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09-12 12: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 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8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⑴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⑵小楫轻舟,_____。(周邦彦《_______》)

⑶士“任重道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答案】 (1). 楼船夜雪瓜洲渡 (2). 梦入芙蓉浦 (3). 《苏幕遮》 (4). 仁以为己任 (5). 不亦重乎 (6). 死而后已 (7). 不亦远乎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渡”“浦”“已”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按要求选择

2.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 )

A. 寒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大家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 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C. 昨天下午,千人团队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 D. 为了铁路的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克服了重重困难。 3.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生活中有自信和不自信的人,还有一种过度自信的人,他们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尝试去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都不敢干的事情,而这种人却往往能够侥幸成功。而且平均而言,他们比能正确评估自己能力的人更成功。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属于爱冒险的人。

①当那些有自知之明者还在苦苦计算得失概率时,过度自信者已经捷足先登了。 ②就算有人争,也许他们还不如你。

- 1 -

③过度自信者的竞争策略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 ④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你不就白白赢了一回么?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②①

【答案】2. B 3. D 【解析】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不寒而栗:是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结合“寒风”“冻醒”分析,此处望文生义。B项,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没有约束地把心里话吐露出来。结合“代表们”“献言献策”分析,使用正确。C项,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结合“宝岛风光”分析,适用对象不当。D项,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结合“工程技术人员”分析,使用感情色彩不当。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语境内容分析,主语应该是“过度自信者”,③应该为首句;结合“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如果恰好没人跟你争”分析,④在③后面;②主要讲“也许他们还不如你”,①是对“也许他们还不如你”的解释,②应该在①前面。故选D。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者的本分 胡成

①学术研究的要旨,在于知识创新意义上的发现和发明。就其成败得失来看,如果套用托尔斯泰的那

- 2 -

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似可以说成功的学者都很相似,不成功的学者各有各的烦恼和伤心。一般说来,学术上能够成功之人,是在正确的时间里研究正确的问题,需要天赋、训练、勤奋,当然还要有点运气。这就注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术研究的佼佼者。毕竟,在未知世界里的探索,前面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大多数人终生只是在黑暗中跌跌撞撞,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却不见得能有收获。

②当然,有幸做出点成绩者大有人在。不过,倘若不能进入学术史意义上的“发凡起例”,或者说带来科学革命意义上的“范式转换”,那点成绩也只是为他人建造巍峨大厦增砖添瓦。这就像吾人进到北京故宫,首先映入眼帘而赞叹不已的,是炫丽的房顶、威严的大殿、堂皇的拱门、挺拔的圆柱;不会有多少人注意修造这些建筑所用的青砖绿瓦。好在,终生以学术为业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病态的自恋情结。即使生不逢时、身处逆境,也没有太多想到知难而退。

③由此说来,学术生涯确如马克斯·韦伯所说是“一场疯狂的冒险”,多数人注定一无所获,失意而归。韦伯语重心长地质问那些年轻学生:“你能够年复一年看着平庸之辈一个接一个爬到你的前面,而既不怨怼也无创痛吗?”在他所谓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的讲述里,很难说没有自己心理不平衡和受挫感的投射。

④韦伯的这一质问怕还有实实在在物质生活上的羞涩和失落。目前很多大学的薪酬制度,采行的是“竞赛制”,教授分为“基底工资”加“岗位津贴”。就基底工资而言,几乎所有学者都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作为补偿,基底工资之上加了一定数量的“岗位津贴”,评定标准是所谓数字化的业绩考核。所以,当下“不成功”的学者,最终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一定比当年的韦伯更能经受住各种“折腾”。

⑤人生的坎坷和困蹇,本来就不只是单一负能量。尤其上天赐予学者的一小点睿智,是普通人对不幸多默默承受,而他们则能咀嚼、回味、反思,乃至言说自己的伤痛和苦恼。就像尼采把思想者称为“有病的动物”,认为人的尊严只在感受巨大痛苦的精神之中——即痛苦使灵魂敏感,当灵魂不愿屈服之时,意志愈加激昂,思想也就愈发活跃。实际上,孟子在两千多年前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就已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古代学人作为自由职业者,运蹇时乖而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可将自己不为当下接受的创世之作,“藏诸名山,传之其人”。然而,现代学者作为职业研究人员,参与的是一种集众的工作。他的任何研究都需要经过同行仔细验证,以及学术共同体的认真审查,故不太可能“朝闻道夕死可矣”。重要的是,“不成功”的学者置身底层和边缘,较多发愤之作,难免没有一点离经叛道,自然比成功的学者更期待一个能够鼓励自由表达意见,公开交换观点的外在宽容环境。

⑥除此之外,“不成功”学者还应比成功的学者,更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这也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注重同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谁也不会否认,与杰出之人作为同事相处,可能将永不停止地追求卓越;如果周围都是些平庸之人,则会让自己变得乏味而无生气。这也可以理解当年的韦伯,尽

- 3 -

管很长时间里辞职而离开大学,却时刻关心学术共同体的坚持和恪守。一九○八年他在《法兰克福报》刊发文章,尖锐批评普鲁士教育部大学事务部门将曾在地方大学任教之人,擅自任命为柏林大学经济学正教授。韦伯认为这一任命不合法,践踏了十九世纪德国业已确立的大学教师聘任的自治传统。因为让当局反感的一位学者占据了教授职位,执事者会惩罚性地任命另一位迎合上级之人,在学者之间制造矛盾和争斗。

⑦讲这些,是想让那些“不成功”学者,或那些将要毅然步入这一“疯狂的冒险”之年轻学人,能有稍微多一点的从容不迫和气定神闲。面对那么无奈的现实世界,学者最重要的责任或许不是拯救这个世界,而是首先设法拯救自己。既然尽了自己的本分,肯定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纵使在职业生涯结束之时,吾人仍然无所建树,壮志未酬,那又何妨?

(有删改)

4. 第②段“增砖添瓦”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5. 对③④两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伯说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因为多数学者注定一无所获。 B. 只有优秀如韦伯,学术生涯才可能没有心理的不平衡和受挫的感受。 C. 大学薪酬制尤其是业绩考核,让学者能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 D. 让学者在物质方面过上体面生活就可以避免韦伯当年那样的“折腾”。 6. 根据第⑤段文意进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生的坎坷和困蹇一定能给学者带来正能量。 B. 学者如果只是对不幸默默承受那是不睿智的。 C. 古今学者对价值认同方式实际上并无区别。 D. 成功的学者不屑于发愤之作也不会离经叛道。 7. 分析第⑥段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8. 联系全文,概括“不成功”的学者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4. 为他人伟大的学术成就,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或提供一些帮助)。 5. A 6. B 7. 第⑥段先提出观点,然后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将与杰出之人作为同事相处和周围都是些平庸之人的结果对比,突出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的重要性;再以韦伯刊发文章批判破坏同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内在坏境的行为为例证,具体有力地证明观点。

8. 事业上不够成功,只是为别人添砖加瓦;经常遭受心理上和物质上的不平衡和失落的折腾;能咀嚼、回味、反思不幸,乃至言说自己的伤痛和苦恼;期待一个能够鼓励自由表达意见,公开交换观点的外在宽容环境;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 【解析】 【4题详解】

的- 4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添砖加瓦”,结合“倘若不能进入学术史意义上的‘发凡起例’,或者说带来科学革命意义上的‘范式转换’,那点成绩也只是为他人建造巍峨大厦”分析,意思为为他人伟大的学术成就,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只有……才……”错误。原文是说“在他所谓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的讲述里,很难说没有自己心理不平衡和受挫感的投射”。C项,“让学者能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错误。结合原文“评定标准是所谓数字化的业绩考核。所以,当下‘不成功’的学者,最终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一定比当年的韦伯更能经受住各种‘折腾’”分析,“让学者能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篡改文意。D项,“就可以避免”错误。结合“韦伯的这一质问怕还有实实在在物质生活上的羞涩和失落”“最终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一定比当年的韦伯更能经受住各种‘折腾’”分析,“就可以避免韦伯当年那样的‘折腾’”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一定能给学者带来正能量”错误,“一定”过于绝对。原文为“人生的坎坷和困蹇,本来就不只是单一负能量”。C项,“并无区别”错误。结合“现代学者作为职业研究人员,参与的是一种集众的工作。他的任何研究都需要经过同行仔细验证,以及学术共同体的认真审查,故不太可能‘朝闻道夕死可矣’”等分析,古今学者对价值的认同方式实际上是有区别的。D项,“成功的学者不屑于发愤之作也不会离经叛道”错误。结合“‘不成功’的学者置身底层和边缘,较多发愤之作,难免没有一点离经叛道,自然比成功的学者更期待一个能够鼓励自由表达意见,公开交换观点的外在宽容环境”分析,“成功的学者不屑于发愤之作也不会离经叛道”于文无据。故选B。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的论述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将文段内容进行分层。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析句子。现提出观点“‘不成功’学者还应比成功的学者,更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内在环境”;结合“谁也不会否认,与杰出之人作为同事相处”“如果周围都是些平庸

- 5 -

(有删改)

【注】①炳:光明,显著。②铨(quán):这里指去吏部听候选派授职。③自育:自我修养,道德教育。④与:心许,赞同。这里指政见、主张等。 22. 第②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 则

B. 且

C. 以

D. 为

23. 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吏因为囿于书生之见而看不起其下属。 B. 皇帝信任书生,对大吏的做法不以为然。 C. 皇帝曾经也是书生,这使大吏肃然起敬。 D. 皇帝的说法英明,可彪炳史册传扬万代。

24.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甲、乙、丙、丁四处,合理的位置是 呜呼,大哉斯言!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分析第③段的行文思路。 26. 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答案】22. C 23. B 24. A

25. 先写夏君像是担忧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在言谈神色之间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然后写真正的书生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这样的人不必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接着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许多人诋毁他,他也难以有像俗吏那样的行为。最后说如果极力为自己辩护,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都做不像,最终在治理政事上陷入糟糕的境地。

26. 对友人将要担任吏职,荣耀乡里表示祝贺;赠序鼓励友人坚信圣道,不要犹豫;希望友人不要为书生的称呼感到自卑,要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混同于俗吏之流。 【解析】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结合“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欢”分析,“咍然”是笑着的意思,“欢”是显得欢乐,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用虚词“以”。句意:他总是笑着,显得欢乐。故选C。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

- 16 -

容还是分析观点。结合“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分析,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恐惧地表示服从。主要讲皇帝信任书生,认为个别大吏的做法是错误的。故选B。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理解语句意思,初步感知选项位置语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呜呼,大哉斯言”,“大”,是到了顶点;“哉”,感叹词;“斯”,指示代词,这;“言”,是道理的意思。最精辟的言论。结合“斯言”分析,前面应该是一句名言或有哲理的话,排除C项、D项。乙处前面也有一句话,但是结合句意分析,“是书生,非俗吏”不合语境。结合“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分析,应该放入甲处。故选A。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的论述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将文段内容进行分层。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句子。结合“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分析,先写夏君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色之间;结合“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分析,写真正的书生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这样的人不必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结合“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分析,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许多人诋毁他,他也难以有像俗吏那样的行为;结合“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分析,最后写如果极力为自己辩护,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都做不像,最终在治理政事上陷入糟糕的境地。 【2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写作意图是创作意图中的一种,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文字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对作家写作意图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作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来认识。结合

- 17 -

“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夏进士能得到官职,为乡里增光表示祝贺,同时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有进有退,所以写文章来鼓励他。作者暗暗地观察夏进士,从他的言谈神色之间发现夏进士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作者对此表示担忧。友人将要担任吏职,作者用皇上也自称为书生的事实来鼓励他,要他不为书生的称呼自卑,不怕嘲笑,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要混同于俗吏之流。 【点睛】参考译文:

①乾隆年间,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恐惧地表示服从。啊,这话伟大啊!它将光大昌明六经的旨意,教诲千秋万代。

②嘉庆二十二年春天,我们杭州府的夏进士去京师,将要选拔为知县,绕道来上海和我告别。我和他交谈,觉得他更加长进了,面色温润和悦,神态举止峻挺高洁,议论三千年的历史,两人的看法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他总是笑着,显得欢乐。我说:“这是个书生,不是平庸的官吏。”上海的人和同乡的人都说:“不是平庸的官吏!”他到京师去,京师与我相识的尊贵人物,都认识夏进士,他们也一定会说夏进士不是平庸的官吏。

③虽然如此,但认真暗暗地观察夏君,夏君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色之间。国家的事,除了书生,无人可以托付。真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吗?再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一百个人诋毁他,一万个人诋毁他,他咬着指头发誓不做书生,以言辞捍卫自己的尊严,极力地辩解他不是书生,难道他最终能够与俗吏的行为相似吗?学做俗吏却学不像,更加显出他的迂笨,曲意辩护他的笨拙,发展下去,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吏二者都不像才罢休。唉!以书生的言辞神态,加上迂笨,再添上曲意袒护,最终失去书生的本色。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夏进士治理政事,就糟糕了!

④新娘子过门三天,可以知道她的德行修养;新官上任三天,可以看出他的治政主张。我结识夏进士十年,既庆贺他得到官职,给我们乡里增光,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动上将会前进一步又后退一步。在他上任的时候,我恭敬地陈述皇上的教诲,也是附从古代朋友送行赠言的意思。

三、作文

27.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对价值的肯定。 对此,你怎么看?写一篇800的文章,题目自拟。 【答案】肯定

曾经,我总是在迷途中寻觅着“被肯定”;而今,我终于明白一艘船的价值在于扬帆远航,前提是必

- 18 -

须离开那用虚幻构建的温馨的港湾。

几天之前,我总是希望老师会拍着我的肩,颔首微笑:“不错,你今天的表现很棒!”但现在我知道,这不是肯定,只是表扬。回想那时我的心理,对这样的表扬充满期待何尝不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既然一颗心都摆不正,那么这样的“肯定”给我带来的只能是片刻的欢愉而不是心灵上永恒的慰藉。

其实,身为学生未曾真正步入社会的我们,对“肯定”的理解还有些许模糊。那些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耕耘的职场精英们却早已有了清晰的概念。什么是肯定?领导的肯定。什么是领导的肯定?奖金、晋级与加薪。于是,肯定被剥光了光鲜的外衣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不过就是一叠人民币。其实,这也不是肯定,这叫奖赏。奖赏给你的是窃喜,起码大多数人不会在拿了奖金后对着同仁放肆地大笑。

生活中的很多人分不清表扬、奖赏和肯定的区别,更多的人则不想去分清。记得几年前有位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得到了来自老师、亲友的无数的赞扬、奖励,却得不到室友们的肯定。他的室友轻视他的出身、他的谈吐、他的衣着,于是忍无可忍的他举起了屠刀……

正是失去了“肯定”这块最香最甜的果肉,你给他再多光鲜漂亮的果皮也无济于事。

事实上,肯定决不只是语言或物质上的表达,它是一种行动上的支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视甚至仰视。它捍卫了你的人格,修复你受伤的情感,让你疲惫的身心重又充满活力。它可以给予你灵魂上的抚慰而不仅仅是肉体与心情上的片刻的舒坦。

很多人都把心比喻成发动机,因为它支持着整个人体的运转。从你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正式投入运行了。而你所获得的肯定,就是装备你的内心的最新型号的零件,一件件地装配上这些零件,你的心才会成为更坚固、更坚强有力的发动机。试想,这架发动机如果几十年都没有更新换代,那么过早地磨损将是必然。从肯定中,你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继续拼搏的目标,明白自己的付出不是付诸东流的石块,从而顿生前行的动力。

乔布斯说过:“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一定是笑着的——我看见他们都在使用苹果。”全球的“果粉”都在用行动表示着他们对苹果、对乔布斯的肯定。唯有这样的力量才能穿透生与死的阻隔触碰到那位逝者的不朽的灵魂。

要知道,肯定永远只住在离你心房最近的地方。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写作任务十分明确“对此,你怎么看”。本次作文对文体,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题干中“对此,你怎么看?”一句话,就是在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因此作文应该要有明确的观点出现并进行相关阐述。

- 19 -

【审题】“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对价值的肯定”,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肯定,而是不愿肯定,或者说不会肯定。学会肯定,不仅体现出一种力量、一种卓识,更能凸显一种睿智、一种品质。每一个人都有期待肯定的心理,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欢欣鼓舞,动力不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价值,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不管选取哪种体裁和素材,都要时刻想着为文章中心服务,那些与中心无关或是关系不密切的内容不管看上去多美也要忍痛割爱,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而突出。具体到这篇作文,选材时一定要选取那些与“肯定”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写作者读懂“材料”,明了“肯定”的内涵)的材料,写作时才能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

参考立意:学会肯定别人,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别人的结果;肯定自己;为何要肯定自己;怎样肯定自己;辩证地看待肯定,肯定别人是要有限度的,不要吝啬对别人的肯定,也不要过分地给予;肯定自已不能盲目地自高自大,也不是无原则地迁就自己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学会肯定”。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学会肯定,不仅体现一种力量、一种卓识,更能凸显一种睿智、一种品质;学会肯定,就是敢于坚信每一种独到的发现;学会肯定,就是善于敞开一个豁达的胸襟;学会肯定,就是等于找回一份温暖的感觉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学会勇敢地迈出自己,坚定地理解别人,不吝传递肯定,以温度彰显热情;肯定自己,可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等。

【素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并且就像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人和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不要以任何人的评价来定位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否定你,除了你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是啊,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肯定。学会肯定,不仅体现出一种力量、一种卓识,更能凸显一种睿智、一种品质。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是一面公正的镜子,以肯定的眼光看待事物,它就呈现美丽,反之则呈现丑陋。但寻找美丽,看待真实的眼光须是同样的。

学会肯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观察事物。当你的生活一片阴霾时,还会赞美墙角那支怯弱的红玫瑰吗?批判虽可以矫正,但这种否定一切的处世方法,并不是我们推崇的。一株向日葵,用肯定的眼光看待它,你会发现它金黄的笑脸与太阳会面的情景是多么生气勃勃,然而,当你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它时,它与太阳的照面简直是一幅阿谀逢迎,巴结谄媚的丑态毕露的写真。

肯定是一种信任和赏识。 肯定一种理解与沟通。

学会肯定吧,肯定是一种美德,肯定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诚如爱默生所言:“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 2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cj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