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西方数学教育的比较讨论我国数学教育

更新时间:2023-03-20 11: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科技教育



以中西方数学教育的比较讨论我国数学教育

◆谢亚明

【摘

沈阳师范大学

要】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国家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特点的比较与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并论述了对我国

21世纪数学教育的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建立新的数学教学体系有所裨益。

【关键词】数学教育

西方教育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也已经走进竞争激烈的信息世界,

而信息时代要求人们的思维高度发达,所以,面对时代的挑战,只有努力学好数学,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全面领会数学教育的技术功能、文化功能和人格功能,才能随时接受新观念,适应新变化,

发现新模式,解决新问题。一句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随时变化的新环境中迅速崛起。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数学文化传统,它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不能仅限于在数学课程中指出我国某些成果比西方早若干年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而要看到中国传统数学的观念、

思想、方法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贡献。进一步挖掘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底蕴,并将中国古代数学中优良的观念、思想、方法整理出来,更多地渗透融合到数学课程中,必将使我国的数学

课程现代化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通过中西方古代数学比较发现,与西方数学在西方文化中获取的解释宇宙变化、引导理性发展、参与物质世界的表述、规范各种学科的建构、用数学解释一切的数学价值观不同,在中国文化中数学的价值观念是技艺实用而非理性思辨。

一、中西数学教育的比较

1.西方数学课程的发展特点。课程的结构体系更趋于合理化。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数学课程结构,是优化的课程结构。就数学课程内部而言,各类知识比例合理,且代数、几何相互衔接,相互沟通;就数学课程外部而言,

它既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体现科技、数学新成果的思想,且不同层次的数学课程,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

这种合理化还表现在课程类型多种多样,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在数学课程趋于国际化的同时,又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数学课程无论从内容、处理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趋同态势。但同时,各国数学课程又显示出民族特色。

2.中国数学课程的历史特点。总结我国数学课程现代化的历史,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课程始终充分体现着教学目的。课程改革步伐小,未从体系上进行全面改革。中国经济之所以腾飞,是与改革原有的经济、政治体制有关的。课程强调理论,应用意识有些薄弱。

3.中西数学课程的比较。中国数学教育现代化发展缓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毕竟有些共同之处:课程的制度化。中西方都根据本国的实际,制订课程的标准、目标,这样就减少了课程编订和实施中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课程的科学化。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学科、

技术学科,而且还是一门理论学科,这种科学性在课程中还是充分体现了的。还有课程观念的不断转变,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都是中西数学课程现代化共同的特征,当然可能存在程度差异。

但中西数学课程现代化毕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它们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西方国家是先内发生型现代化,而我国的现代化是后外发生型现代化,后外发生型现代化不仅来得晚,而且还得抵御部分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影响着课程的全貌。一部数学发展的历史就是这两大传统互为影响和反复消长的

历史,近现代数学发展愈加显示出两大数学传统的交融趋势。

进入现代化社会后,西方呼吁着数学的应用价值,重视片面训练心智、培养思维的传统数学课程受到人们的批评和怀疑,随之实用功利性的目的逐渐得到重视,终身教育思想普及,以至几经周折演化成当今盛行的

“问题解决”。相反,中国也许是尝到了轻视培养逻辑思维的苦果,开始步西方后尘,至今我国的数学课程现实是:强调逻辑、忽视应用。

二、对我国数学教育中教学改革问题的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数学教育改革也继续推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际和改革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可以经常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考察事物或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在讨论中学生踊跃发言,

陈述自已的想法,教师最后把学生的想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分类、分析评价,并加以鼓励。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开展数学学习的适宜背景,而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学习整理与巩固。

3.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平时应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应尊敬教师,但在课堂上应当自由平等地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4.增强人文素质更好地利用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富多彩的遗产,给学生介绍数学家的辉煌业绩,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数学与历史文化、数学与社会关系的了解,从而可培养学生考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大力开展数学实验,加强数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从而在创新中寻求数学的美学价值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

6.在数学教学中继续推进德育,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在我国实际工作中,真正使德育成为新时期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做得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考,特别是高考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教育教学评价的扭曲,严重干扰了我国数学教育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还束缚着相当多教师的头脑,他们或者对德育在实现育人目标上的作用重视不够,或者对如何寓德于数学教育之中不甚了解。在数学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数学学习目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与民族自尊心的教育;健全而良好的思维品质教育;优良的个性品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代钦.21世纪的日本数学教育改革[J].数学教育学报,2000,(4).

[2]杨灿荣.论中学数学教师的能力素质[J].数学教育学报,2000,(4).

3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fm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