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教育研究(3正文)

更新时间:2024-04-10 07: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论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都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人文素质教育同以往相比有所突破,但是与社会人才需求相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仍停留在认知阶段,成绩不明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学上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功利观念的束缚,中等职业学校常常偏重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职业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学生没有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造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职业教育重利轻文的之一弊端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教师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老师大多从高校引进,也就是从学校到学校。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偏低也成共识,这样高校的毕业生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其人文素质是可想而知的。有的教师过于功利,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不健康的意识;有的老师文、史、哲知识缺乏,更谈不上“教学艺术”了。

(三)人文素质教学资源偏少

从图书馆的图书来看,专业书籍、期刊占据绝大多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图书很少,很难满足广大学生阅读的需要。从心理咨询室来看,很多中职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往往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是找一个非心理专业教师兼职的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从多媒体设备等相关教学设备来看,学校也是首先满足专业课教学。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现在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力图寻找人文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策略、途径和方式。其宗旨重点在于教学策略的分析,通过研究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从而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并通过加快课程体系改革、明确教师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人文素质评价标准等措施来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这个教育目标。

1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理论层面

揭示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适合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的完备科学的教育体系,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引进嵌入式考评模式,健全多维度质量监控体系,丰富内容,创新手段,提高效率,逐步形成针对性和可行性强,科学高效的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二)实践层面

1.促进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2.促进随州市中职教育事业发展 3.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4.指导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

三、研究文献综述

目前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多是从宏观上来分析人文素质教育,而对中等职业学校这一特殊教育类型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甚少。总体来说,这些研究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从目前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原因、对策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二是从时代特征、教育主题、教育体系、课程模式等角度对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

客观地讲,这些学者为此作出了许多有益的、甚至是开创性的研究,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研究搭建了平台,做好了铺垫,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综观这些研究多侧重于人与社会的适应性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造人,是促进人本身的和谐、稳定的发展,且实践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说服力度不够,影响力有限。综观这些研究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研究内容是分散的、零散的。笔者发现不少专家、学者和中等职业学校研究的侧重点多集中在人与社会的适应性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造人,是促进人本身的和谐、稳定的发展,亦即实现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缺乏整体、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影响力有限,缺乏实践检验和说服力度。

二是很少有以区域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调查情况分析并提出对策的不多见。 三是没有很好地渗透地域文化,突出地方人文素质教育特点。

四是人文素质教育大多千人一面,没有从专业性质和特点出发,人文素质教育没有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教育。

2

绪论

四、概念界定

(一)关于“人文”的界定

人文与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人性解放等有密切联系。人文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注,其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二)关于“人文素质”的界定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的知识、文化、气质、修养、精神、意志等的总和。

(三)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界定

人文素质教育是对一切社会成员的“人化”教育,旨在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品质和对这些品质的高度自觉,即重视人的内涵的提升和内化的过程,应该着重从“人文”感召力方面进行教育。

五、研究内容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规模,轻内涵,强调中等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过多突出了教育经济功能,忽视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淡化了教育的本体功能。本文以“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研究”为题,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方法。首先说明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然后对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最后针对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对策。

六、研究方法

鉴于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多、综合性强等特点,需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问卷法、统计法、访谈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一)调查问卷法

通过问卷等多种形式对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调查,获得被调查者“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状况”,“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状况”, “人文知识教育状况”,“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状况”等,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时运用。

(二)统计法

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分门别类处理, 用SPSS FOR WINDOWS15. 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三)访谈法

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校长、政教处主任、班主任、学生采取座谈和访谈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为后续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文献法

对人文素质的内涵、意义进行分析,对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文件、管理文献、历史资料等进行分析,获得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为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的对策提供支撑。

4

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1.人文素质的内涵及分层

(1)“人文”的内涵

“人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是与“天文”相依存的。据国学大师钱穆研究,“人文”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记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按照《周易》的解释,是“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后汉书·公孙瓒传论》亦有记载:“舍诸天运,征乎人文。”《文心雕龙·原道》中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从以上有关“人文”的典籍中可知,“人文”一词的原始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与“天文”和“天运”相对应的。儒家以“仁”观之于人文,主张以“礼”教化天下;道家以“道”观之于人文,主张“无为之治”。由此可知,人文观是教化观的决定因素。如宋代文人程颐认为:“人文,人理之伦叙。观人文以教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责之道。”这里所谈的“人理之伦叙”即“人为什么而生”和“人称之为人的原因”的道理,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将“人文”归结为弘扬人性,强调人之所以为人,注重对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人性解放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在远古时代,“人文”至少包括以人自身为观察和思考对象的文化活动、人世人伦之事和人的道德规范等三个方面含义。《辞海》把“人文”解释为“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实际上文化的含义比“人文”要广,它包括两个方面: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2]。《辞海》中的“人文科学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3]。法国《大拉罗斯百科全书》认为,人文学科是指自然科学以外的,以人和社会诸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各门学科[4]。《苏联大百科全书》规定,人文学科与人的意识及人类社会有关,认为人文学科是有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社会科学,同时又将哲学和社会科学合称为人文学科[5]。

西方的“人文”最早起源拉丁文,创始人是古罗马人。“人文”当时是指受到古希腊文化熏陶的的罗马人,是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专门称谓。因此,最初,西方的“人文”可以解释为“教化教养”。但是西方真正的“人文”出现时间在欧洲文艺复

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兴之后,这就是与中世纪“神学”相对立的“人文”。这种“人文”与中世纪推崇的宗教神学产生尖锐对抗,宣扬人的主体性和价值功能,唤醒人们从上帝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如十四世纪的彼得拉克所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是凡人,只要凡人的幸福”。西方的“人文”强调与“神文”即“神的尺度”相对的“人的尺度”,而正是这种“人文”观,掀开了西方现代文明新的一页,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从词的构成来看,“人文”一词有两个构成要素:“人”和“文”。“人”通常是指理想的“人”和理想的“人性”观念。“文”是指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或者课程。“人文”的内涵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属于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人的终极价值,它是道德价值的基础与出发点。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人文”的内涵都是非常丰富的,人文科学作为人类文明嬗递演进过程中的人类精神文明的本质内核,随着时代的变迁始终巍然独存、具体而细微地显示着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作用。

(2)“素质”的内涵

从词源上来讲,“素养”一词是指事物类似本质的东西,事物本来既有的特点。《管子·势》:“正静不争,动作不贰,素质不留,与地同极。”晋张华《励志诗》之四:“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

素质,最早是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概念,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解释为:“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6]。

在教育学里面,“素质”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受到后天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认识和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品质或者基本素养。

心理学侧重于素质的先天性,认为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7]。教育学侧重于素质的后天性,认为素质是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尤其是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前者更强调遗传的功能,后者更注重教育的作用。

《教育大辞典》也提出“素质”指:①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②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8]。

在《辞海》中,素质解释为人和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素质”

6

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从语义上进行分析,可以把“素质”看作一个复合词。素质中的“素”有初始、根本、基本、简单、稳定、持久等意思;素质中的“质”有质地、材料、要素、基础、本体等意思。素与质合起来,表示根本的、稳定的、普遍的性能、状态或者存在方式、活动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素质的涵义已经泛化,包含多重意义。一般而言,素质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程度、心理和人格发育健全程度、知识结构合理程度、为人处事通达程度等诸多方面表现的总和。是一种光明磊落的人格,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一种博大宽广的胸襟,是一种大爱无疆的情怀,是一种百折不回的意志,是一种大义凌然的风范。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所讲“这种教育不仅赋予我们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使我们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塑造健全人格”[9]。素质是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人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素质的后天的习得性和发展性是素质培养和提升的理论依据。素质还有内在性、稳定性、可塑性、整体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

(3)人文素质的内涵

通俗地讲,人文素养应当是一个人的知识、文化、气质、修养、精神、意志等的总和。人文素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可以通过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它的作用不可小觑。从小处看,它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往大处说,它是关乎到全民素质提高的大问题。

具体地说,什么是人文素养?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博士对“人文素养”的研究,大致可概括八个方面的含义:

[1]有相当的古典文化积累,不仅能够理解传统,而且能够守经答变,开拓创新; [2]对于人的命运、价值、尊严、自由、发展有着深切的关注和精到的理解; [3]对于人的完整性格外珍视,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肢解与割裂,拒斥对人的物化与兽化,否弃将人简单化和机械化;

[4]尊重个体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向度,崇尚自由意志,倡导人格独立;

[5]重视德性修养,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6]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外界事物; [7]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另类、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 [8]能够自觉地守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提倡公平,伸张正义。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生命个体的人格、

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气质以及修养。人文素养,指做人的基本修养,通俗地讲就是怎样做人,具有什么样的习惯。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是基于对现实人性和人格的批判性反思与构建之上,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并且集中体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4)人文素质的层次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二是领会人文思想,人文思想对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起支撑作用;三是熟悉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领会人文思想及其精神的认识层面的方法和实践层面的方法;四是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其中人文知识是基础层面,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是中间层面,人文精神是最高层面,也是核心。四者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从而构成完整意义的人文素质。

2.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教育是对一切社会成员的“人化”教育,旨在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品质和对这些品质的高度自觉,即重视人的内涵的提升和内化的过程[10]。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包含文、史、哲、艺术、心理学、宗教等多方面内容。人文学科对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实现人生价值起到导向作用,它的功能就是“教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气质、性格和修养,并激发和调动人的创造潜能。但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与人文学科教育简单等同。人文素质不只局限于人文知识的灌输,还有人文学科中内含的价值———人文精神向个体身心中的内化[11]。

人文素质教育大致可包括人的文化素养、人的思维完善、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实现人生价值四个方面含义。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受教育对象身上体现出的综合成果,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

3.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学研究

(1)人文素质教育的来源

我国人文素质教育是由一些理工科大学率先发起的,他们从一批批毕业生中敏感注意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弊端,理工科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并提出如果大学传授的

8

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知识过于单一片面的话,虽然能够培养出“师”,但出不了“家”。武汉大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将文史哲打通,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力图改变现状,扭转局面。1995年,教育部开始进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1999年高校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推向全国。

(2)人文素质教育的观点

下面将有关归纳如下:一是在教育目的上,不仅关注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二是在对教育过程的理解上,它不再是只把人的发展过程理解为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非认知心理过程。三是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的不只是科学的和社会的,还必须有人文的。四是在教育方法上,不能只是演绎的,还必须有归纳的;不能只是逻辑的,还要有直觉的。五是在教育形式上,不能只是显性的,还需要隐性的,并且隐性显得更为重要。

(二)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1.人文知识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法律知识、哲学知识等等。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人文知识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涵,同时也是最根本的环节。人文知识教育的平台是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辅导答疑、社会实践等,教学资源包括教材、音像、课件、报刊、网络等。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人文知识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思想政治类和法律类知识,主要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法纪意识;二是文学、历史、艺术、语言类知识,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经典文学,了解历史进程,培养审美情操;三是公共选修类知识,主要是培训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教授学生为人处事方法,增加就业和创业知识,培养岗位责任意识。

人文知识教育,主要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增加人文修养,夯实文化底蕴,培养诚信品质、法纪意识、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做好铺垫。

2.人文思想教育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理论,以人文知识为依托,并有机渗透于人文知识,是人文知识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人文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个性色彩,还烙上了很强的意识形态特征。

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职生通过感受文学、音乐、美术、历史、哲学,发掘蕴含在其中的真善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品味,培养观察力。通过人文思想教育的训练,使学生更富有人性化的理念。

3.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是人类优秀文化和灿烂文明的真谛所在,是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产生的基础,人文精神通过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具体展现。

人文精神,是指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对个体的地位、价值、需要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尊重。人文精神一方面尊重人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还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其目标是追求真善美,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时,它也要求尊重人的正当需要,主张每个人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有所担当,它关注人生的终极意义。其实,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实现和发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主要表现在:在对待人与自然时,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在人与物的比较中,强调精神重于物质;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和平等。简而言之,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对生命的关注和珍视,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

人文精神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关键,人文素质的养成主要依赖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二者不可偏废,缺少任何一种教育就无法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强调人文精神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既要胸怀远大、脚踏实地;又要不唯上、不唯书和不迷信权威。二是要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人文关怀既要关注自身,还要关注周围各种问题,注重和谐。三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人文方法教育

人文方法蕴藏在人文思想中,主要包括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两种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人文方法强调体验,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体现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文方法教育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中的学习中掌握多种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并以此有意识地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

10

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中等职业学校人文方法教育就是将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原理、案例等扎根于学生头脑,提高认识事物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和使命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们不能因为中职的培养目标,削弱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将中职教育带向另一个极端。基于这种认识,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坚持专业与人文并重的观念,遵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方针,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那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12]。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奥古斯丁称“一个优秀的工程师除了要具备科学和技术综合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外,还必须了解政治程序、社会学和发展集体的技能,提高人际交流与组织管理的能力,善于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综合型、跨学科的难题。”[13]

1.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中职学生个性完善的需要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主张“智德体美和谐发展”;马克思主张“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人,其次才是所在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教会中职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正义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帮助他们加快社会化进程,学会适应社会,善于与他人交往,提高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塑造完整人格和培养健康心理。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中职学生确立科学的人道主义思想,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两个统一:报效国家与实现自身价值的统一,改善物质生活与人格发展的统一,从而达到较高的人格境界。

(2)人文素质教育是专业素养提高的需要

爱因斯坦曾在《教育的神圣职责》一文中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谈到:教育应较多的注意到受教育者培养

11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社会职务,不断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而较少的注意到训练受教育者专门从事某一种专业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扭转把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局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专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职学生与高中学生相比,他们的本质区别是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除了学生知识外,还要学习很强的实践技能,成为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所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很大促进作用。

(3)人文素质教育是中职学生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型、复合型、社会型、创业型成为未来选拔人才的标准。为迎接今后就业与创业竞争的挑战,中职生除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外,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与人交往与合作技能以及出色的创新与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如前所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则恰好能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更使我们面临着西方“和平渗透”的严峻挑战。只有在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立足祖国、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心、责任感及艰苦奋斗精神”,“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行为规范”等一系列人文精神教育,我们才能抵御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阴谋。中职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往往道德辨别力较差,道德意志力不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力较差。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较弱,对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无法鉴别和判断,难以做出正确的取舍,有的甚至全盘接受,导致遭受西方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性开放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我们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等人文精神占领学校文化阵地,才能保障我们的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强化人文教育,可以提升中职生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诚信、学会顾全大局等。

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模式。只有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2.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源。教师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来求得

12

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社会经验和从业能力。终身学习的形态多样,自组织学习是独立自主的学习状态,学习者从确定学习目标——选取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实施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效果,学习的整个过程全部是由学习者自身控制。由此可知,要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人文素质是一种呈上升趋势的动力源,从社会和自身的双重需要出发,产生终身学习的源动力,循序渐进地进入高难度的学习状态,获得知识能量的深厚积累。会学习——知识广博——人文素质的提升——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成功经验的积累——人生的真切感悟——再学习——争取更大的成功,正是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学习循环使教师终身受益。

3.人文素质教育是中职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文科学促进会在对高等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后,发表了《挽救我们的遗产——高等学校人文学科报告书》,报告对高校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衰落进行了披露。这篇报告极大地震动了世界各国,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系统改革,进一步凸显了人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把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教育价值并重,这说明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重视。

人文素质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最根本和最基础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是关于人的精神、文化和价值等方面的教育。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性、技术性,决定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是符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中职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应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二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大多中等职业学校以理工类为主,陶冶人文精神的需要变得更加强烈,学生更希望得到人文关爱,而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还在处在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转轨的特殊时期,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人文、重技术效率轻技术伦理、重客观知识轻个体知识等不良现象,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带来不便,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通过分析发现,现在的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社会阅历欠缺,学习能力低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形成,如果没有必要的和及时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往往只能成为简单的技术工人或者是会说话的“工具”,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变化。三是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就业市场导向性需要。中职毕业生直接面向社会,面

1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向岗位,而市场的选拨和淘汰机制对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岗位需要,中职毕业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要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只有具备各种综合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有饭碗—好饭碗—金饭碗”的跨越。

二十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会议上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即职业教育模式是“以学习者为本的发展模式”,更加关注社会中个人的需求满足和潜力挖掘,职业教育体系应是开放的、柔性的,要传播人文价值观,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底蕴丰富的公民[15]。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提出“允许个性和性格的和谐全面发展,培养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培养理解、判断、鉴别和自我表达的能力”[16]。

4.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进步、国家发展的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经济繁荣昌盛,文化丰富多彩,物质文明大踏步前进,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社会问题日趋突出,矛盾日益尖锐,突出表现在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上。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愿望,牢牢占据统治地位,贪婪的物质欲望让健康的精神几乎荡然无存,正义被扭曲,公理和法律被无情亵渎,灭绝人性的杀人等恶性事件逐年递增。我国也不例外,在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国外各种消极思潮的干扰,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开始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开始泛滥。一些人对前途感到迷茫,对现实产生怀疑,出现困惑不能自拔,追求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日醉,游戏人生,亵渎人生。功利主义盛行,利益至上,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破坏环境,损人利己,尔虞我诈,自欺欺人。如马加爵杀人事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狗熊事件、灭门事件等等。面对人性失落和道德的沦丧等社会问题,时代呼唤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澄清观念,摒弃私利,唤醒良知,重塑道德体系。通过培养对人类社会进步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困境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新型人才来改变局面,扭转乾坤,把社会发展带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要为受教育者终身学习奠基,让受教育者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创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14

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展,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合作意识、高度的创造精神等,这些素质比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和培养一定动手技能更为重要。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仅仅依靠传授传统的文化课知识是不够的,也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提到:二十一世纪,任何企图把对劳动者的教育局限在可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劳动技能上,都将导致长期的人才结构问题,其代价将是一个僵化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其结果将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长远要求来看,中等职业教育需要人文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职业教育始终,应当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传统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全社会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教育,贯穿于人的教育的整个过程。人文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中,具有基础作用,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

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懂技术的“职业人”,而且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人”。“社会人”是“职业人”的基础。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优秀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和睦共处、团结互助、合作发展的意识,为社会的和谐提供条件。台湾学者胡央志认为:“人文教育的重视与提升,帮助个人在心灵、精神层次的提升,有助于个人生涯发展和社会和谐”

[17]

1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调查

1.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旨在了解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及其教育的现状,揭示问题形成的原因,探讨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此次调查问卷设计共50道题,分4个模块,1—10题主要考察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状况”,11—30题主要考察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状况”,31—40题主要考察学生“人文知识教育状况”,41—50题主要考察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状况”。

2.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1年2月中旬,笔者对随州市9所中等职业学校中的3所学校进行了人文素质状

况抽样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收回130份有效问卷。此次调查涉及5个专业,其中幼师专业40人,汽修与焊接专业15人,电子商务与农经管理专业20人,数控模具专业15人,护理专业4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0.77%、11.54%、15.38%、11.54%、30.77%(见图1)。其中男生60人,女生70人,分别占有效收回试卷的46.15%和53.85%(见图2);09级52人,10级7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0%和60%(见图3)。

幼师汽修与焊接30.770.77%电子商务与农经管理数控模具护理11.54.38.54%

图2-1:调查学生专业结构图

16

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及原因分析

46.15S.85%男生女生

图2-2:调查学生性别结构图

40 级10级60%

图2-3:调查学生年级结构图

3.调查的结果

(1)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状况

理想信念关系教育的培养方向,思想道德是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问卷设

计了10道题目考查这一项目。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的理念信念坚定,思想道德良好。在假如国家突遇危难时,只有0.77%的学生认为与我无关(见表1);91.54%的学生认为个人价值取决于社会贡献大小(见表2);82.31%的学生想入党(见表3),且68.46%的学生入党动机较纯(见表4);76.92%的学生认为买饭插队不道德,自己不会这么做(见表5);65.38%的学生认为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的行为不道德,自己不会这么做(见表5)。

1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1 假如国家突遇危难时调查学生的情况

假如国家突遇危难时,你会 国家需要,可以别人怎样做,我就献出一切(%) 怎样做(%) 40 2.31 不损害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有所贡献(%) 56.92 与我无关(%) 0.77 表2-2 个人价值取决标准调查学生的情况

你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 你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 金钱的多少(%) 权力的大小(%) 社会名望的高低(%) 1.54 6.92 社会贡献的多少(%) 91.54 表2-3 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调查情况 想(%) 82.31 不想(%) 3.07 无所谓(%) 7.7 没考虑过(%) 6.92 表2-4 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调查情况 你认为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是 寻求政治归属感(%) 理想信念的追求(%) 谋求仕途发展(%) 随大流(%) 其他(%) 10.77 68.46 11.54 3.85 5.38 表2-5 对买饭插队和在课桌上乱涂乱画行为的态度调查情况 你认为买饭插队 你对在课桌上乱涂乱画行为的态度是 不道德,我不会这么做(%) 76.92 65.38 虽然不道德,但是我有时也会这么做(%) 21.54 33.08 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1.54 1.54 (2)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状况

本类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情况,共设计有20道题。总体来看,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人格较为健全,校园文化比较丰富。在对学校开设政治类课程的调查中,36.92%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57.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5.3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见表6);在如何评价作弊行为的调查时,60%的学生认为“非常不对,这反映个人的诚信态度”,18.4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会作弊”,但还有1.54%的学生经常作弊;在对救灾捐助的态度调查中,70%能积极参加,3.85%的学生不会主动参加;在对义务献血的态度调查中,53.08%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参加”,22.3%的学生表示“不会参加”;在认为人文素养对一个人的成功能起多大作用的调查中,60.77%的学生认为有“很大作用”(见表7);在对同学追求社会时尚有什么看法的调查中,85.39%的学生认为“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

18

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及原因分析

情况量力而行,不盲目地追赶潮流”,0.7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纯属个人私事”;在中职期间,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的调查中,人员比较分散,30%的学生认为是班主任,21.54%的学生认为是专业教师,11.54%的学生认为是父母(见表8);上中职后,你遭受过的最大挫折是什么的调查中,60.77%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成绩不理想”,4.61%的学生认为是“失恋”;在遇到挫折时,你一般会怎样的调查中,66.15%的学生会“冷静处理”,22.31%的学生“不知所措”,7.69%的学生产生“绝望、沮丧”,3.85%的学生会“大发脾气”;83.08%的学生认为“有的同学理解我,有的同学不理解我”,8.46%的学生认为“没有一个同学能真正理解我,我常常感到孤独”;82.3%的学生对社会感觉“还可以,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3.85%的学生对社会感觉“很悲观,充满了腐败和黑暗”;41.54%的学生希望宿舍的同学“关系和睦,亲如一家人”;在对你认为自己加入兴趣小组的原因调查中,80%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是“其他”原因(见表9);在你平均多长时间参加一次兴趣小组活动的调查中,23.85%的学生是“经常”参加,25.38%的学生“从未参加”(见表10);在你校的兴趣小组有几个的调查中,47.7%的学生认为有“5个以上”,26.15%的学生认为有“3—5个”,20.77%的学生认为有“1—3个”,5.38%的学生没有参与任何活动认为是“0个”;在你更喜欢哪些方面的兴趣小组活动的调查中,27.69%的学生喜欢“专业实践”,34.62%的学生喜欢“艺术欣赏”;在你认为参加兴趣小组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锻炼、提高的调查中,23.85%的学生认为是“人文素质”;在你认为你校的兴趣小组活动现状如何的调查中,40%的学生认为“活动多,效果好”,13.85%的学生人文“活动太少”(见表11);在对学校广开渠道主办各类讲座的态度的调查中,45.39%的学生表示“支持并积极参加”,4.61%的学生表示“不关心”。

表2-6 你认为学校开设的政治类课程的重要性调查情况

你认为学校开设36.92 的政治类课程

19

很有必要(%) 有必要(%) 57.7 无所谓(%) 5.38 没有必要(%)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7 你认为人文素养对一个人的成功的作用调查情况

你认为人文素养对一个人的成功能起到多大作用 表2-8 谁是你中职期间影响最大的人的调查情况

学生管理班主任 (%) 中职期间,谁是30 对你影响最大的人 表2-9 你认为自己加入兴趣小组的原因调查情况 为了提高自身素 质(%) 你认为自己加入兴趣小组的原因是 表2-10 你平均多长时间参加一次兴趣小组活动的调查情况

你平均多长时间参加一次兴趣小组活动 表2-11 你认为你校兴趣小组活动情况的调查情况 活动好,效果 好(%) 你认为你校兴趣小40 组活动情况怎样 29.23 16.92 13.85 不够好(%) 果较好(%) 活动好,但效果活动不多,但效活动太少(%) 23.85 41.54 9.23 25.38 经常(%) 一学期(%) 一学年(%) 从未参加(%) 80 6.15 3.85 10 (%) 己才加入(%) 同学的热情邀请看到别人加入自其他(%) 21.54 2.31 13.07 15.39 11.54 6.15 (%) (%) 专业教师工作人员同学(%) 朋友(%) 父母(%) 其他(%) 39.23 60.77 决定作用(%) 很大作用(%) 一点作用(%) 没作用(%) 20

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及原因分析

(3)人文知识教育状况

掌握人文知识的多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本类题目设计10道。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人文知识,比较关心时事,比较注重个人修养,兴趣和爱好较广泛,有一定动手能力。在你觉得自己的文学修养怎样的调查中,58.46%的学生认为“还可以”,2.31%的学生认为“比较差”;在你觉得自己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熟悉程度的调查中,25.38%的学生认为“还可以”,13.08%的学生认为“比较差”;在你对学校人文氛围和校园文化生活的评价的调查中,70%的学生认为“一般”,10.77%的学生认为“不好”(见表12);在你更喜欢看哪类文艺作品的调查中,45.39%的学生喜欢看“中国古典作品”,6.15%的学生什么“都不喜欢看”;在作为中职生,你认为自己哪方面的能力较强的调查中,34.62%认为是“交际能力”;在中职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多,你的业余时间主要用于哪个方面的调查中,30%选择“做些兼职,培养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8.46%的学生选择“经常去图书馆或自修教室,扩展知识面”(见表13);在你每星期用来上网的时间有多长的调查中,30%的学生是“2小时以下”,5.38%的学生是“20小时以上”;在你上网的目的的调查中,26.92%的学生认为是“游戏、聊天或其他网上娱乐”,19.24%的学生的目的是“其他”;在你人文素质的养成中,教师的人文素质所起到的作用的调查中,73.85%的学生认为“很大”(见表14)。

表2-12 你对学校人文氛围和校园文化生活的评价的调查情况

你对学校人文氛围和19.23 校园文化生活的评价 表2-13 中职学生业余时间安排的调查情况

经常去图书馆或自修教 室,扩展知识面(%) 中职生的业余时间主要用于哪个方面

表2-14 教师在你的人文素质的养成中作用的调查情况

21

很好(%) 一般(%) 70 不好(%) 10.77 参加校园内外的科技文艺活动,发展特长(%) 做些兼职,培无所事事,养能力,为今觉得生活后工作打下很无聊(%) 基础(%) 其他(%) 8.46 19.23 30 20.77 21.54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师在你人文素养的很大(%) 73.85 一般(%) 25.38 不起作用(%) 0.77 养成中所起的作用 (4)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状况

通过本类型题目设计,旨在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本类型题目共设计10道。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人文素质的需求是多方面。在你认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调查中,66.92%的学生认为“基本能满足需要”,0.7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见表15);在你认为学校图书馆藏书能否满足人文素质教育需要的调查中,60.77%的学生认为“基本能满足需要”,23.85%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需要”(见表16);在对待专业课与人文课程的关系的调查中,5.38%的学生人文“专业课重要,人文课次要”,3.08%的学生人文“人文课可有可无”(见表17);你最希望通过哪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的调查中,11.54%的学生认为是“政治课”,49.23%的学生认为是“文化、艺术、社科、技能等社团活动”(见表18);在你与同学经常议论的话题的调查中,63.08%的学生是“日常学习与生活问题”;在你阅读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其他书籍的调查中,11.54%的学生表示“很少”;在最爱观看的影视类型的调查中,20%的学生选择“纪录片”;在你认为中职生除具有专业能力之外最应该具备的其他能力的调查中,63.08%的学生认为是“人际交流能力”;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要素的调查中,43.08%的学生认为是“自身价值体现”;在对专业对口问题态度的调查中,43.85%的学生认为“专业一定要对口”。

表2-15 你认为学校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方面的调查情况 开设的课程很多 (%) 你认为学校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开设方面

表2-16 学校图书馆能否满足人文素质教育正常开展的调查情况

22

基本能满足需要(%) 无法满足需要(%) 没有必要开设(%) 16.92 66.92 15.39 0.77 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及原因分析

你认为学校图书馆能否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完全能满足需要(%) 基本能满足需要(%) 不能满足需要(%) 15.38 60.77 23.85 表2-17 对待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关系态度的调查情况 专业课重要,人 文课次要(%) 对待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关系的态度 表2-18 你最希望提高自己人文素质途径的选择的调查情况

文化、艺术、人文讲座或课外阅读 政治课(%) 名师论坛(%) (%) 动(%) 你最希望提高自己人文11.54 素质途径的选择 24.62 11.54 3.07 49.23 选修课(%) 兴趣小组活社科、技能等5.38 3.08 85.39 6.15 (%) (%) 课程更重要(%) 人文课可有可无二者同等重要人文课程比专业(5)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综上所述和结合访谈调查情况,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比以前有了极大改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作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中的主流是好的。但通过分析和了解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人文素质教育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充分体现。随州市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把人文教育当做“弹性任务”,认为检查来了就抓一下,检查过了就一阵风过了,不可避免地弱化了人文素质教育。访谈中发现,30%领导认为首先要保证学生就业,其次才是人文素质教育。从几年的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计划中也少有提及人文素质教育,更不用谈具体措施。另外三年的教学计划本身就落实不够,学生在校

2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习一年就推向了社会,这方面私立学校表现更为突出。

二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调查中有94.62%学生认为“学校开设思政和人文类课程”有必要和非常必要,这表明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很感兴趣,有成长的需要。但是,从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目前随州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不够且形式单一。访谈中还了解到,45%的教师和50%的学生认为学校人文类课程比例不足,三年的课程体系中人文类课程逐年削减。学生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更关注技能传授,对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导不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没能在课堂扎根,出现心理问题也没有教师能进行合理疏导。

三是部分教师的人文素质不是很高。因为随州市中职学校教师来源非常复杂,教师入门把关不严,素质参差不齐。访谈中发现,25%教师对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理解不清,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知识基础薄弱,甚至有些观念格格不入,另外30%教师还普遍认为在课堂实施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合作教育比较困难,专业技能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有点华而不实。

四是人文素质教育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在访谈中发现,50%以上的学生对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太满意,60%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太满意,认为空洞无物,完全是为了考试,出现了“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完扔笔记”的现象,纯粹填鸭式教学,上课不是从内心去真实感受和接受有些道理,不能引起心灵共鸣,教师的教学案例太少,师生互动不够。

五是人文素质教育没能很好地凸显职业特点。70%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模仿普通高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做法,按照高中的教学思路设置人文素质的课程和安排相关活动。纯粹大众面孔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放在这个学校也用,放在那个学校也无问题。没有从职业教育应有的特性出发选取教学内容,编制授课计划,没有结合专业特点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实际,本该具有的专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没有应有的培养,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够,学生认可度不高,效果较差。访谈中发现,83%的学生反映学校未能经常对学生进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诚信品质、沟通艺术、合作意识、奉献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职业规划缺乏引导,盲目性较强。由于没有职业特点,脱离专业实际和学生实际,所以中职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与普通高中趋同,没有体现职业人文教育的特点。

六是人文素质教育设施略显不足。调查中发现,33%的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设施较薄弱,还停留在中小学阶段。学校的图书馆藏书数量不够,种类单一,且专业书籍占有较

24

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及原因分析

大比例,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寥寥无几,另外图书馆和阅览室开放时间有限,有的与学生借阅时间产生冲突,学生进图书馆的时间相当有限。另外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地点不能保证,经常被其他活动挤占,教室配备的多媒体严重不足,教学视频和课件没有办法充分满足实际需要。

七是人文素质教育考评机制不太健全。调查显示,44%的中职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缺乏相应的约束激励和考评机制,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人文素质的优劣,没有科学的标准进行监管和评价,放任自流,各行其是,自然效果不尽人意。

(二)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1)社会观念混乱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美国著名科学史家科恩说:“新科学的一个革命性的特点是增加了一个使用的目的??这种信念在16世纪和17世纪一直在发展,以后越来越强烈而广泛地传播,构成了新科学本身及其特点”[18]。“这种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把科学看做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知识”[19]。

吴康宁教授认为:“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靠观念支撑的。社会转型时期中近乎全方位的观念混变,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教育产生冲击性的影响,它使得教育系统经常处于无所适从无可归依的困境,结果出现大量的失范行为”[20]。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导致失范现象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制约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强调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传入我国,影响深远。《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均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可见,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但是大多数人对“能力”的理解过于片面和狭隘,仅仅把“能力”简单理解为“技能”。其实,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是指一种包括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的综合职业能力[21]。但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自身有一定局限性:在教育的目的上,重视行为能力,忽视品德养成;在教育方法上,注重面向具体工作岗位进行训练,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受限。二是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的片面理解和把握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2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学校急功近利,只是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强化训练,就把学生推向市场,学生出去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可能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或者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纯粹是体力劳动。这种带有强化训练色彩的培训功利性极强,对学生今后发展完全不利。

(2)经济环境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由于经济利益的诱惑,大多数人在考虑任何事情都不可避免地带着功利的目的,对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比较典型的就是就业率。就业率是衡量一所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和毕业生本人对就业的满意度是学校的生命线[22]。为提高就业率,专业教育的比重不断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则处于冷落的境地。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中等职业学校短时间内为了确保生存,为了学生有一个简单出路,大多开设口径较窄的专业。由于人才培养的功利导向,人文素质教育被迫边缘化。

(3)家庭环境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选择中职的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这辈子与高校无缘了,不必要再为获取知识而费尽脑筋,只要学到一技之长,将来走向社会找到立身之本足矣。家长们选择学校时,不是看哪个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搞得好不好,而是看学校的实训条件怎样,专业好不好就业,学费贵不贵。由于家长们选择学校时就把这种意识潜移默化地告诉了自己的孩子,学生自然更关注技能习得,对人文素质教育认为可有可无,从而导致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劳动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意志品质脆弱等不良现象。

2.学校原因

(1)中职学校的功利性过强

在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部分中职学校更加关注的是市场中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重要的也是管长远的育人效能。尤其是工科类中职学校,它所传授的职业技术和培养的职业技能大都在市场上较紧俏,需求人数较多,利益更加突出,因而更是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整个学校功利主义气息浓厚,人文主义气息淡薄。??学校越来越不是一个‘教育’的机构,越来越少‘教育’的意味,逐渐地堕落为一个没有教育性的‘教学’机构,一种纯粹的职业预备或培训机构。如此的教育根本不能为个人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中兴大业打下坚实基础”[23]。

(2)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人文素养偏低

中职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管理者,也就是决策层,二

26

随州市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及原因分析

是教师,也就是执行层。正如知名教授朱永新指出:“我们长期接受的是一种以科技、智育为主导的教育。你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都好了。成长在这种环境的人,很难有一种人文的自觉,很难认识到人文在整个社会中所应该具有的价值、地位和作用”[24]。

教育活动的核心是人。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是极为重要的。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各处事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到学生。但是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状况还是不容乐观,不少教师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教学理论和理念没有系统掌握,整体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在实施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单一注重了“授业”,但是忽视了“传道”。另外,受人才培养目标特性的影响,中职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重视人文教育的现象,人文类学科在学校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地位比专业教师要低,加强专业建设,更多的是加强专业课建设,对人文类课程重视不够,学校倡导的“双师型”教师也评不上,外出进修培训以专业课教师为主,受诸多因素影响,人文类教师队伍不稳定,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在调查随州的几所中职学校中,发现这个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3)校园人文环境的缺失

校园人文环境是学校在一定理念的指导下,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沉淀的,有硬环境即物态环境,还有软环境即精神氛围。学生生活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受到无形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健康情操,弥补某些不足。但是,由于常规性教学设施是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也始终是各中职学校的投入重点,学校在建设布局时缺乏整体人文规划,对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明显研究不足。随州几所新建的私立中职学校对文化设施、人文景观等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项目更是吝啬,校园面貌陈旧,学生活动空间狭小。因此,人文环境的改善和品味的提升还任重道远。

3.学生自身原因

(1)功利主义影响

中职教育的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教育和应用教育之上,这种重理轻文的做法,使得学生对人文科学不甚了解之外,还有极尽功利主义趋势。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把中职学生的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修养,造成中职学生人文素质低下。

(2)学生认识水平较低

2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普通高中生比较而言,中职学生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科学和文化基础方面,也体现在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等人文素质方面。从当前情况来看,中职学生虽然具有乐观向上的冲劲、乐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等优点,但是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诚信品质缺失、世界观模糊等现象也十分突出。

部分中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表现相对排斥和自我放弃。由于我国占主流的一直是应试教育,初中阶段推进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升学的压力无情地剥夺了学生的诸多天性,学生也养成一种惯性思维,对除考试以外的人文素质教育比较漠视。进入中职后,这种对人文教育的偏见依然强烈。一提到人文知识和人文思想就没有兴趣,许多中职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开可不开,相当多的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隐性功效持怀疑态度,认为人文知识作用不大,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不会给个人带来经济和政治利益,是空洞的,是飘渺的,离现实距离遥远。学生的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他们主动去阅读文学、艺术、哲学的积极性,无法以正确的心态去接受人文教育的洗礼和熏陶,当然更没有办法感受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境界。

28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三、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人文素质的形成过程

1.人文素质的形成过程

人文主体的自我构建是人文素质形成的渊源,这个构建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始于知

人文认知首先要认识人文精神。这种精神主要包括:关心并承担人类命运、尊重人的价值、热诚帮助他人、领悟人生意义。人文素质的形成就是从对这些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开始,这些知识包罗万象,含哲学、文学、艺术、历史、伦理等等。人文认知所涉及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目的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追求建立理想的人格。当确立了人文关怀的思维定势时,人文认知主体也就基本形成了,去认知和评价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时,首先都会考虑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并以此确定事物和现象的价值,作出相应决定。

(2)动于情

人文情感是对人文精神的内心认知。人文情感是“大我”之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人文认知是培育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第一步,但它只能解决对人文精神的认同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对人文精神的情感,如此人文精神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的一部分,实现人文精神的人格化目的,这样人文情感主体才会最终形成。

(3)系于意

人文意志是一种心理能力。这种能力的目的是排除障碍、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使人文情感转化为人文行为。人文意志与日常意志相比,具有实现理想人格目标的坚定性、选择人文实践活动的果断性、坚持人文价值取向的顽强性等三个特征。在人文实践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来自于主观和客观的各种障碍和困难,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实践活动很有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半途而废。

(4)成于行

人文行为是人文精神在人的行为层面的表现。人文行为是人文素质的最终体现,透过观测个体的人文行为,可以直接了解到个体是否确立了人文精神,检测其人文认知、人文情感和人文意志是否达到要求。人文行为大致可以归纳为爱国主义行为、扶贫济困行为、见义勇为行为、诚实守信行为、团结互助行为、艰苦奋斗行为、遵纪守法行为等。人文行为主体形成的标志是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常态化和不受任何利益驱使的自觉性。

2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人文素质的培养机制

尤西林先生在论述人文科学方法观时将将人文教育方法归纳为“理解”、“直觉”、“智慧”、“描述”、“个案性”等五种代表性形态[25]。本文据其精华,归纳提炼出四种人文素质的培养机制:

(1)感化

感化是通过行动影响或口头劝导,使人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这种机制需要有一个具有震撼和感召力的感化物,引发受教育者情感的触动和裂变,在感动或自责中启动对人文精神的思考,进行自我反省,找到正确的方向,从而在思想上发生变化。这种机制的重要媒介——感化物,必须符合生动形象、情理交融、具有典型性等三个方面的要求。

(2)熏陶

熏陶是指通过对环境和风气的设置影响人,通过为受教育者设置良好的环境,在良好风气的影响下实施培养教育,使受教育者在特定环境中养成优良的品德,也可称之为“善教”。环境对人文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机制便是突出地强调了这种重要性。运用这种机制最重要的是环境的设置要达到环境影响的全方位性、扩大环境影响的密集程度、强化环境影响的力度、提高环境影响的新鲜程度等要求。

(3)体悟

体悟是体会领悟,表达的是一种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建立在较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的基础上,体现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上。表现为:面对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受教育者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领悟到事情的实质或某种规律,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体悟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对象是具体的人物、事件和现象,体悟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因此,体悟作为人文素质的教育机制,要建立在教育素材的科学选取和对受教育者体悟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然后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4)自省

自省,即为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纠错,自我提升。自省,是人文主体的一种自我建构,是提升人的自我境界的一种方法。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实质上是将人文精神人格化的过程,即将人文精神和人固有的人格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的基础是认同,即不仅从主观上认识人文精神的正确性,而且能够在日常行为中符合人文精神的要求。自省机制的运用需要良心的拥有和舆论的钳制,否则自省的结果会偏离人文精神的要求。

30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二)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1.树立专业与人文并重的正确观念

人文素质结构关系提示我们,人文素质各个子素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中职学校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时候要有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曾指出:中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切实搞好人文教育的根本就是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过去那种纯专业知识传授的观念,加强人文教育。树立全面育人教育思想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把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融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道德高尚的、具有无限创新能力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基本点:学习知识、学习做事、学习为人处事及学习和谐相处。它充分表明了教育在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教师都应把人文素质教育提到工作日程上来,才能树立新的专业教育观念。

2.建立健全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

(1)结合机制。要建立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结合的机制。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从掌握技能要点升华到人文素质的引导,从教会做事到引导做人。人文素质教育要紧紧围绕专业教育来选材,突出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得益彰的效果。

(2)激励机制。要在学校大力宣传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将人文素质教育列入学校教学管理的范畴,在管教管道中突出人文素质教育,以讲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赛为活动载体,鼓励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人文精华,树立人文素质教育标兵和示范课堂,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3)创新机制。要以创新课堂为依托,以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为突破口,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创新,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延伸到企业,拓展教学视野。

(4)考评机制。要制定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考评细则,在考评细则中既要涉及教师,也要涉及学生,既有教师考评,也要有学生考评。要建立定期考评机制。

(5)预警机制。教学管理部门要经常了解中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不同形式的调研,通过听课、访谈、问卷等形式,分析学校的人文素

31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质教育的情况。要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年度公布制度和预警制度,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合格的学校实行红黄蓝牌三级警示。

3.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确保人文素质课程质量

(1)加强制度的建设与管理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中职学校要从严把好教师入门关,要从制度层面把人文素质作为引进和考评教师的依据。实行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形式监管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情况,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且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使各制度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可行性。

(2)系统理解人文素质的内涵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谈及人文素质教育,就片面地认为应该增加文史课程之类,这无疑片面理解了人文素质的内涵。强化中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要先行。根据中职学校教师人文素质的实际状况,应多途径、多渠道对教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既要突出普遍性,又要突出针对性,既要注重系统性,又要注重实效性。一是自主学习,要让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强化,自我提高,化被动为主动,有外因变为内因,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二是校内培训,针对老师来自渠道的不同,由学校有组织地开展专题培训,做到点面结合;三是校外进修,学院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教师到培训基地或其它学校学习进修,多方面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3)创建健康、向上的校风和校园文化氛围

中职学校应根据各自办学实际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略,并能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要创建健康、向上的校风和校园文化氛围,校风的形成需要依赖良好的教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应包括校园的美化、校训的提炼、人文景点的布局等。各个教学管理部门要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将管理工作与培养教师及学生的人文素质结合起来,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教师及学生在这种人文氛围中得到熏陶和启迪。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教师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震撼力,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受到教育。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要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用先进的思想、优秀的文化塑造教师心灵,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使命感。

(4)充实学校图书馆

中职学校人文书籍的参编应有专业人士来做,不能单纯为了增加图书馆数量,大量

32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购进毫无价值的书籍资料。对于经费有限的学校,还可以购买电子图书,或添置电子图书室,总之要让学生有充足的人文素质教育书籍可以阅读。

(三)科学设置课程,系统构筑教育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1.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性理念

(1)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引

“围绕市场设专业,根据岗位开课程”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搭建,要事先进行广泛地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所培养的人才目标和规格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各行业企业调查的情况来看,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确需要多类型、多规格和多层次的专门人才。从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来看,中职教育要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中职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奠基作用。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通识性、广博性和基础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占据学生头脑,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兼具人文精神。在搭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性理念时要考虑两点,一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重视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二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应注重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导向性,从而引导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结构的合理化。

(2)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人文素质教育不是理性说教,更不是机械灌输,人文素质教育需要学生用心体会,用眼观察,动手实践,真情感悟。要将经典和哲理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呈现给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拓展课堂空间,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实现认识上的飞跃。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课堂讲授要做到层次分清、论证严密、情理交融、升华境界,使教学具有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2.夯实思政课主阵地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思政课

在学生的人文修养中,思政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主要是提升人生境界。思政

3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课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精华,在马克思的前后,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同样立于各自时代的前沿,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哲学成果,这些成果同样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黑格尔辩证思维的缜密,康德理性批判的精粹,老庄的豁达,甚至公孙龙在“白马非马”命题上表现出的机敏及其对人类认识多方面的揭示,都是先哲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及其以付出生命作代价的人格魅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都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好材料。

(2)处理好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点,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取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领悟先进的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客观真理,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教会学生了解世界的科学方法,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心和信念,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不能相互取代,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学习思政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有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3.丰富校园物质文化,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1)构成校园环境的主要元素及其人文精神传达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内所有文化遗存、建筑、纪念物、道路、人工或天然山水、标识、门廊等等。校园文化遗存是学校发展历史的见证与物质载体,多与学校文化名人的学习工作联系一起。建筑物是环境中重要的人文精神传达元素,它首先从建筑造型、布局、色彩等外在形态上对人产生影响。纪念物其主要目的记录学校重大历史事件,勉励后人,追思其精神,效法其品行。路名标识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素材。

(2)环境为学生开拓一个新的实践学习空间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人们永远学习的对象。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影响过程充满了审美情趣。

中国古人论及修养学问时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后者就是要我们从自然环境、山川河流中学习知识,感悟真理。“行万里路”就是向自然、向环境和物象学习,是获取一手经验的有效途径。环境是永远开放的课堂,它以一种别开生面的形式传递知识、教化育人。

4.开展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4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展现中职生青春活力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平台。学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符合学生身心需要的社团活动,由学生自发创建和学校选派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开班相结合,要既能培养兴趣爱好,又能陶冶情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的形式要多样,活动的内容要健康,活动的组织要有序。社团活动要接受学生管理部门的监督和审核,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学校通过开展艺术节和文化周来集中展示学生社团活动成果,开展歌咏、演讲、音乐、舞蹈、文明从身边起步等系列教育活动,使人文教育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随手关灯、关闭水龙头等小事做起,使学生们懂得“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低层次的道德实践正是步向高层次道德境界的基础”。要把社团活动建设作为加强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积极为他们营造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氛围,搭建为他们树立自信、调整心态的舞台。利用各种社团活动来充实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高的机会,在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高努力改变自身现状的决心和勇气,早日成为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加强人文科学类图书建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书可读,让学生在浩瀚的人类文化海洋中受到熏陶,不断促进其心理品质的内化。

5.班级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

(1)以人为本,依规治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一个班集体也要有科学系统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要做到公开、透明。制度的制定要结合班级学生实际,不能定的太高,也不能太低,高了没人达到,低了失去约束力。要让制度管人,不是耗费人力管人。制度的建设是为班集体健康发展服务的,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制度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让大家自觉地形成一种规范,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变被动遵守为主动适应,并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做到“教育决策目中有人,教育管理服务于人,总结评比有利于人”。

(2)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建立就是要创建一种竞争的环境和氛围,避免一刀切和大锅饭的现象。首先机制要体现民主性。机制不是班主任强行施加给学生的,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经班集体讨论认可后方可执行;其次,机制要体现参与性。机制的建立不是对少数优生,而

3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广泛深入参与;再者,机制要体现科学性。机制要在学生管理中通过实践证明,并不断完善,评价奖励的内容可包括考勤、学习、卫生、表现、竞赛等项目,要从多方面激励学生成长。还要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在竞争中把个人竞争和班级竞争统一起来,打造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还应做到全员目标激励、班干部的有效培养和激励。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是运用“赏识教育”。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加德纳在多元智力理论中提出人的能力是多元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利用班会和班集体活动表扬好的事件和好的同学,给优生平台,给差生机会。特别是有些学生处于思想动摇时期,班主任要敏锐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对有犯错误苗头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用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成长,让学生身上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积极的心理暗示。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做的实验给我们很多启示,教育和管理学生要把尊重和欣赏放在首位,老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举动都会给学生影响。老师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老师要是对学生表现为不厌烦和漠视,学生就可能向消极的方向发展。关注和爱是教育成功的钥匙,就连我们的班级口号、班级格言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

(4)班主任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和生活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班主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由于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频率在所有老师中是最高的。班主任就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说一千句,不如干一件事,行动是最好的示范,要学生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班主任要率先垂范。试想一个爱占苍头小利的班主任,学生能大公无私吗?

二是营造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教室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良好的班风、竞争的学风、阳光的班容班貌、和谐的师生关系都会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产生影响。作为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如定期布置黑板报、精心设计班规、巧妙装饰报刊一角等等,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无形的教育会产生无穷的动力,从而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人文精神。

36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三是安排丰富的人文活动。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选择的活动要符合当代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主题演讲比赛、学雷锋活动、爱心活动、读书比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愉悦学生身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增强其自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激发其家乡情、报国志,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

6.结合专业特点,拓展教育空间

(1)改革现有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内容中的人文因素

专业课中也处处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如科学家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职业领域中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另外专业课中需要培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同时也要追求真善美。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努力实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还有更重要的素质目标。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职业操守、奉献精神等等。都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完成。专业课也不是纯粹的技能课,学生在领会概念、定理、培养技能的同时思维受到了训练、身心受到了陶冶,意志品质得到了加强。

(2)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专业课的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中职正在倡导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创建立体课堂、开放课堂。强调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学组织形式与工作形式对接,教学工作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在思中学,辩中学,演中学,练中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用科学家的真实研究经历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真理的精神,养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四)渗透地域文化,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

随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沿革,应追溯到夏商周之前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里,他制耒耜,植五谷,结束了人类社会的游猎生活状态,开创了文明之先河。三里岗冷皮埡新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有石斧、石刀、石镰、石箭镞及彩绘蛋壳黑陶等,说明这一历史推断的合理性,它与汉水流域的屈家岭遗址属同一文化类型。

随州历史,最早见于《左传》记载:“随于上古为列山氏。”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神农氏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山是也。”虞舜尧时,随州境内就已有古厉国存

37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

西周至春秋,随州地域有随、厉、唐、贰、平林五国,史称“汉东诸国随为大”。战国末,楚灭随国建随县,随县属荆州南阳郡,秦汉因之。晋设随郡,领随县、厥西县、平林县、邓县、蔡阳县。

1.炎帝文化

炎帝神农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勤劳勇敢富于发明创作精神。炎帝神农文化石中华民族最早由狩猎采集阶段转向农业定居阶段的文化。《白虎通》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周易·系辞下传》中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部落时代,不仅首创农业,还制作陶器、纺织、发明医药、煮盐、首作琵琶、首创集市贸易等,炎帝文化是我国历史上最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

二是无私奉献人定胜天的拼搏精神。炎帝神农氏我国最早发明中草药医学的奠基者。《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为了防止部落成员因伤病而减员,炎帝神农冒着生命危险,遍尝百草水泉,为民疗疾,最后因误食断肠草而倒在湖南棂县。炎帝神农的伟大的实践和献身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三是兼蓄并容的开放精神。炎帝时代是迁徙向定居的转变时期。一方面畜牧游猎的生活尚存,另一方面,农耕定居的生产正在进行,同时又每年外出尝百草,寻医问药,这种兼蓄并容的开放精神,也逐渐演绎成中华民族良好的开放胸怀。

2.编钟文化

擂鼓墩编钟的面世,国内外为之震惊。武汉音乐学院原院长童忠良教授在美国讲学时评价: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炎黄文化、音乐文化的最高成果[28]。美国纽约大学教授E.C.麦克伦在美国有影响的《社会生物工程》杂志上撰文称“曾侯乙编钟是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观”[29]。

良好的音乐性能 全套编钟最具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两音”,在编钟的鼓部分别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距三度音程。美国物理学声学权威人士麦克伦惊叹地评价:“曾侯乙钟及其排列方法、命名系统和调律都显示出‘结构’上的成熟。复杂的律制与高超的工艺都超过了我们迄今对古代音乐世界一切东西的猜想,不仅其制造的技术

38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水平,而且在哲学以及音乐学上所获得的成就都使我们高度钦佩。同是处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却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堪与之媲美的具有音乐价值的工艺品,虽然我们一向习惯于崇拜古希腊。”曾侯乙编钟所保留的文字资料极为丰富,是考古发掘中罕见的。在钟体、钟架及钟的挂钩上都刻有铭文,大都为错金,长的达90余字,短的也有三五字,总计3755字,其中编钟上的铭文有2828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乐律,其中以乐律方面的铭文最多。钟铭所见律名28个,阶名66个,包括了十二个半音的全部基本称谓及其异名。

精湛的铸造技术 编钟的铸造可以说代表了战国早期的最高铸造水平,它用高纯铜、铅、锡原料铸成,这表明当时金属冶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编钟件件都采用了组合陶范铸造技术以中层第三组的甬钟为例,一件钟的每一个枚就得用两块范。一件钟有36个枚,就得用72块范。除甬为铸接外,全钟一次铸成,共需136块陶范。为了使铸出来的钟达到美观,纹饰清晰,钟壁厚薄符合设计要求,将这么多范拼合在一起,浇铸时每一块范都不错位,确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值得注意的是,陶范的制作,每块都需要经过设计、选料、混碾、筑制、雕刻、焙烧、烘干等工序,每道工序都会影响陶范的质量,如没有精湛的技艺是很难成功的。

3.民间文化

随州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灿烂,民间文学艺术绚丽多姿,浩如烟海。它们有些已见

诸于书刊的记载,有些尚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之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宗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民间音乐 随州民间音乐分民间声乐、器乐两类。随州民歌以歌词内容划分为传统民歌和革命民歌两大类。传统民歌以歌曲内容、形式以及歌者的特定环境、地点而区分为上十种,如号子、山歌、田歌、灯歌、风俗歌、儿歌、小调、生活音调。革命民歌分为革命历史民歌和新民歌两种。歌词内容,多为歌颂和暴露两个方面。器乐中常见的是唢呐和响乐班。

民间舞蹈 随州俗称“玩艺儿”,泛指民间文艺。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和斗争生活,同本地区的民族、人民生活、历史、风俗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艺术形式之一。清同治《随州志·风俗》载:“上元(即正月十五)前三日,剪纸为灯,缀以五彩;或架彩横棚于衢,而垂灯其下;或藏诗谜以试推测;或聚族为龙灯,或披锦为狮猊,咸鼓吹导之。自十三夜、十四夜为试灯,十五夜为正灯,檀板度曲,

3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箫鼓相答,火树互角,卜夜为欢,至十九日为止。”可见随州历史上春节灯会民间歌舞活动之盛况。随州境内流传的民间舞蹈,共有二十余种,如独木桥、独角兽、独龙杠、采莲船、旱车、狮子、龙灯、高跷、平台、莲湘、腰鼓、秧歌、采茶舞、蚌壳精、拉犟驴、老背少等。

民间曲艺 随州民间曲艺,过去多是那些以乞讨为生的民间艺人行艺时演唱,具有随州特点的民间曲艺品种有:随州大鼓、义阳大鼓、随州道情、打锣鼓、皮影。

民间美术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包括书法、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鹿鹤、尊盘等历史文物,其造型之精巧,工艺之精湛,亦堪称造型艺术的稀世珍品。古往今来的匠师、艺人和民间巧手们,在楚文化的传承和影响下,孕育出随州民间出随州民间美术的独特风格。

民间文学 又叫口头文学,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口口相传的、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艺创作。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并且具有很高的思想、科学和艺术价值;历代文学家、科学家和一切有识之士,无不从中吸取滋养,故谓之为“作家的乳娘”。随州的民间文学分为散文体和韵文体两类。散文体可分为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等。韵文体有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叙事诗等。

4.红色文化

随州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打响,当时起义队伍总人数达3000人,其中有300多名市随县人,占十分之一。在组织起义的领导者中有鄂军二标统领林翼支、二标二营管带赵成武、十标三营管带彭纪麟、九标一营督队官方孝纯等都是随州人,甚至起草起义文告和制作起义旗帜的也是随州人谢石钦等人。辛亥革命不仅反映了随州人才的整齐和强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随州人的理想追求和革命精神。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州的工农革命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曾都区柳林镇白云寺前,立有1927年“随县第十四区二、七、八、九乡农民自卫军击匪阵亡烈士纪念碑”,是我国罕见的保存得十分完整的农民运动文物。广水市东南的七里冲柴家岗,是1927年8月成立的东乡红军司令部遗址。曾都区吴山镇三眼桥建有历史纪念碑坊,纪念1928年2月在财神庙武装暴动中牺牲的中国工农革命军鄂北总队随县独立大队的烈士。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州是鄂豫边苏区的一部分,是国民政府抗战第五战

40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区的前沿阵地,战区司令部就驻扎在唐县镇。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驻扎在随男洛阳九口堰孙家大塆。

解放战争时期,随县是解放湖北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中共江汉区委员会、江汉行政公署、江汉军区三机关,先驻于随南三里岗尚店,后移驻双河周家大塆。

(五)引进嵌入式考评模式,健全多维度质量监控体系

1.对人文素质教育机制体制的考评

人文素质教育机制体制评价是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监控和评价人文素质教育机制体制,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改进工作措施指明方向。同时人文素质教育机制体制评价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人文素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并做出正确决策。

机制体制的评价主要看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检测性三个方面。系统性主要指机制体制形成的完备的体系,如组织机构健全,需要三级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度要涵盖决策层、执行层、考评监控层。科学性指机制体制满足两个符合度:一是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符合教学管理规律;二是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符合教学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可操作性指能够具体量化,可以直观检测。机制体制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检测性直接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

2.对教师人文素质教育过程的考评

教师人文素养教育过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历程,激励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就教师的评价而言,既要关注教师教育的结果,更要关注教师与教学的过程,既要关注教师教学的水平,更要关注教师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形成整体的专业观念。为此,要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全面的评价观,二是评价教师避免简单的数字和等级,三是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评价方法,并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在借鉴现有评价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职学校教师人文素质教育过程的评价应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情况、教学模式的构建情况、教学方法的创新情况、教师辅导学生情况、教学资料准备情况等方面展开,评价方法则以查阅资料、随机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

3.对中职学生人文状况的考评

41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前的考核评价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作为必修课程进行开卷或闭卷考试;二是以辅修课或选修的形式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给定分值;三是采取课程考核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分相结合的办法。三种考核和评价的思维方式各有千秋。前两种易于操作,是教师通行的评价方式,但这种评价方式距真正的人文素质教育还有较大距离。第三种评价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负面作用也较明显,如学生迫于学校方面的压力,单纯为分数而功利性地参加公益劳动等。

综合来看,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要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遵循全面性原则、动态化原则、层次型原则,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潜隐性表征的多样性与模糊性,以学生学习人文知识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人文精神追求愿望为落脚点,评价考核的标准应是系统化的、多维度的,不应固定化和模式化,要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要从有利于提高中职生自我建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出发进行综合评价。

4.建立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成长档案

为了适应随州市中职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趋势,引导学校全方位、多层次的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以“敦品励学,以品养慧”为主线,以“五自”、“五有”为抓手,认真落实“三基”,立足常规管理,做好学生过程评价,全力推进学生人文素质成长档案工作。制定出详细、规范、可操作性评价细则。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师生良好关系形成,造就能“反思、研究、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师;培养“身心健康、学业合格、富有个性、充满人文”的主动和谐发展的新人,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建“三园式”新型学校提供保障。

评价指标多元化。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指标应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和健康”、“审美与表现”、“特长加分”等六个指标,指标的确定,主要依据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构成要素,兼顾学校实际特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定”和“教师评定”。

学生人文素质成长档案袋内容可设计为:(1)我的简历;(2)我的发展目标;(3)我是班级、学校的主人;(4)我的社会实践;(5)我的个性、特长;(6)我的创意、创编;(7)我的成长足迹;(8)阳光记录;(9)同学眼中的我;(10)老师眼中的我;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评价过程每学期一次记入《学生人文素质评价过程记录表》,同时将各项评定结果的等级及分值记入《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档案卡》,一表、一卡分别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档案袋同时及时存入学生各类奖惩记录及有关资料。由班主任老

42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师负责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表》中的“综合评价”、“项目总评”和“学期总评”各项等级,相应登记汇总到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卡》并交学校政教处审核存档。

政教处是具体组织落实评价的管理职能部门,应在每学期结束前三周内认真组织好评价工作,并在每学期结束时将学生人文素质评价的《记录表》、《档案卡》和奖惩资料及时收集汇总,统一管理、跟踪保存。

43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人和造就人的摇篮,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食量,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同时肩负着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质,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培养机制方面,注重感化、熏陶、体悟、自省;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优秀的地域人文文化的教育;在质量监控体系方面,建立全方位的考评体系,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监控。中职学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以人文学科为主要阵地,以专业教学为重要支撑,开展丰富多彩的的人文素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任务,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心学生身心健康,要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处于深层次改革的中等职业教育一定要头脑清醒,要充分理解“高素质”的内涵,不能为一时的职业行动领域的课程改革而舍弃了人文素质教育的优良传统。

目前,对中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坚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定结出丰硕的成果。

44

结束语

4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钱源伟.社会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10-13

[2]王延文,李强.面向基础教育培养跨世纪合格教师[J].天津师大学报,1997,(6):41-47 [3]胡卫.人文素质教育谈摭[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19(1):7-15 [4]陈德三.谈成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J].中国成人教育,2000,(5):30-31. [5]张恺之.应当着力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0,(4):26-28. [6]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5-17. [7]林崇德等.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83. [8]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24-30.

[9]尼尔·陆登庭.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1998,(4):26-28.

[10]曹建庆.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1):30-32. [11]赵降英,郑飞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81(1):50. [12]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52.

[13]火玥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清华大学教研究,1999,(4):21-22. [1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9.310.

[15]刘来泉.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要观点介绍[J].教育与职业,2005,(10):22.

[16]刘来泉选译.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1.

[17]胡央志.台湾技职教育发展因应人口与产业结构的战略转变[J].职业技术教育,2005,(36):53. [18]科恩,颜锋等译.牛顿的革命[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5. [19]约翰·齐曼.元科学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63.

[20]莫琳·T·哈里楠编,博松涛等译.教育社会学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4. [2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4.

[22]王旭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10月29日. [23]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3.

[24]楚江亭.真理的终结——科学课程的社会学释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4. [25]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91-101.

46

参考文献

[26]杨叔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21-22. [27]徐姣玲.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J].西北职教,2007,(8):24. [28]谭维泗.炎帝文化与名城随州[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34—35. [29]刘永国.在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44—44

47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和高职专业文化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8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08A058),2008年7月立项,本人是课题组成员,课题正在研究中。

2.《人文关怀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010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一般课题(2010B058),2010年11月立项,本人是课题组成员,课题正在研究中。

3.《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文化融通“1221”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0388),2010年9月立项,本人是课题组成员,课题正在研究中。

4.肖武.古代人文修养与当代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J].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1—63.

48

致谢

4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三年教育硕士求学生涯即将结束。三年里,湖北大学“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自强不息、克难奋进”的“习坎”精神和各位教授渊博的学识,让我受益匪浅,令我终生受益。

感谢我的论文导师卢世林老师!感谢靖国平、雷体南、解飞厚、李经天、徐学俊、明庆华、叶显发、周则时等领导和老师们——是你们的支持与信任以及辛勤的劳动,促成了这个班能在随州顺利开班,并圆满结束,感谢你们!

感谢的我的家人以及我所在单位的同仁,是你们在幕后默默地鼓励我、支持我和关心我,才能让我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静心求学,顺利完成学业。

感谢参加本论文评阅、答辩和对本论文提出宝贵意见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 感谢湖大!感谢命运的恩赐!

肖 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i3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