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题复习(选、填、判)
更新时间:2024-01-06 23: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教育小题目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实用文档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4、制度化的教育: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它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一、填空题: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的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广义的、狭义的、更狭义的三个不同的层次。 3、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4、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5、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6、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7、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8、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与非制度化的教育;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制度化的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社会教育。 9、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其中,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比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创立、发展三个阶段。
11、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是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12、人们无论是从事教育理论工作,还是从事教育实践工作,要想将工作做好,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认识。
13、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
14、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1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二、判断题:
1、学校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 × )
2、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 √ ) 3、信息社会的教育即信息教育。 ( × )
4、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 ) 5、教育的阶级性是一切社会的重要属性。( × ) 6、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教育学。 ( × ) 7、教育学一经产生就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 )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在教育史上,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看成近代教育学著作
9、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代表人物,其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 ) 10、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 )
三、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 B )。
A.《论语》 B.《学记》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A )。
A.《雄辩术原理》 B.《理想国》 C.《政治学》 D.《金言》 3、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A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爱弥儿》 4、《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B )。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凯洛夫 D.赞科夫 5、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B )。 A.勒图尔诺 B.孟禄 C.沛西·能 6、教育是一种( B )。
A.生物现象 B.社会现象 C.自然现象 D.本能活动
7、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教育具有( C )。
A.生产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实践性 8、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属于( A )。 A.非制度化的教育 B.制度化的教育
9、工业社会的教育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B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10、“教育”的日常用法有以下三类,其中最基本的用法是( A )。 A.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 B.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C.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11、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观点的是( B )。 A.陶行知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二章 教育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显性教育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3、隐性教育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4、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5、负向教育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6、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功能,它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固有功能。
7、教育的派生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衍生,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一、填空题: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2、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家庭 学校 同伴群体 大众传媒 职业组织 社区等等。
3、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的以人为本教育观念。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把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人看作是具体的、能动的生命体,尊重他们的人格,满足他们的需要,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等,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的中的失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等,我们必须找准问题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
4、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社会环境、生活水平。其中,提高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教育。
5、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传递与保存、活化文化、选择、批判、交流与融合、更新与创造。 6、教育创造文化的直接途径是直接生产新的文化,间接途径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7、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证明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8、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必须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 9、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产品的输入;二是产品的利用。10、 10、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一是外部社会因素,二是教育产品自身。 11、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表现。
12、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核心是精神文化。
13、文化按照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存储形态的文化,一种是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 14、教育的文化选择形式总体上有吸收和排斥。
15、教育的政治功能最主要的是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16、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 17、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二是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
18、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19、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20、我国教育的战略方向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1.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通过生产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判断题
1、教育功能是人们的一种主观的期望,等同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 × )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 ) 3、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唯一目的。 ( × ) 4、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唯一途径。 ( × ) 5、教育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社会的发展。( √ ) 6、教育是生产力变化的“因”,生产力是教育的“果”。( √ ) 7、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 × ) 8、教育功能的释放取决于外部社会因素。 (× ) 9、教育要传播所有的文化。 (× ) 10、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最有效的方式。( √ ) 11、文化的融合就是不同特质文化的相加。(× )
12、同样的教育投入,在不同的学校会产生同样的教育功效。(× ) 13、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
三、选择题: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就具有( B )。 A.继承性 B.相对独立性 C.永恒性 D.阶级性 2、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C )。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3、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 D )。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生活水平 D.教育 4、教育价值是教育的( A )表现。 A.应然 B.实然
5、义务教育具有( ABC )。
A.基础性 B.全民性 C.全面性
6、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BC )。 A.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C.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它也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3、价值性教育目的: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
4、操作性教育目的: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
5、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
6、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要实现的各种结果。
一、填空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定了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另一方面规定了培养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
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 调控和评价功能。
3、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既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
4、一个社会(或国家、民族)的整体教育,应把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5、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构成的。
9、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所具有的倾向性。在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上,有两种片面的理论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10、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1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各种高一级教育打好基础,为民族素质提高打好基础。
二、判断题: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 2、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少于教育目的。 (× ) 3、全面发展就是要求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 × ) 4、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可相互代替。( √ )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教育与体力劳动相加。(× ) 6、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
7、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 )
8、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价值取向的最基本问题是如何看待和解决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关系问题。 (√ )
三、选择题:
1、从要求的特点看,教育目的有(B )之分。
A.价值性和操作性 B.终极性和发展性 C.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B )。 A.体育、美育 B.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3、在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应把满足( C )的需要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A.人 B.社会 C.人与社会
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C )。 A.社会本位论 B.人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生产关系
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6、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是(B)。 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章 教育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4、终身教育 :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2、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正式颁布于1902,称为壬寅学制。 3、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在1903,称为癸卯学制。
4、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 5、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6、教育制度具有客观性 取向性 历史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7、在当代,教育制度发展的方向是终身教育。
8、现代学制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分支型学制。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10、教育制度除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要受政治 经济 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二、判断题:三、判断题:
1、教育制度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 × ) 2、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制度具有阶级性。 ( √ ) 3、义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免费教育。 ( × ) 4、教育制度是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 √ ) 5、我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 )
三、选择题:
1、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2、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3、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六三三制”的是( C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4、义务教育实际上是一种( C )。 A.免费教育 B.业余教育 C.法律规定国家保障的教育 D. 自愿参加的教育
5、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D )。 A.1979 B.1990 C.1993 D.1986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一、名词解释: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4、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它既是社会对教师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教师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与情感认同。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一、填空题:
1、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是指教师所得到的物质报酬,它包括工资 奖金、及医疗 保险 退休金等福利。 2、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有教育的权利 专业发展权 参与管理权。 3、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有软性标准和硬性标准两种。
4、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专业思想的建立 专业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发展_和专业自我的形成。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在职培训和自我教育。 6、教师的职业形象应是道德形象 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三者统一的整体。
7、师生关系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其中教育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8、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主要规律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 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 整体性。 9、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教师 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
10、影响教师职业地位的因素有社会作用 政治地位 经济待遇 职业权利 从业标准。
11、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的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1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
13、在教育史上,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
14、教师的领导方式有专制型 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
二、判断题:
1、教师这一职业是与教育同时产生的。 (× )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其经济待遇来体现的。(× ) 3、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 ) 4、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 )
5、在学生面前,教师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桩是细小的、无关紧要的( √ ) 6、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是衡量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标准。( √ ) 7、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 ) 8、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就是一位成熟的专业人员。( × )
9、教师的地位、作用与专业特点,最终是通过其职业角色和具体形象来反映的。( √ ) 10、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 )
三、选择题:
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 ABCD )。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B.教师的领导方式 C.教师的智慧 D.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其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C )。 A.独立性 B.调控性 C.创造性 D.自我意识性 E.选择性 3、教师的职责是( A )。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思想品德教育 D.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工作中起( B )。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 D.核心作用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D )。
A.师范教育 B.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C.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6、教师职业形象的核心是( B )。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7、师生关系中的( B )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A.社会关系 B.教育关系 C.心理关系 8、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B )。 A.家庭 B.学校 C.环境
第六章 课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2、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3、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4、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5、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它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6、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7、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8、课本:也称教科书,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课本的主体部分。
9、课程计划: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分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
10、课程目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一、填空题:
1、课程的类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课程综合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等。
2、课程的组织包括课程目标_课程内容 课程类型 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 3、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主要有筛选法和参照法两种。
4、课程理论流派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五种。
5、课程标准包括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其中本文部分是中心部分或基本部分。它的具体化是教科书。 6、国家课程具有权威性 多样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7、课程评价的两个最重要的评价形式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8、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有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革新 社会生活方式和学生发展等。 9、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10、课程的构成通常包括课程标准 教材 教师用书 练习册等。
1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实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判断题:
1、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 ) 2、教材就是教科书。 ( × ) 3、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新潮课程评价观”。 (× ) 4、课程变革既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受学生发展的影响。(√ ) 5、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传统评价观”。( × )
6、活动课程较之学科课程,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 (√ ) 7、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或中学。 (√ ) 8、传统课程评价观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上,试图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 )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三、选择题:
1、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 A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案
2、形式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 D )。 A.知识技能 B.技能技巧 C.技巧 D.智力
3、实质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B )。 A.理论知识 B.实用知识 C.数学知识 D.逻辑知识
4、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布拉梅尔德 B.杜威 C.多尔 D.奈勒
5、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的课程是(C )。
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国家课程 D.校本课程 6、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前苏联(C )提出的。 A.赞科夫 B.马卡连柯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
7、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学者(A)。 A.多尔 B.杜威 C.泰勒 D.奈勒
第七章 课堂教学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学设计: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
3、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
4、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一、填空题:
1、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 2、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是系统化。
3、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系统分析模式 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三种。
4、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时间设计 教学措施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五个基本内容。
5、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行为分为主教 助教与管理行为等。
6、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 程序性与策略性三类。 7、一般来说,讲述大体可分为介绍讲述纲要 详述内容和综述要点_三个阶段。 8、提问行为由发问 候答 叫答和理答四个环节组成。 9、中小学常用的指导有练习指导 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
10、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 统合性 操作性 预演性 突显性 易控性和创造性七个特征。 1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练习法 演示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讨论法等。
二、判断题:
1、教学就是智育。 (× ) 2、意义学习即非指导性学习。 (× )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3、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 ) 4、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唯一途径。(× ) 5、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 ) 6、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 ) 7、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 )
三、选择题:
1、极力提倡使用发现法的人是( C )。 A.杜威 B.布卢姆 C.布鲁纳 D.罗杰斯
2、教学史上最古老的和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 A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3、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 B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时间 D.教学措施 4、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的是( B )知识的教学。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5、非指导性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D )。 A.杜威 B.布卢姆 C.布鲁纳 D.罗杰斯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校生活
一、填空
1、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首先是一个经典的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命题中:“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塞)还是“教育即生活”(杜威)。
2、学校生活是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要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并作为其成长的阶梯,否则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
3、学校生活并非学生惟一的生活世界,家庭生活、同辈群体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4、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大类。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攻击、退缩、焦虑和恐怖四种。
5、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6、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学校教育失误因素,集中表现在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个别教师素质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薄弱。
7、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活中的“四过现象”,二是家庭中出现了“教育真空现象”。
8、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把学生失范行为划分为: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情感型失范行为和传统型失范行为四类理想类型。
9、对学校态度产生影响的学生自身特征主要包括年龄和年级水平、性别、家庭背景、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等。 10、美国学者杰克逊等人的研究表明:男女生对学校不满情绪的表现各不相同。男生常常把不满归咎于学校,女生更多的则是自责。
11、学生的重要他人可分为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与偶像性重要他人。
12、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重要他人的共同之处是:两者都对学生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13、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的出现,往往是对社会中某种代表性的或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价值趋向的认同与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选择的结果。
14、学习压力是指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
15、沉重的学习压力所导致的是各种严重的后果,尤其是“恐学症”和心理疾患两个问题。 16、形成学习压力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两个:分流教育制度和家庭。
17、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影响及其获得的知识主要包括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两大类。 18、必须把学校生活的重心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育丰富的人性。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最大差别是( A )
A、强制性 B、制度性 C、社会性 D、发展性 2、学生同辈群体生活的主要特征是( A B C E ) A、相同的心理需要 B、明显的情感色彩
C、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D、共同的兴趣爱好 E、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
3、导致学生形成、加入同辈群体的主因是学生对平等的追求和期望,因为同辈群体对其成员具有( B D )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矫正功能 D、保护功能
4、美国学者伊利奇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生活,提出学校生活应由教育网络生活所取代。这种主张称为( C )
A、网络化教育 B、非制度化生活 C、非学校化生活 D、非指导性教学 5、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最典型的原因为( A B D E )
A、社会道德失范 B、文化市场的失控 C、青春期本身具有的暴力倾向 D、家庭结构的变化 E、学校指导思想的失误
6、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 A B C D E ) A、社会规范失控 B、文化的商品化
C、城市化的影响 D、价值观多元化 E、人口流动问题
7、下列关于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中,属于心理学的解释是( C E ) A、失范说 B、控制缺乏说
C、挫折—侵犯说 D、差异交往说 E、心理缺陷说 F、手段—目的说 G、亚文化群理论 H、标签论 8、逃学、不诚实行为属于( B )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9、盗窃、抢劫、诈骗行为属于( A )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0、可以用心理学的失范理论进行解释的失范行为是( C )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1、可以用“失范说”、“控制缺乏说”理论进行解释的失范行为是( D )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2、属于“非理性行为”的失范行为有( C D ) A、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3、学习压力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 A B D ) A、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 B、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 C、强烈的情绪体验 D、个体的反应
14、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表明,儿童早期主要的学习动机是( D ) A、成就内驱力 B、自我实现内驱力 C、兴趣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逃学、小偷小摸、打架、违反交通规则的失范行为是越轨行为。 (× ) 2、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了“心理人”的概念,呼吁人们注重生活品质,注重生活中的心理感受和意义。 (√ )
3、学生讲哥们义气是情感型的失范行为。 (× )
4、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是指失范行为者采用违背教育规范的手段谋取个体或群体利益的失范行为。 (× )
5、一般研究认为: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会随年龄和年级水平而下降,而且这种下降是持续性的。(√ ) 6、通常家庭经济背景与学生对学校的积极态度成正相关,同时家长的保守态度也与学生的学校态度关系密切。(√ )
7、在开放性学校中,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积极性比传统而且封闭的学校高。(√ )
8、学生的互动性重要他人的主导类型是依据“家长——教师——同伴——个体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互动性重要他人”而逐渐变化的。(√ )
9、学生一入学就按能力分班,是减轻学习压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填空
1、对班级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导生制”也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或级长制)。
2、班级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3、班级的非正式组织有三种类型:亲社会型,自娱型,和消极型。
4、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而且又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5、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活动管理四个方面。
6、班级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是:班级组织的设计、指导班级建设和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7、一般地说,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8、班风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民主型气氛或支持型气氛,另一种是专制型气氛或,防卫型气氛。 9、班主任的角色特点决定着他们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以下责任:教育、培养、发现,激活和夯实。 10、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是( D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英国牧师贝尔 C、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C )
A、特郎普制 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 D、圣路易编制法
3、在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运动中,主张根据儿童的能力在短期内随时升级的是( D ) A、特郎普制 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 D、圣路易编制法
4、在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运动中,规定60名学生以上的班级应设立辅导教师的是( B ) A、特郎普制 B、巴达维亚法 C、道尔顿制 D、圣路易编制法
5、在改革班级组织的尝试中,主张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是( C )
A、活动课时制 B、开放课堂 C、特朗普制 D、协同教学
6、在改革班级组织的尝试中,主张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把教师和儿童从固定的班级中解放出来,采取较有弹性的教学组织的是( D )
A、活动课时制 B、开放课堂 C、特朗普制 D、协同教学 7、班级组织角色结构的特点是(B C D )
A、民主性 B、成对出现 C、多重性 D、不断转换 8、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班级规模通常是( B )
A、20人以下 B、25人左右 C、50人左右 D、超过70人
9、日本学者夫根哲治、吉田寿夫的研究认为,与儿童的学业成就相关的认知维度是( C D E ) A、活泼度 B、温厚度 C、聪明度 D、沉着度 E、刚毅度
10、美国学者弗伦奇和雷文认为教师对儿童所拥有的势力中,属于法律赋予教师的权限的是( A ) A、正当势力 B、强制势力 C、报酬势力 D、参照势力 E、专业势力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当代的教育理论视班级组织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班同义。(× )
2、道尔顿制主张使学习者能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并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学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 )
3、班级的正式群体在学校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作用,非正式群体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功能。(√ )
4、研究表明,大班化教学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
5、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 ) 6、在班级管理中,“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能消除集体与个人的对立。 (× ) 7、成文的制度管理具有普遍的规范性和约束力,是柔性的管理。 (× ) 8、班级管理应该积极倡导体贴人的纪律和刚性的管理方式。 × ) 9、班级教学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 )
10、在班集体的目标管理中,既要撇开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发展要求,又要注重班集体的整体发展水平。 (× )
第十章 学生评价
一、填空
1、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教育评价的核心。P309 2、我国的教育目标由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_和课程或教学目标所构成。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把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和总结性评价。
4、总结性评价最关注的是测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即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5、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6、学生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导向、发展和管理。
7、当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三类。
8、按照测验编制方式进行划分,可将测验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9、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一般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10、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11、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兴趣的倾向性、二是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兴。 12、品德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部分。
13、为了克服整体印象评价法的主观性、随意性、片面性较强的弊端,现在中小学使用较多的方法是多重评价法。
14、多重评价法在步骤上首先是学生自我评价,其次是小组的评价,最后是班主任的评价。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首次正式提出教育评价概念,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并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开端的著作是( D )
A、布卢姆的《教育评价》
B、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 C、西蒙兹的《人格与行为的诊断》 D、泰勒的《学生进步的评估与记录》
2、诊断性评价获取相关信息的一般手段为(A B C ) A、查阅有关的成绩记录 B、摸底测验 C、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 D、日常作业 E、评价者的观察
3、根据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习活动包括( A B D )
A、认知 B、情感 C、态度 D、技能 E、道德 F、行为 4、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A B D )
A、认知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情感学习 D、态度学习 E、道德品质学习 F、行为习惯学习
5、测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较强的客观性的测验是( A )
A、标准化测验 B、教师自编测验 C、客观性试题测验 D、主观性试题测验 6、通常认为正规测验的信度应( D )
A、小于0.5 B、大于0.5 C、大于0.7 D、不小于0.9 7、在编制测验中,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有( A B C )
A、增加测验试题的数量 B、控制试题的难度 C、选择测验内容 D、明确测验目的 E、参照测验的评定标准
8、如果要求试题的难度适中,则试卷的平均难度应为( B ) A、0.4左右 B、0.5左右 C、0.7左右 D、0.9左右
9、根据有研究,技能学习必须经过认知、定位、自动三个时期,在学习期间必须掌握的三个原则是(B ) A、模仿、练习、矫正 B、接近、练习、反馈 C、模仿、反馈、矫正 D、练习、反馈、矫正 10、对学习技能进行评价的常用方法有( A B D )
A、观察法 B、作品表现法 C、书面测验法 D、表演评价法 E、练习法 11、在实验观察评价中,“能观察描述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化学变化和现象”属于评价目标等级中的( B )
A、初步学会 B、学会 C、熟练 D、自动化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2、目前构成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三个类别一般为( C )
A、兴趣、意志、态度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兴趣、态度、品德 D、兴趣、情绪、态度 13、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行测评,并以此研究建立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模型的心理学家是( B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艾森伯格 D、巴恩斯 14、根据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标准,“对评定的内容诸方面基本能做好。”的等级为( B )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育测验无法测得人的学力的全部领域,而且容易形成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 √ ) 2、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形成性测验进行判断,同时也应辅之以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来共同完成。 ( × )P311
3、按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分类,学生评价可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 √ )
4、由于遵循正态分布的原则,绝对评价法不易满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上进要求。 (× ) 5、相对评价法的最大优点是易于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明确目标,主动学习。 (× )P313 6、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的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并能准确地表示出被评价者在某一整体中的位置。P313 (× )
7、绝对评价法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被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的目标,难以发挥评价的应有功能。 (× )
8、档案袋评定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教育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评定方法,它是量化评定的典范之一。 ( × )
9、一个有较高效度的测验,一定是有较高信度的测验;反之则不成立。 (√ ) 10、在布卢姆的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包含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五个方面。 (× ) 11、在口头语言表达技能的评价中,听音测试是一种间接测试的形式,其效度较好。 (× ) 12、动作技能的评价不易依靠量化的手段予以实施,而较多地运用观察方法给予定性的评价。 ( √ ) 13、在学生情感学习评价的实施中,重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通常较少使用。 (√ ) 14、现行对操行评定评价法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对评语的表述方面。 (√ ) 15、操行计量评定法难以对学生形成道德行为的动机进行考察,因此其适用范围受到很大局限。 (√ )
第十一章 教师的教育研究
一、填空
1、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景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景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P350
2、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方案,实践尝试,反馈评价,归纳总结等几个环节。P352
3、确定研究课题时要把握作为课题的三个特点是实践性,可行性,科学性。P352 4、问卷的开头部分称作导语。
5、在运用问卷调查法时,如果研究对象总体数量较多,要用随机抽样等方式确定研究对象。
6、一份规范的调查问卷在内容结构上由四部分组成,即导语,个人基本情况,问题,和结束语。 7、问题是问卷的主体,它在表达和呈现形式上有三类,即封闭式,开放式,和半封闭式。 8、研究者通过参加观察对象的活动而达到观察的目的,这种观察叫参与式观察。 9、结构性观察所得的资料可用来进行定量分析,因而又叫定量观察。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0、结构性观察既要有文字记录,又要借助于观察量表的记录。 11、设计观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确定观察项目,再把项目分解成可以观察的目标行为,即操作性定义。
12、教师在研究中可以利用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收集文献资料和研究过程中的实际资料。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当前,世界各国都以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培育教师。所谓的“教师专业化”,其要义是( A C ) A、教师工作具有不可代替性 B、教师的教育研究具有专业化的特征 C、教师专业必须经过不断的成长与发展D、教师专业要不断制度化 2、对“行动研究”认识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史蒂芬·考瑞 B、库尔特·勒温 C、保罗·郎格郎 D、马丁·特罗 3、教育行动研究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是( D )
A、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B、分析课题 C、研拟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 D、实践尝试行动策略 E、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 F、总结 4、下列的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A B C )
A、问卷法 B、访谈法 C、座谈 D、观察法 E、个案研究 F、测验法 G、资料收集法
5、问卷导语部分的内容主要是(A C )
A、说明研究的意图与用途 B、性别、年龄、班级等资料 C、交代如何填写问卷 D、列出所要调查的问题 6、记录目标行为的方法有( B C D )
A、事件记录 B、时间记录 C、频数记录 D、等级评价记录 E、对象记录 7、教师收集文献资料可以通过的途径有( A B C D E )
A、阅读有关著作 B、浏览新的期刊 C、利用工具书 D、剪报和卡片 E、使用检索工具 8、教师教育研究结果的表达方式主要有( A C D )
A、研究报告 B、理论著作 C、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D、教育教学案例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指向教育的过去,解释教育的现实。( × ) 2、教师直接的教育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 × )
3、教师的教育研究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内在的特性,基本上属于行动研究。 ( √ )
4、行动研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活动,它是一种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并列的研究活动类型。 (√ )
5、分析问题是对被确定为研究课题的问题的把握,使之更具体、清晰,它是教育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 (× )
6、非结构性观察由于它不追求量的确定,所以也可视为定性观察。 ( √ ) 7、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一般应先易后难,先封闭式后开放式。 (√ ) 8、操作性定义是指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 )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0、结构性观察既要有文字记录,又要借助于观察量表的记录。 11、设计观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确定观察项目,再把项目分解成可以观察的目标行为,即操作性定义。
12、教师在研究中可以利用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收集文献资料和研究过程中的实际资料。
二、选择(在每小题所提供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1、当前,世界各国都以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培育教师。所谓的“教师专业化”,其要义是( A C ) A、教师工作具有不可代替性 B、教师的教育研究具有专业化的特征 C、教师专业必须经过不断的成长与发展D、教师专业要不断制度化 2、对“行动研究”认识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史蒂芬·考瑞 B、库尔特·勒温 C、保罗·郎格郎 D、马丁·特罗 3、教育行动研究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是( D )
A、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B、分析课题 C、研拟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 D、实践尝试行动策略 E、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 F、总结 4、下列的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A B C )
A、问卷法 B、访谈法 C、座谈 D、观察法 E、个案研究 F、测验法 G、资料收集法
5、问卷导语部分的内容主要是(A C )
A、说明研究的意图与用途 B、性别、年龄、班级等资料 C、交代如何填写问卷 D、列出所要调查的问题 6、记录目标行为的方法有( B C D )
A、事件记录 B、时间记录 C、频数记录 D、等级评价记录 E、对象记录 7、教师收集文献资料可以通过的途径有( A B C D E )
A、阅读有关著作 B、浏览新的期刊 C、利用工具书 D、剪报和卡片 E、使用检索工具 8、教师教育研究结果的表达方式主要有( A C D )
A、研究报告 B、理论著作 C、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D、教育教学案例
三、判断(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指向教育的过去,解释教育的现实。( × ) 2、教师直接的教育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 × )
3、教师的教育研究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内在的特性,基本上属于行动研究。 ( √ )
4、行动研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活动,它是一种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并列的研究活动类型。 (√ )
5、分析问题是对被确定为研究课题的问题的把握,使之更具体、清晰,它是教育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 (× )
6、非结构性观察由于它不追求量的确定,所以也可视为定性观察。 ( √ ) 7、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列顺序一般应先易后难,先封闭式后开放式。 (√ ) 8、操作性定义是指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 )
文案大全
正在阅读:
教育小题复习(选、填、判)01-06
推荐下载 思想汇报范文2019年8月 2019年5月份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最新12-30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至六年级)03-26
深处作文600字06-30
项目承包商预选库管理办法07-06
48个英语国际音标表图片201105-26
温州银行招聘02-0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复习
- 教育
- 山东省某医院新院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 第二课堂活动总结10篇-精品
- 四年级语文上册24春联教案苏教版
-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分析-最新教育资料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摘果子 - 1
- 粮食局上半年粮食工作总结(精)
- 错误作文之我犯错误了作文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 向雷锋叔叔学习初二作文
-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 嘉市体训竞〔2010〕118号
- 哪里有便宜的java培训机构 - 图文
- 安顺市卫生局环境建设年活动总结
-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自备电厂改扩建工程招标文件 - 图文
- 2018年7月入党志愿书模板
- 八年级下册苏幕遮学案北师大版
- 总裁执行模式培训纪要
- 浅谈滑坡的成因及防治现状
- 2013年全国新课标i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精校)带答案
- 瓦窑沟中学食用菌栽培实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