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理工大楼电气系统设计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08 22: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述 ........................................................................................................................ 1

第一节 智能教学楼 ................................................................................................................... 1 第二节 工程概况 ....................................................................................................................... 1 第二章 配电系统 ........................................................................................................................ 3

第一节 设计要求 ............................................................................................................................................. 3 第二节 低压配电系统线路的选择 ................................................................................................................. 3 1.低压线路接线方式 ....................................................................................................................................... 3 2.负荷等级及电源 ........................................................................................................................................... 4 第三节 设备安装 ............................................................................................................................................. 5

第三章 照明和插座系统设计 ................................................................................................. 6

第一节 照明系统的概述 ................................................................................................................................. 6 1照明系统的目的与要求 ................................................................................................................................ 6 2照明计量单位 ................................................................................................................................................ 6 第二节 照度方式 ............................................................................................................................................. 7 第三节 光源和灯具 ......................................................................................................................................... 7 1光源种类........................................................................................................................................................ 7 2灯具选择和布置 ............................................................................................................................................ 8 第四节 照度计算 ............................................................................................................................................. 9 1照度标准值 .................................................................................................................................................... 9 2照明均匀度 .................................................................................................................................................... 9 3色温和显色性 ................................................................................................................................................ 9 4 眩光限制 ....................................................................................................................................................... 9 5照度计算........................................................................................................................................................ 9 第五节 配电箱布置 ....................................................................................................................................... 11 第六节 负荷计算(需要系数法) ................................................................................................................... 11 第七节 设备选型 ........................................................................................................................................... 14 1断路器的选择 .............................................................................................................................................. 14 2隔离开关的选择 .......................................................................................................................................... 14 3线缆的选择 .................................................................................................................................................. 14 4配电箱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 本工程的插座系统设计 ................................................................................................................... 15

第四章 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 ............................................................................................... 16

第一节 概述 ................................................................................................................................................... 16 第二节 建筑物防雷等级确定 ....................................................................................................................... 16 第三节 防雷的措施 ....................................................................................................................................... 18 第四节 防雷接地的设计 ............................................................................................................................... 20

第五章 消防系统的设计......................................................................................................... 23

第一节 消防系统的概述 ............................................................................................................................... 23

1

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二节 火灾报警系统 ................................................................................................................................... 23 第三节 消防控制室的设置 ........................................................................................................................... 24 第四节 消防广播 ........................................................................................................................................... 25 第五节 火灾探测器的计算 ........................................................................................................................... 26 第六节 应急照明 ........................................................................................................................................... 28

第六章 综合布线及电话系统 ............................................................................................... 30

第一节 概述 ................................................................................................................................................... 30 第二节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 30 第三节 电话系统的设计 ............................................................................................................................... 33

结束语 ........................................................................................................................................... 35 参考文献 ...................................................................................................................................... 36

2

大学生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当前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均是空前的。由于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相互渗透结合和迅猛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了新的建筑类型——智能建筑。本设计是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理工大楼电气系统设计。

本工程设计图纸总共26张.其中,一号图纸4张,二号图纸4张。均采用计算机辅助画图。设计包括:供配电系统设计,建筑照明设计,插座布置,防雷与接地,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电话系统。

本设计的重点是强电,主要设计该工程的配电系统和动力照明系统。 本工程为教学楼,全部为实验室、教室和办公室。占地面积约为800平方米,每层层高为3.5m。室内外高差为0.45m。

本楼的电气系统设计主要包括:

(1)、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由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负荷计算和配电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等部分组成。

(2)、动力及照明工程设计,由照度水平、照明质量、照度计算、动力设计和照明工程设计等部分组成。 (3)、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

本工程为一类建筑,二级负荷供电,消防系统及部分重要负荷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电源由小区变电站引来,三相五线制,采用TN—C—S系统,采用树干式配电方式至各分配电箱。

关键词:智能建筑 建筑电气领域 功率 照明

1

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一章 工程概述

第一节 智能教学楼

随着智能教学大楼的普及,智能化技术也从安防走向教学,迈进各学校,智能教学大楼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智能教学楼的出现是房地产业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通信技术所带来的应用前景是不可限量的,而且普及应用的速度和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也是无法预言的。随着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楼中的逐步应用,智能教学大楼从技术上日臻完善。

智能教学大楼的建设应从使用功能上为出发,以学生的“舒适、安全、方便”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做到“以人为本”、“节能为重”和“环境优先” ;大楼智能化使教学管理更加高效、周到和系统,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使得大楼智能化和建筑设计的初衷融汇一体,达到统一。

第二节 工程概况

本设计为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理工大楼的电气设计。该楼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共二十四层,还设有一层的地下室。

本设计分为强电设计和弱电设计两部分。其中强电部分为:供配电设计、电气照明及插座设计和防雷接地设计。弱电部分为:消防系统设计、综合布线设计和电话系统设计等。

本设计图纸共二十六张,其中一张为图纸目录和图例,十五张强电图纸,十张弱电图纸。

供配电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计算并确定用户的计算负荷和短路电流,并将其作为选择断路器、电线电缆、电度表、隔离开关等低压电器设备的依据。

电气照明及插座:根据规范要求对教室的插座进行布置,其中电脑、音响和空调插座由单独回路供电。

1

大学生毕业论文 防雷与接地:本工程为二级防雷建筑。根据规范的要求,楼顶布置防雷带和避雷针。侧面布置均压环,防止侧面遭雷击。防雷网经主筋与接地极可靠焊接,并且保证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消防系统设计:本工程为一类建筑一级保护对象。走廊、楼梯间设感烟探测器。设有单独的消防控制室。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本工程住宅均用光纤。 本工程的主要设计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重庆市教学楼设计标准》J10968 2007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5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4) 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0348-2004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9、建筑、暖通、给排水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10、国家及地方其他有关行业规范。

2

JGJ/T16-92

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二章 配电系统

第一节 设计要求

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二节 低压配电系统线路的选择

1.低压线路接线方式

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树干式、环式及链式四种接线法。

1放射式系统:特点配电线故障互不影响,供电可靠性较高,适用于一级负荷配电。配电设备集中,检修比较方便;缺点是系统灵活性较差,导线消耗量较多。此配电方式经常用在设备容量大、负荷集中或重要的用电设备以及有腐蚀性介质和爆炸危险等场所不宜配电及保护起动设备放在现场者。以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用电。接线图见下图4-1

2环形系统:环形线路运行时都是开环的放射式线路,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当一回线路故障或检修时,可以将该线路与电源断开,而该处的负荷仍可得到供电。接线方式见下图4-2

3树干式系统:特点树干式配电系统总长度小,也就是可以节约有色金属、比较经济;供电点的回路数量较少,配电设备也相应减少;配电线路安装费用也相应减少。存在缺点是干线发生故障时影响范围大,供电可靠性较差,相比较导线截面积较大。一般很少采用树干式配电,往往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混合使用。接线图见下图4-3

4链式系统:特点与树干式有相似之处,这种供电形式适用与距配电柜较远而彼此相距又较近的不重要的容量较小用电设备,这种方式连接的用电设备宜在五台以下,总功率在10KW以下。接线方式见下图2-4

3

大学生毕业论文

图2-1低压放射式线路 图2-2低压环形线路

(a)低压母线放射式配电的树干式 (b)低压“变压器-干线”的树干式

图4-3低压树干式线路

M1 M2 M3 M4 (a)连接配电箱 (b)连接电动机

图4-4低压链式线路

本工程采用的是树干式低压配电线路 2.负荷等级及电源

1.本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在地下室设置电表间作为整个建筑物的配电中心,

各层均有电气竖井和配电小间。电表间、电梯电源、消防电源、公共照明等重要电力设备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2.根据负荷分级要求及供电要求,由学校变电站引入三路380V低压电源位

4

大学生毕业论文 于地下层的电表间。其中一路电源供给住户总电箱,令两路电源供给电梯。公共配电总箱,该两路电源应满足二级符合要求。进线电缆采用YJV22型铠装电力电缆,进入建筑物处穿钢管保护,保护管伸出建筑物基础至室外手孔井,电缆在建筑物内主要沿电气井道桥架内敷设。

3.各单元由电表间总箱采用BV线,放射式向教室供电;电梯、消防设备,4.每层楼教室的电源进线引入处做重复接地,并进行等电位联结。 公灯采用两路专用回路末端自动互投方式供电。

第三节 设备安装

1.楼道照明灯具仅设掉线裸灯头,以后勤工作人员更换灯具;卫生间配置防2.空调电源插座普通电源插座与照明分设独立回路。

3.所有插座回路均设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4.本工程在电表间、电线间以及电梯机房等处设置备用应急照明,其照度不

潮灯头。

0.1s)。

低于正常工作照度;疏散走到的地面照度不应低于0.5lx;人员密集的场所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1.0lx,楼梯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

5.应急照明灯具的选型应符合消防局的有关规定,设玻璃或其他非燃烧材料6. 本工程所有灯具均需加装PE线。制作的保护罩,并能瞬时点亮照明光源。

5

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三章 照明和插座系统设计

第一节 照明系统的概述

1照明系统的目的与要求

照明系统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规定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根据视觉要求,作业性质和环境条件,使工作区或空间获得:良好的视觉功效,合理的照度和显色性,适宜的亮度分布,以及舒适的视觉环境。在确定照明方案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建筑对照明的特殊要求,处理好电气照明与天然采光的关系、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与采用节能高光效灯具等技术经济效益的关系。 设计要求:

1.有利于对人的活动安全、舒适和正确识别周围环境,防止人与环境之间失去协调;

2.重视空间的清晰度,消除不必要的阴影,控制光热和紫外线辐射对人和物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创造适宜的亮度分布和照度水平,限制眩光减少烦躁和不安

4.处理好光源色温和与显色性的关系、一般显色指数与特殊显色指数的色差关系,避免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不和谐感。

5.有效利用天然光,合理的选择照明方式和控制照明区域,降低电能消耗指标。

照明灯具不宜选用悬挂灯具。照明以白炽灯和荧光灯为主。卫生间的灯具位置应避免安装在便器背后。开关如跷板式时宜设于卫生间门外。照明与插座宜分开配线,并且在分支回路上应装有过载、短路保护并应在回路中装设漏电保护和有过、欠电压保护功能的保护装置。 2照明计量单位

当前各种量都逐步实现采用国际单位制,简称SI。光学计量基本单位为光强I(坎德拉cd),导出单位有光通Φ(流明lm)﹑照度E(勒克斯lx)﹑出射

6

大学生毕业论文 度M(流明/米2lm/m2) 、亮度L(坎德拉/米2cd/m2)等。

第二节 照度方式

1.一般照明

不考虑特殊部位的需要,为照亮整个场地而设置的照明方式。它可使整个场地都能获得均匀照度,适用于对光照方向无特殊要求或不适合安装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的场所。 2.分区一般照明

根据需要,提高特定区域照度的一半照明方式。对照度的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区域,灯具可以集中均匀布置,提高其照度值,其他区域仍采用一般照明的布置方式。 3.局部照明

以满足照明范围内某些部位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称为局部照明。它仅限于照亮一个有限的工作区,通常采用从最适宜的方向装设台灯、射灯或反射型灯泡。起优点是灵活、方便、节电,能有效地突出重点。 4.混合照明

有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照明称为混合照明。其实质是在一般照明的基础上,在另外需要提供特殊照明的局部,采用局部照明 。

第三节 光源和灯具

1光源种类

常用于高层建筑照明的电光源,按发光原理可分为两大类: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白炽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显色性好,故在一般场所仍被普遍采用。

7

大学生毕业论文 2灯具选择和布置

灯具的作用是固定电光源,把电光源的光能分配到需要的方向,防止光源引起的眩光以及保护电光源不受外力、潮湿及有害气体的影响。灯具的布置就是确定灯在房间内的空间位置。灯具的布置合理与否还影响到照明装置的安装功率和照明设施的耗费,以及照明装置维护检的方便与安全。布置方式一般分为均匀布置和选择布置

1.教室:

用日光灯吊顶,每俩俩组合在一起加反光合金罩,这样可以增加教室内光的强度,节约能源。

2.楼梯和走廊照明:

用壁灯,安装在楼梯踏步的侧面墙上,利用墙面反射光照亮楼梯水平面和垂直面,效果较好。对于宽度不大的则宜采用吸顶灯,安装在顶棚上面。

3.卫生间:

1)卫生间灯具位置应避免安装在便器或便漕的上面及其背后。开关为跳板式时宜设于卫生间门外,否则应采用防水型面板或使用绝缘操作的拉线开关。

注:所有灯都是选用飞利浦日光灯和重庆恒齐电子有限公司嵌入式支架。

消防灯具选用重庆恒齐电子有限公司

8

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四节 照度计算

1照度标准值

教室 100lx 楼梯间 10lx 卫生间 30lx 电梯前室 50lx 2照明均匀度

为了使整个房间具有同等条件的照度水平,在一般照明情况下,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 3色温和显色性

照明光源的颜色特征与室内表面的颜色宜互相协调,以形成相应于教室功能要求的自然光环境。 4 眩光限制

教室内一般照明受眩光的限制,应从光源亮度、光源和灯具的表观面积、背景亮度以及灯具位置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5照度计算

照度计算方法有利用系数法、单位容量法和逐点法等3种。任何一种计算方法,都只能做到基本准确。

1.计算公式 1)空间系数 (1)室空间系数:

5hrc(l?w)RCR?l?w

9

大学生毕业论文 (2)顶棚空间系数:

CCR?5hcc(l?w)hcc?RCRl?whrc

(3)地板空间系数:

FCR?5hfc(l?w)l?w?hfchrcRCR

式中:

l——室长,m;

w——室宽,m; hrc——室空间高,m;

hcc——顶棚空间高,m;

hfc(4)有效空间反射比

——地板空间高,m。

?e??A0As??As??A0

式中:

A0——顶棚(或地板)平面面积,m2;

As——顶棚(或地板)空间内所有表面的总面积,m2;

?——顶棚(或地板)空间各表面的平均反射比。

假如空间由i个表面组成,以Ai表示第i个表面面积,以?i表示第i个表面的反射比,则平均反射比由下式求出:

?A????A

?ii2.各类房间照度计算(考虑到装饰设计,本设计仅供布线) 1).教室照度计算

房间面积A=30 m2 , 取照度E=30lx, 选用白炽灯(30×40W),单位容量W=14.8 W/ m2

根据W=P/A得, 房间内的总安装功率P=W×A=14×30=420W,

(2)卫生间:

10

大学生毕业论文 房间面积A=4.02m2 , 取照度E=15lx,

选用防水防潮灯(40W), 查表3-5得单位容量W=11.6 W/ m2 根据W=P/A得, 房间内的总安装功率P=W×A=11.6×4.02=47 W

所以在卫生间中央设置一盏40W的防水防潮吸顶灯,以及一盏20W镜前防水壁灯,P0=40W+20W =60W

(3)楼道:

楼道面积A200m2 , 取照度E=20lx, 选用防水防潮灯(8*15W),单位容量W=15 W/ m2

根据W=P/A得, 房间内的总安装功率P=W×A=15×200=300 W

第五节 配电箱布置

1.箱体全部为暗装。 2.箱体规格与安装要求

1)箱体高度600mm以下,底边距地1.5m。 2)箱体高度600-800mm高,底边距地1.2m。 3)箱体高度800-1000mm高,底边距地1.0m。 4)箱体高度1000-1200mm高,底边距地0.8m。

5)箱体高度1200mm以上的,为落地式安装,下设300mm基座。

第六节 负荷计算(需要系数法)

1.用户配电箱AL1

pel?8kw Kd?0.9 5 co?s?0. 9pjI?kdpel?0.95?8?7.6kw

I?pj1?1037.63?U??103j1?12.8AN?cos?3?380?0.9 1) 用户配电箱AL2

pE2?16kw Kd?0.95 cos??0. 9pj2?kdpe2?0.95?16?15.2kw

11

大学生毕业论文 I?p3j2?103?U?15.2?103e2?380?0.9?25.66AN?cos?3

2) 用户配电箱AL3

pe3?8kw Kd?0.9 5 cos??0. 9pj3?kdpe3?0.95?8?7.6kw

I?pj3?1033?U?7.6?103j33?380?0.9?12.8AN?cos?

3)井道配电箱12AP(T)

pe6?15kw Kd?1 co?s?0.5

pj6?kdpe6?1?15?15kw

3I?pj6?1015j63?U?cos???1033?380?0.5?46AN

4)公共配电箱B1AL

pe7?15kw Kd?1 cos??0.85

pj7?kdpe7?1?15?15kw

I?pj7?10315j73?U?cos???1033?380?0.85?27AN

5)水泵调压配电箱12AP(S)

pe8?7Kw Kd?1 cos??0.85

pj8?kdpe8?1?7?7kw

pj7?1037?103Ij7?3?U??12.5AN?cos?3?380?0.85

6)1单元配电箱

pe4?41kw Kd?1 co?s?0. 8pj4?kdpel?1?41?41kw

12

大学生毕业论文 I?pj1?1033?U?41?103j33?380?0.9?77.9AN?cos?

7)2单元配电箱

pe2?38kw Kd?1 co?s?0. 8pj2?kdpel?1?38?38kw

Ip3j1?1038?103j2?3?U?cos??3?380?0.9?72.9AN

8)3单元配电箱

pe3?48kw Kd?1 co?s?0. 8pj3?kdpel?1?48?48kw

Ipj1?10348?103j3?3?U??380?0.9?89.3AN?cos?3

2 总负荷计算 (1) AP1

pe?96kw Kd?0.9 cos??0.85

pj?kdpe?0.9?96?86.4kw

pj?10386.4?103Ij?3?U?380?0.85?154AN?cos?3? (2) AP2

pe?104kw Kd?0.9 cos??0.85

pj?kdpe?0.9?104?93.6kw

Ipj?10393.6?103j?3?U?cos??3?380?0.85?168AN

13

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七节 设备选型

1断路器的选择

本工程所有设备均采用ABB的产品。根据以上负荷计算,设备选型如下:

1.用户配电箱内断路器的选择 1)照明回路断路器选DPN-16A。

2)插座回路断路器选DPN-16A+Vigi30mA/t≤0.1s。 3)卫生间插座回路断路器选DPN-16A+Vigi30mA/t≤0.1s。 4)空调插座回路断路器选DPN-20。 2.井道配电箱内断路器的选择

1)机房照明回路断路器选C65N-C16A/2P。

2)机房插座回路断路器选C65N-C16A/2P+Vigi30mA/t≤0.1s。 3)井道照明回路断路器选C65N-C16A/2P。

4)机房插座回路断路器选C65N-C16A/2P+Vigi30mA/t≤0.1s。

5)阶梯教室控制箱回路断路器选NSE100N/4P/ELA+Vigi1000A/t≤0.1s。3.单元配电箱内断路器选NS160-TM/4P。 4.总配电箱内断路器选NS400N-200A/4P。 2隔离开关的选择

1.井道配电箱隔离开关选FB-80A/3P。 2.公共配电箱隔离开关选FB-50A/3P。 3.水泵挑眼方配电箱隔离开关选FB-32A/3P。 3线缆的选择

1.室内导线选BV-3×10.0-PVC32。

2.单元配电箱到终端箱导线选BV-4×10.0+1×5.0-PVC32。 3.总配电箱到单元配电箱电缆选YJV-4×50+1×25-SC70。 4.进线电缆选YJV22-4×120-SC100。 ·

1.用户终端箱选ACM08FNBES。 2.配电箱选MLRB4(梅兰日兰)。 3.换热站配电箱选MLRB4(梅兰日兰)。

14

大学生毕业论文 4.单元配电箱选SDB-FB518MS。 5.车库总配电箱选SDB-FB512MS。

第八节 本工程的插座系统设计

本工程的具体设计:

1.教室:落地式空调插座2个,安装高度0.3M;五孔插座3个,安装高度0.3M。

2.阶梯教室:吊顶式空调8,安装高度3M;五孔插座10个,安装高度0.3M。

15

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四章 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

第一节 概述

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一是雷直击在建筑物上生成的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多与重要市政工程相邻,常在基坑的四周做护坡桩保护四周的设施,防止边坡的坍塌。高层建筑地下部分一般为三层左右, 基坑较深。在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施工时,利用护坡桩内的主筋与防雷引下线连拉接,这样做具有经济、实用、便于施工、节约材料的特点。由于护坡桩在基坑下十几米深,因此接地电阻阻值一般可达到1欧姆左右。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由内部防雷接地装置和外部防雷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接地装置包括:笼式避雷网、专用接地装置,外部防雷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网、引下线、避雷带、均压环,以提高建筑物整体防雷的可靠性。

第二节 建筑物防雷等级确定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认真调查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

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本建筑位于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其建筑物长52.80m,宽13.00m,高30.80m,当地平均雷暴日为36.6d/a。

1.本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确定 N=kNgAe

式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

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漏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处的建筑物,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16

大学生毕业论文 2.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下式确定 Ng=0.024Td1.3

式中T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 3.建筑物等效面积Ae应为其实际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建筑物高度小于100米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D?H?200?H?

Ae????LW?2?L?W??H?200?H???H?200?H?????10?6

式中 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m; 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 在本工程中

L=52.80m W=13.00m H=30.80m k=1 Td=36.6d/a

Ae????LW?2?L?W??H?200?H???H?200?H?????10?6????52.8?13?2?52.8?13??30.8?200?30.8????30.8??200?30.8?????10?6??686.4?9500171?16363.6704??10?6?26550.2404?10?6?0.02655km2

Ng?0.024Td1.3?0.024?36.61.3?2.5866km2?a

N?1?2.5866?0.02655?0.069次/a.

?0.06?N?0.3

本工程属于二类防雷建筑。

17

大学生毕业论文

图4-1建筑物的等值受雷面积

第三节 防雷的措施

1、高层建筑物的外部防雷接地装置: (1)接地网:

当发生雷电时,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向自然接地体周围大地泄流外散,土壤呈现的电阻称为接地电阻,当增大接地网的面积,接地电阻将减小。接地网是指水平方向由钢筋绑扎或焊接成的网格,水平钢筋组成的接地网可以近似看成一块独立的平板,它的电容主要由它的面积决定的。附加于这个平板上有限长度的竖向钢筋接地体,其所增加的长度不足以改变其电容,即接地电阻减小不多。只有当这些附加的竖向接地体的长度增加到可以和平板的长、宽尺寸相近时,平板趋近于一个半球时,电容才会有较大的增加,接地电阻才会明显的减小。

18

大学生毕业论文 另一方面,因为电容所储存的能量不是储存在极板上,而是储存在整个电介质中即整个电场中,电介质中的能量密度与其电容率有关。在大型建筑的基坑内,接地网埋深的尺寸比起接地网的几何尺寸小的多,所增加的储存能量的介质空间是极其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空间中的能量密度较小,表明增加接地网的深度对减小接地电阻的作用不大。在设计利用底板接地网做自然接地体时,不应认为自然接地体埋得越深,接地电阻就越小,应通过地质勘探报告了解周围的土质情况。 (2)引下线: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避雷带与自然接地体连接在一起,使雷电流构成通路。在高层建筑中利用其柱或剪力墙中的主筋作为引下线,随主体结构逐层串联焊接至屋顶与避雷线连接。为了安全起见每条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主筋,主筋的截面不应小于Φ16mm。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中,利用其结构主筋做引下线,本人认为这样做具有经济、实用、易于操作的特点,由于现浇混凝土内的引下线不易氧化,所以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按建筑物的防雷类别适当减小引下线的间距,这样做可以迅速分流,降低反击电压, (3)避雷带:

避雷带由避雷线和支持卡子组成,避雷带应设置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层檐、女儿墙等处,其作用是引雷效应,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向大地泄流,避免高层建筑物雷击。

避雷线安装:

(a)避雷线应顺直,不应有高底起伏现象。

(b)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 (c)避雷线采用镀锌圆钢,直径不应小于Φ12mm。 (d)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双面焊接。 (e)如遇有变形缝处应做煨弯补偿处理。 支持卡子安装:

(a)支持卡子采用40×4mm镀锌扁钢,卡子埋深不应小于80mm。 (b)卡子顶部一般应距建筑物屋檐、女儿墙等表面100mm。

(c)卡子水平间距不应大于100mm,各间距应一致,转角处两边的卡子距转

19

大学生毕业论文 角中心不应大于250mm。

(d)所有支持卡子应横平竖直,固定牢固。 (4)均压环: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除了防止雷电的直击外,还应防止侧向雷击,超过30米高的建筑物,应在30米及其以下每隔三层围绕建筑物外廓的墙内做均压环,并与引下线连接。保证建筑物接构圈梁的各点电位相同,防止出现电位差。

(a)均压环采用不小于Φ8mm的镀锌圆钢,或不小于24mm×4mm的镀锌扁钢。 (b)均压环沿建筑物的四周暗敷设,并与各根引下线相连结。

(c)外檐金属门、窗、栏杆、扶手、玻璃幕、金属外挂板等预埋件的焊接点不应少于两处,与引下线连接。

(d)搭接长度扁钢>2b、圆钢>6D、圆钢和扁钢>6D。

(注:b为扁钢长度,D为圆钢直径,扁钢搭接应焊3个棱边,圆钢应焊接双面。)

2、高层建筑物的内部防雷接地装置:

高层建筑除了采用外部防雷措施外,还应采用内部防雷措施--法拉第笼(Faraday's cover)俗称笼式避雷网。

笼式避雷网利用建筑物柱、剪力墙内的竖向钢筋迅速分流并疏导雷电流,与板内水平钢筋形成笼网状,在一定程度上屏蔽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还可以达到良好的均压环及等电位作用。现代高层建筑物内重要的强、弱电机房多采用笼式避雷网,因此建议在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中,将内部防雷接地装置与外部防雷接地装置结合起来,构成统一的防雷接地系统,防雷效果将是最理想、安全和可靠的。

第四节 防雷接地的设计

防雷内容一般可分为: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及防高电位入侵三个内容。就防直击雷而言,一般是在屋面易受雷击部位安装接闪器,然后通过引下线与接地电阻很小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目前一般利用屋面板钢筋作为避雷网,柱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这是较为实用经济的作法。为了防止感应雷

20

大学生毕业论文 和高电位入侵的危害,可在电缆进出户处将绝缘子的铁脚支架可靠接地,同时安装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

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将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分为三类,对于住宅来说,具体分类如下:

一类防雷建筑物:40层及以上或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建筑; 二类防雷建筑物:19层及以上或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住宅建筑; 三类防雷建筑物:雷电活动比较弱的地区为25m以上,雷电活动强烈地区高度为15m以上,建筑群边缘地带的高度为20m 以上的建筑物。

预防雷电的方法有“抗”和“泄”两种,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泄”。防雷系统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泄电回路,即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把雷电流泄人大地,避免直接雷击造成机械破坏、电磁力破坏或热效应破坏。对于不同防雷等级的建筑物,在进行防雷设计时,对防雷系统的三部分要求是不同的。对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必须采取全面的保护措施,以防直击雷和雷电波沿着管线侵入所引起的破坏性后果。对于防止直击雷,可在建筑物顶部安装架空避雷网或避雷针。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4m×6m。独立的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R。为防雷电感应,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排放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装置上。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 m-24 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焊接成闭合回路,

并应每隔18m~24 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当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针时,可将避雷针或网格不大于5m×5m或4m×6m的避雷网或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避雷网应沿屋角、屋脊、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均应连到环上。均压

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接地干线环路。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宜采用装设 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 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lOm×10m或12 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取避雷带相互连接。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 于18m。仅当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筋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安跨度设引 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距离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R。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当利用基础内的钢筋网为接地 体时,应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 总和应符合下表达式的要求:S≥4.24KcZ(式中: S—钢筋表面积总和,单位 m2);Kc—分流系数,单根引下线为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根

21

大学生毕业论文 引下线应为0.66,接闪器成闭合环或网装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4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20m或24mx16m 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利用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时,埋设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本建筑物为三类防雷建筑,采用φ10镀锌园钢作避雷带,利用构造柱内四根主筋做防雷引下线,要求钢筋必须焊接。

22

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五章 消防系统的设计

第一节 消防系统的概述

建筑消防系统指建筑物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用于防范和扑救建筑物火灾的设备设施的总称。常用的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安全疏散系统等。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消防系统及部分重要负荷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电源由变电站引来,三相四线制。

第二节 火灾报警系统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区域报警系统指由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组成,功能简单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于较小范围的保护。

集中报警系统指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较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于较大范围内多个区域的保护。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指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系统的容量较大,消防设施控制功能较全。适用于大型建筑的保护。 二、探测区域与报警区域:

报警区域是指人们在设计中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

23

大学生毕业论文 楼层划分的部分空间,是设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单元。一个报警区域可以由一个防火分区或同楼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但同一个防火分区不能在两个不同的报警区域内;同一报警区域也不能保护不同楼层的几个不同的防火分区。

探测区域就是将报警区域按照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是火灾探测部位编号的基本单元。一般一个探测区域对应系统中一个独立的部位编号。

第三节 消防控制室的设置

消防控制室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控制信息中心,也是火灾时灭火指挥和信息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对消防控制室的设置范围、位置、建筑耐火性能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对其主要功能提出原则性要求。而在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则进一步对消防控制室具体要求作了规定。 一、消防控制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二、消防控制室的送回风管在其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三、消防控制室内严禁与其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

四、消防控制室周围不应布置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

五、消防控制室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2.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3.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4.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5.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

—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24

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四节 消防广播

一、消防广播的特点:

(1) 报警信号应在系统中具有最高优先权。

(2) 可对背景音乐和呼叫找人等状态具有切断功能。 (3) 应便于消防报警值班人员操作。 (4) 传输电缆和扬声器应具有防火特性。

(5) 在交流电断电的情况下也要保证报警广播实施。 二、事故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紧急广播扬声器设置在走道、厕所、教室等公共场所,其数量应能保证从本楼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25米。在走道交叉处、拐弯处均应设置扬声器。走道末端最后一个扬声距墙不大于12米。每个扬声器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客房内扬声器功率不应小于1W。设在空调机房、通风机房、洗衣房、文娱场所和停车库等处有背景噪声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 dB,并以此确定扬声器的功率。

火灾事故广播馈线电压不宜大于100V。各楼层设置馈线隔离电压器以保证当任一分路有故障时,不应影响其他分路的正常广播。

三、火灾事故广播输出分路应按疏散顺序控制,播放疏散指令的楼层控制程序如下:

(1)N层及N层以上楼层的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火灾层极其相邻的上、下层。

(2)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2层及地下各层。 (3)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四、火灾事故广播与服务性广播或业务性广播合用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及对应功放强制转入火灾事故广播状态。消防控制室应能监控火灾事故广播功放的工作状态。客房床头柜内设置扬声器,应具有火灾广播功能。如果火灾事故广播与服务性广播或业务性广播合用的扬声器设有音量开关时,系统应采用三线制配线 强制打开火灾故广播。

消防广播是高层建筑及设有集中报警或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建筑必不可少

25

大学生毕业论文 的系统。目前在大型商场、宾馆、酒店均已普遍应用。

为了迅速确认或通报火情,既是对火灾采取扑救措施,火灾时有效的组织和指挥楼内人员安全迅速的疏散,需设置消防专用通讯系统,建筑物内消防专用通讯系统大致分为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消防对讲电话插孔系统。 五、本设计中消防广播的相关设计如下:

(1)消防广播设备在消防值班室,音箱在墙上明设; (2)消防广播选用HK3302型号,距离地面2.6米高;

(3)消防广播线路选用ZR—BVR—2×2.5导线穿G20钢管,在现浇板及墙内敷设;

(4)消防电话线路选用ZR—RVS—4×1.5导线穿G15钢管,在现浇板及墙内敷设;

(5)消防专用电话选用HK3201型号,距离地面1.6米高,电话插孔选用HK3202型号,距离地面1.6米高。

第五节 火灾探测器的计算

一、火灾探测器的计算依据: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N=S/(K·A)

式中:N——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只),N取整数; S—— 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m2); A——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

K—— 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取0.7~0.9,非重点保护建筑取1.0。 1、探测器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应按下表确定: 表5-5-1

探测器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 火灾 测器 种类 地面 面积 s (m) s≤80 s>80 2房间高度 h (m) A (m2) θ≤15o R (m) 6.7 6.7 房顶坡度θ 15o<θ≤30o A (m2) 80 100 R (m) 7.2 8.0 A (m2) 80 120 θ>30o R (m) 8.0 9.9 26

感烟 探测 h≤12 6

大学生毕业论文 器 感温 探测器 s≤30 s>30 h≤6 h≤8 h≤3 60 30 20 5.8 4.4 3.6 80 30 20 7.2 4.9 4.9 100 30 40 9.0 5.5 6.3

2、对不同高度的房间,可按下表选择火灾探测器: 表5-5-2 房间高度 h(m) 12< h≤20 8

二、火灾探测器的计算:

地下层消防探测器个数(这里我们来选择面积最大的一个房间作为标准)

因保护区域面积s=2500m2。 房间高度h=3,即h≤6m。 顶棚坡度: ?=0

查表可得,感烟探测器:

保护面积 A=80m2; 保护半径 R=6.7m。 计算所需探测器数N: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房间为机房重地,取K=0.7。 N≥S/(K×A)=2500/(0.7×80)=45(只)

由于其他房间的面积都小于它,所以如果装探测器的话一只就够了。 走廊内探测器的个数

保护区域面积S= 45m2 教师高度h=3m,即h≤6m。 顶棚坡度?=0 查表可得,感烟探测器:

27

大学生毕业论文 保护面积A=80m2; 保护半径R=6.7m。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走廊为防火重点保护对象,取K=0.7 N≥S/(K×A)=34/(0.7×80)=1(只)

由于走廊横向两侧是楼梯,而纵向两侧是住户,我们又均匀设置了四个感烟探测器。

本设计选用感烟探测器的型号为HK3101,吸顶式,除了在配电室,弱电总机房,值班室,强弱电井内采用气体自动灭火装置,其余的采用水自动灭火装置。

第六节 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是现代建筑中的一项重要安全设施。特别是在公共建筑物发生火灾、电源故障断电时,应急照明对人员疏散、消防和救援工作、保障人身安全、进行必要的操作处理或维持工作继续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的产品都不得采用普通照明灯具,应选用带有玻璃及其它非燃烧体材料制作的保护罩。而目前,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中,尤其在大型超市、市场中,多以普通日光灯或格栅灯来代替,而此种灯具的灯管一般直接暴露在外,无任何防火保护措施,容易在火灾状态下损坏。

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满足在火灾事故状态下,相关区域的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能够在消防中心控制下,在切断正常照明后立即启动,并不得受开关的控制,以利于人员的直接疏散。在工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应急照明系统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方式时,发生火灾时,仅需切断着火层(分区)的非消防用电设备即可。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动作可靠性高,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各类应急照明灯具。缺点是灭火时灯具及配电线路仍带有220V电压,有可能危及救火人员的人身安全。

2.当应急照明系统采用独立供电式或集中电源供电方式时,在发生火灾时,可从消防控制室手动切断或通过报警系统联动切断着火层份区)专用应急照明供电回路配电箱电源,使该回路的应急照明灯具自动点燃。这种控制方式的

28

大学生毕业论文 优点是,无论灯具处于何种状态均能可靠点燃,且用电相对比较安全。

消防应急照明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展开灭火战斗的必备设施,对于火灾时人员安全快速疏散和消防队员进入起火建筑内部进行施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消防系统及部分重要负荷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电源由变电站引来,三相四线制。当确认火灾后,切断一切非消防电源,此时备用电源起作用,楼道内安全出口标志灯,疏散标志灯被启动,起到应急照明作用。

安全出口标志灯选用2×16W,门上0.3米处;疏散标志灯选用2×16W,距地0.3米。

29

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六章 综合布线及电话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运用先进的布线技术,提供结构化的布线,其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了建筑物在使用期间无需重新布线就可以满足现在乃至将来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通常的综合布线系统主要针对话音和数据。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必须全面考虑业主的需求以及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需求按照国家设计规范选用不同的电缆、电缆组合、信息插座、适配器及布线路由,对每一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的考虑及独立的设计,既不能产生瓶颈,又不能有过多的冗余。整个系统设计既需要考虑性能价格比,又要充分考虑未来的需求,综合布线不同于目前的电话通讯线路与计算机线路的简单相加,它是将整个大厦的通讯线路融为一体,以便用户能更方便地利用通讯线路享受到现在与未来的多种服务。

第二节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一个好的综合布线系统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传输介质,介质直接影响带宽、传输速度和质量。目前通常使用四种传输介质: STP、UTP、FTP、光缆。

1、STP:一种全屏蔽电缆,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好的抗电磁干扰特性,过去曾广泛地用于数据传输。但是它的成本高且施工难度大。

2、UTP:UTP定义成非屏蔽双绞线,它对电磁干扰的唯一防护就是双绞线的平衡特性。

3、FTP:一种新的布线系统标准,这就是FTP屏蔽双绞线。它在四对双绞线外面包着一层铝的屏蔽层,通过屏蔽层和双绞线的平衡特性共同抵抗电磁干扰。FTP结合了STP的技术优点和UTP易于安装的特性,是性能价格比最好的一种传输介质。

30

大学生毕业论文 4、光缆:容量大,抗干扰性强,在宽带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价格相对较高目前多应用于垂直干线子系统。 目前衡量一个布线系统的标准主要有: a 国际标准ISO/IEC IS 11801 b 北美标准EIA/TIA568 c 欧洲标准EN 50173

目前标准中规格较高的是欧洲标准EN 50173。它更加强调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对人的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能力提出了速度更快、带宽更宽的要求。新的网络协议和应用不断涌现,对现行的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D级(Class D)布线产品,也称为5类(Cat. 5)布线产品,可以支持目前存在的和出现的所有应用系统(目前网络技术的热点千兆位以太网的设计运行频率仍为100MHZ,与100兆以太网相同)。

一般来讲,屏蔽可比非屏蔽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提高40db左右。 设计一个布线系统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A. 当前及今后几十年网络发展对布线系统的要求

高速化:如 100 Mbps、155 Mbps、622 Mbps、 100 BASE-T、100 BASE-VG、 ATM、千兆位以太网、 FDDI、 CDDI等。

可靠性:随着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及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高,要求布线系统有更高的可靠性。 B. 布线系统环境

电磁场干扰环境日益恶化电台、电视台、各种移动电话、工业用电等的日益增多而使电磁干扰日益恶化。

C. 布线系统应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15年—20年或更长的生命周期。 D. 更换布线系统的困难大、投资大、影响大

因此,我们认为选择屏蔽布线系统或非屏蔽布线系统的依据是: A. 当用户目前及今后网络应用为低速应用时(10 BASE T, TOKEN RING),且布线环境无严重电磁干扰时,采用非屏蔽布线系统。

31

大学生毕业论文 B. 当用户目前及今后网络应用为 30 MHZ以上高速应用时, 如 100 BASE-T、100

BASE-VG、FDDI、CDDI、ATM、千兆位以太网等,或者布线环境有较严重的电磁干扰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但造价昂贵。

C. 当布线环境有大于等于 30MHZ以上的电磁干扰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这一点在通信行业标准中已有明确表述。 系统方案的设计:

教学楼楼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工作区管理子系统、水平管理子系统、垂直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管理子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根据教学楼的实际需求,布线系统设计采用制造厂商IBDN的结构化布线技术及产品。在本方案设计中,采用IBDN的超五类布线系统。

参照教学楼项目的设计图纸,本系统共有48户信息点。整个教学主配线间设置在地下管理中心机房,各建筑物内分配线间位于各单元一层弱电井内。中心机房与各单元配线间采用四芯室外多模光缆相连;信息插座墙上暗装,底边距地0.3米,机房内则在防静电地板下明装;中心机房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各处配线架均采用9U标准墙柜。 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信息插座到小区用户终端设备这个区域称为工作区子系统。它包括有连接软线、适配器和其他电子器件。通过连接软线和适配器将终端设备同信息输入输出口相连。

数据信息插座器件选配的是IBDN单孔墙上式插座。正方形、白色、超五类、屏蔽插座套件。位置在家庭用户的书房和主卧内。 2、水平子系统的设计:

水平布线子系统是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该系统是从各个子配线间出发连向各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

数据系统线路的水平部分均采用IBDN公司超五类系统传输数据,支持622Mbps的数据信息。 3、管理子系统设计:

管理子系统是用来对教学每单元的线缆提供管理, 包括线缆的端接和跳接

32

大学生毕业论文 线的管理。从应用的角度来看, 管理子系统就是对各种信息提供一种流向管理, 使某种信息流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到达相应的控制和交换设备。双绞线均端接到配线架上, 绝对不允许没有端接而散露的双绞线存在。因此该配线架的数量应根据I/O口数量来定, 以达到最大的灵活性。配线架的型号及数量详见系统图。配线架设于19”标准机柜内和各个单元墙柜内。4、主干子系统设计:

该系统指从连接各IDF到MDF的线缆。数据主干采用四芯多模光缆,计算机机房主干采用25对大对数铜缆。具体配置详见系统图。 主干线缆长度计算公式: H×1.1+N

其中,H -----IDF距MDF的距离(水平和垂直部分);

1.1---余量;

N -----端接余量.

第三节 电话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概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话已经成为现代化家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本来综合布线系统完全可以满足语音传输的要求,但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从减少整个系统建设成本的角度出发,我们在设计时将数据和语音部分分开来做,为小区住户提供良好的语音通讯线路。

本设计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条例来设计,在完成每户的基础上我们在前端预留一部分的接口,以备教学楼今后的扩充用。 二、线路设计:

本工程由电信网引接外线,标准户型均为三对电话外线,住户内每房及主卧卫生间设一个电话出线口;设备管理房间内均预留电话出口。布线方式具体如下: 1) 电话系统进线间设在在地下一层,其内部设有电话总交接箱及光纤转换设备,市话电缆穿管埋地引入电话设备间,再经过弱电桥架引至各栋的接线箱,沿弱电竖井引至各层的电话分线箱,从而进入各家各户。

2) 本工程的电话电缆采用HYA-2?0.5mm,电话线采用PVC-4?0.5mm。 3)电话电缆在地下采用金属桥架吊装敷设,电气竖井内采用金属线槽敷设,至各户的分支线均为穿塑料敷设管埋地或沿墙敷设。

33

大学生毕业论文 4) 本工程的各层电话接线箱距地1.2米竖井内挂墙明装,总交接箱落地安装,电话线的出线口距地0.3米暗装。

5)本工程的电话电缆及支线均采用铜芯双绞线,可为教学楼提供宽带上网服务。

通信电缆的型号

类别、用导体 途 H—市内话电缆 HB—通信线 HD—铁道电气 化电缆 HE—局用电缆 HO—同轴电缆 HR—电话软线 HP—配线电缆 G—铁线芯 L—铝线芯 F—复合物 SB—纤维 B—棉纱编织 F—复合物 H—橡套 HF—非燃性橡套 L—铝包 LW—皱纹铝管 Q—铅包 V—塑料 VV—双层塑料 Z—纸(省略) C—自承式 D—带形 E—话务员 耳机用 G—工业用 J—交换机用 P—屏蔽 P—鱼泡式 R—柔软 S—水下 T—弹簧型 Z—综合性 0—相应的裸外护层 1—一级防腐 1—麻被护层 2—二级防腐 2—钢带铠装麻被 1—第一种 2—第二种 18-18绝缘层 内护层 特征 外护层 派生 T—铜(省略) V—聚氯乙 烯塑料 X—橡皮 Y—聚乙烯 YF—泡沫聚 乙烯 3—单层细钢丝铠装麻被 芯 4—双层细钢丝铠装麻被 252-25—单层粗钢丝铠装麻被 52kHz 6—双层粗钢丝铠装麻被 34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5 结束语

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我较系统的学习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作了本次毕业设计。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设计了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理工大楼的电气部分。结合建筑平面图对电气照明、供配电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消防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做了较完整的计算和设计,并绘制了工程图纸。使我的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所提高

通过本次设计我对专业知识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学习,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做了一次初步的结合,为不久之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作了必要的技术和心理准备。

本设计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孙成明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同组同学的共同努力,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作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指导老师批评指正。

35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6

参考文献

孙建民编著,电气照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6月 叶选 丁玉林 刘玮编著,有线电视及广播,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9月 梁延东编著,建筑消防系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12月

吴成东主编,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刘思亮编著,建筑供配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戴瑜兴编著,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5月

建筑工程常用数据手册编写组,建筑电气常用数据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朱林根主编,21世纪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北京照明学会设计委员会编写,建筑电气设计实例图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年

36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7

7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jb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