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6090考前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4-06 22: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6090现代人员测评理论与实务(一)第一章绪论

1.人员测评: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又

起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性作用。认知人、

评价人。

2.素质心理学含义:生理素质;先天素质;

个人素质。

3.马克思说: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

人的素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素质:是指个体在完成一定活动与任

务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

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

5.素质的特征:素质的基础性;素质的

稳定性;素质的可朔性;素质的内在性;

素质的表出性;素质的差异性;素质的

综合性;素质的可分解性;素质的层次

性与相对性:核心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基

础,基本素质又是生成素质的基础。

6.素质构成: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

次。个体素质一般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

素质。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

和健康状况的总和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

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包括

智能素质、品德素质、人格素质、文化

素质等。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

功的关键因素。

7.素质测评: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

法,对人员素质及其功能行为进行定量

描述和评鉴。物质测量用直接的测量方

法,人员素质测量用间接的办法。

8.素质测评的功能:甄别和评定功能,这

是素质测评最直接、最基础的功能;诊

断和反反馈功能;预测和激励功能。

9.绩效:是指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

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

效果、效率和效益。

10.绩效的表现形式:工作效率;工作任

务完成的质与量;工作效益。

11.绩效的特征:客观性;效果性;效率

性;效益性。

12.绩效评估:是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

法。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本职工

作或履行职务的质量、数量、效率、效

益等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人事活动。

包括考核和评价两个环节。绩效评估的

目的:(1)确认员工个体的绩效品质(2)

确认相同岗位或同一能级的员工之间的

绩效差异(3)试图找出影响员工业绩的

因素和提高业绩的方法,从而为员工的

职业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

帮助。

13、绩效评估的作用:(1)为人力资源

的配置和利用提供依据;(2)为薪酬管

理提供依据;(3)为人员培训提供方向;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14、绩效分析方法:1.产品分析法,2.

时间分析法,3.经济分析法,4.事故分

析法,5.相关分析法,6.比较分析法

15、人员测评: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

术和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所具有的知

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发展潜力、工

作技能及绩效,实施测量和评价的管理

活动。即测量与评鉴。16、测

量:英国心理学家史蒂文(1951年),

曾给下的定义即依据一定的法则给事物

派数字和符号。三个基本含义:法则;

数字或符号;事物属性。

17、评鉴:用数学的方法确定测量对象

的相对价值及存在意义。包括定量描述、

权衡、价值判断三个要素。

18、测量与评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测量是定量分析,评鉴是

定性分析。前者是客观性描述,后者是

主观性判断。其联系在于:测量和评鉴

的对象是同一个个体素质要素及绩效的

质与量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量值和价值,

前后两者互为一体,相辅相

成。测量是评鉴的前提和基础,评鉴是

测量的目的和归结。

19、人员测评的对象和内容:一般对象

是作为个体存在的工作人员(劳动者)。

主要考察人员素质、能力、绩效结构三

个方面的特征

20、人员测评对于组织的意义:第一,

有助于人力资源状况的全面普查;第二,

有助于人才的选拔与配置;第三,为人

员培训提供诊断性信息;第四,为团队

建设提供依据。

21、人员测评对于个人的作用:第一,

有利于个人的作用;第二,有利于自我

发展。

22、世界是第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心理

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Binet)

的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1905

年,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发布,它是一项

个体测验,采用智力年龄的概念,智商

为智力年龄除以实足年龄的商,再乘上

100。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提出了离差智商的

概念;心理测量兴起于20世纪初,早在

20年代进入狂热时期,40年代达到顶

峰,50年代后逐渐转向稳步发展时期;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人格问卷——武

德沃斯编制的“个人资料调查表

23、古代中国的测评思想与方法:实践

鉴别法、自然观察法(孔子在中国最早

提出人才

测评的观察原则)、反馈试探法、民意

考核法等。

24、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建立了

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了中国

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1924年,陆志

韦先生发表了经修订的比奈-西蒙量表,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标准化的比奈智力测

验。深圳是最早把人才素质测量评价纳

入政府行为的地方。

第二章人员测评原理

1、人员测评指标:是指评价因子或评价

项目,是反映人员素质、功能行为、绩

效特征的基本要素,一般由一个词或词

组表示。分为德、能、勤、绩四大系统。

素质、能力、绩效三者有着合乎逻辑的

时序性。素质是行为的前提,是“潜在

的能力”;能力是素质在工作环境中的

外显行为,是素质的延续;而绩效则是

素质和能力的实现效果。

2、人员测评基本原理:个体差异原理(人

员测评的前提条件)、职位类别差异原

理、测量与评定原理、定性与定量原理、

静态与动态原理、模糊与精确原理。

3、人员测评基本原则:(1).信度与效

度原则:正确性是指测评的效度。测评

能够正确地测量到所要测量的能力程

度,也就是测评本身所能达到的期望目

标的程度大小。可靠性是指测评的信度,

即同一群个体数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2).客观公正原则:以人员素质、能

力、绩效为客观基础(3).标准化原则:

程序、施测条件、施测工具、施测方法

的标准化(4).可行性与适用性原则。

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

素:限制因素分析;目标、效益分析;

潜在问题分析(5).比较性原则。包括

单位的等值性、同类互比性、比较的参

照性。参照标准体系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参照常模,二是参照效标。

4、参照常模:是用以比较被试的分数在

某个团体中的相对等级或位置的参照

体。

5、参照效标:是用以比较被试者的素质、

能力、绩效达到某种标准的要求。

6、人员测评的基本类型:按不同的标准

有不同的划分。按测评标准划分,有无

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按测评范

围来分,可分为单项测评与综合测评;

按照测评技术与手段划分,有定性测评

与定量测评以及包括模糊综合测评在内

的中性测评;按测评主体来划分,有自

我测评、他人测评、个人测评群体测评、

上级测评、同级测评与下级测评;按测

评时间划分,有日常测评、期中测评与

期末测评、定期测评与不定期测评;按

测评结果划分,有分数测评、评语测评、

等级测评以及符号测评;按测评目的与

用途划分,有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

配置性测评、鉴定性与开发性测评;

7、选拔性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

为目的的人员测评。选拔性测评操作与

运用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公正性、差

异性、准备性和可比性。

8、配置性测评: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特点:(1)针对性特点(2)客观性特

点(3)严格性特点(4)准备性特点。

9、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人员素质

为目的的测评。开发性测评特点:1.勘

探性特点,2.配合性特点,3.促进性特

点。

10、诊断性测评:了解素质现状或素质

开发问题为目的的人员测评。主要特点

有: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全面

广泛;过程是寻根究底;测评结果不公

开;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11、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

以鉴定或验证某种(些)素质、能力、

绩效是否具有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

的人员测评。特点:为组织提供求职者

的成绩或证明;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

的价值与功用;具有概括性;较高的信

度与效度。原则性:全面性原则;充足

性原则;可信性原则;权威性或公众性

原则。

12、人员测评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次数:

(1)次数分布分析,将原始材料的项目,

按次数分布进行分组的统计方法称为次

数分布分析。(2)集中趋势分析,为了

使人们对一组测评数据有一个概括的了

解,需要用一个数来表示整组的集中情

况。最常用指标可用算术平均数和中位

数两种。(3)离中趋势分析,度量离中

趋势常用指标是标准差(用符号σ表示)

(4)相关分析用于提示两组变量(或几

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相关系数作为

度量的具体指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

大,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相关

系数为1时,则表示存在正比或反比关

系。

第三章人员测评指标体系与设计

1、人员测评指标:是指评价因子或评价

项目,是反映人员素质、功能行为、绩效

特征的基本要素,一般由一个词或词组表

示。分为德、能、勤、绩,或德、能、勤、

绩、体。素质、能力、绩效三者有着合乎

逻辑的时序性。素质是行为的前提,是潜

在的能力;能力是素质在工作环境中的外

显行为,是素质的延续;绩效则是素质和

1

能力的实现效果。

2、身体、心理、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构成:生理方面的健康状况和体力状况。人员的心理素质系统包括三个系统:智能素质子系统、人格素质子系统观念素质子系统。人格素质是一般不能直接作用于外界,而只能影响智能素质的发挥,或通过智能素质影响外界。观念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程度以及观念的更新程度与机制,是衡量劳动者素质发展的标志。卡特尔的《16项人格测验》。文化素质构成:知识素质、工作经验素质。

3、能力或能力结构:一般包括工作技能技巧、一般能力、专业能力、特殊能力、能力倾向。著名的能力倾向测试有国家人事部编制并运用于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美国大学生入学考试用的SAT,研究生入学考试用的GRE和美国就业服务中心编制的《一般能力倾向测验》(GATB)。

4、工作绩效要素:包括一个人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社会效益等。

5、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精简原则(2)明确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5)针对性原则(6)微分化原则(7)不重复原则(8)创新原则。

6、人员测评指标设计的程序:(按工作过程划分):职务分析、理论构思、要素调查与评判、预试修订四个环节;(按程序设计划分):目标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单项指标设计。

7、目标总体设计:重点在于解决整个指标体系的逻辑结构,调整各个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测评体系的逻辑结构合理,与测评目标一致。

8、指标体系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绩效指标、能力指标与素质结构指标相互补充;(2).某一测评指标有可能同时反映其他素质与功能特性;(3).综合指标与局部指标相互补充;(4).指标要素应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和时间性;(5).人员测评指标需要采用多种计量方法。

9、构建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方法:(1).工作职务分析法:就是对各类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责任、环境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各类人员所应具有的条件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各类人员的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各类人员胜任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等。主要内容为职务说明和对人员的要求(2).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期望从典型个案中推导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个案法(3).问卷调查法(4).专家调查法:主要形式有个别访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5).功能图示法:将某类人员的功能特性,用图表的形式描绘,然后加以分析,选取确定测评要素(6).经验总结法

10、指标权重:即测评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测评指标在总分中所应占的比重。对各个测评指标所赋予的权数称为加权。它有三种基本形式:1.纵向加权;2.横向加权;3.综合加权;

11、权重确定方法:特尔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多目标决策法,确定权重常用的一种方法)、多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几种。

第四章人员测评评价标准体系

1、人员测评评价标准:就是对人员素质、能力、绩效做出评鉴的准则,简称测评标准。

2、测评标准三要素:通常由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构成,称为测评标准三要素。强度和频率是指测评标准的内容,即人员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的表现程度和相对数量,是测评标准的核心内容。标号表示不

同强度和频率的标记符号。标度就是测量

的单位。

3、测评标准的基本格式:(1)概述部分:

封皮、目录、标准名称、引言;(2)主体

部分:序号、标准等级、标准要求、标准

单位(3)说明部分:附录、附加说明。

4、测评标准类型:(1)手段分类:定量

和定性标准;(2)尺度分类:类别、等距、

比值、隶属度、等级标准评语式标准;(3)

性质分类:主观和客观标准,相对和绝对

标准;(4)形态分类:静态和动态标准;

(5)实用形式分类:分段式、评语式、量

表式、对比式、隶属度、行为特征式标准、

目标管理式标准、期望行为式标准。

5、评语式标准:就是用文字评述每个要素

的不同等级,归纳为积分评语标准和期望

评语标准。期望标准的特点是以岗位要求

或上级要求为准则,把考核制与责任制结

合起来。

6、隶属度标准:就是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

度函数为标度的测评标准。标值范围在

【0,1】区间之内。

7、期望行为式标准:同我国文化传统和目

前管理基础相适应的测评标准

8、目标管理标准:以目标管理内容为基准

的测评标准,也是对管理成果加以严格考

核的一种管理程序。主要特点是将现代管

理方法与人事考核制度结合起来,以上级

与下级同时制定的看的见、摸得着的目标

达到程度作为基准。

9、人才测评标准体系具有三个特征:即完

备性、协调性和比例性。

10、测评标准体系编制原则:(1)先进合

理的原则(内容上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符合各类被测人员的功能特

点;手段和技法上保留我国传统的行之有

效的考核方法和考核途径,采用现代考核

技术和手段;在编制上吸收各学科的研究

成果,吸收国内外同类标准的可取之处)

(2)客观严密的原则;测评标准不论是从

内容上、等级标准上,还是评语的措辞上,

都应力求准确,涵义明确、适当,经过反

复推敲、修改而成(3).实用的原则;测

评标准的内容和形式,应当保持标准的科

学性和先进性(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

原则(5).等距的原则;达到度量等差均

衡,格调一致,比例协调(6).普遍性与特

殊性相结合的原则(7).可调性的原则;根

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原有的测评标准进行

修改或补充。

11、测评标准体系编制程序:(1)组建编

制小组(2)编织草案(3)草案定稿

12、测评标准体系编制方法:(1)评语式

标准:确定测评指标的内涵,将其进行分

解;(2)量表式标准:通常分为三级、五

级和七级,其中最为常用的为五级;(3)

对比式标准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较

强的可比性。“理想曲线”、“实测曲线”

(4)隶属度标准:隶属度分段法和隶属度

全域法(5)行为特征标准:关键事件法和

陈述选择法(6)期望行为标准:给各个测

评指标定义、纵横网络、正文编写(7)目

标管理标准

13、关键事件法就是在大量的观察、记录

以及统计的基础上,选择某项工作的众多

具体行为中的关键行为,作为测评的标准。

14、目标管理的编制方法:1.直接式编

制方法;纵向法,即对每一个目标都从以

下三个方面进行测评;一是目标达到的程

度,二是目标的难度,三是实现目标的努

力程度。2.间接式编制方法。

15、等级划分:避免测评结果“中间化的

问题”

16、评语编写技巧:第一在编写评语时,

首先要保证评语所使用的概念前后要一

致。第二,所提问题意义明确,只对一个

主题进行提问。第三,在标准等级的用词

上,尽量体现等距的原则。第四,事用词

应该简明易懂。第五,对一些敏感问题的

提问时,应采取让大家能够接受的方法。

在编写评语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

避免使用模凌两可之词;二是切忌使用前

后矛盾之词;三是慎用专业术语;四是慎

用微妙词语。

17、测评量表:是指在人员测评中根据不

同的测评目的、测评对象以及不同的施测

环境所编制的能够达到预定目标的测评工

具和方法体系。

18、测评量表特征:目的性、系统性、结

构性、稳定性、实用性。

19、测评量表的编制程序:(1)确定测评

主要内容(2)构建测评指标体系论:具体

步骤是:首先,确定需要进行调查的职位

范围,制定社会调查的提纲和计划。其次,

进行职位情况调查。再次,在众多指标中

先挑出规定数量的最重要指标,再挑出规

定数量的重要指标(3)编制测评指标的评

价标准体系(4)测评量表的试用与调整

第五章测评信度与效度

1、测评信度:即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

度,又称可靠性程度。用信度系数的形式

表示。

2、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信度,用于分析

两次间隔一定时间的评定(或测定)结果

之间的相关关系。

对半信度:运用斯匹尔曼-布朗公式中:

r ——原长度的信度估计;

——对半信度。

3、等值信度:既可以反映来自施测人员和

被测人员的人为干扰,也可反映测评方法

本身质量问题的干扰,是一种最有价值的

信度检验法。

4、信度系数:同一样本在两种不同时间、

不同情境条件或两组不同评价材料的评定

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信度系数越大,可

靠性越强,越小,可靠性越弱。

5、影响信度的因素:对测评信度发生作用

的因素,无非是来自测评的主体和客体。

来自主体的就是施测人员自身,这是影响

最大的因素;客体的因素既包括被测人员,

也包括使用的测量工具,这些都会影响测

评的可靠性。测评客体是主体的对象,测

评主体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6、测评效度:即测评实际上能够测得所评

对象的真实程度,也就是测评本身所能达

到期望目标的程度有多大。一般来说测评

的效度高,其信度也高;而信度高的测评,

其效度未必高。

7 效度的分类: 1.内容效度;2.结构

效度;3.效标关联效度,称为经验效度或

统计效度。

8、内容效度:指测评要素和测评标准等子

系统能够达到所想测量内容的程度,也是

指标与指标是否符合该类人员的功能性。

9、结构效度:指测评结果根据测评所假定

的结构予以解释的程度,主要用于人员功

能结构的理论概括和探讨。

10、效标关联效度:指通过寻求测评结果

与某项效标的相关程度来度量的效度,也

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

11、效标:指假定的客观标准,它作为测

评有效性的指标,可以是另一种评量的结

果,也可以是标准测验的得分。效标主要

从以下四种情况之中选择:上级部门或领

导的评估;工作实绩;总结评比的结果;

综合标准。

12、测评效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种:效

标的有效性;测评工具的完善性;测评者

的素质、智能。

2

13效度检验方法:1.用相关法求效度系数;

2.用比例法求效度;

3.用分类法求效度

14、取舍正确率:分类法用取舍正确率为

指标来度量效度,

第六章人格测验

1、人格:或者称为个性,一指外在自我,二指内在自我。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的、稳

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人格的主要特性:(1).整体性和层

次性。高层次的人格成分对低层次的人格

成分具有控制作用,处于核心的地位(2).

独特性和共同性(3).人格具有稳定性(4).

人格具有可变性。

3、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是最早提出特质概念的人。他认

为特质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

理结构,是真实存在的,它具有指挥个体

行为的能力。他将特质划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他又将共同特质分为重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4、人格三维学说:英国的心理学家区森克

认为人格的三个最基本的因素是内外倾性、情绪稳定性和精神性。

5、大五人格模型:五类因素,外向性、随

和性或者宜人性、可靠性、情绪稳定性、

修养或文化。.

6、人格测验通常用于测定个体的气质、性格、价值观、成就需要、抱负水平等方面

的内容。

7、自陈量表测定法:指研究者利用自陈式

量表让受试者本人对自己的人格按照自己

的意见予以评价,然后根据结果进行人格鉴定的方法。自陈式量表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测量工具一般为调查表;第二,量

表中题目的数量比较多;第三,在同一个

量表中往往包含几个分量表,由每个分量

表测量一种人格特质;第四,测验通常采

用纸笔形式,可以进行团体施测。

8、投射测验:一般用于选择高级管理人员。特点:第一,在测验的刺激上,投射测验

使用的是模棱两可的刺激,测验的内容以

潜意识为主;第二,测验目的多是伪装的;第三,被试者可以完全自由回答;第四,

测验难以标准化,以定性分析为主,有许

多推论;第五,在结果解释上多是参照人

格障碍标准进行衡量的。投射测验分为5类:1.联想法;2.构造法;3.完成法;4.选排法;5.表达法。

9、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卡特尔教

授1949年编制,它适用于16岁以上青年

人及成年人。

10、创造力强的人格特征:缄默孤立、聪

慧而富有知识、好强固执、严肃审慎、冒

险敢为、敏感、感情用事、幻想、独立不羁、坦白直率、自由、批评、激进、自立、当机立断。

1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是美国明尼

苏达大学教授郝兹威和莫利金于20世纪40

年代初期编制的。

12、罗夏墨迹测验:由瑞士精神病医生罗

夏编制。记分主要考虑6个方面:反应时间、反应总数、反应的部位(整体、明显

局部、细微局部、特殊局部、空白部分)、反应的决定因

素(形状、运动、彩色反应、阴影反应)、反应的内容、反应的普遍性。

第七章能力测验

1、能力: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

心理特征的总和。

2、收敛性思维:则是指综综合多种已有信息,并导出一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3、发散性思维:评判标准分为流畅性、交

通性、独特性。流畅性:它是发散性思维

的最低一个层次的特性,它仅仅体现思维

的数量;变通性就是指对一个问题应从几

个方面去考虑答案。它是发散性思维较高层次的特性,它常能给思维带来一些新的

思路和想法。独特性,它是发散思维最高

层次的特性,它常常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

缚。

4、创造力:是个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

已知信息,展开思维想像,产生独特、新

颖的思想,并有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5、机械能力:有空间知觉、机械理解、动

作敏捷性等,不同的机械能力,有时存在

着性别差异。

6、操作能力测试:测验的情境与实际工作

的情境比较接近,预测效度也比较高。单

独使用时主要用于人员的选拔;整合到一

般能力倾向测验中,作为一般能力倾向测

验的一个分支,已被用于职业指导和咨询。

第八章能力倾向测验

1、能力倾向:是指经过适当或被置于适当

环境下完成某项工作的可能性。能力倾向

不等同于人的智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1).能力倾向可影响到一个人在

某一职业中多种活动的效率;(2).能力倾

向是相对稳定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生

变化;(3).能力倾向可表现为一种潜能,

一种成功的可能性。

2、能力倾向测验内容:公共或通用、特殊

或专业。具有两种功能:一是判断一个人

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优势,即诊断功能;二

是测定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成功和适应的

可能性,即预测功能。

3、普通能力倾向:简称GATB,是美国劳工

部研制的,可以测出九种能力,智能、言

语能力、数理能力、书写知觉的能力、空

间判断能力、形状知觉、运动协调、手指

灵巧度、手腕灵巧度。GABT测验程序是;

进行全套测验,其中纸笔测验可集体进行,

操作测验可个别进行。记分后将各种能力

分数换算成标准分数,然后绘制个人能力

倾向剖析图,并与职业能力倾向结构分类

表相对照,这样就可以判断出被试者最合

适的职业领域。

4、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简称AAT,最

初出现于发达国家,在我国则始于1988年。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第一部分,数量关

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种题型,

数字推理;第二种题型,数字运算;第二

部分,判断推理: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

第二种题型:演绎推理;第三种题型:定

义判断;第四种题型:机械推理;第三部

分:常识;第四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第九章面试法

1、面试法: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在特定

场合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特点,由

表及里测评应试者有关素质的一种人员考

选技术。

2、面试法的特点:(1)面试对象的单一

性;(2)面试内容的灵活性;(3)面试

中信息具有复合性;(4)面试中交流的直

接互动性。

3、面试法的分类:按照面试的内容结构化

程度,可以分为结构性面试与非结构性面

试以及半结构性面试。按照面试的提问方

式,可以分为封团式提问、开放式提问、

引导式提问、压迫式提问、连串性提问和

假设性提问。

4、结构化面试:是指依据预先确定的内容、

程序、分值结构进行的面试形式。有固定

的程序。评价的标准和评分方法也是严格

规定、不能变动的,又被称为标准化面试。

结构包括:一是考官的构成结构,二是测

评的要素结构,三是测评标准的结构,四

是面试程序和时间安排的结构

5、非结构化面试:主试者根据每一个被试

者对前一个问题的反应提出新的问题,并

通过技巧来引导被试者做出反应。也称为

非标准化面试。

6、半结构化面试:介于结构化面试与非结

构化面试之间,这种面试只是大致规定面

试的内容、方式、程序等,允许主试人在

具体操作中,根据实际条件作一些适度的

调整和改变。

7、压迫性提问:比如面试过程中应聘人表

示单位工作很满意,而又急于调动工作,

主考官可针对这一矛盾进行质询,常常形

成压迫性的谈话。

8、连串性提问:主要是考果应聘人的反应

能力,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及情绪稳定

性。

9、假设性提问:采用虚拟的提问方式,目

的是为了考察应聘人的应变能力、思维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面试要素亦称面试内容,一般包括通

用要素和专门要素。通用要素是指任何职

位物色人才都需测评的要素,专门要素是

指针对特定职位或特殊用人需要的必须测

评的要素。通常要素包括以下几项:(1)个

人信息,(2)仪表风度,(3)工作经验,(4)

工作态度、动机与工作期望,(5)事业心、

进取心、自信心,(6)语言表达能力、反应

和应变能力,(7)综合分析能力,(8)自我

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9)人际交往倾向

及人际关系,(10)精力和活力,(11)兴趣

及爱好,专门要素主要是指专业知识和专

业技能。

11、面试题目的题型:背景型、智能型、

情境型、行为型、意愿型、作业型。

12、作业型:通过让被试者现场完成(一

般是口头完成)一项任务来考察被试者的

综合素质特征的一种题型。

13、面试评价量表:是将面试要素和面试

题目组合起来,并给予评价标准和权重的

量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评价等级有定

性和定量两种方式。格式主要有:问卷式

评价量表、等级标准评价表、提问项综合

评价表。

14、面试的程序:(1)需求分析,是要解

决谁是测评对象;(2)要素分析,要解决

的是确定正式用于面试报告的测评指标项

目;(3)题目设计;(4)考官的选择、评估

与培训;(5)确定面试方式;(6)场所选择;

(7)面试实施;(8)结果处理;(9)评估总结

等。

15、考官的选择、评估与培训:这是面试

成败的关键,因为考官的各方面素质、性

格特征、工作能力直接影响面试的质量。

选择面试考官的基本要求:广博的学识,

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

良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客观评价能力及

自知之明,能熟练运用面试技巧等。

16面试的提问:(1)封闭式提问(2)开

放式提问(3)引导性问题(4)压迫式提

问(5)连串性提问(6)假设性提问

第十章评价中心法

1、评价中心法:又称情境模拟测评技术,

是一种以测评被测人员管理素质为中心,

标准化的一组评价活动。

2、评价中心法的特点:(1)情景模拟性

强,(2)综合考察性强,(3)动态考评

灵活多样,(4)方法、结论标准化,(5)

整体互动性,(6)信息量大,(7)形象

逼真,(8)预测性强,(9)操作性强。

3、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从测评的主要方

式来看,有投射测验、面谈、情景模拟、

能力测验等。但从评价中心活动的内容来

看,主要有公文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角色小组讨论、管理游戏、有角色小组

讨论、演讲、安全分析、事实判断等形式。

4、公文处理法:亦称篮中练习或公文筐练

习。按其内容可分为背景模拟、公文类别

处理模拟、处理过程模拟三种。

5、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把被试人员分成若

干小组,每组10—12人,不明确召集人,

3

让他们评论某一项业务或人事安排问题。

6、角色扮演法:就是在一个模拟的人际关系情景中,设计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被试人员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

7、管理游戏:它是一种以完成某项“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标准化模拟活动。

8、评价中心法的应用:制定考核项目及标准;确定评价中心内容(领导小组讨论、处理公文、决策行为讨论、说服谈话、演讲、辩论、作文练习、心理测验);评委的安排;计算被考评者的得分

第十一章绩效考评方法

1、目标管理法:它一般适应于从事工作独立性强的人员考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等。

2、核查表法:亦称清单法。通常由考评人员经过实地观察、调查访谈之后,对照被考评对象的工作说明书和规范书而拟定考评清单条目。

3、评价量表法:在本质上与核查表法必须使用文字说明,评价量表法则不一定。

4、关键事件法:以记录直接影响工作绩效优劣的关键行为为基础的考评方法。

5、行为锚定评价量表法:是一种基于关键行为的评价量表法,是将评价量表法与关键事件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6、混合标准量表法:(简称MSS),1972年,美国学者伯兰北和吉塞利提出

7、个体作相互比较的方法,主要包括列法、对比法和强迫分配法三种。

第十二章人员测评的组织实施

1、人员测评程序:(1)测评准备工作:.建立测评小组,选择和培训测评人员.对测评人员的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测评人员的素质,包括原则性、公正性、独立思考能力、实际经验等;二是掌握测评的相关技术,包括熟悉测评指导语,熟悉测评的具体程序与方法等。对某一被测评对象进行测评,应该在10人左右2.确定测评内容;3.确定测评的基本形式与测评工具;4.选择测评时间;5.选择测评环境;

(2)、人员测评的实施:它是整个测评过程的核心。1.测评前的动员;2.测评操作程序(应报告测评指导语;进行具体操作;回收测评数据)(3)、评定结果的处理与调整:测评误差的调整可分为测评前调整与测评后调整以及猜测修正等形式。应该坚持测评前调整为主,测评后面为辅的原则。

2、测评指导语:是在测评实施时,用来说明测评的进行方式以及如何回答问题的指导性语言。测评的指导语必须清楚、明确、易懂、有礼貌,必要时可作适当的演示,并且注意观察被测评者的反应。

3、猜测修正: S=R-W/(n-1),其中,S 是正确分数;R为被试答对的题目数;W为被试答错的题目数;n为选项数目。

4、个体结构分析即指对某一个被评人,根据他的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有:(1)分布结构分析(2).评价水平分析。

5、群体比较分析方法包括:(1)可比性分析(2)名次排列比较分析(3)与总均值比较分析。

第十三章人员测评信息化

1、管理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是以计算机作为实施管理的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

2、计算机在人员测评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1)计算被测人员的个人测评得分;

(2)计算被测人员的群体分数;(3)储存测评数据;(4)排序;(5)对被测对象进行分类;(6)用曲线显示测评结果。

3、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1)介绍系统要求;(2)进行素质与功能测定(3)工作寻查(4)测评结果报告(5)信息管理。

4、信息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信

息收集(2)信息处理(3)信息保护。

5、人同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特

点:(1)系统性(2)复杂性(3)创新性

(4)质量要求高(5)产品的无形性(6)产品

的灵活性。

6、人才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1).

技术性原则:第一,系统本身的操作处理

采用菜单驱动方式。第二,系统的软件在

编写时既可以采用程序语言,用数据库管

理系统语言,或者将两种语言结合使用。

第三,操作时击键次数少。第四,屏幕设

置清晰,易于理解,色彩变化丰富。第五,

错误信息捕捉和错误提示。第六,整个系

统按照不同的功能可划分为若干功能模

块,信息共享。(2).适用性原则,具有

较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3).经济性原

则:第一,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本

方面的因素。第二,系统安装、调试及数

据输入的时间要尽量短,以便提高工作效

率。第三,经济效益更好。

7、人才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步

骤:(1)可行性研究,(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

步详细地调查原有系统的工作方式,从而

具体地确定新系统的目标和功能(3)系统

设计(4)系统实现(5)系统安装运行。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二)

一、知识要点

1提出人格三维学说的心理学家是艾森克。

2、用文字评述每个要素的不同等级的标准

是评语式标准。

3、重点在解决整个指标体系的逻辑结构,

调整各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测评体系与

目标一致的是总体设计。

4在英国心理学家史蒂文给测量下的定义

中包括的基本含义是法则、数字和符号、

事物属性。

5、分析一组测评数据集中趋势的最常用指

标是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

6、在陆氏厂长经理指标模式中的直觉思维

能力属于智力结构。

7、狭义的测评量表的指标包括测评指标体

系、测评标准体系和测评指标权重。

8、“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的论述者

是马克思。

9、在中国最早提出人才测评的观察原则的

是孔子。

10、当素质测评的评定功能与预测功能结

合发挥时,表现出的作用就是选拨作用。

11、以了解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问题为目

的的人员测评是诊断性测评。

12、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

是考核性测评的特点。

13、两组变量之间存在正比或反比关系,

则它们的相关系数为1。

14、效标关联效度,又称经验效度或统计

效度。

15、最早提出特质概念的心理学家是奥尔

波特。

16、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适用于16

岁以上人群。

17、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推孟。

18、考察被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

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

采用的面试题的题型是智能型。

19、具有以岗位或上级的要求为准则的特

点,把考核制与责任制结合起来的是期望

标准。

20、考察应聘人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常采用的提问方式是假

设性提问。

21、测验受测者在未来工作中的胜任能力

是能力测验。

22、量表式标准通常分为几个等级,其中

最常用的是五级。

23、描述测评量表构成诸元素所具有的内

在的时间、空间关系的是结构性。

24、古代中国的测评思想与方法中诸葛亮

提出的“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

辩而观其变….”属于反馈试探法。

25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郝兹威和莫利金

编制的多相人格测验的时间是20世纪40

年代。

26、依据具体工作职位的客观要求考评任

职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的方法是作职

务分析法。

27、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应用价值的智力测

验的设计者是比奈。

28、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信度。

29、鼓励面试应聘人自由发挥的提问方式

是开放式提问。

30、对半信度常常要比原评定量表或原测

验的信度低。

31、人员测评标准的三要素是强度和频率、

标号和标度。

32、能力结构一般包括工作技能技巧、一

般能力、专业能力、特殊能力和能力倾向。

33、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标准差。

34、个人行为的基础与根本要素是素质。

35、素质的第一个特性是它的基础性。

36、保证人们对素质测评结果信任的前提

是准确性原则的贯彻执行。

37、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配置性测评。

38测评信度即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

39、只须试者作出简单的回答,一般以“是”

或“不是”来回答的是封闭式提问。

40、结构式面试是指在面试时预先规定面

试内容和程序。

41、人员测评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

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所具有的知识水平、

能力及倾向、发展潜力、工作技能及其绩

效实施测量和评价的管理活动。

42、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

43、专家调查法的主要形式有个别访谈法

和头脑风暴法。

44对各个测评指标所赋予的权数称为加权

45、人员测评标准体系具有完备性、协调

性和比例性。

46、人员测评效度一般分为内容效度、结

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47、心理测验包括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48、在心理学上,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

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9、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最初出现在发

达国家,在我国则始于1988年。

50、每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产品与工作

绩效都个不相同,有人活泼好动、有人沉

静安详,这体现了素质的差异性特征。

51、人员素质测评活动中,最为显著和直

接的功能就是评定功能。

52、选拔性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

目的的测评。

53、综合多种已知信息,并指导出一种结

论的思维过程是收敛思维。

54、以了解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为目的的

人员测评是诊断性测评。

55、关键事件法是一种绩效考评的方法,

是以记录直接影响工作绩效优劣的关键行

为为基础的考评方法。

56指标权重是指测评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

重要性或测评指标在总分中所应占的比重

57、测评效度是指测评实际上能够测得所

测评对象的真实程度,也是测评本身所能

够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有多大。

58、绩效是指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

下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业绩、成效、效

果、效率和效益。

59、能力倾向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

适当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

4

60、管理游戏是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完成某项“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标准化模拟活动。

61投射测验法是利用投影技术编制的测试62、行为锚定评价量表法是一种基于关键行为的评价量表法,是将评价量表法与关键事件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63、人员测评标准是对人员素质、能力、绩效做出评鉴的准则。

64、测评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又称可靠性程度。

65、面试法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在特定场合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特点,由表及里测评应试.者有关素质的一种人员考选技术。

66、绩效评估是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本职工作或履行职务的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等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的人事活动。

67、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测评。

68、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把被试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10—12人,不明确召集人,让他们评论某一项业务或人事安排问题。

69、隶属度标准中的标度是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

70、次数分布分析是指将原始材料的项目,按次数分布进行分组的统计方法。

二、理解知识点

1、素质评测的功能和不足答;功能;甄别和评定功能2诊断和反馈功能3预测和激励功能。不足:在实际工作中素质测评与绩效评估相互脱节,它仅是一种静态的结果反映,要利用好素质评测这项技术,还必须随时对其进行检测,调整。

2、人员测评的基本类型答1按测评范围来分,可分为单项测评和综合才测评2按测评技术和手段来分,分为定性测评定量测评以及包括模糊综合测评在内的中性测评3按测评主体来划分,有自我测评,他人测评,个人测评,群体测评,上级测评同级测评下级测评,4按测评时间划分有日常测评,期中测评和期末测评,定期和不定期测评5按测评结果划分,有分数测评。评语测评,等级测评,以及符号测评6按测评目的与用途划分,有选择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性测评,鉴定性与开发性测评7还可以按测评活动,分为动态测评与静态测评,按测评客体,分为领导干部测评,管理人员测评,工人测评等。

人员测评对组织机构的意义。答:1有助于人力资源状况的全面普查2有助于人才的选拔与配置3为人员培训提供诊断性信息4为团队建设提供依据。

3、人员测评的内容。答;1素质特征2能力特征3绩效特征。

4、通常用于人员测评的心理测验有:智力测验、能力测验、性向测验、成就测验和情景

5、素质评测的功能答:1甄别和评定功能2诊断和反馈功能3预测和激励功能。

6、素质包括的子系统。答;素质构成包括三个子系统:1.智能素质子系统、2人格素质子系统和观念素质子系统

7、中国古代人事测评的主要方法答:1实践鉴别法2自然观察法3反馈试探法4民意考察发

8、开发性测评的特点答: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

9考核性测评的特点。答:1测评结果主要是为组织提供求职者的成绩或证明,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2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3具有概括性的特点4、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10人员测评的主要理论基础P25答;1个体

差异原理。测量与评定原理。定性与定量

原理。静态与动态原理。模糊与精确原理。

11、选拔性测评的特点答;1选拔性测评

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2测评标准的刚

性最强3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4测评

指标具有选择性5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

分数或是等级。

12、配置性测评的目的和特点答:针对

性特点2客观性特点3严格性特点4 准备

性特点。

13、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P33

答: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

可比性。

14、鉴定性测评的特点答:1测评结果主

要是为组织提供求职者的成绩或证明,是

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2侧重于

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

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

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3具有概括性的特

点;4、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

度。

15、设计测评指标体系的原则答:精简

原则。明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

原则。针对性原则。微分化原则。不重复

原则。创新原则

16、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答:特尔斐法,

层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17、人员测评体系的设计步骤的两种思路

答:1按指标要素设计的工作过程来划

分:A职务分析,理论构思,指标调查与评

判,预试修订。2按指标要素的程序设计来

划分A目标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单项指

标设计。

18、职务权重相加法的特点:根据不同职

务的不同性质,加重或放大与职务成败密

切相关的要素权重,减轻或缩小与职务成

败关系不甚密切的要素权重,为人适其职,

职得其人提供有效信息

19、按测评结果划分,人员测评价的类型:

有分数测评、评语测评等级测评以及符号

测评。

20、按测评主体划分,人员测评价的类型:

有自我测评、他人测评、个人测评、群体

测评、上级测评、同级测评与下级测评。

21、能力倾向测验的作用:能力倾向测试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人才选拔与配置

活动中。它可以有效地测量人的某种潜能,

从而预测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成功的可能

性,或者筛除在该职业领域没有成功可能

性的个体。

22、普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BT)的测

验程序

23、假设性提供的功能:(1)让被试者解

决情境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考察被试者的

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

力、情绪稳定性、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等

素质的一种题型(2)可以多种测评要素

的考察需要。

24、面试法的特点答;1面试对象的单一

性2面试内容的灵活性3面试中信息具有

复合性4面试中交流的直接互动性。

25、面试的通用要素答;个人信息,仪

表风度,工作经验,工作态度、动机与工

作期望,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语言

表达能力、反应和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

力,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人际交

往倾向及人际关系,精力和活力,兴趣及

爱好。

26、评价中心法的特点。答;情景模拟性

强2综合考察性强.3动态考评.灵活多样4

方法结论标准化 5.整体互动性6信息量

大.7.形象逼真8预测性强9操作性强

27、绩效分析方法:主要通过绩效目标的

设定,到确定王成绩效目标的时间框架,

再到比较实际绩效和绩效目标之间存在的

差距,弥补差距后再重新设计新的绩效目

标这样一个过程来达到目标管理循环。

28、绩效的特征:客观性、效果性、效率

性、效益性。

29、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

答;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体现了计算机

在管理领域中的最新应用,他能帮助没个

成员。认识自己各个方面的功能状况和发

展潜力,设计便于他们充分发展的职业道

路,确定发展目标,编制达到预期目标的

计划和战略方案.

30、信息管理工作内容。答;信息收集,

信息处理,信息保护。

31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特点P240

答;1.系统性2.复杂性3.创新性.4质量要

求高.5产品的无形性.6产品的灵活性。

32、测评标准的建构应遵循的原则。答:1

先进合理原则,客观严密原则,实用的原

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等距的原

则,普遍性与特殊相结合的原则,可调的

饿原则。

33、人才测评标准体系的编制程序P89答:

组建编制小组,编制草案,草案定稿。

34、创造性人格特征;缄默孤立,聪慧而富

有知识,好强固执,严肃审慎,冒险敢为,

感情用事,幻想,独立不羁,坦白直率,

自由,批评,激进,自立,当机立断。

35、人格具有的主要特征答;1.整体性

和层次性。2独特性和共同性。3.人格具有

稳定性。4人格具有可变性。

36、投射测验的特点答;1.在测验的刺

激上,投射测验使用的是模棱两可的刺激。

2.测验目的多是伪装的。

3.被试者可以是

完全自由回答,因而是无组织的。4.测试

难以标准化.多由训练有素的专家进行,在

结果分析上以定性分析为准,有许多推论。

5.在结果解释上多是参照人格障碍标准进

行衡量的。

37、自陈式量表法的特点答;1测量工具

一般为调查表2量表中题目的数量比较多3

在同一个量表中,往往包含几个分量表,

由每个分量表测量一种人格特征4在人格

测验中,被试着本应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做

答,但有人为了给别人以好印象或把自己

装扮成某种人格特征的人,会做出不符合

实际的回答。

38、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答:他认为特征

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饿神经心理结

构,是真是存在的,它具有指挥个体行为

能力的人。他将特质划分为共同特质和个

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在一定的饿文化形态

下,所有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性;个人特

质是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表现出个人的个

性倾向性。

39、标准化的能力倾向测试具有的功能。

答.1是判断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优势

即诊断功能.2.是测定在所从事的工作中

成功和适应的可能性,即预测功能.

三、应用知识点

1、人员测评体系的设计步骤的两种思路:

按指标要素设计的工程来划分、按指标要

素的程序设计来划分。

2、测评量表的编制程序;答;1确定测评

主要内容2构建测评指标体系3编制测评

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系4测评量表的在试用

与调整

3、怎样保证人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①为

了保证人员测评的信度就必须依靠计算

不同的系数来进行这些系数包括有:重测

信度系数的计算、对半信度系数的计算。

②为了保证人员测评的效度,必须依靠,

用相关法求效度系数、用比例法求效度用

分类法求效度。

4、怎样建构科学的测评标准体系。答:1.

有明确的人才测评的应用方向2.希望让测

评为你的企业作些什么,发挥出什么样的

5

作用3.找到一套适合自己企业文化的测评工具 4.让自己了解专业的测评知识,培训出专业的测评应用人员对企业来讲才是真正的获益

5、测评标准的建构原则和编制程序:测评标准是人事测量与评价的标尺,而且影响测评期间人员的流向以及方向,所以测评标准的原则需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则:①先进合理的原则②客观严密的原则③实用的原则。编制程序人才测评标准体系的编制是按照如下程序进行的:组建测评标准体系编制小组,编制测评标准体系草案、测评标准体系草案修订、定稿

6、目标管理标准的编制方法有两种:(1).是直接式编制方法(2).是间接式编制方法。

7、面试法在人员测评中的实际运用有:需求分析、要素分析、题目设计、考官的选择与培训、确定面试方式、场所选择,面试实施,结果处理、评估总结。

8、测评标准中评语编写技巧答:1首先要保证评语所使用的概念前后要一致2所提的问题意义明确只对一个主题进行提问。3在标准等级的用词上,尽量体现等距的原则讲究各级之间照应层层递进,保持分寸,程度和数量上连续性,避免幅度较大跳跃4评语用词应该简明易懂,尽量使用常用的大众化语句词汇和术语5对一些敏感问题的饿提问时,英采取让大家能接受的方法,还应注意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之词,切忌使用矛盾之词,慎用专业术语切忌空话套话,慎用微妙词语。

9、人员测评的基本原理答.1体差异原理2职位类别差异原理3测量与评定原理4定性与定量原理5静态与动态原理6模糊与精确原理

10、人员测评的基本原则答;1信与效度原则2客观公正原则3标准化原则4可行性与适用性原则5比较性原则

11、人员测评中常用的统计方法答;1次数分布分析2集中趋势分析3离中趋势分析4相关分析

12、怎样设计好人才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答;人才测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测评的实施,另一部分是结果的存贮、整合方便在做人事决策时调出来参考。

一般来说,前一部分是比较专业的工作,企业自己进行实施的话往往很难推进。建议引入三方的测评工具,或直接引入成型的评价中心技术。现在的一些做的比较好的专业测评公司,都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评价中心。北森、托玛斯是目前做的比较好的。

在数据整合这块,要不企业自己开发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缺点是成本比较大,但更个性化。要不就引入三方服务。目前国内只有北森可以提供相关服务,据说他们的可以将员工入职开始的招聘测评、绩效、培训发展、干部储备等所有数据统一进行汇总集成,方便需要时参考、查看,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强大的。

13、人员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答;1.技术性原则,2适用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

14、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答;1工作职务分析法2个案研究法3问卷调查法4家调查法5能图示法6验总结法

15、评价中心法的主要形式。答;1公文处理法2无领导小组讨论3角色扮演法4管理游戏法5评价中心法的其他形式

16、怎样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面试形式P194答;他是把被试人员分车干若干小组,没组10-12个人,不明确召集人,让他们评论某一项业务或人事安排问题,这些问题是管理中棘手的饿问题,是跟军各种复杂因素设计而成的。讨论过程中看谁善于驾驭会议,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并说服他人达成一致意见。为了增加情景压力,主试人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给讨论小组发布一些有关议题的各种变化信息,迫使其不变改变方案并引起小组争议。在此紧张压力下,有的候选人就会显的焦躁不安,有的则处置自如。这样就把每个人的才能和心理行为暴漏无疑,通过观察可评价管理者候选人的饿语言表达力,组织协调力等素质特征。

17、怎样实施人员测评?答:必须将测评内容转化为若干即可测试又便于量化考核评价的要素。根据不同程度对测评要素进行细分而形成直接作为测试点的要素。18、实施人员测评前的准备包括建立测评小组,选择和培训测评人员、确定测评内容、确定测评的基本形式和测评工具、选择测评时间、选择测评环境。

19、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规范人员测评活动?

(1)测评准备工作①建立测评小组,选择和培训测评人员②确定测评内容③确定测评的基本形式与测评工具④选择测评时间⑤选择测评环境(2)人员测评的实施①测评前的动员②测评操作程序:第一步报告测评指导语,第二步进行具体操作,第三步回收测评数据(3)评定结果的处理①评定等级与评定分数的转换②同层次评定结果的综合分析③不同层次评定人评定结果的综合分析④职务要素体系的综合分析(4)评定结果的调整①评定前的调整②评定后的调整③猜测修正

20、测评误差的调整形式:(1)应用测量误差理论调整测评误差。(2)运用对比办法调整测评误差。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ev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