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更新时间:2024-05-08 14: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一章 概况 1) 采煤工作面平面图 2) 工作面位置 3) 地面状况 4) 工作面地质状况 5) 巷道布置 第二章 采煤方法 1) 采煤方法 2) 主要生产系统 3) 采煤工艺 第三章 顶板管理 1) 工作面支护 2) 刮板机道支护 3) 上下端头支护 4) 两巷支护

5) 切顶线支护及工作面加强支护 第四章 通防管理及其他安全管理 1) 通风系统 2) 风量计算 3) 安全监控布置 4) 火工管理 5) 防尘管理

1

6) 防火管理 7) 防水管理 第五章 生产组织 1) 循环作业和劳动组织 2) 煤质及煤炭回收

3) 支护材料管理及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2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开采影响

一、 采煤工作面平面图 二、工作面位置

1101回采工作面属于K1煤层,位于一采区的东翼。1101采面没有大的地质构造,但有小的构造,局部煤层消失或变薄。

工作面标高:2010~2039。地面标高:2200米。 三、地面是山林,无建筑物。

第二节 工作面地质状况

一、煤层赋存条件

煤层自燃倾走向长度(m) 350米 向性 150~160米 倾斜长度(m) 1.0-1.7 煤层厚度(m) 米 平均采高(m) 1.86 可采储量 165000 实测涌水量 沼气等级 低瓦斯矿井 三类不易自燃 0.02m/min 33

8~15° 煤层倾角(度) 容 重

二、煤层及顶底板岩性变化特征(附综合柱状图)

顶底板条件

K1煤层顶板岩性为浅灰、灰绿色中厚层细砂岩、泥岩,不稳固,随回采而垮落。底板为底板岩性为灰白至黄灰色薄层页岩及砂质页岩,遇水膨胀变形、底鼓。 三、水文地质情况

该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顶板裂隙发育地带有少量淋水,最大涌水量0.5 m/min,正常涌水量0.02 m/min。 四、主要地构造说明

本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断层对回采的影响程度较小。

第三节 巷道布置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

工作面进回风巷及切眼沿K1煤层布置,均为单巷布置, 支护形式为锚网带,掘进断面形状为梯形。 二、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巷 道 名 称 运 输 巷 断面形状 梯形 4

3

3

回采率 1.36t/m 395% 10个月 预计可采期 断面(m2) 8.0 支护形式 锚网带 切 眼 回 风 巷 矩形 梯形 4.5 6.5 锚网带 锚网带

第二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采煤方法

根据采区设计要求,煤层儲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确定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第二节 主要生产系统

一、 煤炭运输系统

1101工作面→1101运输巷→运输石门→主斜井→地面 三 、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附供电系统图)

5

2.工作面电气设备及负荷表 机械名型号 称 运输机 SGD-420/55W 煤电钻 乳化泵 手拉葫芦 移溜器 注液枪 回柱绞车

第三节 采煤工艺

一、落煤方法

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 1、爆破落煤工艺 a、打眼方法:

炮眼采用对眼布置,打眼前先敲帮问顶,支护齐全,消除一切危

6

负荷 55KW 1.2KW 37KW 单位 数量 部 部 台 1 2 3 用途 运煤 打眼 供高压液,负压MSZ-1.2 XRB2B 喷雾 设备安装,辅助SH-5 YL-800 PZYX-Q3 JH-14 5t 800mm 30Mpa 7.5KW 个 台 把 台 2 36 30 1 回收 移溜 升柱 回棚 险因素。 用MSZ-1.2型电煤钻和六棱空心钻杆湿式打眼,用镐点眼,禁止套用老眼或残眼。在完好支架及临时支护保护下操作,与回柱平行作业间距不小于10m。 打眼时,禁止开采煤机和运输机,人员不准站在运输机内。打完眼后,电煤钻、水管要拉到上下平巷支架完好处盘好,并将电煤钻停电。打眼执行《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采煤专业采煤打眼工部分的有关规定。

b、爆破方法:

用乳化炸药和1-5段毫秒延期雷管定炮爆破,串联连线,正向定炮,定炮使用水炮泥和炮泥,每次定炮不准超过20炮,一次装药,一次起爆,放炮母线长度大于150m,拉躲炮半径大于150m,躲炮时间大于30分钟.放炮母线必须使用专用小电缆。

放炮执行“一炮三检”、“三保险”及“准许放炮单” 制度,放炮前后,对放炮地点前后30m范围洒水灭尘。放炮漏顶及打歪支柱及时处理。放炮使用专用放炮器,禁止放明炮、糊炮、明火放炮及短母线放炮。

定放炮及火药管理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315-342条、《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采煤专业采煤放炮员部分的有关规定。 2、炮眼布置图(三视图)(后附)

7

3.炮眼特征表

位置 名距离距底距顶称 (m) (m) (m) ) 上0.9 眼 中 眼 下0.9 0.4 眼

8

角度 利用仰俯水平 (°(°) (m) (%) (Kg) 眼深率量装药 0.4 5-10 90-100 1.0 80 0.4 5-10 90-100 1.0 80 0.4 4.爆破说明书(见表)

顺序 项目 型号 1 打眼工具 台数 平均深度 炸药种类 3 火药 每孔装药量 吨耗 种类 4 雷管 吨耗 炮泥 5 封泥 水炮泥 封泥长度

第三章 顶板管理

第一节 工作面基本支护

一、 工作面基本支护

K1煤层顶板岩性为浅灰、灰绿色中厚层细砂岩、泥岩,不稳固,随回采而垮落。底板为底板岩性为灰白至黄灰色薄层页岩及砂质页岩,遇水膨胀变形、底鼓。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设计“四、五”控顶,排距1.0m,柱距0.8m,最小控顶距4.2m,最大控顶距5.2m。放顶步距1.0m,回柱绞车选用JH-8型。直接顶不稳定

9

单位 台 m Kg/孔 Kg/吨 个/吨 m 个 m 说明 MSZ-1.2 上下平巷各一部 1.0 乳化炸药 0.4 0.023 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 0.058 机制可塑性炮泥 1,每孔一个 >0.5,封满为止 时,生产中视情况,可加强支护;直接顶坚硬难冒时,可采取强制放顶措施,若底板吸水后易膨胀,支护时可在支柱底部加柱鞋,防止支柱插入底板。

在采面上下端头要使用“四对八梁”,煤壁线要使用贴帮柱,放顶线要使用戗柱和加强柱。 支护密度验算如下:

支护的强度:P=5×m×ρ (t/m) (按5倍采高考虑,采高1.5米) =5×1.5×2.3=17.25t/m

工作面按160m计算,因此,采场最大面积S=160×5.2=832m,所设支柱数1067根,则支护密度为1067/832=1.3根/m,支柱实际提交的支护强度为1.3×30=39t/m,因此,所设计工作面的支护密度能满足支护采场顶板的要求。

根据工作面采高及现有技术装备,决定采用DWF-1800单体液压支柱配HDJA-800型金属铰接顶梁,初撑力90KN,软底时支柱穿铁鞋(Φ0.32m)。

10

2

2

2

2

2

二、工作面基本支护规格表

支支柱(m) 控顶距(m) 名护排距 柱距 最大 最小 密强度 支回 切顶 式 规柱0.8 1.0 5.2 4.2 根格 梁

第二节机(炮)道支护(附图)

一、机道宽度、贴帮柱、临时柱。

机(炮)道宽 1.3 m,贴帮柱、临时柱连续支设时,柱距1.2m。 二、支回贴帮柱、临时柱的要求:

工作面正常进行下,不支设贴帮临时柱,特殊情况如:顶板破碎带、过断层、机道超宽、人员进机道作业,支设贴帮临时柱。贴帮临时柱支在顶梁、π型钢梁或托板上。贴帮临时柱自上而下支设, 支设贴帮临时柱前必须先敲帮问顶, 摘除悬矸活石。回贴帮临时柱,人员站在斜上方人行道内远距离回柱,以下8m不准有人,并及时敲帮问顶,在专人监护下,停机停溜进行。

三、 机(炮)道支护措施。(包括铺笆、挂梁、铺网、使超前棚、打锚杆以及防止放炮崩倒支柱等加强措施)

(a) 机道采用悬臂梁护顶,柱梁布置方式为齐梁齐柱布置,顶

11

顶板管理方支护参数 式 放顶步距 称 形度 1.339t/m 2见5密集1.0/m 2回1 戗棚 米 梁前悬0.4m,后悬0.4m,顶梁不接顶时,用木料穿实,悬臂梁与支柱同步升起,具体操作如下:

放炮采煤移溜后,先在原悬臂梁下升起支柱,支柱稍用力,然后在顶梁上向前铰接悬臂梁,插上水平销,水平销小头向上,将顶梁调挂到适当位置,稍卸原悬臂梁水平销,并使支柱稍卸荷, 调整顶梁,使垂直煤壁子升起支柱,初撑力达90KN以上。操作时,二人进行,一人升柱,一人挂梁。

(b) 工作面顶板完整情况下不使用π型钢梁,机组割煤过程中有漏顶危险或已经漏顶时, 断层带、顶板破碎带,按1.2m间距在正规柱梁空档内使用长2.8m的π型钢梁,一梁二柱。π型钢梁支设及移动方法按后述使用π型钢梁措施执行。机组进刀处空顶面积大,按间距1.2m保持三架π型钢梁加强支护。

(c)工作面因顶板破碎,铺设双抗网护顶时,铺网在机组割煤前进行,在机道内铺联网, 联好后反向折起悬挂在顶梁上,不得防碍机组通过,机组割煤移溜后, 支柱时借助悬臂粱将网托起。铺网严格执行后述铺联网措施规定。铺设金属网护顶时,网倾斜压茬0.02m,走向对接严密,用12#铁丝联网,联网间距不大于0.2m。

(d) 机道内的浮煤用长不小于1.5m的扒子扒到溜子里。 (e)机道内的伞檐要用长扒子(>1.5m)摘掉,摘顶找帮以下5m不准有人,并停机停溜,人员站在摘顶找帮上方位置,不易摘掉的伞檐,安上述支临时柱的要求护顶。

(f) 正常情况下,人员严禁进机道,必须进入时,必须先停机停溜, 挂齐顶梁,打好临时柱,并有专人监护顶板和煤帮。人员撤

12

出机道,发出开机信号后,方准开机。

(g)放炮时,炮口范围内的支柱活柱用双抗网双层或用皮子遮挡,炮后及时扶倒柱。

(h)机道护顶执行集团公司新矿生字[2003]17号文件规定。

第三节 上下端头支护

端头支护措施

a.工作面上下端头使用单体支柱配普通顶梁支护顶板,排距0.8米,柱距为1.0米,在正规柱梁空档内按1.2 米间距使用三架π型钢(3.2米),一梁不少于二柱。

b.上(下)端头第一架顶梁距上(下)平巷支护倾斜距离不大于0.5米。

c. 上下平巷使用架棚支护时 ,上(下)平巷下(上)帮各使用一对长3.2m的π型钢梁托住棚头,π型钢梁上加木楔或托板,升紧升牢,一梁三柱,随工作面推进交错前移,步距1.6m,滞后的π型钢梁移过后,及时在π型钢梁至切顶排的空顶部位按排距0.8m、柱距1.0m,及时补打带顶梁的单体支柱,并随工作面向前推进铰接使用,严禁空顶。

d.在上(下)端头从上(下)向下(上)第六架顶梁以下(上)切顶线内侧各加设一组丛柱,丛柱每组4棵支柱配2根π型钢(1米),沿走向支在正规支架间,初撑力大于90KN。

13

第四节 两巷超前支护

一、上下两巷超前支护距离,超前支护基本形式,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10米双排,10米单排;在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 二、支护要求

双排超前支柱支在锚带或棚头下,局部超高处采用顶梁之上穿摞棚的方式支护顶板, 穿摞棚措施执行后述穿摞棚措施有关规定。初撑力不小于50KN, 支柱必须穿铁鞋(Φ0.32米),并拴好防倒绳。

三、回撤方法和要求

上下平巷自煤壁向前20m范围内,高度不小于1.6m,20m以外不小于1.8m,按专人清理维护,及时复棚,更换断棚折柱,锚带维护段有漏顶危险时及时使棚维护。

上下平巷的铁棚用回柱绞车回收,回棚措施执行后述上下平巷回棚措施规定。锚带回收时,先在超前支柱的保护下, 超前切顶线0.8m卸除锚杆上镙丝,回柱后,用钎子撬下锚带,用长钩子(不小于1.5m)拉出。平巷回收时,要视顶板情况支设临时柱,回完后,在切顶排以里锚带下支设两棵关门柱,关门柱升紧打牢。平巷回收不得滞后端头切顶排。

第五节 切顶线支护及工作面加强支护稳定性措施 一、切顶线特殊支护材料,规格,要求:

工作面采用密集切顶,切顶排内侧支设一排戗棚,棚头用高分子

14

材料,长度1.6米,棚腿用单体支柱,一梁二柱,支柱上端支在戗棚与顶梁接点处,下端顶在次切顶排支柱的柱根上,顶不到柱根时,要刨柱窝到硬底,戗柱与切顶排支柱夹角16-20度,升紧、升牢,初撑力不小于50KN, 戗棚与顶梁接点处接触不严时加木楔或托板,戗棚棚头间距不大于0.2m,初放及正常推进过程中,悬顶大于2×5㎡时,按间距8m加丛柱, 正常情况下只保留上、下端头各一组丛柱,每组丛柱由4棵单体配2根π型钢(1m),随工作面切顶排回收向前移动,移动步距0.8m。 二、加强支护稳定性的措施

(a)支柱要拉线支设,保持3-5°迎山角,不得支在浮煤(矸)上, 并及时拴好防倒绳,软底处支柱全部穿铁鞋(Φ0.32m)。

(b)工作面顶梁要铰接使用,铰接率大于90%,不得出现连续两棵不铰接顶梁。

(c) 支柱进面前要经过试压合格,严禁使用损坏失效的柱梁,面上无空载柱。

(d) 及时更换适宜高度的支柱,不准超高采煤和支柱无缩量使用。

(e)人行道两侧支柱、机头机尾压点柱、超前支柱必须拴防倒绳。 (f)泵站压力要达到18Mpa。随支柱随进行二次注液,支柱初撑力达到90KN以上。

(g) 局部漏顶处穿摞棚支护顶板,其穿顶高度、斜长符合新矿生字[2003]17号文件规定。

(h)严禁用正规柱做为支点移溜。

15

(i)各种特殊支护按规定支设齐全可靠。 (j)双抗网每孔逐联,每0.5米系一个死节。 特殊支护规格表

木名垛称 间戗戗棚 柱间柱排棵间柱列排出口宽度 M 型丛柱 密集支柱 柱 间切顶墩距 距 距 距 数 距 距 数 数 单M 位 规 格 2 1.1 4 8 m m 排 棵 M m 列 排 号 距 m 三、回柱方法与措施

(a)人工分段回柱,分段距离不小于15m,接茬选在顶板完整、采空区无悬顶处,断层、顶板破碎带要分在同一组回收。

(b)每组由2-3人组成,一人回柱、一人拉柱,拉柱所使用钩子长度不小于1.5m,顶板破碎处必须由3人组成,一人专职观察顶板。

(c)回柱前首先检查所属范围内的安全状况,包括支架是否完好齐全、退路是否畅通、有无悬矸活石、悬顶情况如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分段点支设二棵隔离点柱,否则不得回柱。隔离支柱与切顶排和新切顶排斜上方支柱成一条直线

(d)回收时人员站在所回点柱的斜上方安全出口处,在身边完好支架的保护下,严格按自下而上,由里向外的顺序,人员站在所回支柱斜上方末前排第二个点柱空档内回斜下方支柱的“三角回柱法”

16

步骤回柱。回到隔离点柱附近时,必须细心问顶,清理好退路,支好护身柱,并对隔离点柱进行检查;回收最后几棵支柱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照明监护。

(e)戗棚移设,所回支柱下的戗棚平移到新切顶排。

(f)回柱要用长把工具(≮1.5m),卸荷手把应拴有长不小于1.5m的绳子。回柱点始终保持两对扁销,水平销成对使用,用锤打紧,并随回柱交替上移。回柱时,先回支柱,再用钩子勾出铁鞋,然后用大锤倒掉水平销,最后用大锤砸出顶梁圆销,将顶梁回出。

(g)埋压的柱梁要在临时支护的保护下,挑顶或卧底,排矸后用手拉葫芦远距离(不小于1.5m)回出,断层、顶板破碎、压力集中处,回柱时应视顶板情况支设带挑头的木信号柱(Φ≮0.16m)。

(h)回柱前要加强切顶排挡矸,防止窜矸。滑入老塘的物料用钩子勾出,严禁人员进入老塘。回出的支柱必须全部载荷升起在新切顶排以里,距切顶排0.3m处做临时密集,初撑力≮50KN,顶梁竖放整齐。

(i)回柱点以上5m,以下8m禁止其他工作。

(j)回柱过程中,发现煤壁片帮、掉矸、支柱钻底、歪斜等来压现象时,人员必须立即撤至安全地点,待压力稳定,经班组长、安监员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回柱。

(k)工作面达到最大控顶距,必须及时回柱放顶,禁止超宽采煤。 (i)回柱严格执行新矿生字[2003]17号文件和《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回柱工部分内容的有关规定。

回柱示意图(后附)

17

第四章 通防管理

第一节 通风及瓦斯管理

一、通风系统:

主斜井→运输石门→1101运输巷→1101工作面→1101回风巷→1#回风石门→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二、风量计算

1)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①按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按下式计算: q绝=q相T/1440=6.18×300/1440=1.29m/min 式中:q绝-绝对瓦斯涌出量m/min

q相-采煤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m/t,根据相邻矿井及同类矿井在生产中的实际统计,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一般占矿井瓦斯涌出量的65%,则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为:9.5×65%=6.18m/t。 T-最高日产量(t/d),取300t 按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

采煤工作面按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风量的公式为: Q=100 q绝k=100×1.29×2.0=258m/min =4.3m/s 式中: q绝-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 m/min

K-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炮采工作面可取1.8~2.0;本设计取2.0。 ②按最大班出勤人数计算 Q=4N=4×25

18

3

3

3

3

3

3

3

=100m/min=1.67m/s

式中: N-工作面最大班出勤人数 ③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Q采=25Ac

式中 Ac: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一次使用最大炸药量,取8kg; 故 Q采=25×8=200(m/min)= 3.33(m/s) ④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Vc·Sc·Ki =0.6×7.5×1.0 =4.5/s

式中: Vc——工作面风速,取0.6m/s Sc——工作面平均断面,取7.5m Ki:工作面长度系数,取1.0。 ⑤按风速验算

Qmin=7.5/8.3×4.5 m/s=4.0 m/s Qmax=7.5/6.7×4.5 m/s=5.2 m/s 式中: s-工作面平均断面积

综合上述计算,回采工作面按Q采=4.5m/s配风满足要求。 三、安全监控设备布置情况

回采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1)回采工作面回风巷设置有瓦斯传感器2台,粉尘传感器1台,馈电传感器1台,风速传感器1台,采煤工作面运输巷设置馈电传感器1台,瓦斯传感器1台,

19

3

3

3

3

3

2

3

3

3

33

2)工作面回风巷瓦斯传感器T1设在回风巷,与回采工作面的距离小于10m,其报警浓度为≥1.5%CH4,断电浓度为≥0.8%CH4,复电浓度为<0.8%CH4,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T2设在回风巷,与回风口的距离10~15m,其报警浓度为≥0.8%CH4,断电浓度为≥0.8%CH4,复电浓度为<0.8%CH4,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采面运输巷瓦斯传感器与工作面煤壁的距离小于5m,其报警浓度为≥0.5%,断电浓度为≥0.5%,复电浓度为<0.5%,断电范围为采面运输巷、采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采面上隅角设置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其报警浓度为≥1.0%。 回采工作面瓦斯传感器按下图设置:

<采面回风巷采采面运输巷

T1-回采工作面风流中甲烷传感器 T2-回采工作面回风风流中甲烷传感器 T3-回采工作面进风风流中甲烷传感器

Tb-回采工作面上隅角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 2、工作面瓦斯监测管理规定。

20

面<

(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工作面必须安设安全监测断电控制系统。

(2)由施工单位根据生产的安排及《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提出安装监测探头的申请, 对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和位置、分站动力开关的安设地点、控制电缆和电源线的敷设及装置控制区域做明确的规定, 并绘制系统图, 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运行。通防部门负责安装维护及数据管理。

(3)煤矿安全监测设备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防爆型煤矿安全监控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必须为本质安全型。

(4)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按在被控制开关的负荷侧。

(5)甲烷传感器安装位置在工作面回风巷距上出口不大于10米,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煤壁不小于200mm,随工作面推进及时移动。

(6) 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甲烷传感器由通防部门每7天进行调校一次,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7)使用单位对甲烷传感器及监测设备要爱护,及时清理甲烷传感器上的浮煤,电缆悬挂合格,每班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对电缆及监控设备进行检查一次,发现故障及时汇报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通防部门及时处理。

(8) 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CH4≥0.8%,断电浓度CH4≥0.8%,复电浓度CH4<0.8%。 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回风巷内全部电气设备。发现甲烷报警器发生报警,工作面应立即停止作业,汇报调度室,进

21

行处理,瓦斯浓度小于1%时,方可恢复生产。 四、瓦斯管理

严格执行瓦斯管理各项制度。从采掘工作、生产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瓦斯积聚时必须及时处理。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如果经处理仍不能恢复正常,应将其控制在局部地点,使异常局部化,并在异常区采取措施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的火源,或撤人,以策安全。 实施“零超限”管理制度,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治理到0.8%以下才能作业。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

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否则,撤人处理。

巷道中的风速不得低于0.25米/秒,不得高于4米/秒。

第二节 火工管理

一、放炮管理 1、定炮:

(1).定炮前检查放炮地点附近20m范围内的瓦斯和煤尘,并将检查结果记在准许放炮签字本上,只有在确认符合规定后,方可通知班组长,由班组长按排放炮员进行定炮。

(2).定炮必须由放炮员操作,不得由他人代替。放炮员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爆破说明书规定的雷管量、炸药量、水炮泥和炮泥量进行装填,定炮时由班组长、安监员负责监督监护。

(3).定炮时,放炮员要一手拉脚线,一手拿炮棍,轻轻把药卷和炮头装入炮眼内,严禁冲撞和捣实。

22

2、雷管脚线及放炮母线连接

脚线的连接工作可由主副放炮员协助进行,但母线连脚线、检查线路、通电只准主放炮员一人操作。 3、放炮

(1).炮前,班组长安排专人在所有通向放炮地点的通道上撤人并站岗,并拉绳挂牌,兼职瓦检员对放炮点附近30m洒水灭尘,并检查20m范围内的瓦斯、将检查结果记在准许放炮签字本上。安监员认真检查确认各项制度在现场得到落实执行后,在放炮准许签字本上签字。

(2).定完炮后,放炮员应最后一个撤离放炮地点,并打开净化水幕;到达放炮地点后,班组长清点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知放炮员放炮。 4、炮后工作

炮响后,至少等30分钟,待炮烟散尽,班组长、安监员、放炮员兼职瓦检员进入放炮地点,检查工作面顶板、支架、支护、瓦斯、煤尘、瞎炮、残炮等情况,确认安全并对放炮点附近30m范围洒水灭尘后,由班组长派专人撤岗,警戒撤除前,严禁任何人进入放炮地点。

第三节 防尘管理

综合防尘 a. 煤层注水

b. 各转载点设喷雾头,上、下平巷净化水幕齐全,上平巷二

23

道水幕,下平巷一道水幕。

c. 上下平巷各设防尘软管50米,定期对上下平巷洒水灭尘。 d. 坚持湿式打眼,定炮使用水炮泥、炮泥,放炮前后30米洒水灭尘。

f.加强个体防护,施工人员戴防尘口罩。

G.设专职防尘员, 对工作面及两巷进行防尘,上下平巷超前支护以内,每班防尘一次,工作面放炮前对煤壁防尘一次,对防尘区域及责任人,挂牌管理,责任到人。煤尘冲刷要按规定做好记录,并保存好。

H.工作面上下两巷必须安装隔爆水袋,数量、质量、水量、位置必须符合要求。

第四节 防火管理

一、防火措施

a.加强机电设备维修,上台上架,完好率达到90%以上,杜绝失爆现象,消灭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坚持使用漏电继电器,电煤钻使用综保,并坚持每班试验一次,做好记录。

b.禁止用钢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开关跳闸时不得强行送电,要查明原因。浮煤不得埋压电机。使用阻燃皮带、阻燃电缆。

c.禁止放明炮、糊炮,禁止打浅眼放小炮,定炮使用水炮泥。 d.严禁带电搬迁,检修机电设备。

e.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

24

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f.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

g.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跟面皮带机头设两个干粉灭火器和一个沙箱,损坏的托辊及时更换,液力偶合器必须使用易熔合金 h.工作面的浮煤清理干净;工作面结束后,及时回撤并封闭。 二、避火路线 1、

避火路线

4421工作面->4421运输巷->4421运煤上山->-800前四轨道石门->-800东大巷->北立井->地面 2、避火路线示意图(后附)

第五节 防水管理

防治水措施

⑴.上下平巷保持水沟畅通,无淤泥积水和脏杂物。 ⑵.上下巷有积水时,施工中按泵排出。

⑶.防尘管路设施定期检查维修, 不得有漏水现象。各喷雾头要设置开关,停机时要及时关掉水门。

⑷.生产过程中, 坚持有疑必探的原则,有遇水征兆时,应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危及人身安全时,班组长应立即组织人员按避水路线撤至安全地点

第五章

生产组织

25

人看管机组,防止开溜后大块矸石顶撞机组,造成事故,断层处矸石破碎后,全部捡出抛入老塘。

9.断层处机采,放炮后有漏顶危险时应及时停机停溜,在机道内支好临时贴帮柱,柱距1.2m。

10.断层处炮采按1.2m柱距打齐贴帮柱,人员进机道攉煤,在原贴帮柱、顶梁及π型钢的保护下进行。随攉出1.2m距离随支贴帮柱。 11.因移溜子倒原贴帮柱时按先支后回的原则,必须加固好周围支架,打好临时柱,在专人监护下,停机停溜,按由下而上顺序逐棵进行远距离操作,以下5m不准有人,并及时敲帮问顶,移溜后及时支设正规柱,移溜与倒柱距离小于10m。

12.断层处炮后或机组割煤后,及时挂梁,移π型钢维护顶板。如出现漏顶,立即用木料穿实,空顶大时,顶梁及π型钢之上穿摞棚支护。

13.断层处回柱时根据实际情况在切顶排按1.0m柱距支设木信号(Φ≮0.16m) ,带挑头。加固好周围支架,打好临时柱,维护好工作空间,清理好退路。回柱时三人操作,一人回柱,一人拉柱,一人观察顶板,严格按由下往上,由里往外的“三角回柱法”回柱,使用≮1.5m的长把工具,卸荷手把拴有≮1.5m长的绳子,并及时敲帮问顶。回柱前加强连网质量,以防窜矸。 七、移溜子措施

⑴用液压移溜器移溜子,用单体支柱压稳戗牢,不能用正规柱为支点,溜子运转时移溜子,溜子的弯曲度不得超过自身的要求,严禁将溜子移扒口错茬。

36

⑵从一个方向移溜子, 严禁从两头向中间移溜子, 移溜子进度0.8m。

⑶顶板破碎时要随移溜随支临时柱。

⑷移溜头(尾)时,要停机停溜推移,超前机窝内不得有人,移溜头时,跟面溜子不得运转,移溜子时,溜子与煤壁之间严禁有人,冒落煤帮阻碍移溜时,用长扒子(≮1.5m)装入溜子或停机停溜处理好后,方可移溜子。 八、延缩溜子措施

⑴延缩溜子前,首先对工作地点进行清理维护,敲帮问顶,摘除危岩悬矸。需要改支柱时,按先支后回的顺序支好临时柱,维护好工作空间。

⑵工作中需停电时,班长要指定专人看管开关,停电闭锁,接不到班长的送电指令不得送电。

⑶工作面的溜子或转载机要及时延长或缩短,溜子要保持平直,溜子延长后要将挡煤板、连接螺丝、连接销上全上牢。

⑷转载机尾不得滞后端头切顶线,牵移溜头、溜尾时,挂手拉胡芦的支架要加固好,并支好戗柱,溜子延缩完毕及时将压柱支好,平盘溜尾加盖板,人员跨越溜子处设过桥。

⑸工作面溜头与转载机头之间要有可靠的电铃信号,平盘溜子司机要按工作面溜子司机发送信号操作溜子,试运转溜子时,要谨慎操作。

九、上下平巷回棚措施

⑴平巷的铁棚用JH-14回柱绞车回收。绞车司机持证上岗。

37

⑵回柱绞车安放在距回收点15-20m处顶板完整、支架齐全处,绞车用Φ0.18m的优质圆木四压两戗固定好。 戗、压柱要支在顶板上,支紧支牢。

⑶绞车用6分钢丝绳, 并有专职部门插好绳套,不得用溜子牵引链连接环做绳套。

⑷拴绳套的人与绞车司机要有可靠的信号联系,绳套要拴牢拴紧,绞车运行中,绳道内严禁有人。

⑸回棚要由里向外逐架回收,先回棚腿,然后回棚头。 ⑹回棚过程中发现绞车阻力明显增大,出现异常声音时要立即停车进行处理,不得强行拖拉。

⑺回柱绞车的外移可借助自身进行,拴绳套的棚要牢固,并支好戗柱,绞车移到位后要及时支好四压两戗柱。

十、其它措施 1、支柱工安全措施

⑴支柱人员随时敲帮问顶,摘好找齐工作面煤帮。

⑵工作面支柱三用阀一律按倾斜方向使用,卸荷阀向上,支设正规柱后由专人进行二次注液,支柱初撑力达90KN以上。

⑶新支柱(修复)初次使用要反复注液排气,直至排净为止,损坏的柱梁不得使用,随支柱随拴绳,绳子在三用阀之上,拴紧拴牢。

⑷工作面采高变化时,及时更换相应高度的支柱,软底时,支柱穿铁鞋(Φ0.32m)。严禁超高使用。

⑸支柱过程中,要调整顶梁位置,使顶梁垂直煤壁子,柱距符合规程要求。单加顶梁时,要向老塘方向挂一根顶梁并支柱,严禁单

38

挑。工作面因顺溜子出现斜茬时,斜茬处顶梁严禁不铰接,单摘开,严禁跨顶梁支柱,排距最大1.0米,最小0.6米,人行道不够宽时支设对柱。

⑹上、下平巷超前支柱,用注液枪升紧升牢,拴好安全绳。 ⑺断层处,裂隙发育带移溜后,应先支打贴帮临时柱,再按由下向上顺序支设正规柱。

2、防止机械、机电事故的措施

⑴泵站司机、溜子司机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并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溜子司机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72条,《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溜子司机部分内容规定;泵站司机执行本工种操作程序。

⑵移溜子必须使用液压移溜器,每6m布置一台,移溜时不能用正规点柱作为支点,应在液压移溜器鞋上支设单体戗柱,戗柱要牢固可靠。戗柱要牢固可靠。移溜子由两到三台移溜器配合,严防将溜子移扒口超限。移溜时应经常开动输送机,防止压住、塞住溜子。输送机要平直稳,移溜子应沿一个方向或从中间向两头移,严禁从两头向中间移,移机头机尾都必须停溜进行。

⑶工作面溜子溜尾必须打好两边腿子上压柱及机尾戗柱, 机尾两侧腿子上各支一棵压柱,压柱要支紧打牢,并用防倒绳拴牢。移机头机尾时,卸掉压柱载荷升起在一边,并用防倒绳拴牢,或在一边竖放牢固,严防倒柱伤人。溜子移到规定位置,机头机尾压柱打全打牢固后再开溜子。

⑷机头移过后,用戗柱两棵戗住车头,以防车头下滑伤人。跟面

39

溜尾及人员跨越溜子地点设行人过桥或行人盖板。

⑸工作面溜子及跟面溜子要及时延长或缩短,平盘溜子机尾不得滞后切顶线。

⑹工作中需要停电时,现场负责人要派专人看管开关,并打上停电闭锁,挂上有人工作,不得送电的标志牌,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

⑺工作面溜子与平盘溜子搭接高度不小于0.5m,不得带电搬迁电气设备,不准带电作业,严格停送电制度。

⑻延长、缩短溜子及更换坏溜槽时,首先对工作地点进行清理维护,敲帮问顶,摘除活石悬矸,支设临时柱,需要改支柱时,按先支后改的原则进行,维护好工作空间,工作地点周围支架用防倒绳拴牢,以防倒柱伤人。

⑼断接链子要由专职机电工操作,牵移溜头溜尾时,用手拉葫芦进行,并加固好挂手拉葫芦的支架。溜子延缩完毕,工作面及平盘溜子按规定支全支好溜头溜尾压柱,平盘溜尾两棵压柱支在专用柱筒内。平盘溜子要有可靠的声光信号,试运转溜子要谨慎操作,将溜子空运转不少于两周,确认正常后方准使用。

⑽乳化液泵站压力达到18MPa以上, 乳化液浓度达到2-3%,乳化箱定期清理、洗刷,经常检查油位和水位,并正常使用好乳化液自动配比器,电缆与高压管分挂整齐。

3、整修措施

⑴整修工作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并在班组长领导下施工。 ⑵人工搬运物件时,动作协调一致,分组作业拉开10以上米距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b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