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资料(包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16 09: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题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BC ) ·~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 2.《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

3.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4.《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6.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7.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8.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9.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10.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四、简答题。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5、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

~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6、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哪些方面? 答:(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五、论述题(或案例分析)(15分)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

~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一、选择题(1-15为单项选择,16-20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40分) 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 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

~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7、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8.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 )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9.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A )的教学。

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11.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2.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13“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4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1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

~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C D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17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A B 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1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B C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19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 B C D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20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注:选择题答题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上)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15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3.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4.《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5.《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 2.《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4.《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

6.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7.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8.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9.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10.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注:判断题答题卡(请将判断题的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上) 题号 答案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 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哪些方面?答:(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五、论述题(或案例分析)(15分)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

~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cn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