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江夏区第一中学初中部语文周测试卷4月第二周-教师用卷

更新时间:2023-05-09 07: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江夏区第一中学初中部语文周测试卷4月第二周

——教师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

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

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有很高的收视率”的主语不是“孟非”,而是“他主持的节目”.

B.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活动”,与“开展”相搭配.

C.正确.

D.语序不当,应该改为“面对和思考”.

故选:C.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类别,并学会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芳馨.(xīng)禁锢众目睽睽

..(kuí)相形见拙

B. 阴霾.(mái)感慨广袤.无垠(mào)无与纶比

C. 匀称.(chèn)消释相得益彰.(zhāng)持之以恒

D. 绮.丽(qǐ)沉吟孜孜

..不倦(zhī)格物至知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要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辨析字形.对一些同音字、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解答】

A芳馨(xīn),相形见绌。故A错误。

B无与伦比。故B错误。

C全部正确。

D格物致知,孜孜不倦(zī)。故D错误。

故选C。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从枯黄读出,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 霞云翠绿意境灵魂

B. 光明翠绿意义生命

C. 霞云丰润意义灵魂

D. 光明丰润意境生命

【答案】A

【解析】本题要结合句意来分析,“阴雨”与“晴日”相对,后面的词语也是相对的关系,与“暗夜”相对的是霞云,与“枯黄”相对的是翠绿,再根据句意理解后面两个词语应填“意境”和“灵魂”.

故选:A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理解运用,解答时要注意题目的句子中“阴雨”与“晴日”相对,后面的词语也是相对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句意来理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勤查字典,明确相近词的不同.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4.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

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

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应只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的判断。本题中“丛”“残”“郎”是易错字。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2.0分)

5.访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住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第一段中“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第二段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怎样理解“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纵观全文,父亲带我到深山去“访兰”,其真正意图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知识链接:花中四君子,除了兰草之外,其余三种分别是什么?请用一联古诗来赞颂其中一种君子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小题1】

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小题2】

环境描写。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小题3】

因为它们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家里盆景里的兰草经过人的精心裁培,只是供人玩赏,样子虽美,但太甜、太媚,格调也俗气。空谷的兰草:长得有趣姿,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清爽,纯朴,有灵性。

【小题4】

让“我”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人活在世上,不可失去真性,不要献媚处事,要保持自己的节操,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启示: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尊严,纯真。不能对社会没有贡献,而只为得到别人欣赏而活着。

【小题5】

梅、竹、菊

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筛选关键性信息的能力。解答指示代词所指代内容的题型,学生应该首先找到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尤其是上文,找准关键性信息后,可以用文中语句解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提炼。阅读文章内容可知,第一段中“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中的“这”具体指代: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要注意本题要求用原文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文章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其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作衬托、作铺垫、埋下伏笔;突出主题等。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第二段是环境描写。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在文中是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语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的含义是:因为它们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家里盆景里的兰草经过人的精心裁培,只是供人玩赏,样子虽美,但太甜、太媚,格调也俗气。空谷的兰草:长得有趣姿,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清爽,纯朴,有灵性。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这种阅读类题型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要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根据题意答出自己读完本文后的启示就可以。纵观全文,父亲带我到深山去“访兰”,其真正意图是让“我”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人活在世上,不可失去真性,不要献媚处事,要保持自己的节操,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人生启示: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尊严,纯真。不能对社会没有贡献,而只为得到别人欣赏而活着。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学生平时对课文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加以积累,重要文体知识、文化常识要了解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民俗、节气、历法等。花中四君子,除了兰草之外,其余三种分别是梅、竹、菊。赞颂“梅”的品质的古诗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赞颂“竹”的品质的古诗示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颂“菊”的品质的古诗示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

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

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用/为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限断四处)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含义。

(1)颖士阴语柳并曰()(2)公何遽轻土地()

将文中画横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答案】【小题1】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小题2】(1)暗中、悄悄地

(2)匆忙

【小题3】当官的以儿童的游戏方式来抵御厉害的叛军,(想取胜)太难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句式,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肉食者”“戏”等关键词的理解。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经典咏流传》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令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手机起初只能通话和发短信,在融入了摄像、音乐视频播放、QQ、微信功能以及各种功能软件APP之后,智能手机从此风靡全球。

相比实体店的传统购物,网购融合了多种销售理念,凭借全新的购物模式,让各种商品得到更好的流通,并催生了更多的行业……

时代在进步,事物如何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依据材料的整体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

【答案】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写材料作文的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不可偏题。这则材料告诉我们:随着手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催生了更多的行业,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如何面对这种进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可以从“智能手机的利与弊”“我们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面对时代的进步,我们应怎样做”等角度立意。这样审题后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这篇作文。注意要自拟题目,还要注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bt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