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更新时间:2024-04-17 04: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变以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发展智力为主上来,在教学关系上把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活动、生生共同活动的方式上来,把注重结果的学习模式转移到注重学习过程的模式上来;把注重识记知识的活动转移到创造性运用知识上来。使学生通过理解、思维、体验、交流、表现,学会主动学习,有效训练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所以,对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而言,重点应放在其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后劲,只有学生学会思维,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贯彻“主体性”原则,努力探索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孕育、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组织学生的“自我运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焕发身心力量,主动投入参与认识活动, “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实现内化、获得发展为目的,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为特征,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欢乐,激起学生面对挑战、增强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鉴于此,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奥地利教育家霍列斯曼也说过:“教师应设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否则教学只不过是打冷铁”。教学应激发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动”起来。要让学生“敢动” “想动” “能动”。 要更多地发动学生,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只要学生有“动”的意愿,哪怕仅仅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应给予其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要发动更多地学生,克服“双边交流”(师生互动),提倡“多边合作”(生生互动)。建立了一种新的师生关系,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以自己情绪感染学生,使其动情。充分利用了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跃跃欲试(动心)。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辩论、思考、反思协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目标。

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小游戏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现实密切相关。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了合适的情境。

二、主动探究,在活动中感悟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为学生提供了自学提纲并设计了几个留有较大思维余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gm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