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验生活’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2-04 15:38:01 阅读量: 优秀作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体验生活 轻松作文

龙源期刊网 .cn

体验生活 轻松作文

作者:许秀玲

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借鉴。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感悟;捕捉时机,尝试激情写作。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让他们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用真情表现真正的自我。

关键词:生活 体验 作文

陶行知先生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作文生活化教学首先是源于我们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思考。“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借鉴。

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作文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进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悟中写出精彩的生活。

一、捕捉时机,尝试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

如语文课前,徐韫仪跟全班学生分享了一篇《新黑马阅读》上的文章《通古斯大爆炸》,通古斯大爆炸的疑问激起了每位学生的兴趣!看学生那么来精神,干脆语文课再牺牲些时间,让学生来谈谈“你所知道的世界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吧?”

有的学生向同学们讲述了玛雅文明灭亡之谜;有的学生谈了埃及金字塔里蕴藏着比现在还先进的天文、科学知识,金字塔怀疑为外星人所建;还有的讲到了魔鬼三角——百慕大三角,经常有飞机轮船在这里失事……

当刘雪莲站起来说:“死海里没有鱼儿能够存活,科学家至今都没解开这个谜!”我笑着说:“是这样吗?”扫视学生,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其实这个谜早就有答案了!死海是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内陆盐湖,由于湖里富含有盐份,所以鱼儿和其他水生物都难以生存。人们就称它为“死海”。死海还有?死海不死?之称——因为即便是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死海里也会浮在水面

篇二:体验生活感悟作文

体验生活 感悟作文

作者:朴英花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1期

一、玩中体验

作文与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这就有一个课前准备的问题,比如写活动场面的,可事先让学生参观、游览、访问、实践,并且适时地增加活动的难度,创造“偶发的事件”,这样就有了鲜活的素材,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因为这是学生临近的体验,印象深。玩中学写,学生活泼好动,玩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作文。我听过这样的一节作文课,老师开始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把学生分组,让每组的每名同学到黑板上写一个字,每组要把字连成一句话。学生兴趣很高,在连话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各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之间的争议,教师时机点拨,渗透观点,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领悟的了做人的原则,感悟了人生,这样学生有感而发,写出了情真意切的好作品。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经常让学生亲身实践,比如说风和日丽的春天,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去空旷的野外放风筝;五彩缤纷的秋天让学生收集飞舞的“彩蝶”做树叶粘贴画;白雪皑皑的冬天让孩子们放松心情快乐无比地做游戏等,学生在玩中得到了乐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所以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体验写出来。老师的指导就变得轻松了。玩是快乐的,让玩走进作文课堂。

二、画中欣赏

我们说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作文首先从学生兴趣入手。翻开我过去的日记本,在回忆中徜徉时,也会被文章中稚嫩的插图所吸引,这也是我乐趣的所在。如今我的学生也愿意把作文和画画联系在一起,每一篇作文的后面都插入一幅鲜活的画,所画的画都与作文的内容有关,如写妈妈,有的就画妈妈做家务;写秋天,有的就画一片鲜红的枫叶;写动物的就画一只只简单活泼的卡通小形象。栩栩如生的图画让你感到不是作文而是艺术作品。每每看到学生翻开文章独自陶醉时,我想写作兴趣已悄然在学生心中萌芽。学生的画也是在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只不过把文字的转化成了直观的事物了。我们强调语文的整合与实践,那么既作文又画画为什么不可以呢?

三、探中升华

提起研究性学习大家都感兴趣,但把研究性学习体现在作文教学中还是举步维艰,所谓研究就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提炼。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写不出来那么多有感性的作品来,那就是读书少、实践少、知识少、阅历少。写“研究性作文”就得要求学生广泛地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感性得到升华,知识得到丰富。例如我曾给学生出过这样的文题《我看家乡新变化》,这篇作文看似简单,写好不容易。多数孩子是以自己的视角来写的,来自于直接的观察,如公园、学校、街道。可有一部分学生不是这样,他们经过了调查(如问爸爸、老师)、阅读(家乡年鉴)、考察(如去工厂、机关),

他们把收集来的信息分析、比较、整理,写出了富有深层次的作品来了,他们不仅写出有那些变化,还写出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及理想愿望等。探究性作文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写出一篇生动有价值的文章,而在于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这才是学生所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四、评中领悟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评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契可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井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可见评改作文的重要性。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自评、互评的方式。

学生写好一篇文章后,先进行自评:一是看文章格式是否正确;二是看文章中有无错别字;三是看语句是否通顺;四看段落是否清晰。然后再进行互评。同学之间互相欣赏,互相补充,互相更正。这时的学生评文难免参差不齐,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教师也可提出相关要求提示学生,如划出文章优美的句子,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文章重点表达了什么情感,选取的事例是否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此项训练由低到高循序渐近进行,学生在评改别人的文章中领悟了与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谓“一举两得”。

篇三:用心观察,体验生活

用心观察,体验生活

---小学生习作刍议

福清市东张中心小学姚 鸿 娇

【内容摘要】: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基础。因此,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做素材的积累者,勤于动笔,厚积薄发。

【关键词】: 观察 体验 借鉴 积累 习惯 方法

《新课程语文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易于动笔并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应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生习作中存在很多诸如内容空洞、千篇一律、条理不清、言之无序、选材面窄、发散思维欠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被禁锢在那些有形无形的模式中。“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习作要有真情实感,,而要真实地体验生活最根本的一步是观察。只有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学生才能透过生活的现象洞察和挖掘生活的内涵,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的文章。

一、唤醒观察,体验生活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进行不少于300次的观察。学生只有深入生活观察、体验,才能用自己的笔更好地描绘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一)亲近自然景物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霜雨雪都各有特色,是丰富的习作源泉。自然界的景物真实可感,方便观察,学生更容易将其生动描写。在平时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留意自然界的写作素材,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心感受,从而实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境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讲述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本组习作练习也与观察有关。在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后,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植物,看看它们的茎、花、叶有什么特点,发现它们的变化,并随时记录观察的见闻。这段时间正值茉莉花开放,刚好学校花坛有几株茉莉开花了。课间我就把自己看到的茉莉花告诉学生,经过语言渲染,部分学生即刻坐不住,往花坛跑去,围在花坛边指指点点??课上询问学生的观察情况,同学们纷纷回答。根据学生的描述,我加以渲染,表扬他们是生活的有心人,享受到观察带来的乐趣。同时我又提议让我们的观察继续吧,不过这次观察是有任务的,选定三种不同形态的花――含苞的、才展开的、全盛开的,一天分两个不同的时间段观察,并记录下他们细微的变化,也可以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变化。这时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起,带上笔记本奔向小花坛。

(二)感受家庭生活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生活在其中,学生品尝到了成长过程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以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素材,细心观察,用心体味,留心感受,追寻家庭中动情的生活细节,则更容易激发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在学习《慈母情深》后,我提议学生选择家中长辈劳动的一个场景进行观察,然后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回家后,学生分别选择不同的劳动场景来观察,有的同学写奶奶在饲养鸭子的过程,“我的奶奶直起背,端着鸭饲料径直向鸭棚走去,来到了鸭棚,奶奶立刻弯腰倒下饲料,立刻又拿起小盆走到水潭边,俯下身子舀起一盆清水往鸭棚走去,那满头的银发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有的同学写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水龙头哗哗作响,妈妈正埋头洗着花菜,不久案板上传来嚓嚓的切菜声,接着又听见油锅噼噼啪啪作响,瞧妈妈一脸的汗水,那是爱的结晶??”学生自由、淋漓尽致地书写着所观察的一切,那么感人肺腑,那么激荡人心。

二、借鉴文本,有章可循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勤于习作的习惯,至关重要。”

(一)观察要有顺序

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但又都是处在有“序”的运动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自身的顺序。学生若在观察中不注意顺序,写的习作就会杂乱无章。顺序观察有空间转换顺序、时间顺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不同类别。按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观察,可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等不同的角度,按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以《长城》一文为例,这是指导学生掌握这种写法的极好范文。教学时教师可先出示两张插图,通过远景和近景图的观察,让学生说出不同之处。接着指导学生观察远景图,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感,图文结合,长城像一条长龙刻在学生心上。然后视角回到近景图让学生观察,长城的构造特点、建筑材料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远景与近景的结合,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练笔时,我让学生应用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写熟悉的一处建筑,让读者认识这一处建筑的美丽。

(二)观察要有比较

观察事物是为了认识事物。怎样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呢?在观察中进行比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人与人的比较,可以深刻地认识人,认识人的思想、品质、能力以及贡献大小;通过物与物的比较,可以深刻地认识物,认识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用途大小。如《荷花》一文,文章仅用一句话描写荷叶,却浓墨重彩地描绘一朵朵形态各异、色彩明艳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的,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在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后,体会到作者抓住荷花的不同形态、颜色进行比较描写,这样就突出了每朵荷花的特点。在学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卉时,让学生将学到的这种比较方法应用到习作中,抓住不同形态的花展开观察,写出各自的特点。

(三)观察要展开联想和想象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多进行联想和想象。 比如写水果时,可以请学生把各种水果带到课堂上来,让同学们看一看、

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还应该在脑海中反复地“看”它,从各个角度观察它,观察不到的地方,用想象弥补它。这样的观察所得一定是深刻的,写出的文章一定是真实的、丰满的。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写作前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拿来,有的同学拿来了橘子,说橘子穿上了一件皮大衣,扒开桔皮,一个个桔瓣还披上了一层白纱,像新娘穿上洁白的婚纱,扒开白纱还看见了一个个弯弯的“小月亮”。有的同学拿来了红红的苹果,说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多么形象的语言呀,正是因为同学们有了深入的观察,才有着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可见,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写出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善于积累,厚积薄发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写文章大有用处。”而小学生日常接触到家庭、学校、社会中许多有情趣的事情,但大都缺乏有意观察的习惯而未能积累下来,因此,我们要培养他们从周围生活中积累素材,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1、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把生活中自己认为有意义、有趣的、感受深的事物记下来,并讲评那些有新意的题材,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习作材料。

2、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博览群书,在书中善于观察、摘抄与积累,便于为我所用。收看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电影、电视节目,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的确,生活是习作的沃土,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习作根植于“生活”的这片乐土,真正拥有“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的冲动,这样的习作才会充满情趣,焕发生命的光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dp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