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五首》学案

更新时间:2023-11-09 00: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李杜诗五首》学案

一、明确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

2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

? 重难点:1、在诵读中体会杜诗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感受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的特

有的诗歌风格。2、对李白、杜甫不同诗歌风格的理解与把握。 ? 课时安排:3课时

二、基础自主学习(A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花径( ) 家贫( ) 盘飧( ) 戎马( ) 旧醅( ) .....玉笛( ) 危樯( ) 蓬门( ) 阏氏( ) 平羌( ) .....坼裂( ) 涕泗(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地崩山催 朝避猛虎 乾坤 戎马 B、高堂明镜 烹羊宰牛 鱼樵 荆杞 C、牵衣顿足 引经据点 万壑 翰墨 D、飞湍瀑流 义愤填膺 金樽 藩篱 3、解释本课词语

A、《客至》:飧 ;兼味

B、《峨眉山月歌》:半轮秋 ;发 C、《登岳阳楼》:凭轩 ;涕泗 D、《旅夜书怀》:危樯 ;应 4、对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花径不曾缘客扫 ②危墙独夜舟 ..径须沽取对君酌 噫吁嚱,危乎高哉 ..A.两个“径”字意义相同,两个“危”字意义相同 B.两个“径”字意义相同,两个“危”字意义不同 C.两个“径”字意义不同,两个“危”字意义不同 D.两个“径”字意义不同,两个“危”字意义相同

三、文本合作解疑(B类)

(一)阅读《峨眉山月歌》答题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 、 、 、 。

作者将 、 、 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的 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

3、诗歌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

(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答题

1 “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2、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3、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4、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三)、阅读《客至》,完成1—3题。

1、首联写出了草堂怎样的环境?其中“但见”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2、颈联表现了主人怎样的生活状况? 答: 3、全诗主要写“客至”,尾联又写邀请邻翁对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旅夜书怀——杜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意象”是古典诗歌中最为典型的表达方式,是指借助于某一事物表达某种寓意、情感的写法。上面两首诗中,《渡荆门送别》的尾联和《旅夜书怀》的首联都描写了同一意象。这一意象是 ,这种意象蕴含的情感是 。 2、两首诗的第二联,意境相似,表达情感又有不同,请具体分析二句的异与同。 答:同——

异——

3、从诗歌“风格”的角度说一说两首诗的区别。

4、阅读《旅夜书怀》,回答后面问题。 (1)、有人认为,诗中的“独”字是诗歌的诗眼,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2)、诗歌的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们好在何处。

(3)、怎样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句诗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四、课后拓展探究(C类)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3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 李 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请从整体上简要说一说这两首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的诗,在艺术风格与表达情感两方面,各有怎样的不同。

(二)(201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古 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 ①徂(cú)晖:落日余晖。 ②枳(zhǐ)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yuān)鸾(luán):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鸟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李杜诗五首》学案参考答案 二、(A类)略

三(B类)(一)1、答案: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纪行、写景、抒情 思念

2、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1、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2、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3、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②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4、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三)1、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表现诗人闲适而有些寂寞的心境。 2、生活贫困

3、烘托老友相逢时酒兴之高,情意之浓,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1、船。飘泊之感。

2、同:都描写了山河壮阔的景象;异,李诗情感喜悦开朗,杜诗情感凄苦孤独。 3、李诗想像奇特,形象奇伟,意境高远,情感开朗,富有朝气,体现出浪漫主义诗歌的豪放风格;杜诗借景抒情,将个人情感与国家政治结合起来,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凄凉孤苦,飘泊无依的情感,体现出现实主义诗歌的厚重。 4(1)、 “独”字是诗歌的诗眼,因为这首诗就是表达诗人孤寂之情的。诗中的夜舟、

5

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

2、这两句好就好在写景雄浑阔大,更能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

3、两句是反语,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身名竟因文章而著;诗人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五)1、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四(C类) (一)、艺术风格:李诗飘逸,杜诗沉郁。 表达情感:李诗对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杜诗不只停留在同情和惋惜这一步,还表达了沉郁、怨愤之情。 (二)(1)A

(2)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e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