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课时作业

更新时间:2023-09-05 13: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课时作业:

简述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格奥尔格· 齐美尔(1 8 5 8 ~1 9 1 8) 是德国早期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齐美尔强调社会学以社会交往形式为研究对象, 社会学史上一般称他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

齐美尔社会学思想的基本轮廓

齐美尔的社会学知识体系是由三级结构构成的: 一般社会学, 研究的是以社会的形式构成的整个历史生活; 形式社会学, 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社会过程、形式和社会组织类型,这是社会学的重点;哲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即揭示社会学研究的条件、前提和基本概念, 对个别研究进行形而上学的综合。

( 一)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形式社会学是齐美尔在他的三级社会学理论结构中,阐述得最为集中、也最为后人所熟悉的。他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各个领域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都包含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 即所谓的“社会交往形式”。而识别这些基本的社会交往形式,即为社会学的主要任务。齐美尔认为,社会学的研究不应放过众多社会现象中的“细枝末节”,也就是说较为高级和更为复杂的过程和结构应该成为研究的对象,但那些“基本的过程”也应该包括进来。事实上,这些似乎紧要的关系类型越是受到现有社会学思想的忽视,就越是应当彻底地研究它们。齐美尔之所以强调研究人们相互作用的纯粹形式,是因为在他看来,人们之间社会交往相互作用的具体内容十分复杂,如果我们不能从大量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某些共同的形式特征,那么我们就只能局限于具体地描述这些现象, 而无法深入研究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因此,把从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某些共同的基本形式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就是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齐美尔也因此被称为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

( 二) 齐美尔关于小群体的形式研究齐美尔在用形式社会学考察社会群体与社会结构时,创立了小群体的形式研究,并指出了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社会交往形式,比如: 竞争、合作党派、分工、亲密、疏远、上层制度和下层制度、群体的外部界限和内部结合等等。齐美尔对两人、三人小群体以及五人以上的大群体的论述, 是其形式社会学的应用研究之一。根据不同数目的个人联合所出现的不同特征, 齐美尔认为,群体之间的互动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1.二人群体中互动双方的互相依赖。2.三人群体中可能产生新的互动形式:出现某两个人的结合, 把意志强加给第三者或者是某个人利用中间人的地位,利用他人的不和从中渔利或对其余二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群体中获得某种支配地位。3.大群体中( 五人以上)会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导致群体成员的相似性减弱。

齐美尔认为通过对社会形式的研究,就可以使社会学家能够在不知道群体成员自身意识的情况下,事先根据互动形式指出构成群体的所有可能关系。

( 三) 齐美尔关于协调和冲突的观点

齐美尔认为合作与冲突是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社会化了的个人和社会总是保持着一种双重关系:他被结合在社会里面,又和社会相对应;他是社会里的人同时他又是社会外的人;他为社会而存在,也为了自己而存在。因此“社会人”,他不是“社会的”和“个人”二者简单的相加。在这个复杂和分化的社会里,人

们都属于一定的群体,而在群体中生活的人们都具有一种“ 排他性”即竞争的本能故齐美尔得出结论:任何一个合作过程都同时伴随着与之相对立的冲突过程。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包含着合作与冲突吸引与排斥这样一些矛盾的统一体。在运用辩证法阐述个人与社会间的联系与冲突之后,齐美尔还进一步对社会过程中的冲突方面作了肯定性的描述。他说,一个冲突关系可能会被群体内外的成员看作是完全消极的因素,但分析表明冲突关系还往往包含着潜在的积极的因素。而逃避这种关系的做法可能是完全消极的。关于社会冲突的积极作用,齐美尔认为有两点:

1.对于群体和社会整合的积极功能在不断分化、日益复杂的社会中,随着群体数目的增长,以感情为标准的群体结构逐渐被以理性为标准的群体结构所取代。当一个群体与外部发生冲突时,便产生了内部结合、一致对外的需要,原有的内部矛盾得到解决。在齐美尔看来,“冲突是社会生活的精髓,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

2.社会冲突对于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对于随时存在于任何社会系统中的冲突其发生和表现有利于矛盾的解决和敌对情况的缓解。齐美尔并不将冲突看作是破坏性的力量相反,他将之视为建设性的力量。在充满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情况下, 冲突有利于不同观点和情绪的宣泄。

( 四) 齐美尔对文化社会学的贡献

齐美尔认为,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矛盾在于文化的客观性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以货币经济的发展为主线来具体说明了这种矛盾。这一论述主要体现在他的一部“ 杰出的文化社会学著作”—《货币哲学》中。齐美尔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主要结果和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总和,就是货币处于统治地位,货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考虑感情不接受主观因素,任何人在原则上都可以使用。货币的出现,集中体现了文化的客观性,货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理性主义的趋势。社会朝着越来越理性和非个人化的方面发展,而个人的选择性和价值在社会中却越来越被忽视。

货币“本身或对其本身来说乃是物的价值关系的纯粹反映。它是任何个人都可以同样享用的,所有人在货币关系上都是等价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价值, 而是因为任何人都不具有价值。只有货币才具有价值。齐美尔认为,货币给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很大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任何建立在以货币为基础的强有力的契约关系之上的社会关系中, 个人之间原来带有的那种个性和情感因素就不再发生作用;其次,货币的出现使得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分离成为可能,劳动产品本是个人智慧和愿望情感的产物但在货币经济中却变为独立于劳动者之外的某种存在物;最后,人们之间的结合和相互交往,逐渐成为纯粹是为了有限目的的结合和交往,他们在此之前不必有任何联系,社会关系朝着非人格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齐美尔认为,文化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来愈淡漠、疏远乃至异化,文明成为威胁人的力量。他对人类发展的前景持悲观态度认为现代文明虽然解放了个人,但社会的未来仍会把人禁锢在社会的功能之中,现实客观世界的发展仍将以人的精神的衰退为代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h3i.html

微信扫码分享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课时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