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二章习题

更新时间:2024-05-16 03: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4.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和综合 D.总结和概括

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0.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1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否则我们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

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4.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5.“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7.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1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19.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

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 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 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

A.物质性 B.革命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2.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3.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4.下列关于价值多维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同一价值物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B.指同一价值物对同一个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C. 价值的多维性要求人们在创造或实现价值时,对某一价值物的价值作全面的考察,以决定取舍。

2

D.价值的多维性表明人的需要是主观的。

5.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人之所以有某种实践活动,是因为产生了相关的认识。 6.实践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与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7.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8.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形式的有( ) A.概念 B.感觉 C.判断 D.推理 9.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真理属于认识范畴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D.我们不能把真理当做客观实在

10.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认识是一个过程

11.真理具有绝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的有( ) A.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B.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 C.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会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12.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有( )

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B.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真理决定价值,价值反作用于真理。

三、辨析题

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2.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3.有用就是真理。

4.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3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2.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六、材料分析:

1.对宇宙的不懈探索

从古至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都希望能够找出物质甚至宇宙的基本组成。古希腊时,自然哲学家们如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就提出了原子论,在自然科学的探索中,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的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后由门捷列夫整理出“周期表”这个规律性。

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物理学家找到了中子。这个发现直接推动了原子弹的研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苏积极发展核武器,双方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基础物理研究,特别是基本粒子的研究。于是,新的粒子也不断被发现。由于当时发现的“基本粒子”实在太多,有人就联想到这些“基本粒子”可能像当初的“基本元素”一样,其实是由更基本的粒子组合而成的。于是,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提出了“夸克模型”和“部分子模型”,用以解释质子、中子、其他粒子及更小结构的问题。

除了夸克以外,还有一类被称为“轻子”的粒子,这一类粒子已很早就已经被发现的电子为代表。后来,陆续又发现了比电子重大约207倍的“渺子”和3 484倍的“淘子”。 目前粒子物理所能探索的最小结构只到夸克和轻子。但是,根据以往数千年来的经验,很多人都不同意这些就是宇宙最终的基本结构,所以探索宇宙最终结构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

(1)对物质世界的不懈探索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夸克与轻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2.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用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4

3.西红柿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西红柿原产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但是,当地人却一直怀疑它有毒,既不敢碰它,也不敢吃,还给它起了个吓人的名字——“狼桃”。16世纪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来一株,献给他的情人女皇伊丽沙白。从此它便博得了“爱情的苹果”的美名,落土欧洲,世代相传,但仍然没人敢吃它一口。直到18世纪,法国的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的精神,决心对它尝试一下。据记载,他在吃西红柿之前就穿好了入殓的衣服,吃完以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这位画家不仅没死,也没有任何不适。后来分析鉴定,发现西红柿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于是,名声大扬,广为传播,也传入了中国。

请回答:

(1)西红柿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2)鲁迅为什么赞扬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4.第谷?布拉赫是继哥白尼之后天文学上最重要的人物。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专门从事实际天文观测。那时侯,望远镜尚未发明,天文学家只能凭肉眼来观察天体运行情况。第谷?布拉赫的观察精度可以说几乎达到了肉眼观察所能达到的极限。他从1576年起直到去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坚持不懈地从事天文观测,积累了大批极为丰富的天文观测资料,成为天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可是,第谷?布拉赫却有一个缺点,即不善于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因此,他长年累月、几十年如一日的观测结果中,却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转,而太阳和其他行星又作为一个整体,来围绕着地球转;地球是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显然,第谷?布拉赫的这种理论,正是对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这两种根本对立学说的折中。

1601年,第谷?布拉赫不幸染疾辞世了。临终前他把自己毕生辛勤劳动的成功——所有的天文观测资料全都赠给了自己的学生刻卜勒,并且留给他一句最重要的告诫:“一定要尊重观测事实!” 刻卜勒接受了老师这笔珍贵的遗产之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数学才能的优势,终于发现了隐藏在那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后面的自然规律,于1609年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十年后,又提出了第三条定律,这就是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揭示出了大自然的奥秘。

刻卜勒的三定律成为天体力学的基石,标志着天文学对太阳系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因而他获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誉。请回答:

(1)第谷观察一生,却没得出正确结论。失误在哪里? (2)刻卜勒成功在什么地方?

(3)这段科学史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i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