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礼物

更新时间:2023-12-06 03: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4、十年后的礼物

【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前苏联帕乌苏斯托夫斯基《一篮枞果》改写而成的。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大音乐家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守林人八岁的女儿,答应在十年后送她一件礼物。当这个女孩长到十八岁时,在一次音乐会上,她真的收到了这份礼物——一首乐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位挪威的大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以这样的奇妙的方式,把一份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礼物送给了女孩。当乐曲传遍四方时,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让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

文章的语句流畅优美,结构安排也很有特点,运用了插叙的方式,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使整篇文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章1—3节写达格妮收到礼物时异常惊喜激动;第4节写爱德华十年前的许诺,第5节描写了达格妮等待礼物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期待-怀疑-失望;6—8节写十年后的礼物激发了达格妮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其中达格妮的心理变化是文章的主线:起初,达格妮收到礼物,无比惊讶,以至于“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她回想起十年前的那段林中奇遇,她的心情由期待转为怀疑,继而又失望。回到现实中的达格妮听完音乐,感受到音乐家对她的美好祝福,她的心情无比激动和幸福。

在语言表达上,文章也颇具特色。如“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一句,把表示时间的短语倒置,通过强调时间表现达格妮怀疑以至失望的心情。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另外,文中有三个破折号,其表达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转折;“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比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一句中的破折号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而“生活呀!我爱你——”一句中,破折号则表示声音延长。

本单元是“简要复述课文”训练的第一个单元,是从详细复述课文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过渡。“简要复述”即要求学生在详细复述的基础上保留故事情节的“主干”,用转述的语气,对原材料进行“浓缩”,做到语言简练、前后连贯。简要复述的方法有:抓重点句、抓六要素、抓提纲或小标题和段落大意归并法等。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将继续训练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复述的能力。

1

【学情分析】

礼物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到大,多多少少都收到过来自父母、亲戚等的礼物。不过,通过了解,他们收到的礼物大多比较普通,也就是在生日或者过节的时候收到蛋糕、零食、衣服之类的,对于礼物所包含的意思的认识也较肤浅。所以,对于文中讲的礼物十年后才兑现,而且竟然是一首曲子,学生可能会感到奇怪、新鲜,却不能真正理解其用意。

本文选自外国文学《一篮枞果》,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量少,对外国文学更是陌生。改编的课文,语言生动却简洁。由此可能造成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有一定的影响。如文中“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比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等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据有关资料显示,爱德华·葛利格的女儿亚历山德拉幼年病逝,当时爱德华·葛利格正处于艺术创作的低谷时期。林中的那段奇遇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因而他谱写的那首乐曲既是对这片大森林和小姑娘的感谢,又是对女儿爱的寄托。而当达格妮听到这首乐曲前不久,爱德华·葛利格因心脏病发而去世了。我想,如果教学中适时地补充这些资料,创设一些情景,应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家创作的背景,真切地感悟达格妮心情的变化。

字词方面,通过三年半的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自学生字的习惯,教学中,主要对若干个词语稍加提点,即能帮助学生理解,如“喧哗、咆哮、曙光”等,教师在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然后感悟句子,达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主旨。本文课题《十年后的礼物》又让人心生疑惑,因此揭示课题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至于“简要复述课文”,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方法,如《父亲的谜语》和《我们家的男子汉》两篇课文,学生学习了“抓提纲和小标题”来复述课文的方法;通过学习《看不见的爱》一文,学生初步掌握了“抓六要素”及“按心理变化”来复述课文的方法。但是班级里口才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寥寥无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需铺设一级级的“台阶”,逐层的引导,由浅入深,让学生在简要复述时抓重点、按顺序、有条理地进行,促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并能在这种多元的语言实践中理解、感悟、体会文本的内容和感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2

1、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喧哗、咆哮、信守、诺言 ”等词语,了解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借助老师的板书,依据达格妮心理变化的线索简要复述。

3、在语境中理解“呜咽”“珍贵”等词语。从描写达格妮听完乐曲后心情变化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明白大音乐家的礼物之珍贵,从而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4、品读语言,借助想象,感受礼物的珍贵之处,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描写达格妮心情的语句,感受她心情的变化。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信守、诺言、呜咽、珍贵”等词语,了解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借助老师的板书,依据达格妮心理变化的线索简要复述。

3、品读描写爱德华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对小姑娘的喜爱与真诚,初步感受这份礼物的独特之处。

4、从描写达格妮听完乐曲后心情变化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明白大音乐家的礼物之珍贵,从而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

谁送给谁的礼物?礼物是什么?

为什么要在十年后送?收到礼物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解决课题质疑中的两个问题。(谁送给谁?礼物是什么?) 2、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题。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教师指导学习第4-5节,通过语言描写感悟爱德华十年前承诺的真诚和达

3

格妮的心情变化。

1.通过对爱德华的语言品读,感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真诚)

句子: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了。

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2.找出能反映达格妮期待之情的句子。(个别说,集体读。) 通过三个场景进行想象,一步一步体会达格妮的期待之情,强烈感受她的期待。 3.通过达格妮的内心独白体会她心情的转变(由期待到失望)。指导朗读,读出失望之情。

4.介绍插叙这种写作手法。

5.结合板书,师生配合完成4.5两小节的内容复述:

“在渐渐成长的时候,达格妮有时会微笑着想起那次相遇:……一想到这,她就满怀期待……森林里的野果红了一个又一个秋季,可那个城里人再也没出现过,她越来越失望……” (二)、以同桌为单位合作学习课文6—8小节

过渡:十年后,就在达格妮已经完全不抱希望,或许早已把这件事遗忘的时候,她竟然意外地在一场露天音乐会上收到了期盼过无数次的那份礼物。 1、合作学习6-8自然段。

要求:以同桌为单位,合作朗读6-8自然段,按照这样的学习要求一起学习。 划:找出达格妮听完乐曲后反应的句子。 圈:圈出其中的关键词。

说:联系上下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找到的句子是? 预设:句一

师:你找到的关键词是?你读懂了什么?(激动) 她情绪这么激动因为是什么?从文中找答案? 一起读第6节。(出示第6节)

(从第6小节中找答案:三点:信守诺言;奇妙的方式;十八岁的成人礼) 完成说话练习:

达格妮激动万分,是因为……是因为……是因为……

2、明白达格妮激动万分的原因后,再一次读好她激动的句子,读出激动之情。朗读中体会达格妮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补充这首曲子的隐情,进一步感受这份真挚的情感。

据有关资料显示,爱德华·葛利格的女儿幼年病逝,当时爱德华·葛利格正处于艺术创作的低谷时期。林中的那段奇遇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因而他谱写的那首乐曲既是对这片大森林和小姑娘的感谢,又是对女儿爱的寄托。

4.音乐家信守承诺,这份珍贵的礼物,给了达格妮生活的信心。指导朗读:“生活啊,我爱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四、总结:

1、参看板书说主要内容 2、结束语

4

板书: 24、十年后的礼物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爱德华.格里格 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真诚 期待 承诺 失望 守信 奇妙的方式 十八岁的成人礼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ir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