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模拟】高考语文预测试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0 02: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与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 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C. 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D. 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介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B. 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C.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

D.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B. 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 “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D. 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国各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该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了《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研究估计,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保守估计,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达1.1%左右。

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报告指出,中国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李玲建议,应系统地制定公共政策,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将青少年视觉健康同国家发展、公共安全联系起来,将减少青少年近视率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项目。其次,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最后,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摘编自李玲《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有删改)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由先天因素为主导致的高度近视,其患病率较为恒定。而后天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越来越明显。”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上海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周行涛表示,当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近视患病率仍在上升。

中小学生群体中近视率不断升高的问题,并非近年才出现的,而课内外负担过重一直被当作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使孩子继续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对于降低近视发生的概率更是雪上加霜。

对此,《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在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中过多使用电子产品。

(摘编自《我国近视患者已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2018年08月20日《光明日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0年以来,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不良率已超七成,这一现实给各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B. 2000年以来,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视力不良率上升幅度较大,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这启示我们降低近视患病率要从小开始。

C. 我国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增长迅猛,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这样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亟需解决。

D. 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视觉健康,也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安全,国家有必要进行有效的政策干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是青少年近视低龄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征求意见稿》指出家长必须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B. 《征求意见稿》将青少年的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问责的规定有效降低了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

C. 《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指出,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会加大社会经济成本,可借鉴国外经验化解危机。

D. 近视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环境因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提高与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越来越大。

6. 降低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开合之间

朱以撒

每年的农历六月七月,时晴时雨,出门便取一把伞,握在手中,有时走了一个上午,无一滴雨。有时想在空旷地晨跑时安心一点,便握一把伞出去,而雨来了,撑着伞跑,滴滴答答作响,远处的人看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这样跑起来的效果会更好,来自风雨的阻力,使人付出的力量更大,要努力向前,又要保持平衡,更有一种因风雨而生的豪情。

人在伞下有一种安全感,薄薄的一层伞布,或者伞纸,可以使人一身干爽,更使人一身从容,像个斯文人了。

我从山区回到城市时,有人送了一把伞。之前的十年都是戴斗笠。斗笠简单结实,人头正好顶在正中凹处,如榫入卯,然后以带子系紧于下巴。插秧时节田间会有许多移动的斗笠,时而立起,时而俯身,动感生焉。那时清贫,爱美之心尚有,便有人拿了红油漆来,让我画个五角星,再题上“灵地公社姚坊大队第五生产队某某某”,美观之余又可以防盗。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透着几分土气,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到这里来检查工作,或者到公社开会。一把伞撑着就是一种身份,像是穿长衫的人,而

非一身短打,冒冒失失。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可是伞的主人也有隐忧,总是有人来借伞。借呢?还是不借呢?借的人也是理由充足的,都是比较隆重的场合。但伞借给别人却是另一种心情,也许还回来时已经破了两个洞,或者一条伞骨折了。

很快,斗笠隐退,城市的雨天都是伞。要在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区收集一些用过的斗笠,钉于墙上,它们不再实用,成了一种记忆。斗笠不做了,制伞的能力就极大地提升,不仅量多而且技高——只要轻轻按动按钮,砰的一声,蘑菇云打开;收起后一拍,一下子缩回一半,收入包里。每一家的伞都多了,有朋友来,临走时下雨,便可以很慷慨地送他一把,说,不必还啊。如果说以往的手工油纸伞还有收藏的价值,那么机制伞就只有使用的份儿——谁会费时费神去找修理的作坊?昔日持守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朴素作风,是因为经济如一潭死水——新的出不来,只好一直在旧物上下功夫。修补是人类旧日生活的方式之一,就像摔了一个碗,找个懂行的人把它锔起来——这样,你会看到家中都是被修补过的痕迹时,宛如有一种时光停顿的感觉。现在,伞大批量地生产,任你撑着行于雨天,行于盛夏。

到学校上课,见到每位学生都撑着一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伞。如果比较固定,可以凭着伞的颜色在人群中找到她。

影视剧中不时有墓地告别的情节——一个人故去,一群人告别,皆一身黑,手上还有撑开的一把黑伞。黑色使墓地的气氛更为阴晦、紧张。一把黑伞可能没什么效果,许多黑伞聚于一处,就显得凝重。

人如伞——我们会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为伞。一个人有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伞小人少,伞大人多,风来雨往,岂能无伞?“伞”与“散”如此音近,待到伞散了,人也散了,阳光照射进来。

一把伞撑开来有一股大气,收起来又有一缕落寞,开开合合,没有定时,就像一个人,人生无多变数多。

(《光明日报》2017)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撑着伞在雨中奔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雨中奔跑的状态。

B. “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生动地刻画了拥有伞的人的炫耀的心理。

C. 文章写学生撑着花伞的场景与影视剧中在墓地告别时撑着黑伞的场景,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年轻学生的青春活力。

D. “一个人有了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批判了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充当不法分子的保护伞的现象。

8. 全文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笠”,有何用意?

9. 作者从“伞”中产生了哪些联想?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

..,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ǐ)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ān,免除)养。耆.

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

..,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

卷/

B.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 亮莅官清约/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

卷/

D. 亮莅官/清约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

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所以叫做弱冠。

B. 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C. 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D.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靑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 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 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 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①王安石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②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 去去便看归奏事,莫嗟行路有崎岖。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主持变法时期。王詹叔,名靖,曾任山阳太守等职。利州路,北宋行政区名,包括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运判:官名,即转运判官。②朱轓,古代高官之车。辇毂,代指朝廷。均输,指均输法。作者推行的新法之一。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写王詹叔身为贵家子弟却能饱读诗书,在看似简单叙述中含有作者的赞赏。

B. 颔联交代王詹叔出行事由,塑造了一个不计较名利、勇于承担新任务的官员形象。

C. 王詹叔眼下虽然不受器重,但作为难得的人才,作者认为他最终会得到朝廷认可。

D. 本诗以送别为题,但重点不在于抒写别情,而是缘事抒怀,表达作者的意志态度。

15. 尾句“莫嗟行路有崎岖”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它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共同体现了作者什么性格?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吴激《人月圆》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也是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3)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里发出慨叹:“__________ ,_________ ”表现他不懈地追求自我修养,坚信自己理想,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心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7月下旬,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C.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远见卓识大展拳脚初露雏形星罗棋布

B. 高瞻远瞩大展拳脚崭露头角雨后春笋

C. 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初露雏形雨后春笋

D. 远见卓识摩拳擦掌崭露头角星罗棋布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C.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D.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20.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6日在图书馆403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淦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7年4月10日21.请把下图的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

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③“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习近平

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显示出对待文化多元性的传统智慧。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大同,但当今世界,也有人对此持同意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与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 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C. 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D. 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介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B. 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C.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

D.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B. 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 “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D. 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错误,由原文“‘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可知,原文只是说“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并没有说“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属于无中生有。A

错误。

B项,正确。

C项,“纸媒则不然”错误,由原文“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可知,第二段只是说“相较于纸媒”,因为新闻标题对于纸媒也很重要。C错误。

D.“不关注新闻细节”错误,由原文“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可知,第三段原文应该是“甚少关注”,而不是“不关注”新闻细节。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因果论证。C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D项,“只要……就能消除”错误,由原文第三段“‘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可知,“标题党”除了媒体,还有网民,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所以只要“媒体”改变经营原则,是不能消除“标题党”现象的,还需要“网民”的改变。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国各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该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了《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研究估计,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保守估计,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达1.1%左右。

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报告指出,中国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李玲建议,应系统地制定公共政策,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将青少年视觉健康同国家发展、公共安全联系起来,将减少青少年近视率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项目。其次,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最后,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摘编自李玲《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有删改)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由先天因素为主导致的高度近视,其患病率较为恒定。而后天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越来越明显。”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上海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周行涛表示,当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近视患病率仍在上升。

中小学生群体中近视率不断升高的问题,并非近年才出现的,而课内外负担过重一直被当作近视发生的重要原因。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使孩子继续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对于降低近视发生的概率更是雪上加霜。

对此,《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在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中过多使用电子产品。

(摘编自《我国近视患者已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2018年08月20日《光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0年以来,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不良率已超七成,这一现实给各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B. 2000年以来,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视力不良率上升幅度较大,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这启示我们降低近视患病率要从小开始。

C. 我国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增长迅猛,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这样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亟需解决。

D. 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视觉健康,也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安全,国家有必要进行有效的政策干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是青少年近视低龄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征求意见稿》指出家长必须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B. 《征求意见稿》将青少年的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问责的规定有效降低了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

C. 《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指出,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会加大社会经济成本,可借鉴国外经验化解危机。

D. 近视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环境因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提高与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越来越大。

6. 降低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D

6. ①政府:系统地制定公共政策进行有效干预;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将降低近视率的责任细化并落实到位。

②学校: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在校园内禁止学生使用电子产品。

③家长:多陪伴孩子且陪伴时自己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增加孩子的课外负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这一现实给各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力缺口”错误,由材料二“到时候,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行业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将直接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可知,是“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可能面临巨大缺口,而不是“各行业”。A错误。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选项的内容不一定是原材料中句子的照搬,可能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以变通、转换,甚至添加了出题者或客观或主观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变通,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A项,“必须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表述绝对化,由材料三“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在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中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可知,是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而不是“禁止”。A错误。

B项,“对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问责的规定有效降低了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错误,由材料三“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查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

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可知,原文只是提到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并没有说“有效降低了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属于无中生有。B 错误。

C项,“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错误,由材料三“报告指出,中国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可知,是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而不是“其他国家”,扩大范围。C错误。

D项,正确。

故选D。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由原文“李玲建议,应系统地制定公共政策,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将青少年视觉健康同国家发展、公共安全联系起来,将减少青少年近视率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项目”可知,政府应系统地制定公共政策进行有效干预;由原文“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最后,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可知,政府应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由原文“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可知,政府应将降低近视率的责任细化并落实到位。由原文“后天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越来越明显”可知,学校应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在校园内禁止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由原文“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在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中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可知,家长应多陪伴孩子且陪伴时自己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增加孩子的课外负担。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开合之间

朱以撒

每年的农历六月七月,时晴时雨,出门便取一把伞,握在手中,有时走了一个上午,无一滴雨。有时想在空旷地晨跑时安心一点,便握一把伞出去,而雨来了,撑着伞跑,滴滴答答作响,远处的人看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这样跑起来的效果会更好,来自风雨的阻力,使人付出的力量更大,要努力向前,又要保持平衡,更有一种因风雨而生的豪情。

人在伞下有一种安全感,薄薄的一层伞布,或者伞纸,可以使人一身干爽,更使人一身从容,像个斯文人了。

我从山区回到城市时,有人送了一把伞。之前的十年都是戴斗笠。斗笠简单结实,人头正好顶在正中凹处,如榫入卯,然后以带子系紧于下巴。插秧时节田间会有许多移动的斗笠,时而立起,时而俯身,动感生焉。那时清贫,爱美之心尚有,便有人拿了红油漆来,让我画个五角星,再题上“灵地公社姚坊大队第五生产队某某某”,美观之余又可以防盗。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透着几分土气,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到这里来检查工作,或者到公社开会。一把伞撑着就是一种身份,像是穿长衫的人,而非一身短打,冒冒失失。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可是伞的主人也有隐忧,总是有人来借伞。借呢?还是不借呢?借的人也是理由充足的,都是比较隆重的场合。但伞借给别人却是另一种心情,也许还回来时已经破了两个洞,或者一条伞骨折了。

很快,斗笠隐退,城市的雨天都是伞。要在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区收集一些用过的斗笠,钉于墙上,它们不再实用,成了一种记忆。斗笠不做了,制伞的能力就极大地提升,不仅量多而且技高——只要轻轻按动按钮,砰的一声,蘑菇云打开;收起后一拍,一下子缩回一半,收入包里。每一家的伞都多了,有朋友来,临走时下雨,便可以很慷慨地送他一把,说,不必还啊。如果说以往的手工油纸伞还有收藏的价值,那么机制伞就只有使用的份儿——谁会费时费神去找修理的作坊?昔日持守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朴素作风,是因为经济如一潭死水——新的出不来,只好一直在旧物上下功夫。修补是人类旧日生活的方式之一,就像摔了一个碗,找个懂行的人把它锔起来——这样,你会看到家中都是被修补过的痕迹时,宛如有一种时光停顿的感觉。现在,伞大批量地生产,任你撑着行于雨天,行于盛夏。

到学校上课,见到每位学生都撑着一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伞。如果比较固定,可以凭着伞的颜色在人群中找到她。

影视剧中不时有墓地告别的情节——一个人故去,一群人告别,皆一身黑,手上还有撑开的一把黑伞。黑色使墓地的气氛更为阴晦、紧张。一把黑伞可能没什么效果,许多黑伞聚于一处,就显得凝重。

人如伞——我们会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为伞。一个人有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伞小人少,伞大人多,风来雨往,岂能无伞?“伞”与“散”如此音近,待到伞散了,人也散了,阳光照射进来。

一把伞撑开来有一股大气,收起来又有一缕落寞,开开合合,没有定时,就像一个人,人生无多变数多。

(《光明日报》2017)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撑着伞在雨中奔跑犹如一朵黑蘑菇在移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雨中奔跑的状态。

B. “一个人有一把伞了,就想着,怎么还不下雨,最好天天下雨,撑着伞到村头村尾走几趟”生动地刻画

了拥有伞的人的炫耀的心理。

C. 文章写学生撑着花伞的场景与影视剧中在墓地告别时撑着黑伞的场景,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年轻

学生的青春活力。

D. “一个人有了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批判了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充当不法分子

的保护伞的现象。

8. 全文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笠”,有何用意?

9. 作者从“伞”中产生了哪些联想?请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①文章写了自已在山区时关于斗笠的事情,衬托出打伞者时荣耀,真实地体现了伞在当

时“尊贵地位”。②文章写后来进城后有人收集一些斗笠订于墙上的事情,更是写出了伞的普及,伞成为

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陪伴。

9. ①在风雨中撑着伞奔跑,给人以风雨无阻的豪迈之感。②伞给人以安全感,使人一身从容。③伞跟社会

上有能量的人相似,能给人以保护。④伞时开时合之间,容易使人生出人生多变之感。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

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中,C项,“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年轻学生时青春活力”错误,选项的解说不当,从文中来看,

文章并无对比之意,只是写出了伞的颜色与场合之间的某种关联,选项属于过度解读。故选C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全文以‘伞’为描写对象,但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写‘斗笠’。有何用意”,这是考查

文中次要物象的作用,也是考查作者安排材料的意图。题干已经明确说明“伞”是描写对象,那么“斗笠”

应为次要物象,故可以从次要物象的角度作答。考生可以找出文中所写的有关斗笠的事情,再看这些事情

对“伞”的作用,文章第三段写了“我”在山区时关于斗笠的事情,“一个人戴上斗笠变得质朴,透着几

分土气,只有下放干部才穿戴整齐撑着伞,到这里来检查工作,或者到公社开会,一把伞撑着就是一种身

份”,此处写斗笠的事情,衬托打伞者的荣耀,体现出伞在当时的地位之尊贵;第二处在第四段,“要在

一个城市找到一个斗笠并非易事,有人到山区收集一些用过的斗笠,钉于墙上,它们不再实用,成了一种

记忆”,此处写斗笠钉于墙上成为一种记忆,说明伞已经普及,人们已经使用不到斗笠了。考生可以围绕

这些方面答题。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从‘伞’中产生了哪些联想”,这就要求考生到文中圈出作者针对“伞”所发的感慨,如“这样跑起来的效果会更好,来自风雨的阻力,使人付出的力量更大,要努力向前,又要保持平衡,更有一种因风雨而生的豪情”“人在伞下有一种安全感,薄薄的一层伞布,或者伞纸,可以使人一身干爽,更使人一身从容,像个斯文人了”“人如伞——我们会把很有能量的人比喻为伞。一个人有牢狱之灾,由于有一把伞庇护他,使人奈何不得。伞小人少,伞大人多,风来雨往,岂能无伞?‘伞’与‘散’如此音近,待到伞散了,人也散了,阳光照射进来”“一把伞撑开来有一股大气,收起来又有一缕落寞,开开合合,没有定时,就像一个人,人生无多变数多”,找到这些句子之后,再分点概括即可。

【点睛】回答次要物象的作用,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分析的角度思考,概括形象特点(内在、外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主要或次要形象的什么感情),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凸显了深化了主旨)。然后从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的角度思考,点明关系(相似性、相反性),明确手法(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最后从对文章结构具体的角度思考: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钩连,伏笔悬念的设置。比如本题中,题干中的“斗笠”出自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考生应抓住这两段中有关“伞”的内容来分析“斗笠”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

..,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ǐ)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ān,免除)养。耆.

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

..,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

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

卷/

B.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

卷/

D.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

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所以叫做弱冠。

B. 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C. 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D.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靑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 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 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 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答案】10. C 11. A 12. 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ia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