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21暴雨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08 22: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7.21特大暴雨研究报告

2012年7月21日,一个平凡的周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如猛虎之势袭击了北京,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山洪、泥石流、积水溺亡、水漫城市,这些平时离我们很远的词汇,就发生在身边这座国际大都市、一国之都。根据2012年7月25日北京市政府的灾情报道,此次暴雨灾害造成160.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6.4亿元,共79人遇难??如此惨烈的灾情让我们揪心: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竟然因一场暴雨而消逝了79个鲜活生命。然而痛的现实已成定局,更重要的是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从这次暴雨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胸怀天下,心系国家,以天下为己任,因此为深刻反思北京7.21特大暴雨灾情,我决定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等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7.21北京特大暴雨进行分析:一是基本情况,二是成因分析,三是对策建议,从而为北京市应对暴雨灾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履行中学生关心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一、灾情基本情况

2012年7月21日 , 北京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场暴雨灾害,全市16小时平均降雨量170mm,城区平均215mm, 房山区平均301mm,全市最大点房山区河北镇达 541mm,超过500年一遇,城区最大点石景山区模式口为328mm,达到100年一遇。 房山等重灾区多条河流暴发山洪,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灾害,其中北运河北关拦河闸最大洪峰流量1200m3/s,并启动分洪闸向潮白河分洪,拒马河最大洪峰流量达到2570m3/s,为近50年来少有。这次特大暴雨降雨总量之多、降雨强度之大、强降雨历时之长、局部洪水尤其是山洪之巨历史罕见,给城市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据统计,全市受灾人口近160多万人, 紧急转移9万余人, 直接经济损失110多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损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主要包括:河道堤防损毁485处49km,护岸损坏近万处,决口53处,河道淤积243处总方量2 000余万m3,损坏水井891眼、泵站117座、灌溉设施44处、水文设施40处,路面塌方31处,3处在建地铁基坑进水,轨道7号线明挖基坑雨水流入,5条运行地铁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临时封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1条110 kV站水淹停运,25条10 kV架空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降雨造成京原等铁路线路临时停运8条??

二、灾情成因分析

“北京7.21暴雨”课题组房山调研简报声明:“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灾害不仅是自然之力为之,更与社会管理和治理能力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有关。”由此可知,北京此次暴雨灾害之所以如此惨烈纠结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极端气候等客观因素,二是城市建设、应急预警等主观因素。

(一)客观原因

1.地理环境。暴雨、洪灾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气象水文等有密切关系。北京地处华北 平原北端,西边的太行山脉和北边的燕山山脉在北京的西北部交汇,地势较高;东南部则是平原,地势很低。夏季,当来自东南的方向的暖湿气团从较低的平原地带进入北京,遇到西北部山脉的阻挡时,就会向上抬升,形成地形雨。北京这种西北高东南低的特殊地形,会使得夏季暴雨的强度得到加强。

同时,山前地区坡度比较大,若土质松软、植被较差,在强降水的条件下就易次年工程泥石流。泥石流是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沿山沟或山坡流动的现象,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力大,可以将整个村庄夷为平地。大雨形成的山洪顺着山势进入平原,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就会形成洪涝灾害。

2.极端天气。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局部暴雨频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王浩院士 表示,“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呈上升趋势,这主要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动力增强,大气循环和水循环变得更加不稳定,从而造成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地面温度升高,会加快地表水的蒸发;同时,气温升高,使得大气中可以保持更多的水,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更强的降雨。

近20年北京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热岛和雨岛效应明显,高楼大厦(跟小型山峰的降雨特性类似)的局部小气候条件容易形成历时短、强度大、范围小的局地突发性暴雨,城区出现局地暴雨的频率与强度远高于周边建筑物低矮地区,降雨强度往往超过 70 mm/h极端天气标准,导致城区的极端天气频频发生,产生局部内涝。2004年以来,北京共发生极端天气43次,暴雨来势凶猛,历时短、积水断路等灾情出现快,导致预报非常困难。

(二)主观原因

1.城市建设与河道、管网等设施的规划建设不同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道路建设明显快于河道、管网的治理。由于规划和投资渠道的原因,城市道路建设与河道整治脱节,导致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不到位,没有给雨洪留出合理的路由。城区有部分中小型河道没 有实现规划,有的排水管线下游没有出路,造成了城市排水系统不畅,遇有降雨容易形成局

部地区洪涝。这种情况在德茂庄路、玉泉路、以前的玉泉营等都有出现。

2.城区排水能力偏低。经过多年的建设,北京市已建成排水管网总长度为10172km,北京城区现状管网排水标准一般为:排水干线1年一遇左右,城市环路1年一遇~2年一遇(未达到国家规定3年一遇的上限标准)。 2011年6月23日暴雨后核查的主要道路雨水管道总长约943km,其中校核排水标准大于或等于3年一遇的管线只有142 km,占总数的15%;排水标准小于3年一遇的约801km。另外,中心城区88座雨水泵站重现期小于2年(含2年)的有65座,占73.8%。而北京近些年降雨经常达到小时70 mm以上,其重现期都在20 年以上。如 2011年 6月23日石景山区模式口小时降雨量为128.9 mm,这一现状难以应对近年频繁造访北京的极端天气标准(70 mm/h)。事实上,2011年6月23日暴雨以后北京市已经建立了90座下凹式立交桥排水预案,但城区本次暴雨平均降雨高达215mm,不少立交桥仍出现积水现象,说明北京城区道路排涝能力仍然不足。

3.承担城市排涝的河道排水能力不足。城区有部分中小河道多年没有疏挖整治,河道淤积堵塞,排水能力严重不足,如承担西南部地区重要排水任务的丰草河未实现规划,河道排泄不畅,降雨时雍水漫溢,致使地区洪水进入桥区,是造成 2011年“6. 23”丰益桥、管头桥积水的主要原因。

此外一些原用为农田排涝的沟渠,现用于城市排水,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城市排水需要。如丰台区马草河未治理前,约31 km2流域内的雨水没有出路,曾造成西南四环科丰桥至马家楼桥一带积水严重。马草河南四环下游段于2007年治理完成,治理河道总长7. 7 km,河道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打通西南三环和西南四环一带排水系统,整治效果成效显著,之后马家楼桥、花乡桥等几个积水点没有再出现积水。

三、灾情对策建议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显得日益重要,防洪减 灾是城市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京市而言,在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供给安全的同时,应该把防洪减灾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首都防洪安全。

(一)统筹城乡点面结合,完善防洪规划

针对“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暴露出的防洪薄弱环节,按照城乡统筹、点面结合的原则,完善市、区县两级防洪规划。 重点要把握和处理好城区防洪与郊区防洪、 水利工程

与市政设施、地上建筑与地下管网、防洪排水与雨水利用的关系, 做到建设标准和建设时序相互衔接,工程设施和管理运行相互配合,形成完善的防洪体系。 近期要按照防洪优先、兼顾生态的原则, 完善防洪河道治理规划,特

别是加快承担重要防洪任务的中小河道治理规划;完善山区泥石流易发区、采空区、采矿裸露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二)多专业融合多目标兼顾,加快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要重视地下,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原则,坚持道路、河道、管网同步建设的原则,在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要整合多方意见。今后在城市规划时,应积极重视保留市内原有河流、湖泊、洼地及排水通道,尽可能恢复原有河道的拦蓄空间。此外城区中小型河道要加快治理,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

(三)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提高防汛应急指挥能力

要不断完善各类防汛应急预案,加强专业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和防汛物资储备,增强预案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要以防汛抗旱指挥部为平台, 构建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统一的防汛抢险信息采集、决策、执行、监督、信息发布体系,全面提高防汛应急指挥效率。

要进一步完善雨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科学预报、预警;完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快速、科学、高效地调度;完善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工作机制,提高防汛应急协同处置能力。

(四)强化防汛减灾宣传教育,全面增强公众防灾避险意识

进一步强化公众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汛避险知识,做到防汛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 增强公众的防灾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提升公众防灾减灾、避险自救能力。 建立完善预警发布平台和防灾避险预警发布联动机制,扩大汛情预警发布覆盖面。 要加强防洪社会化管理,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参与防洪减灾的良好局面。

北京7.21这场暴雨既考验了人与水的关系,也考验了人与人的关系;既检验了城市 基础设施状况,也检验了防汛应急管理水平。这场特大暴雨自然灾害带给我们许多启示,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