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五

更新时间:2023-11-13 02: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五

主 题:第三章 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地震作用(第3节) 学习时间:2013年10月28日-11月3日

内 容:

这周我们将学习第三章中的第3节,这部分主要介绍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地震反应谱及设计反应谱,下面整理出的框架供同学们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

一、学习要求

1、了解单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 2、掌握地震反应谱理论; 3、熟练掌握设计反应谱。

二、主要内容 (一)水平地震作用的定义 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面运动作用下的运动方程为 ???t??cx??t??kx?t???mx??g?t? mx而实际设计中,对于结构设计来说,感兴趣的是结构的最大反应,将质点所受的最大惯性力定义为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即, F?t???m?x?t????xg?t?????? 将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改写为 ??t?+kx?t? ?m?x?t????xg?t???????cxx?t??max)并注意到物体振动的一般规律为: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0)(x。则由上式可以近似得到 ????g?m??xx即 max=kxmax F=kxmax 上式的意义是:求得地震作用后,即可按静力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地面运动作用下的最大位移反应。 (二)地震反应谱 为了便于求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T的关系定义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或简称地震反应谱,记为Sa?T?。

第1页 共6页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t???????t???D???g???e?g?t? ?1???sin?D?t????2xxcos?D?t????d???x??0??D????D??????2?由于结构的阻尼比一般较小,因此有?D??,另外体系自振周期为T?,

t?可得

Sa?T????xg?t????x?t?t0max

max?g???e????t???sin??t???d?????x2??T?t0??xg???e??2??t???Tsin2??t???d?T

max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可以理解为一个确定的地面运动,通过一组阻尼比相同但自振周期不同的单自由度体系,所引起的各体系最大加速度反应与相应体系自振周期间的关系曲线。

一般体系阻尼比越小,体系地震加速度反应越大,因此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地震动记录不同,显然地震反应谱也将不同,即不同的地震动将有不同的地震反应谱,或地震反应谱总是与一定的地震动相应。因此影响地震动的各种因素也将影响地震反应谱。

单自由度体系振动系统为线性系统,地震动振幅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将是线性的,即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也越大,且它们之间呈线性比例关系,因此,地震动振幅仅对地震反应谱大小有影响。

地震动频谱反应地震动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构成,由共振原理知,地震反应谱的“峰”将分布在震动主要频率成分段上。因此地震动的频谱不同,地震反应谱“峰”的位置也将不同。从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场地越软和震中距越大,地震动主要频率成分小(或主要周期成分越长),因而地震反应谱的“峰”对应的周期也越长。因此可知,地震动频谱对地震反应谱的形状有影响,因此影响地震动频谱的各种因素,如场地条件、震中距等,均对地震反应谱有影响。

地震动持续时间影响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的循环往复次数,一般对其最大反应或地震反应谱影响不大。

(三)设计反应谱

由地震反应谱可以方便的计算单自由度体系水平地震作用为

F=m?Sa?T?

然而,地震反应谱除受体系阻尼比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地震动的振幅、频谱等的影响,不同的地震动记录,地震反应谱也不同。当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由于无法确知今后发生地震的地震动时程,因而无法确定相应的地震反应谱。可见,地震反应谱直接用于结构的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用的反应谱,称之为设计反应谱。

将上式改写为

第2页 共6页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F=mg式中:G——体系的重量;

k——地震系数;

??gxmaxSa?T???gxmaxg?Gk??T?

??T?——动力系数。 1、地震系数、

地震系数的定义为

k???xgmaxg

是以重力加速度g为单位的地面加速度最大值。

一般情况下,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越大,烈度越大,即地震系数k与地震烈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根据统计分析,烈度每增加一度,地震系数大致增加一倍。下表1是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采用的地震系数与基本烈度的对应关系。

表1 地震系数k与基本烈度关系 基本烈度 6 7 8 9 地震系数k 0.05 0.10(0.15) 0.20(0.30) 0.4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2、动力系数

动力系数的定义为

??T??Sa?T???xgmax

即体系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地面最大加速度之比,意义为体系加速度放大系数。

?gx??T?实质为规则化的地震反应谱。不同的地震动记录?max不同时,Sa?T?不具有可比性,但??T?是却具有可比性。

为使动力系数能用于结构抗震设计,采取以下措施:

(1)取确定的阻尼比??0.05。因为大多数实际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在0.05左右。

(2)按场地、震中距将地震动记录分类。 (3)计算每一类地震动记录动力系数的平均值

??T?????T??ii?1n?0.05n

式中:?i?T?——第i条地震记录计算所得动力系数。

第3页 共6页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上述措施(1)考虑了阻尼比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措施(2)考虑了地震动频谱的主要影响因素,措施(3)考虑了类别不同的地震动记录地震反应谱的变异性。由此得到的??T?经平滑后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可供结构抗震设计采用。

??T??max?T????g??max?T???????0.2r?1?T?5Tg???max??2??0?00.1Tg5Tg6.0T?s?

图1 动力系数谱曲线

图中:?max?2.25

?0?1?0.45?max?2

Tg——特征周期,与场地条件和设计地震分组有关,按下表2确定;

T——结构自振周期;

?——衰减指数,??0.9;

?1——直线下降段斜率调整系数,?1?0.02;

?2——阻尼调整系数,?2?1.0。

表2 特征周期值Tg?s?(2010版规范)

场地类别 设计地震分组 Ⅰ0 Ⅰ Ⅱ 第一组 0.20 0.25 0.35 第二组 0.25 0.30 0.40 第三组 0.30 0.35 0.45 计算罕遇地震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3、地震影响系数 为应用方便,令

Ⅲ 0.45 0.55 0.65 Ⅳ 0.65 0.75 0.90 ??T??k??T?

称??T?为地震影响系数。由于??T?与??T?仅相差一常系数地震系数,因

第4页 共6页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而??T?的物理意义与??T?相同,是一设计反应谱。同时,??T?的形状与??T?相同,如下图2所示。

??T??max?T????g??max?T???????0.2r?1?T?5Tg???max??2?0.45?max?2?00.1Tg5Tg6.0T?s?

图2 地震影响系数谱曲线

?max?k?max

目前,我国建筑抗震采用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进行结构强度与弹性变形验算时采用多遇地震烈度,其k值相当于基本烈度的13。第二阶段进行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时采用罕遇地震烈度,其k值相当于基本烈度的1.5?2倍(烈度越高,。由此,由表1及上式可得各设计阶段的?max值,如下表3所示。 k值越小)

表3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地震影响 多遇地震 罕遇地震 6度 0.04 0.28 7度 8度 0.08(0.12) 0.16(0.24) 0.50(0.72) 0.90(1.20) 9度 0.32 1.4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4、阻尼对地震影响系数的影响

当建筑结构阻尼比按有关规定不等于0.05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仍可按上图2确定,但形状参数应作调整:

(1)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的调整

??0.9?式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0.05??

0.3?6??——阻尼比。

(2)直线下降段斜率的调整

?1?0.02?0.05??

4?32?第5页 共6页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式中:?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取0。

(3)?max的调整

当结构阻尼比不等于0.05时,上表3中的?max值应乘以下列阻尼调整系数

?2?1?0.05??

0.08?1.6?式中:?2——阻尼调整系数,当小于0.55时,取0.55。

5、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设计时单自由度体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公式为

F??G

三、典型习题 (一)计算题

1.已知一个水塔,可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m?10000kg,k?1kNcm,该结构位于Ⅱ类场地第二组,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0g),阻尼比

??0.03,求该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水平地震作用。 解:

(1)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

T?2?m10000?2??1.99s k1?10310?2(2)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查表2得,Tg?0.4s,查表3得,?max?0.08。由于??0.03?0.05应考虑阻尼比对地震影响系数形状的调整。

?2?1?0.05??0.05?0.03?1??1.16

0.08?1.6?0.08?1.6?0.030.05??0.05?0.03?0.9??0.94

0.3?6?0.3?6?0.03??0.9?由上图2可知,

?Tg??0.4??????max????1.99??T??0.94??0.08?1.16??0.0205

(3)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F??G?0.0205?10000?9.81?2011N

第6页 共6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hq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