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更新时间:2023-06-03 15: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共0分)

1.(2011年5月北京朝阳区二模17题)图6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同之处是( )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

2.(2011年5月北京海淀区二模18题)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

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

“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

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拔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2011年4月天津五校联考6题) 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 C 到

D 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4.(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8题)195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在未来要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符合这一设想的措施是( )

A.组织互助组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进行公私合营 D.建立人民公社

5.(2011年4月北京石景山一模17题)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D.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C.党的八大胜利召开

6.(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7题)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

的振兴之路。其中1919、1949、1979和2009年的主题先后是( )

A.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反帝爱国

B.独立解放——科学发展——反帝爱国——改革开放

C.反帝爱国——独立解放一一改革开放——科学发展

D.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

7.(2011年3月北京海淀区18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8.(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0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 )

A.对外开放 B.经济建设 C.体制改革 D.拨乱反正

9.(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7题)“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注解( )

A.“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0.(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1题)右图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A.文革末全面整顿急需人才

B.文革结束后国家百废待兴

C.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

D.真理标准的讨论进行之中

11.(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27题)1953—1957年,中国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1.1%,农业为4.50%,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上述数据说明(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②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③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④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2题)“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 )

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论

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非公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13.(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0题)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

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这首歌谣创作于( )

A.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5题)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

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责任种田,五谷丰登,银行存款增十倍;包干分配,百业兴旺,仓里储粮翻两番 ②抓白天抢晚间争分夺秒日以继夜加油干;学先进当模范多快好省一天等于二十年 ③去岁卫星探月,访得嫦娥传喜讯;今秋奥运环华,迎来健将夺金牌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15.(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9题)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 ,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是指(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发展乡镇企业 B. 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管理 D. 农民进城务工

16.(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8题)观察图9阅读相关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关

于国家博物馆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一组( )

①博物馆修建时我国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②博物馆的竣工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③馆名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新中国的社会变迁 ④最新的命名体现了国家对历史更准确客观的认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7.(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1题)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

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下列事件属于这股“春潮”的是( )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

18.(2010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11题)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

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A.“大跃进”运动导致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B.人民公社会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19.(2011年4月北京石景山一模18题)多年来东莞曾创造了无数的经济奇迹,赢得了“世界

工厂”的美誉。取得这一成就的深层历史原因是( )

A.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

C.东莞市政府重视自主创新能力 B.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保驾护航

20.(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6题)下列对于我党历史上几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方针 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战略

21.(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22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 )

A.都使农民个人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B.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C.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D.都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22.(2011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一模9题)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 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 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 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23.(2011年5月北京西城区二模19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有所改变是在

A.“一五计划”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24.(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21题)下图是中国《1956到1965年粮食生产变化曲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有( )

A.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25.(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28题)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思想上拨乱反正 D.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26.(2010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17题)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20

年代,苏俄曾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0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大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27.(2011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8题)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 )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 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28.(2011年4月天津市河北区一模8题)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浓缩着不同的时代特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29.(2011年5月北京丰台区二模17题)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从下列有关清华百年发展的材料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①它仅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命运

③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②它的成立受西方影响 ④为适应“一五”计划进行了科学调整 C.①③ D.②④

30.(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9题)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92年,邓

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4题)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发起的征集“中国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新时期的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

其中①处的流行语是对其余九条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它应该是( )

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基层民主 D.“一国两制”

32.(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7题)右图提示的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运动

D.真理标准大讨论

33.(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0分)

34.(2011年4月北京丰台区一模37题)(32分)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形成10个行政区。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指出,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6分)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材料二

(2)根据材料指出韩非、黄宗羲的思想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8分)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历程

(3)请写出上述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在英国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作用,并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

发展的特点。(10分)

材料四 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百年中国》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一些历史片段,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

(4)材料中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怎样的变革?选择一次变革进行评价。(8分)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35.(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33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纺织业发展对羊毛大量的需求,导致了英国圈地运动形成一种大规模的社会运动。 英国在16世纪也受到价格革命猛烈冲击, 农业雇工的工资上升幅度只是同期物价上升幅度的一半。 人口迅速增长给土地造成了巨大压力,人们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副产品与日俱增的要求。

——王乃耀《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研究》

(1)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列举出圈地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圈

地运动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牧垦殖企业 1912—1919年,中国的农垦公司达100家,资本总额为1245万元。自国民党“一大”提出“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起,《保障佃农改良租佃暂行办法》(1929年)《土地法》(1930年)《土地法施行法》(1936年)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同期近20年,政权更迭、朝令夕改的现象从未休止。占据国家统治阶层的军阀、将领、政客、商人、地主和高利贷者,与土地利益纠结在一起,致使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富农经济萎缩,新式农垦企业没落不可逆转。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农村经济处于徘徊、萧条之中。

——《民国农业近代化的制度需求与供给研究》

(2)材料二反映出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概括造成20世纪前半期农业未能得到顺利发展

的原因。(6分)

(3)简述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分)

36.(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37题)(34分)人类社会变化的路径复杂多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郡和县,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中国历史十五

讲》

(1)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请结合史实,从政治制度、生产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力水平和思想理论方面加以说明。(8分)

在15—17世纪的英国历史进程中,有三条线交织凸现出来,把英国决然地引入近代社会。这三条线是:

一 从13世纪的“大宪章”开始,国王与议会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已逐步成熟,英国革命至17世纪已是“水到渠成”。

二 自由贸易具有突破封建樊篱的明显特征,尤其是海外贸易快速发展;近代工商业的繁荣,使私人财产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三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英国反极权主义的思想倾向,特别是宗教改革在英国经过一阵“大动乱”之后奠定了国教基础,为英国人民创造了相当宽容和稳定的宗教环境。

宗教改革就其社会意义而言,本质上是一种对极权制的“抗议”,它非常普遍地唤醒了各阶层人民的自我觉醒意识。 ——《冷眼向洋》上卷

(2)依据材料概括近代民主政体率先在英国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

的新进展。(10分)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某班同学以此为学习主题搜集了两段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 不仅如此,辛亥革命还解放了清朝专制统治禁锢下的生产力,为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进入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开辟了道路。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走向富强,反而更加混乱。很多人都明白,一个有两千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骤然共和,而且学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难免消化不良。但是,人们不情愿看着刚刚确立的进化论历史观在自己身上破产,不愿意承认自己跟西方人其实不一样,没法原封不动地移植一个“最好的制度” ——张鸣著《辛亥:摇晃的中国》

(3)从经济角度比较两段材料对辛亥革命评价的不同,结合所学概括共和制在当时“难免消化

不良”的社会历史因素。(8分)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某历史学习小组以“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变化”为主题编写了历史大事记:

①1929年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没收一切收租的田地山林”“随即分配于贫农”。

②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在敌后根据地“地主应该减租减息,同时农民应该交租交息,团结对外”。

③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④1955年,国家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⑤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⑥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4)依据材料指出与上述历史事件相对应的历史阶段的名称,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历史阶段分

析其政策背景。(8分)

37.(2010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29题)(14分)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是广大劳动者不懈追求的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务使天下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请愿人希望贵院注意到千千万万创造财富者的收支和那些相形之下对社会说不上有什么贡献的人所得有天渊之别;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的人民受苦挨饿。

——1842英国宪章运动至英国议会的第二次请愿书

材料三 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以至上百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生产合作社并在一起。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盆富拉平,让穷社共富社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并概括出现在这种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人民公社弊端的后果。新时期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的?(4

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2分)

38.(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37题)(36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时代主

题,对于我们学习历史和了解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

商鞅有《商君书》传世 。《商君书·六法》说,“先王当时而立法,度务而制事(审

时度势而行事)。法宜其时则治。事适其务故有功。”《商君书·更法》说:“礼、法以时而定。,”“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当今面临的任务就是“更法”、“更礼”。“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肯定)也。”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概括上述材料中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商鞅提出这种思想的背景和目的。(8分)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像启蒙运动的时代一样对传统抱如此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性和科

学的能力:咆有如此的信心 ,也从未有过一个时代是如此深刻地受到文明进步和发展观念的浸染。进步思想常被描述为现代或自17世纪末叶以来欧洲文明的支配思想或特有思想。它是一种信念,一种非宗教的信仰,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生活条件会日益改善;总的说来,一代人都会比先辈过得好,而且通过自身的劳动,将为子孙后代提供更美好的生活;长远而言,全人类都会走上共同进步的道路。

——R.R.帕尔默等著《启蒙到大革命:理性与激情》

(2)阅读上述材料,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对历史发展特征的认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8分)

甲午战争是晚清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战前和战后,中国近代历史明显地呈现出

不同的特征。

(3)依据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和政治思想两个方面,分别说明甲午战争前和战争后的不

同特点。(12分)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4)阅读上述材料,请分别给1978年、1992年、2007年大事记赋予一个主题。(8分)

39.(2011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一模13题) 阅读下列材料:( 20 分)

材料一 十五世纪, 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 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 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 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 大约在1750年, 自耕农消灭了。 一一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科二 16-19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一一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 1 )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分)这种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2 分)

材料三 现代学者研究认为, 1895年后,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我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 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国内外贸易的增加, 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 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 如上海、广州、汉口等, 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现代工业矿冶业的发展, 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 如太原、唐山、焦作等, 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交通运输业的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发展, 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 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 2 )综合材料三分析推进中国近代历史上城市化的主要因素。(3 分)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总体上看是非常缓慢的。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 分)

( 3 )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况,材料四图所显示的DE 阶段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EF 阶段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又是什么?(4 分)

( 4 )根据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所呈现的有关情况, 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2 分)

40.(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12题)货币流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1)新航路开辟后,非洲的黄金、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大量流入欧洲,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4分)

对于英国人,对华鸦片输出使他们平衡了50多年以来持续的对华贸易逆差,再也无需运送白银到中国。相反的是鸦片贸易的收入不但扭转了对华商品贸易逆差,还有大量盈余可换成白银运出中国。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英国对华贸易大量从中国输出白银的原因及中国由此采取的措施。(6分)

材料三 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输出品多为工业成品,如棉织品,1850年输出总值2800万镑,1870年输出7100万镑,占英国对外输出品数额的第一位。毛织品的出口也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钢铁和煤的输出额增长更大。在机器制造业方面,英国在全世界居领先地位,它的机器出口额也居世界第一位。1850年,英国输出的机器总值约100万镑,到1870年时增加到530万镑。

——《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吴于厪 齐世荣主编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19世纪中期所处的世界经济地位,并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材料四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

6.7181,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连续五个交易日创下汇改以来新高纪录。不过,美方仍嫌人民币升值太慢。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6日就人民币汇率问题重申,人民币汇率升值解决不了中美贸易逆差和美国国内失业的问题。姜瑜说,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对于两国经贸关系中的问题,我们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加以妥善解决。姜瑜还表示:“我想施压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参考消息》2010年9月18日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从中美贸易逆差到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矛盾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6分)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从图片中的“一九五七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承包合同书”、“全国优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三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A说法错误;B项应是从“土地承包合书”开始,没有全面概括;而C项也与题意不符,D项正确。

2.B

解析:由材料“三面红旗”可以判断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犯了“左”倾错误;有“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可以判断国民经济的调整。

3.C

解析:从图上标注的时间C 到 D 点对应的时间是60到65,这段时间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政策是国民经济的调整(61~65)。所以选C。A和B时间和题意要求不吻合,D选项相对应的是B 到C 点变化。所以也不正确。

4.C

解析:从材料的“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可知为后来的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C项公私合营。

5.D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内容是“一化三改造”,长春一汽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成就,A、D都属“一五”计划内容,故排除;党的八大召开于1956年,在“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故C错;国民经济调整实行于1962年,不在“一五”期间,故选D

6.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19年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1949年建国是开创了独立解放道路;1979年是改革开放的开局年和2009年坚持科学发展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7.D

解析:本题考察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在管理体制上、所有制结构上和分配上三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个方面。所以,管理体制改革即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8.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9.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60年农村经济制订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0.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文革结束于1976年故排除A;真理标准的讨论是在1978年故排除;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定》。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1.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五计划确定的目标是优先发展中国业,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2.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3.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是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的转变,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4.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反映的是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反映的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③2007年登月和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所以此题正确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选项是C。

15.C

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分别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16.B

解析:本题考察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博物馆修建时的1959年处于反右斗争时期,其影响是“左”倾错误进程被中断,给经济建设造成更大伤害。博物馆建造时期处于一五计划期间,②正确。根据材料中1959年、1969年、1983年、2003年分析,改名是不同时期主要特点的反映,③正确。根据2003年这次改名对中国历史发展、中国革命发展的综合体现了④正确。

17.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8.A 1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的“深层历史原因”,指的是东莞自身为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故产业结构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皆是,排除A、

B、C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是东莞经济发展的外在政策因素,故答案选D。

20.C

解析:本问考查了我党历史上几次重要会议的内容及意义。根据对所学知识回忆分析,C项说法错误,1956年八大召开,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方针的会议是1958年8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

21.B 22.D

解析:本题相对容易判断但考查的知识很广,第①项从“食堂”“公社”等可判断处于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时期;第②项从“山河归人民”“庆新生”等可判断是新中国成立时;第③项从“科学发展观”“三十载”等信息可判断出应是2008年前后;第④项根据“自主权”“责任制”等信息,对联应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据此本题应选②①④③,D项。

23.A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A符合题意要求。BC不涉及到工业布局的大调整,D主要涉及到沿海地区的发展,加剧了沿海与内地的差距。

24.D 25.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1956年的中共八大制订了综合平衡稳步发展的经济方针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在根本目的上体现了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6.D

解析:题中四个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改革或革命,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措施符合本国国情和当时实际情况,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

2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配套措施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要清楚题目重点考察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力。所以政治改革也是为经济改革服务,故C符合题意,A与题目强调政治经济关系的题意不符,故排除A。B没有点出政治与经济两者的关系,故B也是不符题意的。D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故排除D.

28.B

解析:四个图片分布反映改革开放、文革、三大改造、大跃进,即可判断选择B项。

29.D

解析:清华学堂是利用美国还赠中国的赔款,可以看出②是正确的。1955年的时间可以判断中国正在进行一五计划,因此,试验和物理空气动力学等专业的建立是为了适应一五计划发展重工业的需要,因此④是正确的,①表述不正确,因为材料仅仅反映了从学校成立到1955年这一段时间,而近代中国是1840-1949年,材料反映的史实与辛亥革命无关。

30.D

解析:本题从时间上即可把ABC三项排除掉,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B项1984年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得到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年10月,中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2012备考,历史新题分专题汇编;北京、天津市2011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专题3

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本题选D项。

31.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才会有我们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2.C

解析:从图片中“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文革”运动,选C项。

33.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制变化的掌握情况和学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开始经济恢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到1952年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从而出现了表格“开始年”的情况;又通过三大改造,到1956为止,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出现了表格中“结束年”的情况。从图表信息可以看出,从开始年到结束年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4.(1)(6分)

借鉴:选举制,比例代表制,任期制。(每点2分,共6分)

(2)(8分)

不同:韩非主张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黄宗羲否定君主的特殊地位和权威。(4分)

不同的原因:各自所处时代不同:韩非处在战国时期,这时西周的制度已经崩溃,在兼并战争中,需要强大的王权。(2分)黄宗羲处在明末清初,当时君主专制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2分)

(3)(10分)

作用:《权利法案》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标志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2分)

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从此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2分) 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2分)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2分)

特点:和平的、渐进的制度变革。(2分)

(4)(8分)

事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

评价:农业合作化:合作化是在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为了配合我国的工业化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hk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