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1

更新时间:2023-04-16 12: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3 年 3月 5 日教学课题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6

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

学目标课(章节)

教学

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

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

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与手段东、南、西、北卡片

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例1及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导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

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

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

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

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

力。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

后、左、右、向左、向右、

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

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

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

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

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

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

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

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

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

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

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

馆在操场的()面。教学

楼在操场的()面,大门

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

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

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

指一指前、后、左、右

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

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

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

是南。

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完成练习一第2题

第二课时:例2、例3及练习

三、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

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

们嘉兴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 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 二、新课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

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 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

三、巩固 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

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

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

去医院怎么走?

去商店怎么走? 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

指。

完成问题。

四、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同桌合作画。

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

同桌互相说

做一做: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练习:

二、综合练

三、总结。

四、课后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

南北方向的认识。

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

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一、练习:

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

习,你学会了什么?

2、老师给知一个方向(邮局

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

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

3、看图说方位:出示挂图,

同桌互相说说谁在谁的哪一

边。

4、分组活动:送…回家(用

东西南北卡片)

二、综合练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

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

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

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

吗?

3、第6页第3题:

4、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

岳”。

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

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

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

谁说得对!

讲评。

5、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

吗?

三、总结。

四、课后

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东西南

北著名的旅游区。

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

习,你学会了什么

看图说方位:出示挂图,

同桌互相说说谁在谁的哪一

边。

分组活动:送…回家

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

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

吗?

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第四课时: 例4以及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

二、学习新知:

三、练习:学习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

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

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

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

方向。

重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

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

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具准备:指南针

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

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

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

们一起来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4图,观察:多

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2、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

向‖。

3、我们知道了―东北方

向‖,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

方向是什么吗?

4、我们又认识了―东北、

东南、西北、西南‖,你打算

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

把他们记下来。

5、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

方向的方向示意图。

6、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

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

南各有什么?

三、练习:

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

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

向之间?

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

向是什么吗?

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

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

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园

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

有什么?

第五课时:第9页例5以及练习

四、总结:

用到方位的知识?

2、第10页第1题:在黑

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 四、总结: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

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 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

到方位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导入:

二、新知

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

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

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

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

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

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

个地区。 二、新知:

1、出示例5挂图:这是什

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

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

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

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

第六课时: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以怎样走?

(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

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

北走。) 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

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

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

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

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

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

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

了。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

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

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

讲评。

四、总结: 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行走路线。

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

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

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

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 月 日 教学课题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17 学案使用者 第 周星期 用

一、练

二、综

合练

三、总

结:

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 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 一、练习: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 1、11页第3题: 2、11页第4题: 3、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 4、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

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

有用呢? 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 同桌互相考一考。 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学生独立完成

学目标课(章节)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与手段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为的是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其次,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说话的范例。让说得较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乡师生的需要。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2)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3)适当补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又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

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

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

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

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

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

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

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

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例1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三.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

(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

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

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

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

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

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

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

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

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

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 教学例1第三个问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

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

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

证并板书:

学生数,并口答。

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自己分的方法合解

学生独立完成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

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

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第二课时:.估算

四、巩固练习

这样算 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 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

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

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

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听算

二.新授

三. 巩固

教学内容:16页例2

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三. 巩固练习: 做一做:

1. 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

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第三课时:口算练习

练习: 2. 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

三、笔算比赛

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四课时:.笔算除法

四、说一说: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

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四、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

分享。

五、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引入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1.经历分小棒

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

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

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

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以表内

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

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

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

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

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3页,在 里填上正确地数。

60÷3=

9÷3= ———————

69÷3=

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

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 里填上正确地数。

第五课时:20页例2

二.新授

三. 巩固练习

80÷2= 6÷2=

——————— 86÷2= 二.新授 1. 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你会列式计算吗?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

师可以提问。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钱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一、准备

二、新授

三、巩固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

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

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

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

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

4张10元、2张1元券。

观察:一共有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

师板书:

300÷3=100

30÷3=10

12÷3=4

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

来的?

342÷3=114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

班种多少棵树?

2.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

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

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

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

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

书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

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

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

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

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

么?

三、巩固

.第21页第4题。

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

12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用

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

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

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

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

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第六课时:练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基本练习

二、笔算练习

三、作业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

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

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

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

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

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

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

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

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

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

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

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

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

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

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

21页第3题。算算、填填、

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

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

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第21页第5题。

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

算理和计算方法

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

么联系

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

上下有什么联系。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

快。

第七课时:22页例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引入

教学目标:

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

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

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

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

算理。

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

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

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

地进行计算。

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

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

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

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

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

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

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

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

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

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

74×4=296 52×7=

364

296÷4= 364

÷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

式,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

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

的?

3. 出示

284÷4= 350÷7

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

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

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

算理。

口算

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

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

的?

二、新授

三、练习=

16÷4= 1

4÷7=

296÷4= 364÷7

=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

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

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

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

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

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

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

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

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3. 试一试:156÷3集体订正

4. 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

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

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

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

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三、练习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

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

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

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

有什么联系

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

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

问题:

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

位上?为什么

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

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

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

第八课时: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基本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

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

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

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

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

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

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

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

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

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列出所有题

目)

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

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

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

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

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

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

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

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

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

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

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

习。

提高计算能力

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

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

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

后再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bsq.html

Top