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更新时间:2023-04-09 15: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1 页,共 40 页

目录

2018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2)

2018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10)

2018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19)

2018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25)

2018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35)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2 页,共 40 页 2018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8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

2-资料仅供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

【答案】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的外延相当广泛,包含各种形式的教育,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教育类型,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多方面功能: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阶级斗争功能;选择功能。

2. 社会本位论

【答案】社会本位论是主张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人和社会的关系,把满足社会的需要当作教育的目的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德国的那托普和凯兴斯泰纳等。其基本主张是: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个人社会化;③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本位论看到了社会的作用却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不利于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 教学过程

【答案】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能够强有力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充分发展。

二、简答题

4. 简述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答案】(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现代学校教育与国家政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教育制度总是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并为之服务。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3 页,共 40 页 时期学校制度的特色。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划分了不同的社会阶级和等级,居十权利中心和具有经济优势的阶级和阶层更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他们在入学、求学过程和进入社会的各个环节都比弱势群体更加具有优势,因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制度同样地体现明显的等级差别和阶级压迫。

(2)生产力发展水平。学校教育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制约。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生产力发展明显地影响着学生的修业年限、学生入学机会、学校的结构和规模、师资、设备和教材等。从世界历史发展看,在欧洲文艺复兴前,自然科学的各部门,也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如煤炭、电力、冶金、机械、航空等专业学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开始享有一定的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的教育被纳入学校教育制度之中,这主要是由机器大生产的需要和它所提供的可能性所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还要求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于是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就出现了各种专业学校。

(3)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学制的变化。而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重要主题的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学制的决定作用具有明显的恒定性。人从初生婴儿到成长为成熟青年,经历了不同年龄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是互相连续的,同时又是互相区别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新的阶段代替旧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的这种客观规律便成为制定学制的重要依据。

(4)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制度同一般的实践活动并不相同,它是在人们对实践活动的价值获得认识后,对未来实践活动的方向所进行的建议或规定。从表现上看,学制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学制总是在被不断的修改以适应发展变化的情况,但是这种修改总是以一定的现实条件为基础,任何国家学制的发展和革新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历史,小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而是对过去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5.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1)正确处理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实践。此外,指导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需要,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案,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仟、放仟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克服形式化倾向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必要的工具,作用于客观对象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过程要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克服盲目性。认识是实践的基础,真知来源于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要切实克服活动形式化、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4 页,共 40 页 (3)恰当处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规范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本地和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学校、年级以及班级三类相互衔接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此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还具有开放性。一般而言,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地方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4)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是相对划分,而不是绝对分割的。以融合的方式处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基本内容范围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课题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个基本要素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6. 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案】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与民主并举,视为“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并主张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来判断一切社会问题,建设中国的“真教育”。海内外相呼应,浑然一体。由于中国科学社的努力,科学教育蔚为社会思潮。“五四”以后科学教育运动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波助澜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表现为两方面:

(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等方法的应用。

科学教育思潮和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进步的促进表现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成为十分流行的研究手段:各种新教学方法如道尔顿制等的试验广泛开展;高校中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开始设置。

7. 简述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答案】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班级组织按照社会需要和教育目标,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往、游戏、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和知识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目标、集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在社会主体价值观和公民精神的指导下,把个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升华为符合社会期望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使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造福人民的集体主义者。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5 页,共 40 页 班级教学目标的规范性、课程结构的系统性以及教学过程的简约性和可控性,是学生学习社会经验,获取文化科学知识、技能的独特条件。教育者通过班级组织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获得社会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技能,并为进一步发展社会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班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交往及同龄伙伴交往中展开的,而班集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必然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如班级制度、课堂规则、学生守则、学习纪律,加之集体的传统、舆论、风气等,直至学生之间使用的特别的语言、行为方式,教师的举止、言谈、衣着、仪表等,都扮演着传递社会规范的角色,对学生具有一种同化力和约束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通过学习适当的角色进入社会,获得一定的地位。班级组织为学生的角色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班集体的目标、规范和人际关系结构对每个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角色期望,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态度、成绩和教师、伙伴的社会评价决定了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在班级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和小组学习中的伙伴交往,以及集体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情境,为学生积累交往经验、学习变换角色、提高担当角色的能力,提供了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和条件。

8.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对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有:

(1)注重整体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作品等)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依据;另一方面,强调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2)突出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评价。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不仅由指导教师来完成,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有效利用学生家长的评价、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等。第二,评价标准灵活。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注重学生的“自我参照”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标准,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三,评价方式多样。以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3)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过程,兼顾结果。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突出对学生活动体验和收获的评价;应注重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jb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