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临考冲刺(二)历史试题Word版含

更新时间:2024-04-15 20: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 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 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墨子认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原因来看,墨家主张“非乐”、“非命”、“节用”、“节葬”,提倡节俭和个人努力,反对奢侈浪费,因此是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故答案为B项。儒家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是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排除A项;儒墨都关注社会问题,只是各自的解决办法不一样,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经世致用主张,排除D项。

2. 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记述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二三。”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史记·萧相国世家》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史记·吕太后本纪》 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史记·平淮书》 出处 灾,民则家给人足。”

A.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 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 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 【答案】A

【解析】西汉前期实行“无为而治”政策,从材料中的“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来看,这种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自主发展”,排除D项。

3. 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

A. 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 B. 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C. 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 D. 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 【答案】D

【解析】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中,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互牵制和监督,形成制衡机制;宋朝的二府制进行事权分割,导致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故答案为D项。中枢机构的职能没有变化,排除A项;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皇权独大自秦朝皇帝制度的确立即已形成,排除C项。

4. 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

A. 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

B. 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 C. 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 D.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和“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来看,朝廷的政策随意性太大导致政策落实不力,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朝廷的公信力遭到破坏,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逐渐”说法错误,排除;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D项。

5. 1906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A. 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变迁 B. 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 C. 新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推崇 D. 科举制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 【答案】A

【解析】从对归国留学生进行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知识的考试,并以此作为获得功名的依据,表明晚清选官已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的变迁,故答案为A项。从材料反映的考查内容的变化来看,B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留学生的态度,排除C项;1905年科举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

6.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 A. 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 B. 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 C. 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 D. 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 【答案】D

【解析】晚清时期中国人的“天朝上国”和“夷夏之防”的观念仍然强烈,郑观应在《盛世危言》的开头一篇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是为了防止出现针对西学的反对和批判,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故答案为D项。A项不是郑观应的目的,排除;B项不能说明郑观

应如此安排的原因,排除;C项不符合郑观应的思想,排除。 7. 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据此可知

A. 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 B. 湖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 C. 广东农运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 D. 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 【答案】B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湖北省的农会会员增长最快,在全国的比例也有很大提高,说明这一时期湖北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排除;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C、D项说法错误,均排除。

..................

8. 下表为1956底社会主义改造后小商小贩的出路统计。据下表可知,20世纪50年代对小商小贩进行的改造

出路分类 加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例 22.4万 者 参加合作商店者 参加合作小组者 实行定息合营者 实行非定息合营者

A. 在当时基本上合情合理 B. 成为社会主义改造主体 C. 整体而言脱离本国国情 D. 采取简单粗暴方式方法 【答案】A

72.2万 100.1万 70.6万 17.1万 6.8% 21.8% 30.1% 21.8% 5.1%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当时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具体情况为小商小贩的出路提供了多种方式,引导小商小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种做法应当基本上合情合理,故答案为A项。社会主义改造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这种方式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内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雅典城市居民讥讽那些入城参加公民大会的乡下人,“穿的鞋子比脚大,大声嚷嚷。??总是向路遇者问这问那:皮革多少钱?咸鱼多少钱?”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城邦并不具有宽容自由的文化环境 B. 城居者鄙视乡下人参与民主政治 C. 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对等

D. 政治生活出现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雅典的城市居民瞧不起乡下公民,二者在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对等。故答案为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城市人对乡下人的行为方式不满,并非鄙视乡下人参与民主政治,排除B项;D项说法夸张,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10. 美国宪法规定: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州政府未经国会同意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这反映了美国 A. 各州之间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 B.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设置权力禁区 C. 全力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D.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相互尊重与合作 【答案】B

【解析】“未经州的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一州在参议院的平等代表权,以及变更州的边界”限制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州政府未经国会同意不能与外国签订条约或协议”限制了州政府的权力,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被设置权力禁区。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信息侧重“制约”,并非只是分权,排除;D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

点睛:美国的联邦制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和州的纵向分权,联邦和州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都享有自由行动的权力。当然,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合众国的宪法、法律和同外国缔结的条约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必须遵守。州可以有自己的宪法或法律,但是,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美国联邦和州之间权力划分的依据是宪法,联邦和州之间是一种分权关系,而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11.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 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因此苏联的上述举措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国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已基本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排除D项。

点睛:在斯大林模式所开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2.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这说明 A.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发展迅速 B.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障碍己扫清 C.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影响巨大 D. 东西方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许多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缔结了长期的贸易协定,代替了原来以一年为期限的短期协议”,说明东西方之间经济联系加强,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区域集团化趋势,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体系,材料中的现象与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无关,排除C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者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列强对我国进口税规定了“值百抽五”的统一低税率,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物价上涨,“值百抽五”的税率虽经四度修订,但实际税率仍未达到3%,即使在1901年《辛丑条约》对税则进行修订后的最初几年里,也从未超过4%。同时,极低的子口半税也是我国近代低关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条约》中的子口税制度规定,外国商品除了在输入中国时享受不变的低关税特权以外,从1858年起,还可以在

缴纳2.5%(即进口税率的一半)的子口税后,随意输往中国各地,不再负担任何征课。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我国自2002年起逐年调低进口关税。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这是我国履行义务的最后一次大范围降税;此后的几次降税涉及商品范围有限,对关税总水平的影响均不大。2006年7月1日,我国阵低了小轿车等42种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80%和18%-65%降至25%和10%。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近代低关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加入WTO后调低关税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近现代低关税的不同点。

【答案】(1)影响: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加速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程;促进了中国传统自然經济的瓦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2)原因:履行WTO关于关税规定的义务;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

不同:近代中国低关税是在西方列强达使下实行的,而现代中国低关税则是主动实行的;近代中国低关税严重危害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而现代中国低关税则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低关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近现代低关税的不同点,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我国近代低关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便利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加速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中国传统自然經济的瓦解和刺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2)我国加入WTO后调低关税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是我国履行义务的最后一次大范围降税”反映出的信息,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等方面来回答。联系所学有关史实可知,中国近代低关税是在西方列强达使下实行的,而现代中国低关税则是主动实行的;从各自影响的不同来看,近代中国低关税严重危害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而现代中国低关税则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4

哥白尼(1473-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而否定了统治西方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 布鲁诺(1548-1600年),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继承并宣传哥白尼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的“日心说”,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 伽利略(1564-1642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可以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徐光启(1562-1633年),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负责的修历工作乃是“熔西人之精算,入大统之型模;正朔闰月,从中不从西;定气整度,从西不 从中。”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原因或影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西方有其社会和历史的渊源。

阐述:西方古代科学遗产为其提供了学术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自然科学的兴盛创造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即文艺复兴使西方社会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变革,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诞生,宗教改革打破教会的精神独裁,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勇于探索的科学家辈出。成果累累,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答案示例二:

论题: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推动了西方文明结构与走向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阐述: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基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哲学的变革与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对资本主义社会观念产生巨大

的影响,从此人类的思维更加科学化,文明发展呈现加速度;西学东传,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均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原因或影响”拟定具体论题进行阐述,因此可以确定“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在西方有其社会和历史的渊源”的论题,然后从西方古代科学传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方面来论述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背景;也可以拟定“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的论题,然后联系所学,从对启蒙运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文化,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本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过程必须有史实依据。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

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太宗即位,于贞观元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修订新律,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完成,仍为十二篇,五百条,称《贞观律》。《贞观律》克服隋代法律《开皇律》的不足,对《武德律》(唐初律法)作了较大修改,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减刑较为现实的办法。同时还区分两类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规定“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恶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缩小了旧律株连的范围。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等断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据叶孝信《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律》修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贞观律》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答案】(1)背景:唐太宗吸取随朝灭亡的教训;民本思想的影响;当时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2)特征:减轻刑罚;减少死刑和连坐范围;区别对待犯罪种类;受儒家伦理影响。 影响: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贞观之治”的出现。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贞观律》修订的背景,以及《贞观律》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

(1)《贞观律》修订的背景,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背景,从唐太宗吸取随朝灭亡的教训、民本思想的影响、当时政治和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等方面来回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ge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