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更新时间:2023-04-14 13: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03012208 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

学时: 90 课程类型: B类(理论+实践)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

1. 概述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它层次清晰,便于按模块化方式组织程序,易于调试和维护。C语言的表现能力和处理能力极强。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和数据类型,便于实现各类复杂的数据结构。它还可以直接访问内存的物理地址,进行位(bit)一级的操作。由于C语言实现了对硬件的编程操作,因此C语言集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功能于一体。既可用于系统软件的开发,也适合于应用软件的开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思维,形成程序设计基本思想,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程序设计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网络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1课程的性质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学习其它工科课程的基础。掌握程序设计的前提是掌握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受到了广大计算机应用人员的喜爱。一旦掌握了C语言,就可以较为轻松地学习后续的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等程序设计语言。本课程以程序设计思想为主线,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导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后继课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等。

1.2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对多家IT企业的走访,我们了解到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共同要求。因而我们也把培养具有这些能力的学生作为我们的课程目标,把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对以计算机网络、汽车电子等专业为代表的学生,主要注重项目分析,流程图设计以及编程技巧和方法的培养,为进一步培养软件项目综合开发和应用能力作准备。

1、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以案例教学为主。在学生掌握了相应知识点后,再提出新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加以解决。在修改代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外,我们把企业中的一些要求带到了教学过程中。例如代码必须加注释,标识名必须用英文单词等。

2、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课程思路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使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对应。让企业参与到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的各个环节中,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围绕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建立了完善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好学校、企业及社会各自的办学资源,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学校、行业、企业互动,共同合作参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

1.3课程开发思路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学生课外科研等形式。理论课的安排,以程序设计方法为主线,由浅入深,先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再从数组、函数、指针、结构和文件等方面讲授程序设计

的方法,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验课的实习题目设计要紧密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驱动和项目实训,使学生全面掌握C语言的基本理论、基本编程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了解C语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计算机编程人才。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善于沟通表达、创新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和学生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1知识目标

掌握软件开发必备的C程序设计知识。包括数据类型、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等知识;

掌握基本的编程规范;

掌握一定的程序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规范。

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2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4. 具备使用C语言编程基本能力,掌握编程的基本技能。

5. 具备细心、周密、诚信的服务意识。

2.3能力目标

具有基本的算法设计能力;

具有一定的C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和软硬件测试能力;

具有一定的模块设计能力;

具有一定的需求分析能力;

具有一定的软件文档写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具有良好的的团队合作意识;

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掌握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框架,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熟练应用C语言集成环境设计和调试C程序;能用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式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测试程序;掌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方法,无论以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相结合。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问题讨论法相结合。

4.课程实施和建议

4.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与问题讨论法相结合。

1、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案例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

教师充分备课,按教学内容及专业精心选择案例项目,对案例项目制作过程高度熟练,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项目制作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进行实践教学

针对不同专业及典型职业岗位有选择地、以实际工作过程的方式布置实践练习项目,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老师指导、实际操作,进而掌握练习项目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并独立完成项目。教师通过“实践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教学非常适合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应用项目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精心设计教学课件,通过创建典型案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课堂辅助教学。

(1)广播教学。在教师理论讲解及总结提高时,通过网络广播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

(2)个别辅导。在学生实践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集中讲解学生遇到的问题,也可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3)作业收发。通过网络系统功能,可以快速下发实践任务及收取学生作业。

3、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的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通过认证,积极拓展教学第2课堂,培养学生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能力。

4.2 教学评价

该课程的考核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过程考核所占比例为30%。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考核方式参见表4.2-1.。

表4.2-1 课程考核方式

态度纪律考核标准见表4.2-2。

表4.2-2 态度纪律考核标准

课堂实践考核标准参见表4.2-3。

表4.2-3 课堂实践考核标准

期末考试考核标准参见表4.2-4。

表4.2-4 期末考试考核标准

4.3.师资和实训条件

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编程经验,熟练掌握C语言的结构及编程规范,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其主要要求包括:

(1)具有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备软件工程知识;

(3)具备数据结构知识;

(4)具备较强的系统分析的能力;

(5)熟悉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

同时应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组织能力方面,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备基本的操作应用能力,即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施教能力,即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能够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具备一定的课堂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

该课程要求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室)完成,以实现“教、学、做”合一,同时要求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方便下发教学任务和收集学生课堂实践作品。同时,成立学习小组,实现课堂讨论、实践和课外的拓展学习。

4.4 学习资源

教材:

李达慧. C语言程序设计.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6

教参:

【1】谭浩强. C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廖湖声等编着. 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9

【3】朝乐门主编. 名师讲堂二级C语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

【4】黄锐军主编. 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5推荐行业等网站:

C语言学习网

如鹏网

中文IT社区

编程联盟

1.教辅材料:要力求接近实践,最好是来源于实践的案例与情境,并开发课程的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实训指导书:格式正确、内容全面,且能具体写明对学生的各项要求。

3.软件环境: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更新软件版本,在教学和实践上同步提升,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软件应用,如Visual c++ 6.0。

4.硬件环境:希望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环境条件。

5.信息技术:充分的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

编写:

校对:

审核:

系(室)

年 10 月 20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jc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