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四段三轮”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评奖)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8 13: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徐 昭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介绍了其主要类型,设计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实施办法,并结合“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特点,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作业流程”课程体系。

关键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随着二战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也称“半工半读”。它是指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企业学习与在学校学习交替进行,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工学交替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扶贫助困的育人新模式。从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生源情况来看,大约40%-50%是贫困生。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为他们低费或免费接受职业教育创造了条件。

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目前,职业学校推行工学交替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 ⑴固定学制下的工学交替。这种类型的工学交替不推延毕业时间,在三年时间内实施工学交替。 ⑵弹性学制下的工学交替。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生因到企业顶岗生产而耽误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时间,用延长学制的方法解决。

⑶学分制下的工学交替。即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安排顶岗工作时间,实行弹性学分制。

2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四段三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调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校企合作重构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将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学习领域)划分为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三个部分,确定了《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7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按照内容的前后关系安排在第二到第五学期“四个时段”进行,各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操作技能强化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每学期按照16周在校内学习、4周在校外工作的方式分“三个轮次”组织工学交替,即第二、三学期(第二学期后期+暑假+第三学期前期)合为一轮次、第四、五学期分别为一轮次,如图1所示。

其中,第一学期为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培养学期;第二、三学期为工学交替职业能力养成学期;第四学期为工学交替职业能力强化学期;第五学期为工学结合预顶岗实习学期;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预就业学期,学生完成学业,应聘就业。

实践证明,通过该模式的实施,本专业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7门核心课程所必须的职业岗位能力。

第一学期——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培养学期 入学教育/军训(2周)校内学习(18周) 暑假 校外工作(4周) 校外工作 寒假 第二学期——工学交替职业技能养成学期 校内学习(16周) 第三学期——工学交替职业技能养成学期 校外工作(4周) 校内学习(16周) 第四学期——工学交替职业技能强化学期 校内学习(16周) 第五学期——工学结合预顶岗实习学期 校内学习(16周) 第六学期——顶岗实习预就业学期 顶岗实习(19周) 毕业教育(1周) 顶岗实习(4周) 校外工作(4周) 寒假 暑假 校外工作 寒假 顶岗实习 就业

图1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3 “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实施 为了化解“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难点,我们着重处理好了“工学交替”与教学方案、学生管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关系,保证了“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3.1 “工学交替”与教学计划之间关系的处理

首先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适应“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做到内容换位、时间错位、活动定位。内容换位就是合理安排“工”与“学”的比重,把以前理论课唱主角换位为实践课唱主角,加大“工”的比重;时间错位就是把理论课放在企业生产淡季,把实践课调整到企业需要人的生产旺季,打好时间差,解决理论与实践冲突的问题;活动定位就是不同专业对应不同实践岗位,定好位置,学校随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对教学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和学校开展“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做到校企双赢。

3.2 “工学交替”与学生管理之间关系的处理

在“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管理中,我们做到了工作管理企业抓,日常管理共同抓。工作期间是学生了解企业、适应岗位、培养职业品质的最好时机,学生管理以企业为主,按厂纪厂规和奖惩措施对学生进行管理,做到与经济利益挂钩,与未来录用就业挂钩。日常管理校企共管,学校派出专业教师进驻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一起,解决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工作、生活问题,并负责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学校在学生实习、就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了办事处,建立了校企互访制度、跟踪制度。

3.3 传统模式与“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模式之间关系的处理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大多有知识与技能割裂的现象,原来课程设置大多为《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运用》、《汽车维修》等,如对于“发动机”这一知识点,《汽车构造》讲授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讲授其工作循环,《汽车电气设备》讲授起动系、点火系等电气方面的知识,《汽车运用》讲授其如何正确使用,最后《汽车维修》讲授相关维修知识。这种课程体系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认识和技能掌握规律,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本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整合课程内容,确定了《发动机机械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等课程,并且以系统和总成为单元,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开发了所有核心课程,使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认识和技能掌握规律,提高了教学效果。 3.4 顶岗实习与就业之间关系的处理

由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就业率较高,不少学生顶岗实习即是就业。顶岗实习是强化学生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往往开始阶段安排得井井有条,实习结束时由于学生已经就业,故而一般比较草率。为此,我们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从细节着手,较好地掌握了学生的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对技能考核、成绩评定、总结等环节以及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归纳和总结,较好地处理好了顶岗实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在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

4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作业过程”课程体系

根据“四段三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职业岗位作业过程,划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某一特定工作的作业过程为导向,构建“作业过程”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中融入汽车维修工相关国家职业标准,使各作业单元所包含的课程科目和课程内容既实用又便于灵活驳接, 4.1 “作业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作业过程”课程体系构建流程为:分析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并向学习领域转换,确定学习情境。 4.2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作业过程”课程体系开发

根据“作业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流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其课程体系具体开发过程如下: a.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作业流程”

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生产模式,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划分为若干个作业过程,通过分析,归纳出这些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表1 岗位群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岗位群 发动机安装、诊断、调试员 传动系安装、诊断、调试员 行驶转向制动系安装、诊断、 调试员 …… 汽车保险、理赔、销售员、 汽车评估员 作业过程 发动机机械检修 汽车传动系检修 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 …… 职业拓展技能 典型工作任务 发动机日常维护、运用 典型发动机的拆装、调整、诊断 传动系日常维护、运用 传动系主要总成的拆装、调整、诊断 行驶转向制动系日常维护、运用 行驶转向制动系的拆装、调整、诊断 …… 汽车保险、理赔、销售、评估 汽车技术管理 b.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立行动领域

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典型任务进行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见表2。

表2 根据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 行动领域 发动机机械维修 汽车传动系维修 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 …… 学习领域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行驶系检修 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统检修 …… c.根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

以《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统检修》为例,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为便于教学,将其划分为6个学习情境,并细化成19个任务单元,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单元,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法开展教学,具体详见下表。

表3 学习情境与任务单元 学习情境 ⑴车架的检查与校正 1、汽车行驶跑偏 故障检修 ⑵车桥的拆装与检查 ⑶车轮定位检查 ⑷汽车行驶跑偏、前轮摆振故障检修 ⑴车轮与轮胎装配、平衡、换位与维护 2、轮胎磨损异常 故障检修 ⑵悬架的拆装、检查与维护 ⑶轮胎磨损异常故障检修 ⑴转向器的拆装、检查与调整 3、汽车转向不灵 故障检修 4、汽车转向沉重 故障检修 ⑵转向操纵和传动机构的拆装、检查与调整 ⑶汽车机械转向系故障检修 ⑴动力转向系的拆装、检查 ⑵汽车动力转向系故障检修 ⑴车轮制动器的拆装、检查与调整 ⑵液压制动系的拆装、检查与调整 5、汽车制动失效 故障检修 ⑶气压制动系的拆装、检查与调整 ⑷驻车制动系的拆装、检查与调整 ⑸汽车常规制动系故障检修 6、ABS故障指示 灯常亮故障检修 ⑴ABS系统的拆装、检查 ⑵ABS系统故障检修 合 计 任务单元 课时 2 4 4 4 4 4 4 6 6 6 6 10 4 8 6 4 2 6 6 4 10 90 26 18 12 14 合计 d.根据学习情境进行情境描述

以汽车行驶跑偏故障检修为例,其学习情境描述见表4。

表4 汽车行驶跑偏故障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专业 职业行动能力(学习目标) 根据客户反映的故障现象,确认故障部位,确定检修项目,打印报修单,并征得客户认可; 汽车行驶跑偏故障检修 汽车运用技术 学时 14 2、能利用资讯手段获取车架、车桥等相关检修参数; 3、会做车架的检查、校正工作; 4、会做车桥的拆装、检查与维护工作; 5、会做车轮定位的检查与调整工作; 6、会对汽车行驶跑偏等常见故障进行检修; 7、确认检修质量,向客户移交车辆。 学习内容 知识 行驶系的功用、类型和组成;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车架、车桥的功用、构造、维护与检查;转向轮定位及其检查方法;汽车行驶跑偏、前轮摆振等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技能 车架的检查与校正;车桥的拆装、检查与维护;车轮定位的检查与调整;汽车行驶跑偏、前轮摆振等常见故障的检修。 教学方法建议 用“六步法”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将整个学习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法开展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最终评估学习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讲解、演示、引导、监督、讨论、学生实操等形式组织教学。教师提前准备好各种媒体学习资料、工作任务单、教学课件、相关的零部件、行驶跑偏故障车等,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前轮摆振等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教学材料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要求 1、实训设备:各类车架、车桥,整车,1、具备汽车机械零件的认识和对零1、具有汽车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车轮定位仪,行驶跑偏、前轮摆振故障件工作原理的分析能力。 历的“双师型”教师。 车等。 2、学习过汽车传动系检修课程。 2、具有汽车行驶系检修的职业技2、多媒体课件。 3、能较为熟练地使用各种常用工能,并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和较强3、虚拟仿真训练软件。 具。 的动手能力。 4、专用拆装工具。 4、有过实践操作经历。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5、学习工作单。 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6、学习效果评价表。 能。 故障检修 汽车行驶时,不能保持直线方向,而是自动偏向一边,必须用力握住转向盘才能保持直线行故障现象 驶。 1、两前轮轮胎气压不均匀或轮胎直径不等、磨损不均匀。 2、两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或主销内倾角不等。 3、前束过大或过小。 4、前轮左、右轮毂轴承松紧调整不一。 故障原因 5、加强杆、横摆臂磨损或变形。 6、前、后桥两侧车轮有单边制动现象。 7、前悬架装置部件有松动,影响车轮按正确的轨迹运动。 8、前悬架弹性元件技术不良,左右弹力不一。 1、汽车在无风无拱度的道路上行驶,如果汽车自动偏向一边,首先应停车检查两前轮的磨损程度和气压是否一致、轮胎尺寸是否一致。若是,应进行调整,必要时更换轮胎。 2、汽车走热后再进行检查。用手触摸各车轮左右两边的制动盘(或制动鼓)和轮毂轴承处的温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说明故障是由于单边制动或单边轮毂轴承、油封松紧不一造成的,应进行调整或更换不良零件。 诊断与排除 3、将汽车停于平坦地面,从车前往后看,如果汽车一边高一边低,说明悬架装置左右状况不一致。应对悬架装置作进一步的检查,并查明原因予以排除,必要时更换部件。 4、检查前轮前束,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调整。如前束正常,则应进一步检查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一般情况下,汽车将向前轮外倾角大、主销后倾角小或主销内倾角小的一边跑偏。 5 结 语

实践证明,“四段三轮”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核心课程、掌握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技巧,熟悉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其前后衔接的生产程序和关系,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岗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丘喻芬, 谌怡秋.职教人才培养新模式: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南宁:广西日报,2007,2. [2]吕修海.高职数控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北京:高校教育研究,2008,6.

[3]张炼.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周平秋.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J].南通:交通职业教育,2006,9.

作者简介:徐昭(1964-),男,教授,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汽车运用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交通职业教育科研重点计划项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

成果(项目编号:2009A0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f1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