交、测交、正反交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成都二诊最后一题及2015、2015年山东卷最后的大题)】、激素调节类实验【如达尔文及温特实验】在大题里出现的概率极高,需要对上述三种类型的高考热点题目进行必要的总结。

(2)注重教材章节内实验,建立健全相关的科学史,从容应对选择类题目考查 此类实验主要包括: 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②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建立过程;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探究历程; 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上述四类实验虽没在实验探究类知识内容与要求表中未明确提出,但是由于其与课本主干知识的联系及其紧密,故而历来是模拟考试及高考考察的热点,因此需要大家在后期回归教材时,要有针对性的对该部分实验进行梳理。

(4)学会归纳总结必要的实验类题目答题技巧——从容应对实验基础技能的考察

此类技巧主要体现在实验的严谨及科学性上,一下简单罗列了实验类题目常见的专用词汇: 对照、单一变量、无关变量、等量、适量、适宜浓度(温度、光照)、放在相同条件下

对于高考中命名实验课题的题目,我们需要理清该课题的实验类型,再对其进行命名,大致来说,高考常见的实验类型有以下几种:

验证类实验、探究类实验、观察类实验、调查类实验(分离计数)、提取分离纯化类实验

对于考题中已经设计好,需要我们对其改进的实验,我们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①是否需要对照组; ②是否满足单一变量原则; ③操作顺序是否正确;

④操作步骤是否完善(如还原性糖类的鉴定实验需要水浴加热);

⑤实验选材是否正确(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不能选用根尖成熟区,而是要选取根尖分生区) 此外,实验板块的复习还需要关注当前的生命科学热点:如当前的禽流感可联系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进行出题,考察病毒的培养必须要依赖活细胞这一考点。

以上是对2016年新课标高考考纲的简单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完成实验专题的复习!

第 5 页 共 39 页

二.高考热点实验梳理: (一)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实验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高考热点)

Ⅰ.基础知识梳理: 1.培养基:

(1)培养基的分类和应用

划分标准 物理性质 培养基种类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化学组成 合成培养基 特点 不加凝固剂 加凝固剂,如琼脂 加凝固剂,如琼脂 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 培养基成分明确(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用途 工业生产 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分类、鉴定 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计数 工业生产 分类、鉴定 选择培养基 目的用途 鉴别培养基

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2)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 、 无机盐 、 碳源 、 氮源 、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

2.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第 6 页 共 39 页

比较项目 条件 结果 适用 消毒 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 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服和手 灭菌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微生物的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如在100℃,煮沸5~6 min)、巴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氏消毒法(如在80℃,煮15 min);使用酒精、菌 氯气、石炭酸等化学药剂进行消毒 (3)灭菌方法:

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

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

③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

④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 灭菌方法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灭菌条件 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 干热灭菌箱内,160~170℃ 灭菌时间 直至烧红 1~2 h 15~30 min 适用材料或用具 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 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 和金属用具等 培养基等 (4)三种常用灭菌方法的比较 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121℃ 3.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

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③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5~10min。然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培养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3)倒平板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②.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③.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④确定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的方法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天,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

第 7 页 共 39 页

新制备。

4.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分为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两步。

(4)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5)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

①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②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 ③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④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⑤将试管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

⑥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皿。

⑦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⑧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6)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

①.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②.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③.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6)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

第 8 页 共 39 页

①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②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③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④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7)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提示: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5.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①临时保藏方法

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

②缺点: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在3mL的甘油瓶中,装入1mL甘油后灭菌。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实验二 菊花的组织培养(结合必修)

Ⅰ.基础知识梳理:

第 9 页 共 39 页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2.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1)材料: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败。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菊花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材料。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容易进行组织培养。选取生长旺盛嫩枝进行组培的是嫩枝生理状态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2)营养: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营养、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殊,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3)激素(重点、难点):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在生长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现加强趋势。在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其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用量的比例等都影响结果。

使用顺序 先生长素, 后细胞分裂素 先细胞分裂素, 后生长素 同时使用 实验结果 有利于分裂但不分化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分化频率提高

比值低时 比值适中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比值与结果 比值高时 促根分化, 抑芽形成 促芽分化, 抑根形成 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4)环境条件:PH、温度、光等环境条件。

不同的植物对各种条件的要求往往不同。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将pH控制在5.8左右,温度控制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h.

3.操作流程:

(1)配制MS固体培养基:

①配制各种母液:将各种成分按配方比例配制成的浓缩液(培养基母液)。 ②使用时根据母液的浓缩倍数,计算用量,并加蒸馏水稀释。

③配制培养基:应加入的物质有琼脂、蔗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和植物激素的母液,并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毫升。

④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原因是菊花茎段组织培养比较容易。 ⑤灭菌:采取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MS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是什么?与肉汤培养基相比,MS培养基有哪些特点?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提供植物细胞所必需的无机盐;蔗糖提供碳源,维持细胞渗透压;甘氨酸、维生

第 10 页 共 39 页

素等物质主要是为了满足离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生的特殊营养需求。

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 (2)外植体的消毒

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选取菊花茎段时,要取生长旺盛的嫩枝。菊花茎段用流水冲洗后可加少许洗衣粉,用软刷轻轻刷洗,刷洗后在流水下冲洗20min左右。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6~7s,立即将外植体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后,在无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洗消毒液。

注意: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时,就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

(3)接种:

接种过程中插入外植体时形态学上端朝上,每个锥形瓶接种7~8个外植体。外植体接种与细菌接种相似,操作步骤相同,而且都要求无菌操作。

(4)培养:

应该放在无菌箱中进行,并定期进行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18~22℃)和光照(12h) (5)移栽:

栽前应先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其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然后用流水清洗根部培养基。然后将幼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进行壮苗。最后进行露天栽培。 (6)栽培 :

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被污染,原因有外植体消毒不彻底;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接种中被杂菌污染;锥形瓶密封性差等。

实验三 选修其他常见易错点归纳(查漏补缺)

Ⅰ.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第 11 页 共 39 页

1.葡萄需要先冲洗再去梗:(1)避免杂菌侵入葡萄内部; (2)避免葡萄汁液流失。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多次冲洗,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葡萄酒成红色的原因: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于发酵液中。

4.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5.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不同的酶最适温度不同。

6.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这样做的优点是: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Ⅱ.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即测量值比实际值偏高】

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误差:形成培养基上的单一菌落的可能是两个或多个挨得很近的微生物,故而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3.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土壤 Ⅲ.胡萝卜素的提取实验 1.装置图:

Ⅳ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要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可选用的方法是: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加40%体积的甲苯,搅拌使之破裂并释放血红蛋白。

2.柱层析原理解析:

蛋白质 比较 凝胶内部 运动方式 经过路程 洗脱次序 相对分子质量大 不能进入 垂直向下 较短 先流出 相对分子质量小 能进入 垂直向下和无规则扩散运动 较长 后流出

第 12 页 共 39 页

(二)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实验)

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材料用具

1. 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的苹果或梨为最好。

2. 做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需浸泡3-4h。 3. 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2d的大豆种子,或用鸡蛋蛋白。 方法步骤

一、还原糖的鉴定 1.制备生物组织样液

(1)将洗净苹果切成小块。

(2)取几小块(5g)放入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研磨,再加5ml水,继续研磨。 (3)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在漏斗上垫一层纱布,将研磨液过滤。 2.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

(1)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苹果组织液

(2)向试管内注入2ml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此时溶液呈蓝色。 (3)将这支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分钟左右。在对试管加热煮沸的过程中,随时仔细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脂肪的鉴定

1.制备生物组织实验材料

(1)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2)用刀片从子叶上切下一些薄片。然后,用毛笔将最薄的几片材料放于一支洁净的载玻片中央。 2. 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

(1)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2-3分钟。

第 13 页 共 39 页

(2)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薄片周围的染液,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吸去浮色。

(3)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薄片周围的酒精,在薄片上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蛋白质的鉴定

1. 制备蛋白质稀释液(实验教师准备) 2. 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

(1)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蛋白质稀释液。

(2)向试管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摇荡均匀。注意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3)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摇荡均匀。注意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

1.还原糖鉴定实验:(1)注意材料的选取:富含葡萄糖、材料颜色呈白色或无色 (2)斐林试剂的配制:等量甲液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 (3)结果: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1)观察前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

(2)选用花生子叶作为实验材料,若切片不均匀会导致视野明暗不一 (3)实验结果:苏丹Ⅲ 橘黄色 苏丹Ⅳ 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1)双缩脲试剂的配置:先加1~2mlA液,再加入1~2滴B液; (2)原理:Cu在碱性环境下与肽键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3)若A液B液等量混合使用,则会导致蓝色Cu(OH)2 掩盖实验中的紫色现象。

第 14 页 共 39 页

实验二 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分离提取类)

实验原理: 1、提取剂: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但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如丙酮、无水乙醇等,所以可用有机溶剂来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使色素从生物组织脱离出来。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反之则 。从而可达到分离色素的目的。 二、实验流程 剪碎 1. 提取 色素 (用 无水乙醇 ) 2.收集滤液 研磨 过滤(过滤法) 留滤液 3.制备滤纸条 (滤纸条宽1厘米,长度比烧杯壁高1厘米,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1厘米处画一铅笔细线。 4、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 沿铅笔线 画出一细、齐、直线。 5、 色素: ( 法,加少量层析液于烧杯中,将滤纸条斜靠烧杯内壁。) 6、观察与记录:在下面画出 色素带的条数、颜色、位置和宽窄 三、注意事项 1.1 新鲜深绿叶片要去除 叶脉 再剪碎。 1.2.研磨要 充分 ,研磨时加入少许SiO2;加入CaCO3以防止: ) 1.3.滤液要 避光放置。 (若没有无水乙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除去水分) 2.1.尼龙布起过滤作用。 2.2.试管口用棉花塞塞紧。 对应分析(在做实验时适当提问) 1.1含有较多色素。 1.2叶绿素不稳定,易被活细胞内的叶绿素酶水解。 充分研磨,使叶绿体完全破裂,提取较多色素。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1.3以免叶绿体中的色素在接触空气或光照下遭破坏。 2.1得到较纯色素溶液。 2.2是为了防止无水乙醇挥发。 3.1可吸收更多的滤液。 3.2层析时,色素分离效果好 3.3可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双手尽量不要污染滤纸) 3.1.滤纸干燥 3.2顺着纸纹剪成长条 3.3一端剪去二个角 4.1 画出的滤线要 。 4.2要画2--3次,每一次画完后要等其 后再画第二次 5.1 层析液不能 滤液细线,滤纸条不能碰触烧杯内壁,需要盖好培养皿。 6.1取出的滤纸条干燥后,在色素带上用铅笔勾画出,旁边标明颜色。 6.2实验结束时要用肥皂洗手。 4.1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 4.2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 5.1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以防止 。 6.1四种色素之所以能被分离,是因为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四、结果与结论:色素的分布从上到下依次为:

第 15 页 共 39 页

实验三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对照类)

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方法步骤:

步骤 注意问题 解释 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不让H2O2接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加入2mL H2O2溶液 触皮肤 将2号试管放在900C左右的水 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 不可用同一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支滴管 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肝脏研磨液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滴FeCl3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必须是新鲜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的 降低 肝脏在制成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研磨液 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放卫生香时,现象:3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动作要快,不香猛烈复燃,4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液面要插到气泡卫生香几乎无变化 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 中 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方法步骤:

第 16 页 共 39 页

操作 注意问题 解释 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 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 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 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600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自的温度5min 实验结果。 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保持各自温度时间不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 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能太短 持各自的温度5min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碘液不能滴加太多 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

序号 1 2 3 4 5 6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新鲜淀粉酶溶液 保温5min 试管 A 2mL / B 2mL / C 2mL / a / 1mL b / 1mL c / 1mL 600C 1000C 00C 600C 1000C 00C 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 试管,c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 保温5min 滴入碘液,摇匀 观察现象并记录 600C 1000C 00C 2滴 2滴 2滴

实例3: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操作步骤: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注入蒸馏水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注入盐酸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600C水浴保温5min 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 水浴加热煮沸1min 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 试管 1 1mL 1mL / / 2mL 2mL 2mL 2mL 2 1mL / 1mL / 2mL 3 1mL / / 1mL 2mL

第 17 页 共 39 页

(三)必修三 植物激素调节

实验四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梯度设置)

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实验流程:

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A.温度要一致;

B.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C.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第 18 页 共 39 页

必修部分其他实验易错归纳

Ⅰ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取镜→安放→对光→用低倍镜观察→将要放大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 观察

2.换用高倍镜后不可再使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Ⅱ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HCl的作用:(1)使DNA与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剂染色; (2)破坏细胞膜和核膜的结构,便于染色剂进入细胞 2.常见染色剂与作用物质:

甲基绿:DNA(细胞核呈绿色) 吡罗红:RNA(细胞质呈红色)

苏丹Ⅲ、苏丹Ⅳ: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龙胆紫、醋酸洋红:染色体【紫红色(有丝、减数分裂)】 酸性重铬酸钾:酒精(灰绿色)

溴麝香草酚兰溶液:CO2 (由蓝变绿再变黄) 菲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水浴)】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健那绿染液:活细胞内的线粒体(绿色) Ⅲ.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线粒体:

1.材料:黑藻(叶绿体) 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

2.观察过程中,线粒体需保持活性【试验中需用到生理盐水(等渗溶液)】 Ⅳ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1.实验材料:洋葱鳞茎外表皮【易错点:根尖分生区】

2.实验流程:解离的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与之作用相同的操作时压片) 3.若使用一定浓度的KNO3 溶液,则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可自动复原

4.质壁分离后不复原的原因:①失水时间过长,细胞死亡;②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死亡;③外界溶液浓度依旧大于细胞内液浓度,细胞无法吸水;

5.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应用:①判断细胞死活;②在不破坏细胞结构的前提下测量细胞内液的浓度; ③比较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④比较不同溶液的浓度

第 19 页 共 39 页

Ⅴ叶绿色的提取及分离: 1.注意搭配是否错误:

提取原理:色素易溶解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分离原理:溶解度高的扩散的快,溶解度低的扩散的慢。 2.提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研磨过程中需要加入SiO2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 (2)加入CaCO3的目的是:保护色素 3.分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剪去滤纸条下边的两只角:使前沿线能够保持水平

(2)滤液线必须细、直,且层析过程中,层析液不得浸没滤液细线。 Ⅵ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选材:根尖成熟区

2.试验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3.在显微镜下不能看到某一个细胞的完整细胞周期,因为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 4.我们需要观察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需要移动装片在视野内寻找我们需要观察的细胞。 Ⅶ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选材:蝗虫的精巢 Ⅷ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 (1)卡诺氏液的作用:固定 Ⅸ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

Ⅹ模拟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1.实验原理的剖析: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受精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合子,机会均等。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1∶2∶1,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3∶1。因此,杂合子杂交后代发育成的个体,就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此实验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在条件和时间等方面不具备,就用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第 20 页 共 39 页

Ⅺ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分析 类别 遮盖类 暗箱类 插入类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生长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小孔)生长 ①弯向右侧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向光生长 移植类 a=b+c,b>c 旋转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生长 ③向小孔生长 ④茎向心生长,跟离心生长 横置类 ①②中IAA含量及作用 ①:a=b,c=d,都促进生长 ②:a

生长,b抑制生长 得出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 ④向光生长 ①直立生长 ②向左侧生长 ③④中IAA的含量

第 21 页 共 39 页

(四)课本经典实验归纳:

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1、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

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做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暗处处理几小时的绿色植物叶片(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4、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5、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标记H2O和CO2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Ⅱ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⑴1880年,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①有尖端胚芽鞘→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 ②无尖端胚芽鞘→单侧光照射→不生长,不弯曲 ③罩尖端胚芽鞘→单侧光照射→直立生长不弯曲 ④套尖端下部胚芽鞘→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弯曲的是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

推测: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生长产生了

某种影响。

⑵1928年,荷兰,温特的实验

①切下胚芽鞘尖端→置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琼脂切成小块→置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胚芽鞘向琼脂对侧弯曲生长 ............

②对照实验: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确实长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

分的生长 ⑶1934年,荷兰,温特等

从植物体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由于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故命名为生长素。

Ⅲ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成功的原因:

第 22 页 共 39 页

⒈正确地选择了试验材料;

⒉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⒊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⒋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试验→分析→假设→验证→结论)。

三 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高考生物学实验题的类型有分析说明型、完善改正型、设计方案型。

第 23 页 共 39 页

(1) 分析说明型: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分析其中的步骤、现象、结果,作出解答。前几年的高考生物学实验题多为这种类型。

(2) 改正完善型:对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或不完善处,进行改正、补充,使实验方案趋于完善。 (3) 设计方案型: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近两年广东、上海的高考生物学卷、江浙吉理科综合卷的实验题就多数是这种类型。 (一)、分析说明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例题1.现有相同容积的玻璃缸几只,利用自然的池水、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喂蝌蚪的饲料、甲状腺激素、经处理(50 ℃水浴处理十分钟)的甲状腺激素。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经处理过的甲状腺激素是否还有生物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见下表) 实验对象 A缸 B缸 C缸 小蝌蚪20只、等小蝌蚪20只、等量的小蝌蚪20只、等量的量的池水 池水 池水 每天喂食 蝌蚪常规饲料 拌和甲状腺激素的饲拌和经过处理的甲状料 腺激素的饲料 (2)结果分析

①若B、C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A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②若A、B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C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

③若C缸的蝌蚪发育比A缸快,比B缸慢,则说明:———————————————; (3)该实验设置A、B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4)该实验同时证明了甲状腺激素具有———————————————————功能。 (5)研究生长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中,能否也用这种“饲喂法”?为什么? 解题思路: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依题作答 首先,认真阅读实验方案,获取其中的有用信息:

(1) 原理假设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甲状腺激素经50 ℃温水处理十分钟后,其生物活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器材用具 玻璃缸、池水、小蝌蚪、常规饲料、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的甲状腺激素 (3) 实验方法 对照实验 (4) 实验步骤 (见上表)

第 24 页 共 39 页

(5) 实验现象 题目中未给出,只能进行预测。 然后,将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加工。

过程分析:为什么选择蝌蚪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有明显区别,实验现象容易观察。

为什么分别用常规饲料(未拌和甲状腺激素)、拌和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小蝌蚪?设置空白对照实验和条件对照实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经50 ℃温水处理十分钟后,其生物活性是否会受到影响呢?根据原理和假设来判断,结果不外乎三种:① 完全没有影响;②有所影响,生物活性有所降低;③活性完全散失。运用“如果…那么…”,分析实验结果。

如果用生长激素、胰岛素饲喂动物,由于它们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会被消化为氨基酸而失去活性。 答案提示:(2)① 50 ℃温水处理甲状腺激素十分钟,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 ② 50 ℃温水处理甲状腺激素十分钟,其生物活性完全散失 ③ 50 ℃温水处理甲状腺激素十分钟,其生物活性有所降低

(3)起对照作用 (4)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蝌蚪发育 (5)不能,因为生长激素、胰岛素是蛋白质,饲喂动物后被消化失去活性(注:甲状腺激素是含碘氨基酸)。 (二)、改正完善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例题2.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1支试管,注入2ml浆糊。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试管内加入2ml唾液。④:往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

⑤:将试管振荡后放在37 ℃水中恒温十分钟。取出试管,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4)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解题思路:获取信息→发现谬误→改正完善

过程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教材里一个经典的实验,其步骤是:制备淀粉溶液→收集唾液→恒温反应→观察现象,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学生应

有个基本印象。从脑海中提取这些印象,即可发现题目中的错误之处:未设立对照实验,步骤顺序颠倒,实验结论表述不准确。 答案提示:有三处错误

(1)未设立对照实验 步骤①应取2支试管,编号为A、B,步骤③,往A试管中加入2ml唾液B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

(2)步骤顺序颠倒 步骤④应与步骤⑤对调;

第 25 页 共 39 页

(3)实验结论错误 本实验只能证明淀粉被水解,而不能证明水解产物是什么。 (三)、设计方案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设计方案型实验题又分为开放型和限制型两种:

开放型 只给出实验课题,要求学生自选器材、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开放型实验设计的难度最大,也最能考查学生的实验水平。

限制型 给出实验课题、原理、器材、试剂等,设计实验方案。近两年上海、广东高考生物学试卷、浙苏吉的理科综合试卷中出现了较多这种题型。

例题3.设计一个实验,证明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要求:(1)自选器材试剂(2)写出实验步骤(3)预测实验结果(4)设置对照实验。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开放型实验设计题,一般是沿着“明确目的要求→确定原理假设→选择器材用具→安排方法步骤→预测现象结果”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

解题方法:本题采用“逆推法”——类似于数学中的“反证法”,从课题要求入手,进行逆向思维,按“能源物质→发光→萤火虫→发光原理→选择器材→安排步骤”的思路去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分析:选择萤火虫的发光器为实验材料,主要是它发光的现象容易观察。 将发光器捣碎,增大发光细胞与溶液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蒸馏水不是能源物质,葡萄糖虽然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在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供ADP→ATP。)但不是直接的能源物质,因此,用葡萄糖、蒸馏水作对照实验,它们都不会使熄灭的离体发光器重新发光。

本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ATP供能)发光→(ATP耗尽萤光)熄灭→(能否提供ATP决定发光器)是否重新发光。 答案提示:

(1)器材试剂:培养皿、试管,活萤火虫(摘下其尾部发光器备用),ATP制剂、0.1%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

(2)实验步骤: 试 管 A B 步骤① 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 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 步骤② 观察现象 发光器熄ATP制剂 5ml 灭时,立0.1%葡萄糖溶液5ml

第 26 页 共 39 页

C 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 即进行步蒸馏水 5ml 骤② (3)结果预测:A—恢复发光,B—不再发光,C—不再发光。 (4) 对照实验:B、C是对照实验组。

例题4.小明在做完“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后,突发奇想:动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是否也有交换吸附的现象呢?请你利用前面实验的器材用品,以白色多细胞动物—蝇蛆为实验对象,帮助小明验证:动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是否有交换吸附的现象。 (1)实验步骤:(2)预测实验结果: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限制型实验设计题,按“分析已知条件”思路去设计

解题方法:选择“移植嫁接法”——利用已有或类似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等,加以改造,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本题要“移植嫁接”的对象就是“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方案。 过程分析:将实验材料洋葱根换成白色蝇蛆,实验方法步骤照搬。

答案提示: (1)实验步骤:

①染色 取8只大小相近的蝇蛆放入0.0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染色2分钟。 ②冲洗 取出蝇蛆,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直到洗掉蝇蛆身上的浮色为止。

③对照 将8只蝇蛆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盛有蒸馏水及等量CaCl2溶液的小烧杯中,静置5分钟。 (2)预测实验结果:

若CaCl2溶液变蓝色,蒸馏水不变色,则证明动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有交换吸附的现象;若CaCl2溶液及蒸馏水都不变色,则表明动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没有交换吸附的现象。

综上所述,高考生物学实验题解题策略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弄清题目的类型,理出解题思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作出相应的答案。

(四)实验设计类题目答题小细节:

一般步骤及常用的关键词

第一步,取材分组:取??相同的(或近似的,一致的)A(或若干)只(或个、株??)随机(或平均)分为甲乙两(若干)组;(编号为??)

第二步,实验对比处理:加入等量的(或相同的)??、”??甲组??,乙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或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清水)”。

第 27 页 共 39 页

第三步,反应变量获得:一段时间后(或定时)观察(或以什么方法测定)??,作好记录(并计算出平均值)

附:教材实验的方法汇总

1.常考的反应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单位时间CO2吸收量、O2释放量或淀粉产生量 ②呼吸速率——单位时间O2吸收量、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第 28 页 共 39 页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体积的变化、皱缩、胀大(破)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细胞质流动、染色排除法(台盼蓝) 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神经系统兴奋性等 ⑦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或体长变化) ⑧胰岛素的作用——动物活动状态、血糖浓度 ⑨菌量——菌落数

2.常考的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维持容器中CO2浓度稳定——NaHCO3溶液) 4)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饥饿处理) 5)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加热

6)除去光合作用对细胞呼吸的干扰——给植株遮光/黑暗处理 7)得到单色光——三棱镜折射 8)分离细胞器——差速离心 9)动物细胞破裂——渗透吸水涨破 10)植物细胞破裂——研磨

11)杀灭细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12)控制容器的温度——石棉(或棉花)隔热 13)避免种子上的微生物的影响——酒精 3.同位素标记法

①②32P、35S ③15N、14N;半保留 ④氨基酸

⑤分别用18O标记CO2和H2O中的O,检测释放的O2是否含有放射性。 ⑥用14C标记CO2,CO2→C3→(CH2O) ⑦DNA复制 ⑧转录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实验专题

1.分析下表,可推测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乙 - 甲、乙混合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碘液 - ++ + 斐林试剂 - - +

第 29 页 共 39 页

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2.下列实验操作难呢过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技术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快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起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3.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4.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5.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 选项 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B C D 观察到植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分裂产生新细胞 在的细胞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鞘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用投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 水 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苗 6.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 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B. 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 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 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7.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8.回答下列Ⅰ、Ⅱ题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第 30 页 共 39 页

实验 ① ② 观察对象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染色剂 苏丹Ⅲ 毗罗红甲基绿 健那绿 龙胆紫 实验结果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③ ④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

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9.(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 在A、B、C、D、E5支使观众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

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 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 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 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 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 (2) 。

10.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第 31 页 共 39 页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

③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

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

11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

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 ;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 作用,为细胞提供 。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的特性。

12.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A B 方法步骤一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方法步骤二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② 方法步骤三 ①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第 32 页 共 39 页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③ ④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13.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 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 、947. 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对照组 实验组 蛋白酶活性( U/mg) 1. 09 1. 71 脂肪酶活性( U/mg) 0. 08 0. 10 淀粉酶活性( U/mg) 0.12 0. 1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 ;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 ▲ 。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 ▲ ,其原因是 ▲ 。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 。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 。

14.(10分)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CO2吸收量/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A 10.66 3.07 B 13.04 3.02 C 15.91 3.05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 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 ;步骤② 。

第 33 页 共 39 页

(2) 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 (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 。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 释放量计算。

2016高考热点题目训练

1.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丙酮 水 CaCO3 SiO2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丁 + - + - ( )

A.①②③④ C.④②③①

A B C D

B.②④①③ D.③②①④

( ) 酒精的作用 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 浮色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 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 )

2.下列实验或探究活动中关于酒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或探究活动的名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 目的变化 土壤小动物类群 丰富度的研究

3.下列有关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B.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丙酮代替无水乙醇作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更易于观察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因变量

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 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可以随便控制 5.下列关于实验材料或调查对象的选择,合理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 B.观察染色体数量变化——蝗虫精母细胞

( )

第 34 页 共 39 页

C.观察线粒体——黑藻细胞

D.调查某遗传病发病率——多个患者家庭

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④分裂期时间越长,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越多 A.①③

B.②③ D.①③④

( )

C.①②③

( )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7.以下实验中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核的功能,可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进行实验 B.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可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 C.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可将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下和无光环境中进行实验

D.研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解离液的效果,可分别用龙胆紫和醋酸洋红进行实验 8.下列哪一项试剂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相同

( )

A.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 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C.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作用 9.蛙受精卵的下部含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和mRNA,称为生殖质。用紫外线照射受精卵下部能够破坏生殖质。某研究小组选择蛙受精卵进行探究实验,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受精卵未做任何处理

蛙胚生殖腺中有生殖细胞

实验2:用紫外线照射受精卵的下部

蛙胚生殖腺中无生殖细胞

实验3:移植正常生殖质至经紫外线照射过的下部

蛙胚生殖腺中有生殖细胞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本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生殖细胞的形成是否与生殖质有关 B.实验1为对照组,可排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C.实验2结果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紫外线破坏了受精卵中的部分基因 D.实验3表明生殖质可在不同受精卵之间进行移植且仍能保持活性 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稀释的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溶液呈现砖红色

B.活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 C.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 D.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时发现,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大小呈正相关 1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材料选择、结果鉴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DNA与RNA的分布 B.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层析液提取色素

C.在验证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实验中,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结果鉴定

( )

第 35 页 共 39 页

D.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2.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所用试剂及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苏丹Ⅲ染液可将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染成红色 B.健那绿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在50~65 ℃水浴条件下呈现紫色 D.在还原糖中加入斐林试剂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13.利用下列实验方法不能得出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法 用放射性碘元素标记甲状腺激素饲喂实验动物 用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 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月季枝条的形态学下端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酒精处理吸水涨破的鸡血细胞滤液 ( ) 实验目的 证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证明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渗透失水 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粗提取出DNA

( )

14.下图是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利用紫色洋葱叶肉细胞进行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实验时外界溶液是滴入少量红墨水的0.3 g/mL的蔗糖溶液,那么图中A、C两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利用洋葱根尖进行的有丝分裂实验现象,细胞D与E的染色体数之比为________,核DNA数之比为______;若要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常用植物的________做切片,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

(3)图3是分离洋葱管状叶中色素得到的滤纸条,由该结果可知洋葱管状叶中________。 A.色素的种类

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C.不同色素的相对含量 D.各种色素的颜色

(4)某同学在秋天做色素提取分离实验时,提取和分离过程操作正确,而实验结果只出现了图3中色素带1和2,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图1所示实验,为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需对光学显微镜的光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15.台湾塑化剂事件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有人猜测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雌性激

素,可能会引发性早熟。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猜测是否正确。(说明:性成熟的早晚可以用初始发情时间为指标)

第 36 页 共 39 页

(1)材料和用具:同种的______________雌鼠若干,______________的饲料(甲),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的饲料(乙),普通饲料(丙)等。

(2)实验目的: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性激素,可以引发性早熟。 (3)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思路:

①将雌鼠____________3组,编号A、B、C。

②A组每天饲喂一定量的饲料甲,B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乙,C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丙。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葡萄发酵可产生果酒、果醋,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④过程需要__________适宜条件。

(2)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

进行发酵,如下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发酵结束后,检验甲发酵过程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如下图是采用纯化酵母菌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

判断图A所用接种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

[来源:学科网]

(4)自己在家中制作的果醋很容易腐败,而包装瓶上写着105℃高温瞬时的果醋瓶上写着“不含任何防腐剂,最长保质期为一年”,其中的奥秘是_____________。

(5)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正常果酒发酵阶段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

第 37 页 共 39 页

17.如图为分离并统计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 要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从高温热泉中寻找耐热菌,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接种微生物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本实验宜采用______________法。 (3)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最好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_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若统计出在一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30个,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 mL,则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分离尿素分解菌所用的培养基中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可鉴定某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若有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将会呈现____________。

18.(2015·浙江自选,17)杨梅是浙江省的特色水果之一,为对其进行深加工,某厂进行了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研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制备杨梅酒过程中,为了提高杨梅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______酶和果胶酶以除去细胞壁,甲罐顶上弯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______,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第 38 页 共 39 页

(2)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______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______菌的培养液,使该菌______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______来调节。

(3)若甲罐中的杨梅酒全部流经乙罐制成杨梅醋,则乙罐中CO2的产生量是______。 A.甲罐的两倍 C.甲罐的一半

B.与甲罐的相等 D.几乎为零

(4)在杨梅酒和杨梅醋发酵的整个过程中,某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该物质是______。 19.(13分)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菊花茎尖离体培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脱分化再分化

取下

菊花茎尖并放入―――――→ 培养基中培养―――――→ A――――――→ B―→ 植物体

(1)图中A是______,B是______。菊花茎尖培养成植物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增殖通过______分裂来完成。在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其中应大量供给的元素是______。试管苗形成过程中要给予一定光照,其目的是______。要促进茎尖细胞分裂和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和______两类激素。

(3)脱分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分化和再分化这两个过程的进行还需要维持一定的外界条件,一是要有适宜的______,二是要______。否则植物组织培养就不能成功。

(4)这样培养成的试管苗的基因型是______,这种繁殖方式是______。

第 39 页 共 3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jm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