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下学期第一主题《我长大了》

更新时间:2024-05-29 05: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题名称:我长大了

主题说明

新年过去了,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他们一进入教室就迫不及待的告诉老师自己过年时放了焰火,品尝了糖果,还收到了许多压岁钱??

孩子们对过了年长大一岁有了他们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还不是很明白什么叫“长大”;人为什么要长大,这时就非常有必要和孩子们来共同探讨有关“过年”和“长大”的事情了。我们设计了“我长大了”这个主题,让幼儿体验到“过年了,我长大了一岁”,并为此感到自豪和自信,进而唤起他们懂得长大了一岁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干的道理。

总目标

1. 通过元宵节的活动,进一步感受新年热闹的气氛,体验回到幼儿园和老师、同伴团聚的快乐。

2. 使幼儿懂得新的一年自己又长大了,应该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培养为自我服务的能力。 3. 通过大带小活动,培养本班幼儿在异龄交往中的接纳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

4. 能在系列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并用多种方法进行表征。 5. 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区 域 情 景 布 置 1.用幼儿参与搓元宵活动的照片、幼儿收集的各种元宵的包装袋等相关物品布置主题墙。 2.在活动室里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布置花灯展(师幼收集和制作的灯笼) 3.将幼儿的艺术照用相框的形式布置在活动室中。 提供油泥,供幼儿搓“元宵”;提供纸张,供幼儿添画花灯或给花灯涂色。 提供图片模板供幼儿描一描,画一画。 提供有关如何解决矛盾的小图书。 故事、散文中的教具供幼儿边操作边讲述 提供娃娃、垫子、音乐磁带及录音机,供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 提供幼儿用书中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进行课后练习。 布置花灯展 展示师幼共同收集和设计的糖纸。 主题环境 美工区 区 域 环 境 语言区 表演区 数学区 展示区

活动安排

周领域 次 活动 名称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在教师带领下能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搓元宵等动作。 2.尝试提取生活经验,并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音乐 搓元宵 现,借助揉糯米粉、搓元宵等韵律动作,感受并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 3.初步体验用身体动作自由表现的愉悦,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集体 活动方式 活动准备 1.观察或参与过搓元宵活动,了解做元宵的过程,并模仿过做元宵的动作。 2.搓元宵活动的图片或幼儿参与做元宵活动的照片。 3.音乐磁带、录音机。 1.师幼共同收集一些不同造型的花灯或花灯1.初步欣赏花灯,了解花灯的主要特征。 花灯 2.通过收集和观察花灯,感受花灯的造型和色彩的多样性。 3.初步了解中国民间闹花灯的传统习俗。 美术 1.学习用两张相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片制作灯笼。 图形灯笼 2.能根据提供的范例推测灯笼胡制作方法,并集体 分组 集体 图片。 2.节日喜庆音乐。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花灯》 1.教师事先做好1个图形灯笼范例。 2.圆形、方形、三角形胡彩纸(同种形状大小统一),彩绳若干。 1.观赏彩灯的照片或请家长收集各种彩灯;第一周 数学 好看的 彩灯 进行验证。 3.能够简单的描述自己制作灯笼的过程。 1. 能按大小的差异给一组(4以内)物体排序。 2.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 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节日的快乐。 集体 分组 大小不同哦的花灯两组(4个为一组)。 2.幼儿用书第11页操作材料,大小不同的彩灯等不干胶材料 社会 快乐的 元宵节 1.了解元宵节是一些主要的风俗习惯。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集体 1.每人带一盏花灯。 2.元宵。 1.事先和好的糯米团、1.在搓元宵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元宵的制作过程和煮熟后元宵所发生的变化。 科学 搓元宵 2.通过闻、看、尝等方式感知各种馅的元宵的不同,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3.通过和成人一起搓元宵,体验和感受与家人一起劳动的快乐。 分组 糯米粉和各种馅。 2.幼儿每人1份碗和勺, 集体 3.桌子摆放成环形,幼儿围坐在桌边。 4.活动室事先布置成“庆祝元宵节”的氛 围,邀请家长参加。

活动安排

周领域 次 活动 名称 长得要比爸爸高 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儿歌,使幼儿知道自己又长大了,应该要更加努力的学习。 2.学习短语“越?越?”。 3.教育幼儿做个有理想的孩子。 1.欣赏故事,感知“弄醒太阳宝宝”的办法,活动方式 活动准备 集体 幼儿穿小了的衣裤。 了解故事内容。 1.可拉动的教具。 贪睡的 2.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和模仿、创编动作,理解、集体 太阳宝宝 2.语言磁带、录音机。 记忆故事。 3.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1.日常生活中玩过“娃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音乐 小娃娃 2.借助情境表演、游戏来记忆歌词内容。 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 娃家”游戏,有抱娃娃的经验。 集体 2.布娃娃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一半,布娃娃最好穿着花衣裳)。 3.音乐磁带,录音机。 第二周 1.欣赏自己和同伴的艺术照,了解艺术照的主美术 宝宝 艺术照 要特点。 2.通过身体模仿,大胆地表现照片中人物的体态动作。 3.有追求美的初步愿望。 1.玩具柜3个,玩具娃娃3~5个;食品标记图3张。 食品 小聚会 1.会按食品的种类进行分类,并匹配相应的标记。 2.能根据点卡取出与之相等数量的食品。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2.自制的各种“食品”集体 分组 数量为幼儿数的3~4倍,或食品卡片(缩小,数量同上);盖布;贴有三以内点子的小盘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 光身娃娃(莉莉)及娃集体 娃的毛衣、外套、裤子、袜子、鞋子,玩具小床 集体 事先收集班级幼儿的艺分组 术照影集若干。 数学 自己穿衣 1.了解起床后穿衣服的顺序。 健康 真能干 2.乐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安排 周领域 次 活动 名称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找朋友》,理解儿歌内容与情感。 语言 找朋友 2.学会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感知大家一起玩的愉悦。 3.在快乐的游戏活动真体会互相交流的乐趣。 1.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初步提高审美的能力。 音乐 说“哈罗”2.尝试根据歌曲内容给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 3.掌握短语“高兴”、“哈罗”、“圆圈”。 1.教师准备一只制作好的糖纸蝴蝶。 集体 2.每位幼儿事先收集2~4张糖纸。 3.幼儿用书:《漂亮的糖纸》。 1.分组摆放颜料、棉签,集体 分组 已剪好形状的彩色纸、油画棒若干。 2.幼儿用书《设计糖纸》。 集体 钢琴、较宽的活动场地。 集体 活动方式 活动准备 1.玩偶:鸡、鸭、狗、猫。 2.音乐磁带、录音机。 1.欣赏各种各样的糖纸,了解其色彩和花纹的漂亮的 糖纸 多样性,感受糖纸的美。 2.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做观察,并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糖纸。 3.学习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物品。 美术 1.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糖纸。 第三周 2.迁移已有经验,能够用学过的各种线条、图设计糖纸 案来装饰糖纸。 3.熟悉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尝试用谦让、轮流、合作等方法解决游戏中我们 一起玩 的矛盾、冲突。 2.学会“没关系。你先玩和我们一起玩“等礼貌用语。 3.乐意与同伴友好、合作活动。 集体 1.桌面积木若干。 2.幼儿有搭建的经验。 1.奶奶、妈妈、小男孩、小女孩及1个盘子、3社会 1.通过分苹果活动,学会分享和谦让。 2.通过操作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个大苹果、1个小苹果的图片。 集体 2.幼儿用书:《大苹果分分组 给谁》(复印操作单)。 3.每组1个点心盘,放入比幼儿人数少1个的点心,水彩笔人手一支。 大苹果 分给谁

第一周

活动名称:搓元宵(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在教师带领下能随音乐有节奏的做搓元宵等动作。 2. 尝试提取生活经验,并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现,借助揉糯米粉、搓元宵等韵律动作,感受并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

3. 初步体验用身体动作自由表现的愉悦,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 观察或参与过搓元宵活动,了解做元宵的过程,并模仿过做元宵的动作。 2. 搓元宵活动的图片或幼儿参与做元宵活动的照片。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新年好》

集体完整的演唱歌曲,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边唱歌边做表演动作。 二、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现搓元宵。

1. 教师出示图片或照片,引导幼儿说出搓元宵的相关内容。 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元宵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搓元宵。(重点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不必强调动作的多样化)

3.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做刚才创编的动作,并加上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如揉糯米粉时慢速且有节奏的念“揉、揉、揉成团”,搓元宵时配“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元宵”等语言节奏。

4. 教师引导幼儿做元宵的造型,并反馈幼儿的造型动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元宵,引导幼儿集体学习几个比较有创意的动作。 师:元宵做好了,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做?

5. 教师指导幼儿练习快速做造型动作。教师在乐曲最后两小节时说“变变变”,幼儿做出造型动作。教师哼唱最后一句旋律,幼儿跟着教师口呼“变变变”,在最后一小节做静止造型动作。 三、学习韵律活动“搓元宵”。

1. 教师分段弹奏音乐,引导幼儿将动作与音乐相匹配。 2. 教师带领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有节奏地做模仿动作。 3. 教师带领幼儿将搓元宵的模仿动作完整梳理一遍,帮助幼儿有意识地记忆动作的顺序。 师:做元宵先做什么动作,再做什么动作,最后做什么动作? 4. 幼儿听教师完整的哼唱曲谱,并练习做动作。(教师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动作表现出快慢、强弱,用自己的动作感染幼儿)

5.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听音乐磁带练习做动作,在音乐变换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换动作。 6. 幼儿尝试独立地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在动作转换时用眼神或动作给予提示,增强幼 儿独立地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自信心。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如果幼儿没有将动作与音乐相匹配的经验,教师在活动环节三中可以直接哼唱音乐

的旋律去“配”幼儿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到音乐与动作的匹配关系,理解合着音乐做动作的要求,这样可减轻幼儿学习的负担。如幼儿没有做元宵的直接经验,可以在开始环节先示范做律动,再引导幼儿将动作与图片的画面匹配,帮助幼儿理解律动动作的意义。

光身娃娃(莉莉)及娃娃的毛衣、外套、裤子、袜子、鞋子,玩具小床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一天早晨,莉莉一觉醒来发现妈妈出去了,莉莉想自己穿衣服,但是他不知道该先穿什么衣服,后穿什么衣服。 二、引导幼儿讲出正确的穿衣顺序。

1. 师:你们知道穿衣服的顺序吗?谁来告诉莉莉怎样穿衣服?先穿什么?后穿什么? 2. 教师小结:早晨起床后,应该先穿内衣(毛衣),再穿袜子,然后穿裤子、穿鞋子,最后穿外套。衣服穿好后,要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拉好衣襟。 三、幼儿观察教师给娃娃穿衣过程,巩固穿衣服的顺序。 1. 教师给娃娃穿衣服,演示穿衣的顺序。

师:莉莉的衣服穿好了,她知道知道穿衣的顺序后可高兴了。 2. 请幼儿示范按正确顺序给娃娃穿衣。 师(将娃娃放到耳边,作听娃娃说话状):莉莉想问问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正确的穿衣顺序呢?她想请个小朋友再来帮她穿一次。 四、幼儿比赛:按顺序穿衣服。

教师小结,表扬鼓励获胜的幼儿。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活动开始可先带领幼儿认识衣服的名称。

第三周

活动名称:找朋友 (儿歌游戏)

活动目标:

1. 学习儿歌《找朋友》,理解儿歌的内容与情感。 2. 学会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感知大家一起玩的愉悦。 3. 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体会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玩偶:鸡、鸭、狗、猫。 2. 音乐磁带、录音机。

3. 经验准备:幼儿已会唱歌曲《两只老虎》和《找朋友》,会跳邀请舞《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玩“传玩偶找朋友”的游戏,认识儿歌中的动物。

1. 幼儿围坐成圆形,教师朗诵儿歌,请幼儿根据儿歌的节奏传送玩偶(每次传的玩偶不一样)。

2. 当儿歌一停,请幼儿说说:什么动物,落在了哪位小朋友的身边?

3. 教师分别带领女孩、男孩一方念儿歌一遍,另一方按儿歌的节奏传送玩偶,儿歌一停,让传玩偶的一方说说:什么动物同,落在了哪位小朋友的身边?(游戏共2遍) 二、集体边学儿歌边玩“找朋友“游戏。 1. 集体玩游戏“找朋友”,理解儿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教师介绍玩法:教师念儿歌在圈中走,当念到最后一句时,找到一位幼儿手拉手,

被老师拉到手的幼儿再去找其他幼儿,以此类推,引导幼儿学会朗诵儿歌。 三、集体迁移儿歌内容,再次玩“找朋友”的游戏。

1. 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或《两只老虎》),师幼自然迁移经验,配上歌曲的旋律演唱儿歌。

2. 引导幼儿在音乐声中继续玩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游戏的类型楞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灵活调整。

★ 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投放音乐磁带、录音机,让幼儿自由玩游戏“找朋友”。

附: 儿歌《找朋友》

不找鸡,不找鸭,找个朋友笑嘻嘻; 不找猫,不找狗,找个朋友手拉手。

活动名称:说“哈罗”(音乐)

活动目标:

1. 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初步提高审美的能力。 2. 尝试根据歌曲内容给音乐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 3. 掌握短语“高兴”、“哈罗”、“圆圈”。 活动准备:

钢琴、较宽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发声练习。

以《小娃娃》为发声曲目,在练声时,要求幼儿听清伴奏音,张开嘴巴用好听的声音唱。 二、基本部分。

1. 欣赏音乐《说哈罗》两遍。 ① 第一遍后,提问:在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 ② 第二遍后,提问:这次,你听到了这首歌说了些什么? ③ 引导幼儿听出歌词,以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2. 边听音乐边学习歌词两遍。

3. 根据音乐进行舞蹈的创编。

① 你很高兴你就说哈罗,该怎么给它伴舞?

② 我们一起唱呀,大家一起跳呀,又该怎么伴舞? ③ 围个圆圈尽情欢笑说哈罗,怎么给这句歌词伴舞?

在这个过程中,请创编舞蹈较好的幼儿上来示范,并请幼儿跟着学习。 4. 放音乐,请幼儿跟随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伴舞。

师:你自己还能给这首快乐的歌曲伴什么舞蹈?请你用自己创编的舞蹈给它伴舞,好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着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歌舞表演。

附: 歌曲《说“哈罗”》 1=F 4/4

5. 5 1. 1 1. 1 1. 1 7. 1 2 0 0 5. 5 2. 2 2. 2 2. 2 1. 2 如 果 感 到 高 兴 你 就 说 He-llo He-llo 如 果 感 到 高 兴 你 就 说 He- 3 0 0 5. 5 3. 3 3. 3 3. 3 2. 3 4 3.2 1 7. 1 2 2. 1 7. 5 6. 7

llo He-llo 我 们 一 起 唱 啊 我 们 一 起 跳 啊 围 个 圆 圈 坐下 来 说He- 1 0 0

llo He-llo

活动名称:漂亮的糖纸(美术)

活动目标:

1. 欣赏各种各样的糖纸,了解其色彩和花纹的多样性,感受糖纸的美。 2. 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做观察,并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糖纸。 3. 学习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物品。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制作好的糖纸蝴蝶。 2. 每位幼儿事先收集2~4张糖纸。 3.幼儿用书:《漂亮的糖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张糖纸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们知道是谁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糖纸的色彩和花纹。 1. 观察糖纸上有哪些颜色? 2. 观察糖纸上有什么样的花纹?

三、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先收集的糖纸和幼儿用书中的糖纸图片

1. 师:小朋友们今天也带来了很多漂亮的糖纸,请你们拿出来看一看,上面都有哪些颜色和花纹?

2. 师:书上也有很多漂亮的糖纸,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糖纸。 3. 教师小结:糖纸上有各种好看的花纹,她们有的是聚在一起的,有的是分散的,有的以一定的次序和规律排列;糖纸上的颜色也很好看,有的是一种颜色,有的是几种颜色搭配在一起。

四、引导幼儿猜测、拓展糖纸的用处。

1. 请幼儿想想糖纸除了可以包糖果还有什么用处 2. 出示用糖纸做成的蝴蝶

师:我们来看看这张糖纸变成了什么?

3. 教师小结:原来糖纸除了可以包糖果,还可以做成蝴蝶来装饰我们的环境。 五、分享活动。

1. 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带来的糖纸。

2. 师: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跟同伴介绍了自己带来的糖纸。能把你带来的糖纸送给你的好朋友吗?

3. 幼儿选择一张糖纸送给同伴并学说:X X X,送给你一张糖纸。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在活动导入环节,教师可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糖纸图片,观察上面的图案、

颜色等,直接进入活动;也可以先出示糖纸蝴蝶引起幼儿的兴趣。

★ 区角活动:提供各种图案、颜色的糖纸,供幼儿欣赏并尝试制作“蝴蝶”。

活动名称:设计糖纸(绘画)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糖纸。

2. 迁移已有经验,能够用学过的各种线条、图案来装饰糖纸。

3. 熟悉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分组摆放颜料、棉签,已剪好形状的彩色纸、油画棒若干。 2. 幼儿用书《设计糖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糖果王国里要开舞会,大家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有个糖果叫“圆圆”,它也很想去参加舞会,可是她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呢? 二、调动幼儿已有的审美经验。 1. 教师提问:你们都见过哪些漂亮的糖纸?糖纸有什么形状?糖纸上有那些颜色?有什么样的花纹? 2.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三、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布置活动任务,幼儿分组自由操作。 1. 介绍活动材料。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棉签、颜料、彩色纸、油画棒、幼儿用书等,请你选择喜欢的材料来给“圆圆”设计漂亮的衣服吧!

2. 幼儿自由设计教师巡视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材料,用各种线条和图案装饰糖纸。 四、作品展览,幼儿互相参观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设计的糖纸最好看?你为什么觉得它好看?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对于经验不足的幼儿,可先重点欣赏糖纸上的各种装饰花纹和图案,了解一些基本

的排列方法,然后再动手设计糖纸。

★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绘画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操作,进一步熟悉各种绘画工具。

活动名称:我们一起玩 (社会)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谦让、轮流、合作等方法解决游戏中的矛盾、冲突。 2. 学会“没关系,你先玩”和“我们一起玩”等礼貌用语。 3. 乐意与同伴友好、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1. 桌面积木若干。 2. 幼儿有搭建的经验。

3. 幼儿的椅子摆成半圆形,桌子摆放四周,以便幼儿站立搭建。 4. 幼儿用书:《我们一起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幼儿集体活动。

1. 师:小小建筑师们,今天我们来用积木造小桥。现在请你们找一个空位置,开始搭建。 2. 幼儿自由寻找桌边的空位置,开始搭建小桥。 二、在搭建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解决矛盾的方法。

1. 幼儿自由搭建,教师注意观察,发现幼儿有矛盾(如争抢同一块积木或抢空位)时暂停游戏。(如无冲突发生,教师参与游戏,引发“矛盾”)

2. 师:XX小朋友与XX小朋友,你们怎么了?请大家帮他们想个好方法解决

3.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结合幼儿用书小结并引导幼儿学习解决矛盾的常用语,如:“给你吧,我再去找一块”、“积木不够,我们一起搭”等。 三、幼儿再次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有无冲突,并个别引导。 四、活动小结并给予适当奖励。

师:小朋友搭的小桥真漂亮。希望你们在玩游戏时,如果出现矛盾,也会用相互谦让、一起玩、商量等方法来解决。

【活动建议】

★ 教学变式:活动第一环节也可以使用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让幼儿猜测发生了什么事,

将有什么样的结果。

★ 环境创设:在摆放玩具的柜子附近找一块空位,张贴幼儿玩玩具时的照片、图片和解决矛盾的

常用语提示牌,供幼儿欣赏,并随时提醒幼儿。

活动名称:大苹果分给谁 (社会)

活动目标:

1. 通过分苹果活动,学会分享和谦让。 2. 通过操作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乐意与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1. 奶奶、妈妈、小男孩、小女孩及1个盘子、3个大苹果、1个小苹果的图片。 2. 幼儿用书:《大苹果分给谁》(复印操作单)。

3. 每组1个点心盘,放入比幼儿人数少1个的点心,水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尝试为故事中的人物分苹果,初步了解与别人分享东西的方法。 1. 教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讲述情境,引导幼儿尝试分苹果。

师:一个星期天,奶奶带着小妹妹到欢欢家做客,妈妈端出一盘水果,让欢欢分给

大家吃,欢欢最喜欢吃苹果了,他看看盘子里大小不一的苹果,很快将苹果分好了,小朋友,你们看看的,欢欢分得合适吗?

2. 请个别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将“苹果”贴在不同人物的图片下面。 3. 集体讨论小朋友分得是否合适,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 教师小结:有好吃的东西时,应相互谦让,大的分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 二、将学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实践是,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东西时要先想到客人、长辈、

同伴和比自己的小的人。

1. 请幼儿坐到桌边,完成操作单:用连线方式帮欢欢分苹果。 2.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的。

三、迁移经验,尝试运用谦让和分享的方法品尝小点心。

1. 师:老师带来了好吃的小点心,可是不够每个小朋友一个,怎么办?谁能想出好办法?(引导幼儿用谦让和分享的方法)

2. 幼儿分组品尝小点心,教师巡回指导,对幼儿出现的分享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建议】

★ 环境创设:准备一些有关分享、谦让主题的画面布置在活动室,让幼儿欣赏并受到潜移默化的

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fu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