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4-26 23: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离散数学复习资料

一、(1)证明(P?Q)∧(Q?R)?(P?R)

(2)求(P∨Q)?R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写出其相应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 解:(1)因为((P?Q)∧(Q?R))?(P?R)

??((?P∨Q)∧(?Q∨R))∨(?P∨R) ?(P∧?Q)∨(Q∧?R)∨?P∨R

?(P∧?Q)∨((Q∨?P∨R)∧(?R∨?P∨R)) ?(P∧?Q)∨(Q∨?P∨R)

?(P∨Q∨?P∨R)∧(?Q∨Q∨?P∨R) ?T

所以,(P?Q)∧(Q?R)?(P?R)。

(2)(P∨Q)?R??(P∨Q)∨R?(?P∧?Q)∨R

?(?P∨(Q∧?Q)∨R)∧((P∧?P)∨?Q∨R)

?(?P∨Q∨R)∧(?P∨?Q∨R)∧(P∨?Q∨R)∧(?P∨?Q∨R) ?M2∧M4∧M6 ?m0∨m1∨m3∨m5

所以,其相应的成真赋值为000、001、011、101、111:成假赋值为:010、100、110。 二、分别找出使公式?x(P(x)??y(Q(y)∧R(x,y)))为真的解释和为假的解释。

解:设论域为{1,2}。

若P(1)=P(2)=T,Q(1)=Q(2)=F,R(1,1)=R(1,2)=R(2,1)=R(2,2)=F,则 ?x(P(x)??y(Q(y)∧R(x,y)))

??x(P(x)?((Q(1)∧R(x,1))∨(Q(2)∧R(x,2))))

?(P(1)?((Q(1)∧R(1,1))∨(Q(2)∧R(1,2))))∧(P(2)?((Q(1)∧R(2,1))∨(Q(2)∧R(2,2)))) ?(T?((F∧F)∨(F∧F)))∧(T?((F∧F)∨(F∧F))) ?(T?F)∧(T?F) ?F

若P(1)=P(2)=T,Q(1)=Q(2)=T,R(1,1)=R(1,2)=R(2,1)=R(2,2)=T,则 ?x(P(x)??y(Q(y)∧R(x,y)))

??x(P(x)?((Q(1)∧R(x,1))∨(Q(2)∧R(x,2))))

?(P(1)?((Q(1)∧R(1,1))∨(Q(2)∧R(1,2))))∧(P(2)?((Q(1)∧R(2,1))∨(Q(2)∧R(2,2)))) ?(T?((T∧T)∨(T∧T)))∧(T?((T∧T)∨(T∧T))) ?(T?T)∧(T?T) ?T

三、在谓词逻辑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每个喜欢步行的人都不喜欢做汽车,每个人或者喜欢坐汽车或者喜欢骑自行车。有的人不喜欢骑自行车,因而有的人不喜欢步行。

1

解 论域:所有人的集合。A(x):x喜欢步行;B(x):x喜欢坐汽车;C(x):x喜欢骑自行车;则推理化形式为:

?x(A(x)??B(x)),?x(B(x)∨C(x)),??xC(x)?x?A(x)

下面给出证明:

(1)??xC(x) P (2)?x?C(x) T(1),E (3)?C(c) T(2),ES (4)?x(B(x)∨C(x)) P (5)B(c)∨C(c) T(4),US (6)B(c) T(3)(5),I (7)?x(A(x)??B(x)) P

(8)A(c)??B(c) T(7),US (9)?A(c) T(6)(8),I (10)?x?A(x) T(9) ,EG 四、下列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1)若A∪B=A∪C,则B=C。 (2)若A∩B=A∩C,则B=C。 (3)若A?B=A?C,则B=C。

解 (1)不一定。例如,令A={1},B={1,2},C={2},则A∪B=A∪C,但B=C不成立。 (2)不一定。例如,令A={1},B={1,2},C={1,3},则A∩B=A∩C,但B=C不成立。 (3)成立。因为若A?B=A?C,对任意的x∈B,当x∈A时,有x∈A∩B?x?A?B?x?A?C=(A∪C)-(A∩C)?x∈A∩C?x∈C,所以B?C;当x?A时,有x?A∩B,而x∈B?x∈A∪B,所以x∈A∪B-A∩B=A?B?x∈A?C,但x? A,于是x∈C,所以B?C。

同理可证,C ?B。

因此,当A?B=A?C时,必有B=C。

五、若R是集合A上的自反和传递关系,则对任意的正整数n,Rn=R。

证明 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设n=k时,Rk=R。当n=k+1时,Rk+1=Rk*R=R*R。下面由R是自反和传递的推导出R*R=R即可。

由传递性得R*R?R。另一方面,对任意的∈R,由R自反得∈R,再由关系的复合得∈R*R,从而R?R*R。因此,R=R*R。

由数学归纳法知,对任意的正整数n,Rn=R。

六、设函数f:R×R?R×R,f定义为:f()=

(1)证明f是单射。 (2)证明f是满射。 (3)求逆函数f。

2

-1

(4)求复合函数f?f和f?f。

证明 (1)对任意的x,y,x1,y1∈R,若f()=f(),则,x+y=x1+y1,x-y=x1-y1,从而x=x1,y=y1,故f是单射。

(2)对任意的∈R×R,令x=

-1

u?wu?wu?wu?wu?w

,y=,则f()=<+,-22222

u?w

>=,所以f是满射。 2

(3)f()=<

-1-1

u?wu?w

,>。 22

-1

-1

(4)f?f()=f(f())=f()=<

x?y?x?yx?y?(x?y),>=

22f?f()=f(f())=f()==<2x,2y>。 七、设X={1,2,3,4},R是X上的二元关系,R={<1,1>,<3,1>,<1,3>,<3,3>,<3,2>,<4,3>,<4,1>,<4,2>,<1,2>}

(1)画出R的关系图。 (2)写出R的关系矩阵。

(3)说明R是否是自反、反自反、对称、传递的。 解 (1)R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2) R的关系矩阵为:

?1??0M(R)??1??1?反自反的;由于矩阵不对称,R不是对称的;

经过计算可得

101110110??0? ?0?0??(3)对于R的关系矩阵,由于对角线上不全为1,R不是自反的;由于对角线上存在非0元,R不是

?1??02M(R)??1??1?101110110??0??M(R),所以R是传递的。 ?0?0??-1

-1

-1

八、若是群,H是G的非空子集,则的子群?对任意的a、b∈H有a*b∈H。

证明 必要性:对任意的a、b∈H,由的子群,必有b∈H,从而a*b∈H。 充分性:由H非空,必存在a∈H。于是e=a*a∈H。 任取a∈H,由e、a∈H得a=e*a∈H。

对于任意的a、b∈H,有a*b=a*(b)∈H,即a*b∈H。 又因为H是G非空子集,所以*在H上满足结合律。

3

-1-1

-1

-1

-1

综上可知,的子群。

九、给定二部图G=,且|V1∪V2|=m,|E|=n,证明n≤m/4。

2证明 设|V1|=m1,则|V2|=m-m1,于是n≤m1(m-m1)=m1m-m1。因为(?m1)2?0,即

2

m2m222,所以n≤m/4。?mm1?m14

十、用公式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P∨?Q)?(P??Q) (2)(P?Q)?(P∧?(Q∨?R))

解:(1)因为(?P∨?Q)?(P??Q)??(?P∨?Q)∨(P∧?Q)∨(?P∧Q)

?(P∧Q)∨(P∧?Q)∨(?P∧Q) ?m1∨m2∨m3 ?M0

所以,公式(?P∨?Q)?(P??Q)为可满足式。

(2)因为(P?Q)?(P∧?(Q∨?R))??(?( P∨Q))∨(P∧?Q∧R))

?(P∨Q)∨(P∧?Q∧R))

?(P∨Q∨P)∧(P∨Q∨?Q)∧(P∨Q∨R) ?(P∨Q)∧(P∨Q∨R)

?(P∨Q∨(R∧?R))∧(P∨Q∨R) ?(P∨Q∨R)∧(P∨Q∨?R)∧(P∨Q∨R) ?M0∧M1

?m2∨m3∨m4∨m5∨m6∨m7

所以,公式(P?Q)?(P∧?(Q∨?R))为可满足式。

十一、在谓词逻辑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每个科学家都是勤奋的,每个勤奋又身体健康的人在事业中都会获得成功。存在着身体健康的科学家。所以,存在着事业获得成功的人或事业半途而废的人。

解:论域:所有人的集合。Q(x):x是勤奋的;H(x):x是身体健康的;S(x):x是科学家;C(x):

x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人;F(x):x是事业半途而废的人;则推理化形式为:

?x(S(x)?Q(x)),?x(Q(x)∧H(x)?C(x)),?x(S(x)∧H(x))?x(C(x)∨F(x))

下面给出证明:

(1)?x(S(x)∧H(x)) P (2)S(a)∧H(a) T(1),ES (3)?x(S(x)?Q(x)) P

(4)S(a)?Q(a) T(1),US (5)S(a) T(2),I (6)Q(a) T(4)(5),I

4

(7)H(a) T(2),I (8)Q(a)∧H(a) T(6)(7),I (9)?x(Q(x)∧H(x)?C(x)) P (10)Q(a)∧H(a)?C(a) T(9),Us (11)C(a) T(8)(10),I (12)?xC(x) T(11),EG (13)?x(C(x)∨F(x)) T(12),I

十二、设A={?,1,{1}},B={0,{0}},求P(A)、P(B)-{0}、P(B)?B。

解 P(A)={?,{?},{1},{{1}},{?,1},{?,{1}},{1,{1}},{?,1,{1}}} P(B)-{0}={?,{0},{{0}},{0,{0}}-{0}={?,{0},{{0}},{0,{0}} P(B)?B={?,{0},{{0}},{0,{0}}?{0,{0}}={?,0,{{0}},{0,{0}} 四、(15分)设R和S是集合A上的任意关系,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成立? (1)若R和S是自反的,则R*S也是自反的。 (2)若R和S是反自反的,则R*S也是反自反的。 (3)若R和S是对称的,则R*S也是对称的。 (4)若R和S是传递的,则R*S也是传递的。 (5)若R和S是自反的,则R∩S是自反的。 (6)若R和S是传递的,则R∪S是传递的。

解 (1)成立。对任意的a∈A,因为R和S是自反的,则∈R,∈S,于是

a>∈R*S,故R*S也是自反的。

(2)不成立。例如,令A={1,2},R={<1,2>},S={<2,1>},则R和S是反自反的,但R*S={<1,1>}不是反自反的。

(3)不成立。例如,令A={1,2,3},R={<1,2>,<2,1>,<3,3>},S={<2,3>,<3,2>},则R和S是对称的,但R*S={<1,3>,<3,2>}不是对称的。

(4)不成立。例如,令A={1,2,3},R={<1,2>,<2,3>,<1,3>},S={<2,3>,<3,1>,<2,1>},则R和S是传递的,但R*S={<1,3>,<1,1>,<2,1>}不是传递的。

(5)成立。对任意的a∈A,因为R和S是自反的,则∈R,∈S,于是∈R∩S,所以R∩S是自反的。

十三、令X={x1,x2,…,xm},Y={y1,y2,…,yn}。问

(1)有多少个不同的由X到Y的函数?

(2)当n、m满足什么条件时,存在单射,且有多少个不同的单射? (3)当n、m满足什么条件时,存在双射,且有多少个不同的双射?

解 (1)由于对X中每个元素可以取Y中任一元素与其对应,每个元素有n种取法,所以不同的函数共nm个。

(2)显然当|m|≤|n|时,存在单射。由于在Y中任选m个元素的任一全排列都形成X到Y的不同的单射,

5

m故不同的单射有Cnm!=n(n-1)(n―m―1)个。

(3)显然当|m|=|n|时,才存在双射。此时Y中元素的任一不同的全排列都形成X到Y的不同的双射,故不同的双射有m!个。

十四、集合X上有m个元素,集合Y上有n个元素,问X到Y的二元关系总共有多少个?

解 X到Y的不同的二元关系对应X×Y的不同的子集,而X×Y的不同的子集共有个2到Y的二元关系总共有2mnmn,所以X

个。

十五、若是群,则对于任意的a、b∈G,必有惟一的x∈G使得a*x=b。

证明 设e是群的幺元。令x=a1*b,则a*x=a*(a1*b)=(a*a1)*b=e*b=b。所以,x=a

1

*b是a*x=b的解。

若x?∈G也是a*x=b的解,则x?=e*x?=(a1*a)*x?=a1*(a*x?)=a1*b=x。所以,x=a1*b是a*x

=b的惟一解。

十六、给定连通简单平面图G=,且|V|=6,|E|=12。证明:对任意f∈F,d(f)=3。

证明 由偶拉公式得|V|-|E|+|F|=2,所以|F|=2-|V|+|E|=8,于是?d(f)=2|E|=24。若存在f∈

f?FF,使得d(f)>3,则3|F|<2|E|=24,于是|F|<8,与|F|=8矛盾。故对任意f∈F,d(f)=3。

6

m故不同的单射有Cnm!=n(n-1)(n―m―1)个。

(3)显然当|m|=|n|时,才存在双射。此时Y中元素的任一不同的全排列都形成X到Y的不同的双射,故不同的双射有m!个。

十四、集合X上有m个元素,集合Y上有n个元素,问X到Y的二元关系总共有多少个?

解 X到Y的不同的二元关系对应X×Y的不同的子集,而X×Y的不同的子集共有个2到Y的二元关系总共有2mnmn,所以X

个。

十五、若是群,则对于任意的a、b∈G,必有惟一的x∈G使得a*x=b。

证明 设e是群的幺元。令x=a1*b,则a*x=a*(a1*b)=(a*a1)*b=e*b=b。所以,x=a

1

*b是a*x=b的解。

若x?∈G也是a*x=b的解,则x?=e*x?=(a1*a)*x?=a1*(a*x?)=a1*b=x。所以,x=a1*b是a*x

=b的惟一解。

十六、给定连通简单平面图G=,且|V|=6,|E|=12。证明:对任意f∈F,d(f)=3。

证明 由偶拉公式得|V|-|E|+|F|=2,所以|F|=2-|V|+|E|=8,于是?d(f)=2|E|=24。若存在f∈

f?FF,使得d(f)>3,则3|F|<2|E|=24,于是|F|<8,与|F|=8矛盾。故对任意f∈F,d(f)=3。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bu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