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优势互补初探

更新时间:2024-03-02 00: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优势互补初探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带来了冲击;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改变旧的教学

思想的契机。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实现两者的互补,本文提出了要实现互补的原则:首先,

在操作层面上,强调两者并重;其次,认识到两并非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就必须把它统一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 关键词:传统教学信息技术互补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使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 教学观念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同时, 也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改变旧的教学思想和传统人 才培养模式的契机。在目前的教育领域,对传统教学是 继承还是迸弃的争论已经有所缓和,大部分教育工作者 已经意识到,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要完全割裂不仅不 可能,而且是时代的倒退。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在现有的 信息设备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人才 培养观念的转变,实现教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提出了《传统 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在小学语文方面优势互补的 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近三年来的实验,对传统教学与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如何发挥其优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并从教学实验中初步总结了两者进行优势互补的原则。 (一)传统教学与信息环境下教学并重 在信息资源逐步引入教学领域的过程中,信息资 源与传统教学始终处于“偏”“正”的关系。当时,在 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提到最多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 资源的出现只是起到了工具的作用,传统教学在本质上 并未发生变化。不过,信息资源的引入给我们多年来一 成不变课堂教学吹入了一缕清新之风。没有这样的开端 就没有更深入的思考、探索、实践、反思的过程,那么 提出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并重的思想就成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提出传统教学与信息环境下教学并重是基于 以下方面考虑:

其一,从理论上,我们进行两种教学并重的实践, 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它强调不同知识背景 下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 这与传统教学中学习者的被动接受截然相反。作为文化 或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应该遵从于人类认知事物的基本 规律,而非传统的习惯势力。

其二、在大力倡导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 重提传统教学是不是与时代的发展相背离?在传统教学 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

得每一位处于信息环境下的教育工作者来甄别、来实践、 来反思、来吸收。如: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和当代教育 所倡导的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是异曲同工的;二千多年前 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是对学 习要于思考相结合的最早论述。当我们以理性的、辨证 的思想回过头来看这些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 难发现,我们离传统教学渐行渐远,对传统的否定与批 判仍然有很大的市场。这也正是我们不能正视传统,不 敢重提传统,却又在实践中不得不用传统的根源所在。 其三,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学习理论,在揭 示人类认知规律方面更具科学性。但一个理论的确立, 从产生、发展到成熟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充实 和完善,而建构主义的发展是根置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土 壤之中,在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比较短,还需要在操作层 面上经过实践的检验。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传统教学 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要两者并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改变信息资源作为辅助工 具的现状,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两者并重这一理念。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为例说明。上课伊 始教师以一段视频为内容,让学生领略茫茫的宇宙空间, 唯一承载生命的地球壮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来说明地球

之美,使学生对地球产生深切的爱。接下来,视频切换 到因为人类毫无顾及的破坏活动给地球环境造成破坏的 画面——土地干裂、沙化,工业废水、生活垃圾、滥砍 滥伐等人为因素造成地球满目疮痍的景象。当视频资料 播放结束后,整个课堂一片寂静,强烈的反差使学生由 所看到所想,内心受到巨大的触动,促使他们有话要说, 有话可说。这时教师已经成功的将学生引入到预设的情 境之中,引起了他们对地球、对环境、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教师不失时机的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 答十分踊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很漂亮”,“我看到 了干裂的田地”,“我看到了垃圾堆积如山”??。从 对学生的表达统计结果发现,对环境破坏关注的学生占 到了85%。老师又进一步问“你们看到这些后,想到 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无一不提出环境保护的问题。此 时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点出这篇课文的文眼“只 有”,并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深切感受到 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危机和保护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75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0 月25 日

球的紧迫性、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为保护 地球环境出主意、想办法。整个课堂紧凑、生动、民主、

热烈,唤起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使他们的 思想在教学中得到升华。

可以看出这节课在一下特点:1、它不同于以往多 媒体辅助教学中对教学在某几个点上的突破,而是通过 教师对信息资源的精心整理与编排,奠定了整个课堂教 学的基调。2、降低了语文教学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要求, 使学生在师资力量有差异的情况下,公平的享有学习资 源。3、使学生寓学于乐,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摄取、 主动思索、主动表达。

(二)传统教学与信息环境下教学是有机的整体 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总是在忽左忽右中摇摆前行, 在否定之否定中发现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一提到传统 教学,我们往往联想到的就是:一位教师、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以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其实这是对传统 教学的绝对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抛锚式教学、支架式 教学等许多新理念都脱胎于传统教学的成果。传统教学 与信息环境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 为中心的思想的转变上,而非某些具体操作层面的对应 上。我们在课题实践过程中,一线教师往往困惑于传统 教学应该对应于哪个环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应该对 应于哪个环节的点点对应的思维禁锢中而忽略了信息环 境下教学来源于传统教学,除了教学思想的革命性转变

外,在形式上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与改良。因此不能割 裂的来看待这两种教学。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威尼斯小艇》一课中,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随着 舒缓动听的音乐,配合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去聆听 水城威尼斯的声响,去神游水城威尼斯的景物、风情。 当音乐响起时,整个课堂笼罩在一种静谧、温馨、放松 的氛围之中。音乐的感染力迅速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朗读的音效也在音乐的衬托下被无限放大。之后, 老师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的回答不一而足,“我看到了水城威尼斯穿梭的窄 扁的小艇”,“我感受到了水城威尼斯迎面吹来的海风”

??。音乐使学生的思维紧随课文的描绘,抛开空间与 时间的界限,展开无限的想象,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 得到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如果割裂地来看待实验课中的这一环节,它显然 是传统教学与信息环境下教学“混血”的产物,但是它 被和谐、很有机、无缝的接合在了一起,产生的效果却 是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所始料未及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它最少体现了以下特点:1、拓宽 了学生的听力范围;2、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

3 培养了学生综合欣赏的能力。

(三)传统教学与信息环境下教学优势互补的关 键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对于不同课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主张 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教育教学 生搬硬套的拿各个环节和传统教学与信息环境下的教学 做一一对应,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意义建 构是与新课改提出的标准相背离的。因此,对于每一节 实验课,我们首先要充分挖掘它作为传统处理和采用信 息技术后的优缺点,进行必要的取舍,宜侧重传统的则 传统,宜侧重信息手段的则信息化。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它重视学生对字词的理 解和准确应用。而成语和诗词却因为古代汉语与现代 汉语之间的差异,使学生的理解出现较大的断层,致使 学生对成语的应用产生障碍;另一方面,小学生受心理 和阅历的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准确使用语言高度凝练的成 语。在课题实验中一线教师收集合适的成语,采用“无 字词典”的形式,巧妙的借用图片或小视频的形式来揭 示成语的内容。

相反,学生对某些字词的理解是必须要在教师的 引导下去感知、去体会,才能真正领悟,这也正是传统 教学的优势所在。如,实验教师在进行苏教版二年级语

文《小雨点》一课的教学中,对一组词“散步、跳跃、 奔跑”的教学过程:老师先让学生们说说什么是散步? 当学生的描述基本准确时,老师让部分学生走动起来感 深受散步的动作特点,通过学生把对散步的理解用语言 进行描述,再进一步用动作做出来,在思想中已经完成 了一次从思考到表达,再到调整的过程。几个动作做完 后,老师及时发问:“谁能说一说‘散步、跳跃、奔跑’ 有什么区别?”在老师对前几个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之 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用语言描述,有的干脆做动作。 整个过程在老师的组织下热烈而有序的进行,学生在尝 试表达中得到快乐与自我完善。

因此,从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无论是传统教 学,还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只是在教学方式上的 不同,两种教学要实现优势互补必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 思想上趁于一致。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与信 息化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取长补短,使之趁向于体现以 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 建构,达到学生能力综合发展的目的。 当然,我们关于传统教学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 优势互补的课题研究还只处在逐步探索的阶段,其中的 观点和方法还有不太成熟的地方,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

学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总结、验证。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 》

《语文课程标准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 抗

(责任编辑于静) 76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cd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