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唐诗
更新时间:2023-12-05 17: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漫说唐朝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漫说唐诗?淮盐
胡可明
作为淮盐人,致力于探讨淮盐文化,我想到了唐诗,也想到了唐诗与淮盐,因为在历史的玉箧中,她们都曾有过无比灿烂辉煌的岁月。
唐诗与淮盐的共生性
淮盐,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产业。盐在人民生活中与粮食同等重要。有专家推断,中国产盐有六千年的历史。称“古者夙沙初鬻海盐”,为人类第一次有了人工盐。淮盐的兴起和发展,逐步地取代最早发现并利用的池盐而居第一。两淮之海盐因起之于春秋时代的吴王阖庐而被后人称为“吴盐”。唐朝是古淮盐发展最为猛烈的朝代。可以说,那时淮盐在扬州已经是遍地开花。唐诗人许棠有诗为证。许棠(822——?)在《送李员外知扬子州留后》(《全唐诗》卷603——12)中说:“冶例开山铸,民多酌海煎。”当是指时封吴王的刘濞铸钱与煎海盐这两件事。唐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在肃宗至德宗在位的近20年间,曾三度出任理财使官。他改革盐政建立的十监四场食盐专卖机构,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只有一场是设在淮盐以外的地方。至唐肃宗宝应年间,淮盐之利就占全国盐利的12%,到顺宗时上升到了32%。故有古人说:“煮海之利,重于东南,两淮为最。”也有了“两淮盐赋甲天下”一说。可以说,盐也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论已收集到的有关于盐的文学作品,有专家著作称,上至虞舜,下至民国,累累达13卷,1450篇,来自于682名作家。至于盐成为了无机化工之母,那就千篇万牍也尽书不了的。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作为以文学形态记录中国历史的各个时代的艺术奇葩,至少说是对传统正史的一种重要补充。其中尤以唐诗在记录淮盐方面更有其独特的魅力。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也是立国二百七十余年王朝精彩的大戏。有明君圣贤,也有伟大诗人。明君圣贤、伟大诗人,都不乏对盐及淮盐有缘分。唐诗作为当时文学艺术的一种精萃形式,它必然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也不可能完全中断对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这就是唐诗与淮盐在唐王朝二百七十余年间能很好结合、互添光彩的逻辑根本之所在。能写出脍炙人口、流传千古诗篇的唐代诗人们,都会关注唐王朝的兴衰强弱,关注唐王朝的现实社会问题,而淮盐在唐王朝的全面发展,也自然而必然地要在唐诗的浩瀚海洋中或隐或现。鉴于淮盐历史之悠久,在中国盐业史中作用与地位之重要,大凡唐诗中述及盐的,好多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淮盐。有的诗是咏事即物,诗人对淮盐有一种感叹;有的诗就因诗人直接地知晓淮盐、主持或参与淮盐的产、销及相应政策的制订,而反映其对淮盐的认识和态度以借诗以表达之。因之就有了好些诗人以描述淮盐、反映淮盐、借盐喻世、借盐述事,也借淮盐抒其情润其诗。唐代是盐文学的发展期。是否可以说,在唐代,淮盐是伴随着璀璨的诗歌走过来的,或者说,优美的唐诗蕴含着盐——淮盐的美味。换句话说,某种意义上看,淮盐以唐诗丰富传承,唐诗受淮盐启迪哺孕。
淮盐走天下,诗人多感叹
杜甫是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下了1400多首诗,称为“诗圣”。他写下
1
了至少十首与盐有关的诗作。其中诗《客居》明确地写到了淮盐。诗中有两句说的是商业状况,“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荆门指的是湖北宜都县西北的荆门山,其形势险峻。但尽管山之峻路之曲行之难,吴盐(淮盐)还是销售到了这里。江淮自古有鱼盐之美誉,两汉时,海盐业就有规模开发。到南北朝时,已经“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见《初学记》卷8《吴都记》)。《唐大诏全集》卷79玄宗《行幸东都诏》:“引鱼盐于淮海,通粳苎于吴越。”说明此时淮盐经济已经十分发达。“盐铁重务,根本在于江淮。”(《樊川文集》卷进13《上盐铁裴侍郎书》)而湖北隋唐时有少量盐池分布,以生产池盐。但唐初期政府承袭了隋的盐“与民共之”的政策,对盐业管理比较松驰,食盐流通政府不予干预,完全由商人、百姓自主经营。销盐关隘一除,就为淮盐远销湖北提供了支持。而淮盐为“东海盐白,草料细”,既是食用上品,也是贮存蚕茧用于手工业生产的一项实例。因之“吴盐拥荆门”对淮盐产量丰硕、品质上乘、用途广泛三个方面进行了赞美,也验证了唐初盐业政策的开放。
杜甫的另一首诗《夔州歌十绝句》也同样说到了淮盐远销内地。“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夔州是川江沟通长江中下游地区盐、麻运输中转集散地,地处西南山区。诗句写载有万斛淮盐的船队顺风顺浪进出夔州,这种陆水相接、江河贯通、千帆竞发、港口繁荣的景象,也论证了吴盐(淮盐)在当时的物流中是何等的活跃,在搞活当代的经济中是何等的重要。诗句中写弄船人掌万斛之舟亦很为清闲,行船中还能坐桌猜压钱财,就更反映出淮盐外销之为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可见淮盐之量之销之利了。日本国和尚园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1中也描述道:“盐官舟运盐,或三四船,或四五船,双结续编,不绝数十里。相随而下,乍见难记,甚为大奇。”夔州乃盐麻中转集散地,自会更加集中呈现园仁所述的这种景象。
淮盐利天下,诗人多惊叹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他的诗作中有一首《送元中丞江淮转运》(《全唐诗》卷126——26)。诗的前四句为“薄税归天府,轻徭赖使臣。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前,“州县殷富,仓库积粟帛,动以万计。”(《唐代财政史》),故唐政府对盐业不加征间接税,所以才有诗人在此首送友人赴任盐官的诗中提及的皇帝赐丝帛于老臣、百姓亦得到薄税、轻徭的好处,也才有元中丞水路来往江淮所看到的因淮盐而生的那些富饶而奇特的景象。
卢纶说淮盐利天下则有全面的概括。他在诗《送王录事赴任苏州》(《全唐诗》卷280——45)中,中间四句都写的是淮盐。“潮作浇田雨”,写古代煎煮海盐的第一道工序。《太平寰宇记》卷130具体记述了唐时淮地海盐生产工序,大抵有刮取咸土——聚草以溜——卤水入井——饭粒验卤——煎煮成盐。反映出唐时淮地海盐生产已有生产工序健全化、生产分工系列化的特点,煮制海盐技术渐趋提高。“云成煮海烟”,当是意指由众多煮盐灶同时燃薪煮卤而出盐。因其众多,燃薪烟雾弥漫天空而成大块云朵。“吏闲唯重法”,是说盐务官吏严格执行盐务法律,以法律条规来管理盐政。从卢纶生卒年份来看,他作此诗当在刘晏第三次任唐理财使期间。刘晏致力于改革漕运、改革盐法、推行平常法。改食盐的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这是“吏闲唯重法”的国情背景。“俗富不忧边”,
2
是说盐民及食盐商贾,以盐业旺产旺销而致生活富裕殷实,无忧可虑,无恐可惧。卢纶此诗,寥寥之四语,而概当时淮盐之生产、运输、销售及其唐政府相应的盐业政策,以至于盐民百姓、食盐商贾的富裕,实为对淮盐以诗为记之精僻大作。此外,他还有诗《送盐铁裴判官入蜀》、《送魏广下第归杨府》,间接述及盐——淮盐,不在此赘述。
要说淮盐利天下,首先要利在淮盐的生产地和集散地——扬州。罗隐有诗《淮南送卢端公归台》(《全唐诗》卷657——33),诗句“道从上国曾匡济,才向牢盆始重难”将淮盐最基本的生产工具——“牢盆”写进了诗里,以突出扬州的淮盐地域特色。代宗时刘晏领东南盐铁使,“广牢盆以来商贾”(见《唐会要》卷87《转运盐铁总叙》),由于大量地添臵生产工具,很快将淮盐生产规模扩大了许多。诗人是送卢端公回任长安御史台的,还说道“埋轮不得在长安”,那么去哪里“埋轮”呢?是不是言下之意回到扬州来啊,因为扬州是个盛产淮盐的好地方,是个富庶的好地方。史载,唐代扬州是淮南道的首府,从高祖武德9年(626)后,扬州一直是大都督府所在地。其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十三步。唐人高彦休《唐阙史》载:“扬州,盛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灯万数,辉罗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据《太平广记》卷273引)扬州繁荣缘于淮盐。自汉时吴王刘濞在广陵(江都扬州)煮海为盐,嗣后,扬州的社会经济一直在持续发展中,至唐时则成为主要的淮盐产地之一。安史之乱后,唐政府能控制和依赖的主要食盐产地就是淮浙盐区了。而扬州南临大江,北接黄淮,河网密布,便也成为了淮盐运输的商贸中心之中心了,因而扬州的繁荣富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淮盐穷天下,诗人多悲叹
淮盐也是物,它是由人创造也由人支配及消费。淮盐受占有生产资料的当权者和从事盐产品买卖的巨商大贾的支配,当权者和商贾决定其生产、销售、价格,占有为生产、销售淮盐而劳作的广大人民艰辛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就不免使有正义感的诗人发出悲叹。诗人刘禹锡《贾客词》(《全唐诗》简编)诗比起王维的《送元中丞江淮转运》更直接说淮盐利天下。但他同时又无奈道出淮盐也能穷天下。刘禹锡的诗,文风清新,通俗易懂,善用比兴以寄托诗意。诗前,诗人说:“五方之贾,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 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词。”全诗大致是描写商人的经营行为、经营之道、商贸致富、富而达官,而农民根本不能与之比拟。这里要赏析的是其诗前的引语。此是说,东西南北中,遍天下的商贾人士,以其积敛拥有的资财来相互比富。在其中,唯盐商最财大气粗,其他商人未能比肩。世间财产是一定限量的,盐商之大富,必有盐民之大穷,这是诗人不言之喻。诗人曾两度遭贬官,再出为苏州刺史,逢苏州发生水灾,他一是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二是免赋减役以让人民休养生息,很受苏州人民拥戴,苏州人民立了“三贤堂”来纪念他和同为担任过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这样的一位为民官吏兼文学家,写这首诗不是毁损淮盐声誉,也不是诋毁国家盐业政策,只是同情人民同情农民。但本诗客观上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淮盐可以使人过活、致人富裕。这也是唐诗中对淮盐之于社会之于人民的一种别样描述。
如果说刘禹锡的《贾客词》在述说商人——盐商经商发财的同时,转念想到农民的甘苦,多少比较含蓄、委婉,那么诗人白居易的诗《盐商妇(恶幸人也)》对此则更加婉转,他从反面来鞭笞,则更有深度更加深刻。诗以一个扬州(当时为重要的淮盐集散地)平民人家女儿,嫁与一个卖盐商人后,从糠箩一下子跳进
3
了米箩,成为了贵妇人。“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盐商妇,有幸嫁盐商;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盐商的财富、贵妇人的奢华生活是哪来的呢?诗说:“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原来,汉武帝至汉昭帝间,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坚持食盐官营。白居易所处的唐朝中后期,实施食盐就场专卖制,突出了盐商在食盐流通中的作用。韩愈:“国家榷盐,粜于商人;商人纳榷,粜于百姓;则是天下百姓,无贫富贵贱皆已输钱于官矣。”(见《韩昌黎集》卷40《论盐法事宜状》)但正如诗中句“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入私”入哪去了?都进了盐商的腰包。诗中句:“何况江头鱼米贱”,当理解只能是相对于盐商妇来说是贱了,而对黎民百姓来说,就不是贱了而是贵了。
这里要问,为什么一个平民女儿嫁与盐商后,就富到诗中说的如此程度?说到底还是因为淮盐量大、质优,既供皇室,又行销半个中国,经营淮盐的盐商,既善用国家政策,加上少交官府税赋,不富人也不信啊!是淮盐富了盐商,是淮盐养了朝廷,是淮盐滋润了大唐王朝。诗人元稹在其诗《估客乐》(《全唐诗》卷418——19)中句“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虽然这“小儿”贩的不是淮盐,但说的也是白居易所说的同期唐政府的盐业政策下盐商的行为以及经营盐产品商人大大有别于一般平民的特殊身份。
淮盐妆天下,诗人多兴叹
唐诗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其创作方法也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唐朝一些诗坛大家,不但看到了淮盐繁荣了国家,致富了商贾,也看到了淮盐的生产、运销及创造的价值,能够演化出美来妆扮城市、社会,同时也使得盐田焕发出自身的美来。长孙佐辅诗《楚州盐壒古墙望海》(《全唐诗》卷469——15),说他从西北来到楚州(江苏省淮阴)属下的盐壒(江苏省盐城)盐监院,在古城墙上眺远望海所看到的景象。汉武帝元狩4年(前119年)建盐渎县,时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这里古代盛产海盐(淮盐),秦汉时即煮海兴利,是为海盐兴旺之所在。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古代诗人好游历,经处皆名山大川、繁华之地。长孙佐辅为朔方(今陕西靖边)人,客居吴地。他累举进士不第,故而放荡不羁,先游历,而隐居。他之游历,当然不会忘记到其时因淮盐而得名而致名气大震的盐城的。由于城市繁华、民皆安居乐业,使得诗人郁郁寡欢不得志的抑郁心胸为之敞亮,诗兴大发,在海盐生产地他当然要望海。由于天之蓝海之阔,诗人视野顿觉一觅万里,故而想到了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元气状态,似乎望到了江淮等大江大河,望到了中原大地和海中仙山——蓬莱山。此诗似乎告诉我们,以淮盐而兴旺的地方,能使诗人全身融入,尽抹心中不悦,尽去人生烦忧,以全新启迪和无穷遐想,进而产生灵感火花,吟诵出意境深远、千古传诵的美妙诗歌。这是淮盐之于文学艺术的一个例证吧。
同于长孙佐辅在淮盐产地看到盛景产生的浪漫幻想,诗人刘长卿诗《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对另一个淮盐生产地东海(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描写了新月夜的海陆空三景。此诗抒发了诗人离开亲友,在这东海边上,小雨刚过,天已放晴,一轮新月才挂东天,心中有万千思念和感慨,有谁能传达到亲友?此时看到明月下有孤雁在寒塘飞起。由于海边盐田接壤成片,夜色中月光下,还似能看得清晰。在这种传神般的环境中,诗人不由得联想到所思念的东海荀处士。多美的夜,多美的景,多美的相思情啊!诗人用孤雁飞起,来衬托了夜色中的淮盐盐田的静谧。而这种静谧,又表达出淮盐的发展是稳健的,淮盐的贡献是默默
4
的,这无异乎对淮盐是一种赞美!刘长卿另有诗反映他与淮盐之熟,如《送沈少府之任淮南》、《送李穆归淮南》等。他对淮盐之知之熟,才有诗句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两淮的海、两淮的水、两淮的市井民情等,所以他才能写出“寒塘起孤雁,夜色分盐田”这样描绘淮盐产区的绝美佳句来。
唐时因淮盐而变得热热闹闹的扬州,自是诗人兴会之所在,但也有诗人是无奈于此地的。如中晚唐时布衣诗人徐凝,他因怀才不遇,最后归隐,但没有在扬州,而是在睦州(今杭州淳安)。他的诗《忆扬州》,写与美人因分别而有所感伤。“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他因为没能在扬州的官场或商场或情场混下去,只得含着十分复杂的心情离开这个他很想呆下去却又呆不了的地方了,他就没有兴叹而只有无奈的叹息了。还有一位名气诗人,他只享受了扬州繁荣富裕衍生出来的灯红酒绿,并把自己的这种生活写进了诗里。他就是与诗人李商隐被合称“小杜李”的杜牧。其曾任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大和七年(833)为淮南节度使牛僧儒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好宴游。故而对因淮盐而兴起、繁荣的扬州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市井民情都有比较深的了解和透视,他的诗也从一定视角道出了他自己在扬州的随性自怡的生活。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有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来调侃他所寄诗的人有无风流韵事。而他的另一首诗《遣怀》,则可能是他自身宴乐生活的写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当是说他自己经常出入于青楼,是对爱情不忠贞。他还有诗写到扬州,诗名《扬州三首》(《全唐诗》卷522——1),也没有离开那种纸醉金迷、对酒当歌、抛金求笑、释怀求欢的生活情调。对这些唐诗,只能从写作技巧上去研究。
淮盐味天下,诗人多无叹
李白诗《梁园吟》,又名《梁苑醉酒歌》,写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诗人游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的时候。三年前,他奉唐玄宗征召奔向长安。结果抱负落空,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本诗把这一转折中产生的激越而复杂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抒发出来。诗人藐视人生不公遭遇,以登高楼,饮美酒来遣愁放怀,自命“达人”。用奴子摇扇状暑热成秋,用玉盘鲜梅、吴盐似雪,来耗皇帝赐金,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感情激流。诗人把洁白如雪花的吴盐与杨梅同用为抒情之物,且用“持盐把酒但饮之”强调了吴盐。当然,诗人在此不是歌颂吴盐,但正因为如此,才更说明吴盐在唐玄宗朝时就早已名闻遐迩,也卖到了河南等地。李白写此诗时,唐政府还是延续了隋的盐“与民共之” 弛放政策,食盐自由流通,所以盐商会把淮盐运销到他们想卖的任何地方。为什么淮盐能远销?还不是因为淮盐洁白如雪花,质量上乘,味冠天下!李白在另一首诗《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亦有“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诗句,当也可以理解是写的淮盐,因为宣城本就近在淮盐之区域。他还有诗《题东溪公幽居》是说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人东溪公在当涂筑室隐居多年,诗中有句“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精盐。”当涂在淮盐之区域,诗中所称的“水精盐”当也是淮盐。此外,由《唐大诏令集》卷79玄宗《行幸东都诏》称“引鱼盐于淮海”,似也可以推测在唐继隋的盐业弛放政策下,皇家及京城达官贵人也都食用洁白如雪花、质量上乘、味冠天下的淮盐。如此,唐太宗李世民诗《执契静三边》(《全唐诗》卷1——3)中句“元首伫盐梅”,唐玄宗李隆基诗《饯王王晙巡边》(《全唐诗》卷3——54)中句“盐梅望匪疏”,都当是指的淮盐。唐时有用上等盐制作杨梅以作长期保存,当然要用洁白如雪花、
5
质量上乘、味冠天下的淮盐了,又何况是皇帝食用的盐梅呢。在这些诗中,诗人提及淮盐,都既非涉及盐业政策,也不是盐的产销,更不是赞赏淮盐的品质,只是提到了盐,足可见当时淮盐上至皇室,中到文人雅士等,应该可以推断下到平民百姓,都是喜爱洁白如雪花、质量上乘、味冠天下的淮盐的。这些诗中诗人对淮盐无叹,实质是对淮盐有赞啊!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6
正在阅读:
漫说唐诗12-05
放羊小学作文06-15
科研认定加分标准 - 图文05-29
小学生一年级关于我的好朋友的作文06-14
刑法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必读刑法书目05-28
老师您好作文800字07-16
隧道漏缆、光缆施工方案(内部版)20150614 - 图文04-09
选修6 unit3 language points04-20
白卷先生张铁生近况02-1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唐诗
- 第三章 色谱知识导论09-26汇总
- 高考专题辅导湖北省高考英语 专题检测卷(十六)完形填空
- 药学专科《无机化学》作业
- 煤矿从业人员学历资格准入标准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实验二
- 民族学通论(完全版)
- 一年级暑假作业设计
- 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用法的练习题
- 2013年4月13日联考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及解析
- “向乱抛乱扔说再见”班级活动方案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 儒林外史 全书简介
- 题解第1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 《党校工作条例》李君如解读
- CRB600H钢筋等强度替换表
- 马可福音问答
- 2012山东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word版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专项复习
- 2018年柔性电路板FPC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 含18套高考模拟卷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