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更新时间:2024-01-08 04: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对王羲之行草书的理解

摘要:在书法史中,王羲之的书圣地位自然是不容忽视。本文对书圣王羲之生平,书法来源与发展,主要书法作品以及艺术成就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王羲之 书法 行草书

一 王羲之生平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二 书法来源

王羲之生活于东晋前半期,考察其书法的师承源头,不外乎魏晋时最有影响的两大派系。一是源于东汉末年的张芝一系,书体主攻草书—应该包括章草与今草。二是东汉末至曹魏时的钟繇,书体主攻楷书与行书。王羲之父辈在当时也多为书家,虽然王氏一门的书法在西晋时不及卫、索二门著名,但在哺育王羲之书法艺术上,却是由钟及王的重要传递环节。

1卫夫人

王羲之出生之时,卫夫人31岁,故其年少时从卫夫人学书,正值卫夫人书法成熟时期。在卫氏一门中,她善于钟繇一系的楷书,此是时代风气所致。因此在启蒙王羲之书法中,所传授的正是钟繇楷书之法,并为王羲之后来变革钟繇的楷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王廙

王廙作为王羲之的另一位老师,在历史上渲染甚少。王羲之在晚年所作《誓墓文》中曾说:“羲之不天,夙遭阂凶。不蒙过庭之训。母兄鞠育,得渐庶几。”。这说明他自幼失父,由母与父兄抚育。实际上王廙不仅在其少年、青年时授其书法,而且王羲之的行、草应主要受王廙启迪。卫夫人所善主要仅楷法,而王廙则不同。羊欣称其“能章、楷,谨传踵法”。张怀灌则更言其“工于草隶、飞白,祖述张、卫遗法……其飞白志气极古”。此外还有记载说他受到索靖的影响。实际在王羲之之前王廙堪称王氏家族中书法艺术成就最高者,也是承继前代各家最全面的一位。他对张、钟、卫、索的研究和所得,为王羲之后来集大成而诸体均工,并变革今草、行书、楷书作了重要的铺垫。 3其他人

除此而外,王羲之书法的来源与王氏一门本身是一个书法世家也密切相关。如其伯父王导“行草见贵当世”,他“规模前人,初师钟繇、卫灌,力学不倦。 至丧乱狼狈,犹携钟繇《宣示帖》以过江”,后来《宣示表》传与王羲之。 羲之婚后,郗氏一门成为他的亲家。岳丈郗鉴“草书卓绝,古而且劲”,其子郗愔、郗昙等都为当时名书家。所以工羲之广采博收的范围中,郗氏书法也是最贴近的一门。在其书法的成长道路上,影响他最显著的虽是卫夫人、王廙所传

之钟、张之法,但客观上王、郗两门书家的熏陶也是不应忽视的。

三主要书法作品

乐毅论:王羲之书,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唐代褚遂良也极为称赞。 。

兰亭序: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頫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丧乱帖:《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十七帖:《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另有 《孔侍中帖》《 黄庭经 》《姨母帖》《初月帖》等

四 王羲之书法特色及其艺术成就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新体上,抛弃分隶的质朴,变成飘逸流媚的新书体,完成了由隶书而真、行、草的过渡。并将真行草书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水平和境界,开创了真行草发展的新阶段。

王羲之在真、行书上的贡献,是经篆笔入真、行书,从而改变了钟繇左右波挑的形貌和放逸的书风,形成王氏圆转凝重的自家风貌和风格。王羲之楷书在钟繇楷书基础上,将钟繇的结字易扁为方,使得楷书结字更加紧凑合理,并去除钟氏小楷中残存的隶书笔法,如草去长线条的横画,将掠笔的隶书意味更之以撇画等。笔法上大量运用和“一拓直下”,横、竖起笔清晰可见,三过折法已成为相当成熟的技法,此外翻折的使用,钩挑的变化与以往也大有变化。总之他在王廙的基础上摒弃了隶书笔法,使笔法趋向简洁明快,富于变化,从而为楷书立下了新的笔法规则与结字样式。同时技法之精熟也导致了情感的投入与意境的追求,最终使得王羲之楷书成为百带典范。

王羲之新体书法对后世影响至大的是行书,他之书法授于王廙,得钟氏书法。我们从新书体风尚为形成前的作品《姨母帖》中可以窥见,横画多取平势,用笔起伏顿按幅度不大,中锋缓行,字字独立,隶书遗意一望可知,其中的古朴质拙之气也最接近钟繇。笔法大量运用侧锋,在翻折使转得过程中,使中侧锋混融无

迹,用笔极为丰富,由此书写速度也相应加快,字与字之间牵丝应运而生,锋有八面,风神俊逸,极大丰富了书法笔法内涵。

王羲之在草书上的建树,并不是旧体的章草,而是体现在今草的新风上,以张芝打底,曾博得庾翼激赏,可见基础之深,后方转向今草。王羲之草书,多为尺牍,不加修饰,字形随势生发,技法于才情被高度融合在一起,所谓“从心所欲不逾规”,用笔以中锋为干,侧笔取妍,姿媚横生,字势的飞动又转为通篇章法的通活,显示了草书前所未有的面貌。

总而言之,王羲之对后世书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其一是创制新体,将楷书、行书、草书推向完全成熟的阶段,最终完成了书体演变的重任。其二他极大的丰富了笔法内容,自觉地大量运用侧锋,即中即侧,即侧即中,中锋为干,侧锋取妍,中国书法笔法系统在他手上集大成,故后世赵孟頫叹曰“用笔千古不易”,即从羲之始。其三王羲之在综合笔法、结字、章法诸方面的优势后,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体系,将中国书法在静态美的领域外别开一动态美世界,由正至欹,由含蕴至纵逸,似大江大河,容量至大,成为后世文人书法取之不尽的宝藏,仰止为叹的高山。

五 参考文献

[1]金弘大·王羲之书法造型特征研究:从传说到现实 天津大 学出版社

[2]沈子善·王羲之研究 正中书局

[3]从文俊·中国书法史, 魏晋南北朝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4]百度文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cu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