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更新时间:2024-03-31 02: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一、相关说明
1.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
2.启用时间
自2015年春季使用。
3.考核目标
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自先秦至清代的诗歌散文。本课程以文体作为基本架构,介绍诗、词、散曲、古文、骈文、赋等文体的体制特征、发展演变,以及各种文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把握各种文体发展演变的脉络线索,加深对经典作家作品的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并进而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基本的研究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了解、掌握、重点掌握。在考核中,对一般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否有初步的认识,考核形式多为填空、选择等客观性试题;掌握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考核形式除填空、选择外,将增加简答类题目;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考核形式包含填空、选择、简答和论述。
4.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文字教材《古代诗歌与散文》(陈文新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第1版)制定的;本考核说明是课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5.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目标;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2.考核手段
制发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3.考核形式
要求学生定期完成计分作业。平时作业的题目类型包括:(1)讨论。在当次考核范
围内指定关于某一作家作品的若干题目,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认真研读作品及参考资料,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2)指定题目论文。在当次考核范围内提供若干论题,学生自选论题,在题目发布之后的二周之内,提交规定字数小论文一篇。(3)阶段性测验。在本次考核范围内建立阶段性测验题库,题型包括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
4.计分方法
将统一安排四次计分作业,每次作业及形成性考核总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分。每次作业成绩均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5%。
5.考核要求
考核任务安排如下:
序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布置时间 第5周 第7周 第10周 第12周 提交时间 第10周末 第12周末 第15周末 第17周末 权重 25% 25% 25% 25%
具体题目及完成要求,将在形成性考核册上进一步明确。
(二)终结性考试
1.考试目的
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梳理、强化自己的学习成果,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检测。
2.命题原则
第一、命题内容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第二、命题内容应当体现“点”“面”结合的原则,即在注意覆盖面的同时,又应注意突出重点。每份试卷内容的覆盖面应为教材70%以上章节,分数比例较高的题目应主要出自重点章节或为重要问题。
第三、命题内容应当体现难度适宜的原则,较易、适中、较难三个层次的题目均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适中”层次的题目应占50%以上。
3.考试手段
采用笔试的形式。
4.考试方式 采用开卷方式。
5.考试时限
时间长度为90分钟。
6.特殊说明
可以携带文字教材。
三、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解答要求
考题类型主要有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前面两类题目为知识型或称客观性问题,主要用以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或者说对教材熟悉的程度,此类题目将占卷面总分的20%左右;后面两类题目为能力型或称主观性问题,主要用以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后面两类题目将占卷面总分的80%左右。
一、填空(每空1分)
1. 《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最为著名的七律组诗。 2.姚鼐是清代著名的古文流派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二、选择(每题1分)
1.苏轼的《赤壁赋》在文体上属于___________。
A 大赋 B 骚赋 C文赋 D 骈赋
2.晚唐词人______________被尊为“花间鼻祖”,他对词体的定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温庭筠 B韦庄 C李商隐 D李煜
三、简答(每题10分)
1.简述汉代乐府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2.杜甫新题乐府反映了哪些内容?试举例说明。
. 四、论述(每题20分)
1. 试结合作品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2. 从《诗经》到《离骚》比兴有哪些发展变化?比兴对后世的诗词创作有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空1分) 1. 杜甫 2.桐城派
二、选择(每题1分) 1.C 2.A
三、简答(每题10分)
1.简述汉代乐府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答案要点:(1)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传统。2、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即杂言体和五言诗。3、艺术手法,特别是汉乐府民歌叙事诗的写作技
巧,影响也非常大。
2. 杜甫新题乐府反映了哪些内容?试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兵车行》。2、揭露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如《丽人行》。3、揭露社会动乱对百姓的伤害,如“三吏”、“三别”。
四、论述(每题20分)
1.试结合作品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答案要点: (1)善于化用典故和融化前人诗句,形成典雅的语言风格。(2)完善了慢词长调的章法结构。打乱时空顺序,时间上顺叙、倒叙、插叙交相使用,空间上回环往复,将开合变化、离合顺逆等笔法引入长调创作中,使其章法结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3)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严格平、上、去、入四声的用法,并且更多变化,使语言字音的高低与曲调旋律的变化密切配合。(4)善于用比兴寄托的手法间接抒发身世之感和兴亡之叹,为南宋词咏物重寄托开无数法门。
2.从《诗经》到《离骚》比兴有哪些发展变化?比兴对后世的诗词创作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1)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比是打比方;兴则是以物发端,借他物引起所咏之词。(2)《离骚》发展了《诗经》的比兴,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即以香草象征高洁的品格,“男女之情”隐喻“君臣之义”。(3)《诗经》和《离骚》为中国文学确立了重比兴的传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形象必须要有寄托,要讽喻政治,批判现实。(4)曹植、杜甫、李商隐等人的诗,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的词都擅长运用比兴手法。
四、课程考核内容
为提高复习的效率,应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在重要的问题上多下功夫。同时,课程内容本身也确有一般和重点之别,需要给予不同程度或不同方式的把握。
下面就以文字教材的章节为序,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作一个简单的提示。
第一章 《诗》、《骚》传统
第一节 《诗经》
《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风、雅、颂 赋、比、兴 从《诗经》到嵇康的四言诗 《诗经》确立了中国古典诗歌关注现实人生的传统 第二节 屈原《离骚》及其他
屈原的生平与创作 《离骚》的抒情主人公 《离骚》的比兴与象征 从《离骚》到骚体赋 《九章》与《九歌》 宋玉的《九辨》与悲秋 其他署名宋玉的作品 屈原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
教学要求:
了解:《诗经》的结集与流传;从《诗经》到嵇康的四言诗。屈原的生平与创作;从《离骚》到骚体赋;宋玉的《九辨》与悲秋;其他署名宋玉的作品。
掌握:风、雅、颂; 赋、比、兴;《诗经》确立了中国古典诗歌关注现实人生的传统。
《离骚》的抒情主人公;《离骚》的比兴与象征;《九章》与《九歌》;屈原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传统。
第二章 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新乐府
第一节 汉代乐府
乐府与乐府诗的搜集 汉乐府诗的分类 《陌上桑》与《焦仲卿妻》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叙事诗的新发展 曹操的乐府诗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的吴歌与西曲 吴、楚风情与水乡情调 《西洲曲》 北方的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 《木兰诗》
第三节 唐代新乐府
杜甫等人的拟乐府诗:“即事名篇,无所依傍” 元白新乐府 新乐府的得失及其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乐府与乐府诗的搜集;汉乐府诗的分类。南朝的吴歌与西曲; 吴、楚风情与水乡情调;《西洲曲》; 北方的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木兰诗》。元白新乐府;新乐府的得失及其影响。
掌握:《陌上桑》与《焦仲卿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叙事诗的新发展;曹操的乐府诗;杜甫等人的拟乐府诗:“即事名篇,无所依傍”。
第三章 古诗
五言诗的渊源与形成 《古诗十九首》与五言古诗的体制特点 曹植: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坛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 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 永明体的兴起与谢朓、 阴铿、何逊等人的五言
第一节 五古:从《古诗十九首》到庾信
诗 宫廷诗人集团的形成与宫体诗的兴起 庾信的五言古诗及其地位 第二节 唐宋以降的五古
陈子昂“复归风雅”与唐初五古 王维、孟浩然、李白与盛唐五古 杜甫的五古:“于唐以前为变体,于唐以后为大宗” 韩愈、柳宗元与中晚唐五古 苏轼与宋代五古
明清格调、神韵两派的五古 第三节 七古:从鲍照到李白
七言古诗的渊源与形成 鲍照: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古的诗人 《春江花月夜》与初
唐歌行 李白的乐府歌行 高适和岑参 盛唐歌行与盛唐气象
第四节 杜甫以降的七古
杜甫的“七言大篇”“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宗” 韩愈七古与中唐诗风的新变 李贺及其七古的氛围、意象 《琵琶行》、《长恨歌》与元白叙事诗 苏轼的七古:“子美、退之之后,一人而已” 陆游与南宋七古 元好问与辽金七古 高启、吴伟业与元明清七古
教学要求:
了解:五言诗的渊源与形成;陆机、潘岳与太康诗坛;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永明体的兴起与谢朓、 阴铿、何逊等人的五古;宫廷诗人集团的形成与宫体诗的兴起;庾信的五古及其地位;苏轼与宋代五古;明清格调、神韵两派的五古。 七言古诗的渊源与形成 鲍照: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古的诗人;《春江花月夜》与初唐歌行;韩愈七古与中唐诗风的新
变;陆游以外的南宋七古;元好问与辽金七古;高启、吴伟业与元明清七古。
掌握:《古诗十九首》与五言古诗的体制特点;曹植: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陈子昂“复归风雅”与唐初五古;韩愈、柳宗元与中晚唐五古。 高适和岑参;李贺及其七古的氛围、意象;《琵琶行》、《长恨歌》与元白叙事诗,陆游七古。
重点掌握: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王维、孟浩然与盛唐五古;杜甫的五古:“于唐以前为变体,于唐以后为大宗”。 李白的乐府歌行;盛唐歌行与盛唐气象;杜甫的“七言大篇”“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宗”; 苏轼的七古:“子美、退之之后,一人而已”。
第四章 近体诗
第一节 五律
永明体——律诗的前驱 宋之问、沈佺期与五律的定型 王勃、杜审言与初唐五律 王、孟五律“以自然兴象为佳” 杜甫与五律的新变 中晚唐五律
苏轼的五律 江西诗派及其影响下的五律 元明清五律 第二节 七律 七律的体制及其定型 杜审言、沈佺期与初唐七律 王维七律与盛唐气象 杜甫与七律的集大成境界 刘禹锡、李商隐与中晚唐七律 西昆体的盛行与衰微 王禹偁、林逋的七律 苏轼、黄庭坚与北宋中后期七律 陆游、元好问与南宋、辽金的七律
元明清七律 第三节 绝句
绝句的产生及其特点 王维、王昌龄、李白与初盛唐绝句 李益、刘禹锡与中唐绝句 杜牧与晚唐绝句 王安石、苏轼与北宋绝句 陆游与南宋绝句 元明清绝句
教学要求:
了解:永明体——律诗的前驱;王勃、杜审言与初唐五律,中晚唐五律;元明清五律。 七律的体制及其定型 杜审言、沈佺期与初唐七律;西昆体的盛行与衰微;王禹偁、林逋的七律;北宋中后期七律;元好问与南宋、辽金的七律;元明清七律。 陆游与南宋绝句;元明清绝句。
掌握:宋之问、沈佺期与五律的定型;苏轼的五律;江西诗派及其影响下的五律。 刘禹锡、李商隐与中晚唐七律,陆游七律。 绝句的产生及其特点;李益、刘禹锡与中唐绝句 杜牧与晚唐绝句
重点掌握:王、孟五律“以自然兴象为佳”;杜甫与五律的新变。 王维七律与盛唐气象;杜甫与七律的集大成境界;苏轼、黄庭坚七律。 王维、王昌龄、李白与初盛唐绝句,王安石、苏轼与北宋绝句。
第五章 词的起源与体制
第一节 词的形成
词的名称 词的起源 唐宋词的体派 第二节 词的体制特征
词调 词体的类别 词的篇章结构、句式和声韵
教学要求:
了解:词的名称 词的起源 掌握:唐宋词的体派
重点掌握:词调 词体的类别 词的篇章结构、句式和声韵
第六章 唐宋小令
第一节 小令的草创阶段
敦煌曲子词 早期文人词 第二节 小令的定型升华期
温庭筠与词体的定型 韦庄—花间别调 《花间集》的编纂与影响 南唐二主词 冯延巳词
第三节 令词艺术的辉煌期
晏殊与欧阳修的词 晏几道和秦观的小令 北宋其他小令名家 南宋小令
教学要求:
了解:敦煌曲子词;早期文人词;韦庄—花间别调;《花间集》的编纂与影响。 北宋其他小令名家;南宋小令
掌握: 冯延巳词;晏殊与欧阳修词;晏几道、秦观的小令。
重点掌握:温庭筠与词体的定型;南唐二主词;晏殊与欧阳修的词;晏几道、秦观的小令。
第七章 唐宋慢词
第一节 慢词的兴起与演变历程 第二节 从柳永到李清照
柳永与慢词的兴盛 秦观的慢词 周邦彦与词的“浑化”境界 李清照的词论与词风
第三节 从苏轼到辛弃疾
苏轼与“诗人之词” 贺铸的慢词 辛弃疾与“豪杰之词” 苏、辛异同 辛派词人
第四节 从姜夔到张炎
姜夔句琢字炼,归于醇雅 吴文英词 张炎及其他宋末词人 教学要求:
了解:慢词的兴起与演变历程;贺铸的慢词 辛派词人 张炎及其他宋末词人 掌握:秦观的慢词,苏、辛异同;姜夔句琢字炼,归于醇雅;吴文英词
重点掌握:柳永与慢词的兴盛;周邦彦与词的“浑化”境界;李清照的词论与词风;苏轼与“诗人之词” 辛弃疾与“豪杰之词”
第八章 元明散曲
第一节 散曲的超形成、体制与发展
散曲的形成 散曲的体制特点 散曲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二节 小令
马致远与元前期小令 张可久与元代中后期小令 明代中兴曲家及其小令创作
第三节 套数 关汉卿、马致远与元前期套数 张可久兼长套数 睢景臣、刘时中的套数 钟嗣成《自序丑斋》 梁辰鱼与明代的套数
教学要求
了解:散曲的形成;散曲发展的几个阶段;其他元前期小令;元代后期小令;明代中兴曲家及其小令创作;关汉卿与元代前期套数;张可久兼长套数;睢景臣、刘时中的套数;钟嗣成《自序丑斋》;梁辰鱼与明代的套数
掌握:散曲的体制特点;马致远的小令;马致远的套数
第九章 先秦两汉的诸子与历史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诸子
诸子以议论为宗 老子与《老子》 孔子与《论语》 墨子与《墨子》 孟子与《孟子》 庄周与《庄子》 荀子与《荀子》 韩非与《韩非子》 百家争鸣与诸子文风的异同
第二节 先秦历史散文
历史著作以叙事为宗 《左传》与编年体 《国语》与国别体 《战国策》及
其铺张扬厉的文风 《晏子春秋》与民间故事 史家叙事的几个特点
第三节 两汉子书与历史散文 《吕氏春秋》与杂家 刘安与《淮南子》 《史记》与纪传体 班固《汉书 》与断代史 《吴越春秋》的小说意味
教学要求
了解:诸子以议论为宗;老子与《老子》;孔子与《论语》;墨子与《墨子》。 历史著作以叙事为宗;《国语》与国别体;《晏子春秋》与民间故事。 《吕氏春秋》与杂家;刘安与《淮南子》;《吴越春秋》的小说意味。
掌握:荀子与《荀子》;韩非与《韩非子》;百家争鸣与诸子文风的异同。 《左传》与编年体;《战国策》及其铺张扬厉的文风;史家叙事的几个特点。 班固《汉书》与断代史
重点掌握:孟子与《孟子》; 庄周与《庄子》。 《左传》与编年体;《战国策》及其
铺张扬厉的文风;《史记》与纪传体。
第十章 唐前单篇散文
第一节 秦汉单篇散文
古文的文体类型及其特点 李斯《谏逐客书》与秦代散文 贾谊、晁错与西汉前期文风 邹阳、枚乘的纵横家遗风 《喻巴蜀檄》与西汉中期散文 《谏营昌陵疏》、
《报孙会宗书》与西汉后期散文 马第伯《封禅仪记》与东汉散文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单篇散文 三曹七子与建安文风 诸葛亮《出师表》 李密《陈情表》 陶渊明的散文 鲍
照的名篇 南北朝时期的其他单篇散文
教学要求
了解:李斯《谏逐客书》与秦代散文;贾谊、晁错与西汉前期文风;邹阳、枚乘的纵横家遗风;《喻巴蜀檄》与西汉中期散文;《谏营昌陵疏》、《报孙会宗书》与西汉后期散文; 马第伯《封禅仪记》与东汉散文。 三曹七子与建安文风;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
情表》;鲍照的名篇;南北朝时期的其他单篇散文。
掌握:古文的文体类型及其特点;陶渊明的散文
第十一章 唐宋八大家与唐宋古文
第一节 韩愈、柳宗元与唐代古文
韩、柳古文运动的宗旨 韩、柳的论说文 韩、柳的山水游记 韩、柳的碑志
韩、柳异同及其影响 唐代的其他古文 第二节 欧阳修与北宋古文革新
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及其立论背景 欧阳修的古文风格 曾鞏的古文 王安石的古文
第三节 “三苏”古文
苏轼的议论文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 苏洵的散文 苏辙的散文 第四节 南宋古文
胡铨、陈亮等人的议论文 《宋文鉴》和《文章正宗》的编选 理学家古文一度成为文章正宗
教学要求
了解:韩、柳异同及其影响;唐代的其他古文。 曾鞏的古文;苏洵的散文;苏辙的散文
胡铨、陈亮等人的议论文;《宋文鉴》和《文章正宗》的编选;理学家古文一度成为文章正宗。
掌握:韩、柳古文运动的宗旨;韩、柳的碑志。 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及其立论背景;王安石的古文。
重点掌握:韩、柳的论说文;韩、柳的山水游记。 欧阳修的古文风格;苏轼的议论文;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
第十二章 明清古文和小品文
第一节 明代的秦汉派与唐宋派
秦汉派不满古文的道学气味:“视古修辞,宁失诸理” 秦汉派失利的三个原
因 归有光超越了秦汉派和唐宋派 明代的其他古文作家
第二节 桐城派和清代乾嘉年间的文统之争
戴震与汉学派 章学诚与史学派 桐城三祖 骈文派对桐城派的挑战 桐城派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小品文
小品文的渊源与兴盛 宋代小品文 晚明小品文作群体 袁宏道的“性情文字” “别有气象”的张岱 晚明小品文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秦汉派不满古文的道学气味:“视古修辞,宁失诸理”;秦汉派失利的三个原因; 明代的其他古文作家。 戴震与汉学派;章学诚与史学派;骈文派对桐城派的挑战。 小品文的渊源与兴盛;晚明小品文的地位和影响。
掌握:归有光超越了秦汉派和唐宋派;桐城三祖;桐城派的地位和影响。 宋代小品文;晚明小品文作群体。
重点掌握:袁宏道的“性情文字”;“别有气象”的张岱。
第十三章 赋、骈文与八股文
第一节 从宋玉赋到宋代的文赋
赋与《诗》、《骚》之别 宋玉之赋 贾谊与汉代的骚体赋 司马相如与汉代的散体大赋 扬雄游猎赋及其他 班固《两都赋》与作赋宗旨的改变 东汉的抒情
小赋 魏晋南北朝的骈赋 唐宋的律赋 苏轼与唐宋文赋 第二节 骈文
骈文的渊源、体制与兴盛 骈文以抒情写景为重心 徐陵的骈文 庾信的骈
文 魏晋南北朝其他骈文 王勃《滕王阁序》与唐代骈文 清代骈文的重振 第三节 八股文
八股文的源流与体制 八股文在成化、弘治间定型、成熟 八股文在正德、嘉靖间臻于鼎盛 晚明科场文风:“时文之出,每科一变” 《钦定四书文》的编定与流传
教学要求
了解:赋与《诗》、《骚》之别;宋玉之赋;贾谊与汉代的骚体赋;司马相如与汉代的散体大赋;扬雄游猎赋及其他;班固《两都赋》与作赋宗旨的改变;东汉的抒情小赋; 魏晋南北朝的骈赋;唐宋的律赋。 骈文的渊源、体制与兴盛;徐陵的骈文;魏晋南北朝其他骈文; 八股文的源流与体制;八股文在成化、弘治间定型、成熟 八股文在正德、
嘉靖间臻于鼎盛;晚明科场文风:“时文之出,每科一变”;《钦定四书文》的编定与流传。 掌握:贾谊与汉代的骚体赋;苏轼与唐宋文赋;骈文以抒情写景为重心;庾信的骈文;王勃《滕王阁序》与唐代骈文;清代骈文的重振。
戴震与汉学派 章学诚与史学派 桐城三祖 骈文派对桐城派的挑战 桐城派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小品文
小品文的渊源与兴盛 宋代小品文 晚明小品文作群体 袁宏道的“性情文字” “别有气象”的张岱 晚明小品文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秦汉派不满古文的道学气味:“视古修辞,宁失诸理”;秦汉派失利的三个原因; 明代的其他古文作家。 戴震与汉学派;章学诚与史学派;骈文派对桐城派的挑战。 小品文的渊源与兴盛;晚明小品文的地位和影响。
掌握:归有光超越了秦汉派和唐宋派;桐城三祖;桐城派的地位和影响。 宋代小品文;晚明小品文作群体。
重点掌握:袁宏道的“性情文字”;“别有气象”的张岱。
第十三章 赋、骈文与八股文
第一节 从宋玉赋到宋代的文赋
赋与《诗》、《骚》之别 宋玉之赋 贾谊与汉代的骚体赋 司马相如与汉代的散体大赋 扬雄游猎赋及其他 班固《两都赋》与作赋宗旨的改变 东汉的抒情
小赋 魏晋南北朝的骈赋 唐宋的律赋 苏轼与唐宋文赋 第二节 骈文
骈文的渊源、体制与兴盛 骈文以抒情写景为重心 徐陵的骈文 庾信的骈
文 魏晋南北朝其他骈文 王勃《滕王阁序》与唐代骈文 清代骈文的重振 第三节 八股文
八股文的源流与体制 八股文在成化、弘治间定型、成熟 八股文在正德、嘉靖间臻于鼎盛 晚明科场文风:“时文之出,每科一变” 《钦定四书文》的编定与流传
教学要求
了解:赋与《诗》、《骚》之别;宋玉之赋;贾谊与汉代的骚体赋;司马相如与汉代的散体大赋;扬雄游猎赋及其他;班固《两都赋》与作赋宗旨的改变;东汉的抒情小赋; 魏晋南北朝的骈赋;唐宋的律赋。 骈文的渊源、体制与兴盛;徐陵的骈文;魏晋南北朝其他骈文; 八股文的源流与体制;八股文在成化、弘治间定型、成熟 八股文在正德、
嘉靖间臻于鼎盛;晚明科场文风:“时文之出,每科一变”;《钦定四书文》的编定与流传。 掌握:贾谊与汉代的骚体赋;苏轼与唐宋文赋;骈文以抒情写景为重心;庾信的骈文;王勃《滕王阁序》与唐代骈文;清代骈文的重振。
正在阅读: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03-31
浅谈对私立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分析04-17
带、链传动习题与参考答案11-08
南农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试题范围04-27
秋冬季节产蛋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08-19
体育教育刘玉磊_开题报告08-19
最新部编语文三年级上词语期中期末归纳整理总复习 基础知识必记104-18
建筑公司工程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范文03-24
最新客户关系管理A卷试题与答案05-09
《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10-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诗歌散文
- 考核
- 古代
- 课程
- 说明
- 专题
- 二级识别重性精神病标准解读
- 世界各国植被发展水平的定量分析
- 刑事案侦破纪实铁警缚恶魔
- 关于我国电力机车发展过程的研究报告 - 图文
- 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至第八单元教案
- 2017初级会计《经济法》真题模拟 第六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
- PET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增值税案例
- 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秋季(高起专)刑事诉讼法学答卷
- 安徽浮槎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 图文
- 2018年电大管理英语2考试小抄
- C程序设计作业集
- OPC与PLC连接配置
-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 - 古代汉语教案(下)
- 湿型砂检测手册
- 外钳工岗位HSE作业指导书 - 图文
- 中考安全预案
- 汕府建130号(2010定额有关规费收取费率的文件来源)
- 传输线理论习题 - 图文
- 纤维素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