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06参赛)论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途径(0)

更新时间:2023-09-11 02:1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途径 共青团福建省委机关党委课题组

组长:吴金兴

组员:金秋美(执笔)、郭云芳(执笔)、陈超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部分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为此,本课题组就“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了问卷调查,对福建省农村、企业、学校、机关等单位16岁至35岁的青年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7份,辅以全国其他区域相关调查和文献查阅,旨在通过对当今青年的价值观作出客观的描述和分析,阐述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就建设途径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是多样的,青年对价值的评价也是多样的,青年的价值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表现如下:

1、青年对社会道德方面的价值评价及社会参与意识呈现多样性。此与青年自身价值取向往往有着直接的关系。(1)对公共道德的评价及知行上的不统一。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代青年道德评判存在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现象。当周围发生不良社会现象,其态度多是无能为力或表示不满,却很少有当面制止的,另外青年对个人与社会公德之间的关系认知比较模糊,对不遵守交通规则、占用公有空间、拾到财物自己留用等不认为是违反公德的行为的青年为数不少,这种现象不能不归结于社会道德的失范和滑坡。(2)社会参与意识参差不齐,总体上呈现由弱到强,这主要表现在青年人对参与社区建设、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比率较之以前大大增强了。应该说,在社会转型期青年的主流

1

并不是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只讲功利,他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非常关注社会。

2、青年对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判断呈现多样化:(1)从大公无私到公私兼顾,这是青年在对待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时的价值取向的最大变化。调查显示,主张“大公无私”的只有3%,而主张另一个极端“损公肥私”的人数也很少,仅占2%,而93%的青年选择了“先公后私,有公有私”,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更多的青年选择“大河有水小河满”(73%),“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57%);(2)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仍是当代青年的一大特征。调查显示,对于“位卑未敢忘优国”这个命题80%的青年表示认同。调查还显示青年最关心的改革是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这反映了青年已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联系,反映了青年一代对竞争的投入和感受,这也是他们政治上日趋成熟,日趋理性的写照;(3)甘于奉献转为奉献和索取并举,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中比较普遍的观念。比较过去那种只能讲奉献,不提索取,否则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观念是一个较大的变化。调查还显示,在职青年最需要的工作奖励依次是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晋升、提薪、调到更好的岗位。重新择业最主要的因素中“收入及有关经济待遇”与“个人才能的发挥”被排在前两位,说明青年已经把合理获得视为个人发展的必然组成部分。

3、青年对社会政治事务的评价,即青年的政治倾向的价值评价呈现多样化:(1)对“理想社会的价值评价”更趋理性和务实。“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始终是青年对社会价值评价的主要标志,但现在更多的青年表示不会用激进的态度表达对社会的不满,而是在社会和个人的互动中寻求发展空间,这种价值取向无疑是与中国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的现实及其对青年影响直接相关的,此外对生活水平和民主化程度的要求也在青年的价值天平上占有一定的位置;(2)理想信念上更显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青年是认同主流价值观的,他们中的96%认为“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中国,坚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认为“中国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现代化”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等;(3)对于政治事务参与意识比较淡漠。主要表现在对公民参与决策的主要形式——选举的态度的冷淡。当然,这与我们的选举方式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参与政治事务的主要途

2

径的入党入团,在青年价值观中有了很大变化,不想入党入团的青年比例有所增加,而且入党入团动机五花八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信仰危机,其危害性是不可低估的。

4、青年对人生目标及理想人格人品的价值评价呈现多样化。青年对自己人生追求的设计与憧憬,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青年的人生价值取向。(1)关于人生目标的价值评价,由模糊到清晰,由单纯到丰富乃至复杂。概括地说,大多数青年还是具有较崇高的人生目标,包括为共产主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贡献,以及对真理要追求,对社会也希望有所贡献等,但人生目标中的个人因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应该说当代青年中大多数人在寻找着一种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微妙的平衡点。(2)理想人格的评价——部分传统优秀品质的失落。根据一系列对青年的具体指标的问卷材料看,列第一位的是正直,与此相近的是善良和自信。无私、认真等传统品质被排在了最后面,这一现象与转型期的社会现状是相联系的,一方面反映了当代中国青年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秩序和部分思想品德规范相对不稳定状态的反映。

5、青年关于自我的价值评价呈现多样化,主要包括自我在人生中的地位和意义的认识。对自我的看法将直接地影响和规定着对其它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评价,是反映青年个体,乃至于青年群体成长、成熟的标志。(1)对自我与他人关系价值评价——认同与排斥同在。当代青年与以往青年的一个重要不同,便在于其社会交往的范围更大更广。当代青年人际关系的一大特征,是青年在对现实人际关系给以较大的肯定时,也有一种相当程度的排斥意识,它有两个表现:一是有相当一部分青年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利用的金钱关系,是尔虞我诈;二是青年们还未赋予人际交往过高的价值判断,在他们的选择中,择友的标准和目的只是“能够帮助自己”或“互相帮助”。(2)对自我本身的价值评价——自我意识从觉醒到强化。总体上来说,当代青年对自我在人生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把自己与社会截然对立起来的看法是少数的,这反映了当代青年力求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不愿意受外部事物和他人的摆布与约束的一种价值意愿。

6、青年对幸福的态度呈现多样化。幸福观不仅表明人们主观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抽象的人生观与现实事务行为相互联系的认识。(1)关于享受的看法——正当利益的回归。享受曾经一直被看作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分水岭,这种观点抹杀了许多正当的利益。其转变是用了很长的时期的。以前对“人应该及时享受”的看法持赞同态度的比持反对态度少。而现在,大多数青年认为“生活上的享受是个人的自由”。而更能

3

准确的表达青年的价值观的是这样一个调查:在回答你对幸福的看法上,有79.1%的人选择了“幸福是造福与享福统一”。而单纯认为“幸福就是享福”的人只占20%。这说明多数青年已经不再把享受和奉献对立起来看;(2)对幸福的价值评价与态度——对家庭和个体的重视。在调查中可以看到青年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排在前三位的是“有温暖的家庭”,“事业成功”和有“知心朋友”,这反映了青年对家庭生活的重视,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交往在人生幸福中重要性的认识。调查显示,今天的青年尽管多数认为自己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增加收入”(52%),但在择偶的最重要因素中仍有83%选了“人品”,仅有8%选的是“收入”,这一数据充分说明青年对幸福的态度不仅仅只重实惠,同时也有强烈的精神追求。

从上述青年价值观的多样性可以归纳出三个突出特征:一是青年的价值观脱离了国家社会及家庭的束缚,从被动发展到自觉发展的道路,青年能够主动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追求,成了自己价值观念的主体,开始按自己的意愿去进行价值选择与判断。二是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出高度分化及取向上的对立和冲突,因此,在青年价值观的每一个方面,我们看到的都是异彩纷呈的情况,不仅有不同个体之间的分化,在一个人身上也体现出不同价值取向的对立、冲突。三是青年价值观与社会主导意识相对疏离。由于社会结构迅速变革,青年形成自身价值观的渠道愈来愈具有多样化的色彩,而不仅仅来自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从中也体现出社会主导意识发展与社会变革以及传统宣传教育方法的不适应性。上述三个特征显示出的青年价值取向上的自主性,多元多样性、多变性及其所包含的困惑,急需有明确的导向予以指引,也由此可见在青年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们认为同一社会可以有多个层次和多样的思想价值取向,但起主导作用的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体系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尤其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更要从战略的高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广大青年进行教育和引导。只有在青年中真正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才能有效统一青年的思想和行为。调查显示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时关心占42%,关心占45%,问到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时,有9%的人填“了解”,有68%填的是“只了解一点儿”。说明主流价值观虽有其外在的话语权力空间,但却失去了昔日的内在感召力,也说明在青年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在实处,就必须由仅仅只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灌输”真正转化为全体青年所共同关心和重视的人生追求,这不仅是我们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经途径。

4

二、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

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的问题是要将大的、抽象的、理论性的、与青年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观点、理论转化为青年切实需要、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其核心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青年成长成才统一起来。化“强制性的观点灌输和行为制约”为“全面的人生发展辅导”。要敢于面对青年,把现实社会思想领域中一些新的挑战放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促进青年的价值观念、行为能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的建设。为此要认真做好四个结合:核心与多样的结合、传统与时代的结合、社会与个体的结合、知与行的结合,并在各种价值取向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青年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在核心与多样的结合中最大限度地推进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然是讲“核心”,就隐含了“非核心”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非意味着在思想领域的排他性,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时,应特别注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包容青年价值观的多样化,有利于青年解放思想,突破陈规,大胆创新,不断增强创造活力,为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深厚的思想文化资源。如果以“核心”否定或取代“多样”,否认“多样”讲“核心”,就会等同与强迫青年接受无差别的单一的价值取向,起到的是反作用。当然也必须看到,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化多样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逆反性和无序性。应当强调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核心与多样的结合并非指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摄、整合青年多样化的价值观。通过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错误腐朽的,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青年价值取向的和谐。承认与包容客观存在的青年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也就要求我们在对青年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时,必须坚持层次性原则,不仅要用较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青年,使青年中的优秀分子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通过他们带动和帮助更多的青年向高层次发展;而且还应重视对青年进行人生价值观基本层次的教育,促使他们成为具有起码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好公民。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便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进而获得最大多数青年的认可。

2、在传统与时代的结合中推进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承和创造性发展。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了社会主义核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g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