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2011)

更新时间:2024-06-05 20: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来宾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好地统筹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支持富裕文明和谐新来宾建设,加快富民兴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编制来宾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257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普通专科学校1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普通中学102所(高级中学14所,完全中学11所,初级中学7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694所(教学点261个);职业技术学校12所;幼儿园443所(其中公办11所,民办432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学生共有396114人,其中大学生8677人(含成人教育2832人);高中42202人;初中87821人;小学177390人;幼儿园41069人(其中学前班16477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38452人;特殊教育学校503人。教职工共有25461人,其中大学590人,普通中学9509人,小学11719人,职业技术学校1040人,幼儿园2536人,特殊教育学校67人。

(二)“十一五”主要成就

1.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目标任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巩固提高。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市。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创建工作,我市6个县(市、区)

1

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工作通过自治区的评估验收。忻城县列为全区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县,同时被列为全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试点县。忻城县、合山市被列为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市)。忻城县、象州县被列为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县,武宣县获得全区中小学财务管理示范县。

——切实保障全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全市小学入学率99.45%,辍学率0.29%;初中阶段入学率112.17%,辍学率2.07%;伤残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98.2%。全市51000多名留守儿童、少年全部就近安排入学,帮助15000多名农民工子女就读。

——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2010年全市幼儿在园人数49240人,其中,学前一年在园人数24809人。

2.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示范性高中办学效益明显。 全力推进学校规模扩张与效益增长,基本完成完全中学的初、高中剥离办学,普通高中教育办学空间进一步扩大。201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42202人,每万人口有普通高中在校生由2003年的125人增加到现在的172人,列全区前三名。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由2003年1746人递增到2010年的9105人,上线率56.44%,广西文科总分第一名落户我市。柳州地区民族高中、来宾市第一中学、象州县中学、武宣县中学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来宾市第二中学、忻城县高级中学、合山市高级中学、金秀县民族高级中学被列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

3.职教攻坚成果显著,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强。

2007-2010年连续四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招送生任务,2010年每万人口在校中职学生达203人。全市财政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职教攻坚三年(2008-2010)任务共9886万元,

2

完成13861.2万元,完成率140.21%,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任务3044万元,完成6240万元,完成率204.99%。全市建成国家重点职业学校1所、自治区示范性职业学校2所、自治区重点技工学校1所。建成自治区示范实训基地3个、示范性专业8个。中职毕业生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80%,就业率达96%以上。

在全区率先试行“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改革初见成效,并列为自治区十大改革试点之一。?广西日报?于2010年9月9日头版以“让城乡学生享受优质职教资源”为题报道我市此做法,新华网等网站转载宣传。

4.加快城区学校及教育园区建设步伐,优化布局城区教育资源。

创新融资思路,创新投资模式,创新发展方式,全力推进新城区学校和教育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布局城区教育资源。在城北新区共划拨425亩土地、投入资金2.2亿元建设祥和小学、来宾六中、来宾高中等3所基础教育学校。祥和小学、来宾六中分别于2009、2010年开学招生,来宾高中计划于2011年9月招生。划拨15亩土地,引进社会资金建设来宾启慧幼儿园,于2010年8月开始招生。在来华投资区内规划约10000亩土地建设教育园区。近期规划柳州师专来宾校区、广西电大来宾分校、高等职业院校、来宾市职业教育中心入驻园区建设,力争2012年建成招生办学。教育园区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上马开工,?广西日报?于2010年9月14日以“西江畔崛起万亩教育园区”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开展“21世纪园丁工程”、“校

3

长建设年”、“教师成长年”、“名校名师工程”、“千名校长国家级远程培训”等活动,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全市普通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由撤地建市时的98.41%、96.65%、80.92%提高到目前的99.6%、98.7%、94.1%。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3734人,占63%,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7472人,占70.1%,居全区前列。

6.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机制,教研服务教学能力增强。 建立健全教学视导、课题研究、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制度,构建教研部门与学校教学的联动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实施“教师成长年”活动,以“主题教研”为载体,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学校教研氛围。

7.教育项目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大力实施一、二期“义教工程”、“寄宿制学校项目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教育项目建设,全部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B、C级危房得到加固,全市小学生均校舍面积由撤地建市时的4.62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7.32平方米;初中生均由2003年的6.58平方米增加到9.74平方米;高中生均14.6平方米;中等职业学校生均11.78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立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储备库。

8.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普及实验教学。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教育城域网开通正常运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效益显著,全市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共1190所,占农村中小学总数的95.1%;中小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基本普及实验教学。

4

9.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全覆盖,2006年以来,政府财政投入免费教科书183,56万人次,补助经费1736.69万元;投入免杂费补助284,06万人次,经费40967.61万元;投入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38.54万人次,资助费1196.90万元。

——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把扶困助学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2007年以来,全市组织实施学生资助项目14项:普通高中资助项目4项、大学新生资助项目4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项目6项。发放中职学校奖助学金5234.24万元,资助学生人数68823人次;发放高中在校生资助资金1278.67万元,资助学生人数17284人次;发放大学新生资助资金1894.28万元,资助人数10096人次;发放李宁助学金743万元,奖助学生1376人。通过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做到应补尽补,没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问题突出。一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少,民办幼儿园条件较差。二是师资严重不足,师资队伍和保教质量还不能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三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四是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

——中小学校舍不足。大部分校舍目前已进入全面维修改造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宿舍严重不足。随着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已严重不足。

——普通高中发展滞后。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不足,超大班额现象严重,校际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优质高中资源不足,无法满

5

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较弱。中等职业学校校舍不足,设备简陋,师资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学校办学各项指标距离中职学校的办学标准有较大的差距。市辖区内没有一所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布局不甚合理。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在一些农村出现了“空校”,而县镇又出现了严重的“大班额”现象。随着市区人口的聚集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原有的学校布局已显现出不合理,需要增加新的校点和调整布局。

——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一是素质有待提高。素质教育推进缓慢,教师队伍中还存在敬业精神不强、从教行为不规范等师德不高问题。思想型、智慧型校长和专家型、科研型教师还比较少,校长管理和教师教学的理念、方式、手段还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存在理论上超编、实际上缺编的矛盾。三是学科结构有待优化。普遍缺乏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职教师 ,课程开设不齐,课时不足。

——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部分设备已不适应现行教学要求。全市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等装备建设为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发的标准,教学仪器、设备、器材等其中相当部分已不适应现行教学要求,且教学仪器、设备等品种短缺,实验设备简陋,图书资料藏量不足,与国家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标准要求相差较大,很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农村教师住房问题突出。农村中小学校在推进“两基”攻坚过程中,随着新教学楼的落成,普遍将旧教室改作为教师住房。这类房子多数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瓦房,历经风侵

6

雨蚀,大部分属于危房,超过使用年限,破败不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深入,农村教师流动性的增大,“走教”教师越来越多,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中小学教师工作周转住房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四)“十二五”期间影响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为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需求。“十二五”期间,全市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期、城市化快速推进期,全市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由同时依赖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型转向主要依靠劳动力质量型的重大转变,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阶段教育将成为全市人力资源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高等教育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人口变化的因素给教育发展带来压力。“十二五”期间,全市少儿人口(0~14岁组)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逐年下降,高中阶段教育学龄人口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相对于学龄人口而言,中小学生源变动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十二五”初期,全市将逐步迎来高中阶段学龄人口高峰和高等教育学龄人口高峰,入学压力增大。预计至2015年,全市高中阶段在校生数将由2010年的7万人,增加到10万人,增幅为12.8%。由于我市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群众的生育意愿转变为以孩子的质量替代孩子的数量,从而刺激对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期望和投资需求,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教育布局提出新的要求。根据来宾市城镇体系规划,至2015年全市的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中心城区人口51万人,老城区人口向新城区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全市人口合理再分布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城市化进

7

程的加速不仅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了巨大的需求,也为教育资源优化配臵,特别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机遇。教育资源向城镇聚拢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合理的教育资源布局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全市的城市化进程。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区域间竞争压力。“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快,但区域间招生科类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存在,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据统计,全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科类结构相似系数达0.92以上,加工制造、电子电器、信息技术科类的招生数占中职招生数的85%以上,区域间招生科类结构趋同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高度趋同。因此,推进城乡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分段培养,实现城乡职业教育资源配臵、办学水平、人才质量一体化,建立起辐射全市城乡、灵活开放、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网络,形成适应来宾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终身教育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服务城乡、面向人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将是“十二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我市经济发展转变和社会环境变化对教育的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我市以实现结构大调整、城乡大建设、民生大改善、文化大发展、改革大推进的目标,把来宾建设成为广西新兴现代化工业城、生态宜居水城、民族特色文化城、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及桂中商贸物流中心。“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调整优化本地经济结构,使一、二、三产的比重达到20:50:30。以西江经济带建设为依托,逐步改变全市工业经济构架,形成以红水河为主轴线、以“一核三带

8

六区”(一个市区核心工业区、三条沿江工业产业带、六个沿江工业区)为重点的沿江工业产业空间新布局,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并培育2~3家企业成功上市。同时,以桂中水城建设为依托,全面振兴商贸、物流、娱乐、房地产、金融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逐步打造形成新兴的桂中商埠;以壮瑶文化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壮族和瑶族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以桂中治旱和桂中土地整治为依托,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随着产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才的素质、技能、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将导致产业工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技术人才结构的高移和工人供求失衡。解决人才匮乏的捷径之一是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二、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坚持教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自治区教育发展十项重点工程和教育体制十项改革试点项目。以打造来宾教育品牌,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

9

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努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使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规模、层次、专业等方面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坚持协调有序发展的原则。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改造薄弱学校,努力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确保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对全市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鼓励、支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断推进教育强市的进程。

——坚持依法治教与以德立教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转变教育行政管理职能,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宏观管理和调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发展目标

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资源配臵更为合理;城乡、校际的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均衡化水平和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和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7 %;市城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92%,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95%。

10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引进5-10所高校到来宾办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在校生达到5万人。其中市属高校在校生达3万人。

——重视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需求。

——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完成30万以下人口、残疾儿童少年比较集中的县在小学和初中设立特殊教育班的建设布局,基本保障残疾少年儿童上学的权利。

——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市成人技术教育覆盖率达80%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3%以内。

——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师资队伍全面提升。配齐师资,生师结构比例基本达标。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高级职称要达到28%;初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到99%以上,高级职称要达到8%;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到100%。中等职业学校60%以上的实习指导教师具有高级工水平,10%以上具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

——办学条件更加优越。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生均校舍面积基本达国家标准,加大图书装备,仪器配备率达95%以上。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具有符合教学和培训要求的实验实习设备设施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全市中小学校开通校园网,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率达50%,多媒体教室按1:1配备,教学计

11

算机按7:1配备。

(四)基本思路

统筹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和稳定;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统筹推进义务教育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尤其是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步伐;加快优质普通高中和示范职业学校建设步伐,拉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以民办教育为主要增长方式,招商引学建设高等院校;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推进教育园区的建设,建设柳州师专来宾校区实现柳州师专“申本建院”目标;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推进教育教学信息进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实施“654”工程,加快来宾教育发展

——实施城区教育“六个一”工程。在新城区(包括城南新区)建好“一所公办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职教中心、一所高中、一所大学”。

——实施县域教育“五个一”工程。在每个县(市、区)城区建好“一所公办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职业学校、一所高中”。

——实施乡镇教育“四个一”工程。统筹县域初中教育资源,在城镇人口聚集的乡镇建好“一所初中”,在每个乡(镇)建好“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公办幼儿园”,在有条件村建“一所公办幼儿园”。

(二)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优化整合幼儿教育资源。规划在城北区、城南区、来华投资区、迁江工业园区和教育园区分别新建一所示范幼儿园,打

12

造一流的学前教育品牌,引领全市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

——优化整合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把来宾高中和柳州地区民族高中纳入一体化进行管理,优化整合两所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打造一流的高中教育品牌,带动辐射全市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

——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步伐,促进市直六所中等职业(技工)学校搬迁整合,带动辐射县级职业学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改革试点”,做大做强来宾职业教育。

——优化整合城区教育资源。进一步理顺城区内几所中学高中、初中招生办学定位问题,根据来宾城区学校布局现状和城市发展规划,来宾一中、二中、四中、八中重点办好高中教育,来宾三中、五中、六中、实验中学重点办好初中教育。来宾市民族中学初、高中剥离办学,在城南新区选址建设新校区。十二五期间,在市区内改造扩建一所高中和新建一所高中,促进城区教育资源优化布局。

——抓好忻城县教育布局调整试点工作,抓出亮点,为我市教育布局调整工作提供经验。

(三)重视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在城乡基本建立和完善以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的社区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新建幼儿园38所,改扩建幼儿园573所。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

13

源,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7 %;市城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92%,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95%。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充满活力、覆盖全市城乡大多数人口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建立科学稳定的保育教育工作秩序,加强幼儿教育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审批登记注册制度,完善落实幼儿园的年检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和评估力度,坚持“谁审批,谁管理”,实行批管合一的制度。

——推进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县域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率达到100%,全市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争取达到10所以上,打造一流的学前教育品牌,引领全市学前教育加快发展。

——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县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幼教师资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幼教师资培训的职能,将城北区新建幼儿园办成全市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组织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教师进行相应专业培训,转岗到学前教师队伍,杜绝学校布局调整后不合格教师或年龄偏大、健康不良的教师安排到幼儿园工作。

(四)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普及质量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资源布局调整。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要求,科学合理的规划学校布局,重点办好乡镇一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农村边远山区办好寄宿制小学,引导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农村边远山区,逐步缩小全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切实保障全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推进忻城县教

14

育布局调整试点工作,推进忻城县、合山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每个县(市、区)办好一所民族中学。

——全面实施扶贫助学工程。落实政府在教育帮扶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教育帮扶的经费投入。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免费制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推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展经常性助学活动,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

(五)实施普通高中加快发展工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继续加强原有示范性高中学校建设,启动新一轮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支持来宾二中、金秀民族高中、忻城高中、合山高中、武宣县二中创建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实现每个县(市、区)建有一所示范性高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15

(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后劲

——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把农村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增量发展、存量提升的重点区域。至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稳定在5万人左右。

——开展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改革工作。全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优化整合城区职业教育资源,带动辐射县级职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武宣县、金秀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将职业教育延伸到村一级,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围绕广西工业“14+4”产业发展规划和来宾市“五大产业集群”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全面调整和优化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臵和专业结构。打造机电一体化、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运用以维修、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食品生物工艺、有色金属冶炼、制浆造纸工艺、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十大职业技术教育重点专业群。与产业及企业联合,定向开展培养我市产业企业需求的特定的专业技能培训模式,包括新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在岗人员的培训模式。

——实施“双师型”队伍建设工程。建立“校本转岗培训”工作制度,指导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传、帮、带”校本转岗培训;组建市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分专业强化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技能进行提高培训。选派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级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市

16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技能,争取实现参加区级培训的教师都能通过专业实训教师的资格考证,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为我市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储备专业人才。

(七)加快建设高等院校,构建体系完善的高等教育 ——建设柳州师专来宾校区,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优化整合新旧校区资源,提升来宾高等教育办学实力,促进柳州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投融资机制,建设广西电大来宾分校新校区。

——加大招商引学力度,出台扶持民办教育优惠政策,引进社会资金建设高等职业学院,引进区内外大学在来宾建设校区,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提高来宾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做贡献。力争2015年实现5-10所大学在教育园区开工建设。

(八)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臵,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理念、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积极选树并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

——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依托教育局域网、广西师范大学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资源,以“教师成长年”、“名校名师工程”、“千名校长远程培训”为载体,每年选送20名优秀校长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每年选送100名中

17

小学校级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广西师范大学培训;每年选送100名优秀学科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00名优秀学科教师参加自治区级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推进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积极促进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县教研室、电化站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加强校园网和网络资源库等信息化建设,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功用,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九)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努力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象州县、忻城县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建有地方特色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努力构建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建设水平相适应的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健全教育科研制度,完善教育科研体系。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培养科研骨干,壮大科研队伍。加强市本级教育科

18

研课题研究,积极参与自治区和国家级教育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为教学实践、教育决策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十二五”期间分别指导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创建自治区级基础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建成市级基础教育科研示范学校一批。

——建立完善质量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强化质量调研制度。建立学校质量评估档案,基本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积极完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健全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建立分层定位和分类指导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全力推进校安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校园改造,不断提高办学条件的生均指标;分期分批,配臵、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功能室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全市中小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水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生均校舍面积达到?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生均图书小学20-40册、初中30-50册,仪器配备率小学95-100%、初中95-100%。普通高中教育生均校舍面积达到?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生均图书35-60册,仪器配备率100%。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校园面积50㎡,生均校舍面积20㎡,生均图书30-50册,生均实训设备总值3500元、仪器配备率100%。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重点加

19

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全市中小学校开通校园网,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率达50%,多媒体教室按1:1配备,教学计算机按7:1配备。

——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实验教师和管理员队伍素质、实验教学用房设臵、仪器配备、教学与管理以及图书馆(室)建设等方面有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各项装备技术指标达到教育部新标准、新规范的要求。

——认真解决农村乡镇学校教职工住房困难,改善教职工生活居住条件。推进忻城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加大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现有校舍的调剂力度,将部分闲臵的校舍改造成教师周转房,缓解教师居住条件差或居住远的问题。切实落实国家有关住房政策,全面兼顾各个层面教职工住房的需要,选择地理位臵比较优越、交通比较便利的区域作为教职工住房集中建设用地,进一步加大以集资建房、市场化运作建设住房等方式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的力度,并在教职工住房建设用地费用和建设费用方面尽可能提供优惠政策,解决教职工的实际住房困难。加大国家住房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广大中小学教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国家及自治区的优惠政策,通过自建、购买、租用等方式,妥善解决和改善自身住房问题。

(十一)推进体制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创新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

20

理体制。建立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市属高等院校要坚持科学定位、发挥优势、错位竞争、协调发展,努力形成自身特色。

——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切实落实全员聘任制。强化教师考核制度,加强聘任后管理和履职考核。进一步完善重实绩、重贡献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健全以岗位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学校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合理设臵专任教师和非教学人员的比例。

——深化招生考试和就业制度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快中考制度和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学校考试评价制度创新,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制度,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十二)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促进教育创新发展。 积极推进自治区在我市开展的各项改革试点工作。一是推进我市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二推进忻城县、象州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三是推进忻城县教育布局调整试点工作;四是推进忻城县、合山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五是推进忻城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六是推进忻城县学前教育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七是推进武宣县、金秀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综合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带动教育创新发展。

21

四、教育事业发展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内,通过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教育项目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受灾学校重建及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等项目工程,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努力缩小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全面消除危房,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逐步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实施教师安居工程,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居住、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15个项目的建设。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来宾校区。位于来华投资区教育园区内,规划占地面积1683.26亩,建筑总面积40万平方米,基建概算计划投资为12.71亿元,计划在校生规模12000人。

——高等职业院校。位于来华投资区教育园区内,规划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5亿元。学院以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历(专科)教育为主,兼顾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在校生规模15000人。

——市职业教育中心。位于来华投资区教育园区内,规划占地858亩,项目建设用地694亩,总建筑面积为29.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为5.5亿元,中职在校生规模15000人,年短期培训8000人的规模。

——广西电大来宾分校新校区。位于来华投资区教育园区内,规划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6830平方米,计划投资3970万元,在校生规模3000人。

——来宾二中示范性高中建设。规划新建校舍1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2000万元。

——城北区幼儿园。位于城北区祥和路(来宾六中附近),规划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6330平方米,计划投资1700万元,

22

在校生规模1050人。

——来宾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来华投资区内,规划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计划投资686万元,学校建成后,面向全市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招生,在校生规模250人。

——来宾实验中学灾后重建项目。位于来宾实验中学校园内,总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计划投资3097万元。

——教育园区幼儿园。位于来华投资区教育园区内,规划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计划投资1900万元,在校生规模1200人。

——兴宾区在城南新区规划占地240亩、总建筑面积106250平方米(其中,初中64850平方米、小学28775平方米、幼儿园7000平方米)建设初中、小学和幼儿园,计划投资10820万元,初中在校生规模3000人,小学在校生规模2000人,幼儿园在校生规模1200人。

——合山市高中示范性高中建设。规划新建校舍面积50989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49432平方米,改扩建校舍面积10400平方米。

——武宣县民族中学。位于武宣县城,规划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28842平方米,计划投资4356万元,在校生规模3000人。

——忻城县实验中学。位于忻城县城,规划占地240亩,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15000万元,在校生规模4000人。

——象州县第二高中。整合原象州县二中、三中,在象州县城择址新建象州县第二高中,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计划投资4500万元,计划在校生规模3000人。

——金秀县幼儿园。位于金秀县城,规划占地7亩,总建筑

23

面积6818平方米,计划投资1142万元,计划在校生规模1000人。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来宾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技术装备工作意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体制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领导和统筹力度,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优先谋划教育发展、在财政分配中优先保障教育经费、在资源配臵中优先满足教育需求,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确保“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实。高度重视并加强职业教育的规划制定、资源配臵、条件保障和落实政策措施等工作。加强领导,科学指导,精心组织实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协调有关部门为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新局面。

(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健全规划体系。建立统一有效、层次分明、功能清晰、责任明确、分类实施、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和实施机制。各县(市、区)规划要在约束性目标等方面加强与本规划的对接。

加强目标管理。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工作目标内容,逐条分解到年度,落实到部门。建立规划目标监测评估体系,对“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24

(三)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多元投入体制

依法加大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依法保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教师绩效工资、公用经费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经费等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确保学校具备基本办学条件并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中小学当年新增危房当年消除。

建立城市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城市义务教育各项经费落实到位。加强对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免费义务教育。

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随着财力增强,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投入的机制。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建立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制度。以创建财务管理示范县为目标,加快县(市、区)教育行政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d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